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大江保衛戰》評課

五年級下冊《大江保衛戰》評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2K 次

  《大江保衛戰》評課一

五年級下冊《大江保衛戰》評課

《大江保衛戰》是一篇洋溢着時代氣息的通訊,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讚美之情更是溢於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而抗洪搶險對學生而言,應該說比較陌生、遙遠,學生沒有情感體驗。教學這課怎麼激發學生的情感?怎樣通過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字喚起學生內心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針對本文的特點,須老師在課堂上努力指導學生經歷如下的情感體驗。

一、營造氛圍,引人入勝

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起着別的教學手段無法起到的特殊效果。比如,在課結束時,須老師利用一首曾經唱遍大江南北,使許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歌《爲了誰》,拉上了課的帷幕,在歌聲中,學生們也許並沒有完全進入情境,但至少了解到,曾經有那麼一首動人的歌,爲了人民子弟兵而唱。這歌聲,激發了孩子們瞭解課文,瞭解199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的強烈願望。

在教學中,須老師利用98抗洪當時真實的錄像資料、感人的圖片,並且讓音樂貫穿於整篇文章的教學,從音樂到錄像。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重點。但怎樣在教學中層層深入,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有感而發呢?

二、情動辭發,深化感悟

促使學生對課文入情入境,對課文的語言評賞玩味,則是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在教學第二段時,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輕聲細讀課文,畫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並細讀所劃之處進行品味。通過朗讀,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在本課的教學中,須老師十分注重朗讀的訓練,學生們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了昇華。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須老師努力讓學生讀好“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這一句。學生們在一遍遍的反覆朗讀中,逐步理解了,這三句話朗讀時的特點:語速由慢到快,語調由低到高,語音由輕到重,表達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變化。

在教學第五自然段中,須老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這一句。在指導這一句話時,老師引導學生聯繫前文和蒐集的資料加深理解。有的學生聯繫“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衝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杆。”這一句深入理解。學生感受到,漂動的樹梢上有危險,滅頂的房屋上有危險,搖搖晃晃的電杆上有危險,這些地方就有軍旗飄揚,就有軍徽閃爍。學生們感受到了我人民了弟兵爲救百姓心急如焚,神勇無比的英雄本色,

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學生在感動的狀態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課堂上,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想說出來,就“一觸即發”了。

三、課外延伸,努力實踐大語文教學

課本,永遠是太單薄的,就拿《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來說,只有短短的幾百個字,怎麼能把發生在1998年的這次抗洪搶險戰鬥中涌現的數不勝數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說完道盡呢?須老師要求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瞭解英雄人物的故事,擴展了文章的內容,須老師自己也通過電腦,找了一些圖畫,音像資料,從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感觀,充實了課文內容,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江保衛戰》評課二

《大江保衛戰》是一篇洋溢着時代氣息的通訊,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讚美之情既溢於言表,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抗洪搶險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遙遠,學生沒有情感體驗。教學這課怎麼激發學生的情感?怎樣通過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字喚起學生內心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針對本文的特點,三位老師在課堂上努力指導學生經歷如下的情感體驗。

一、 營造氛圍,引人入勝

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起着別的教學手段無法起到的特殊效果。抗洪搶險,學生沒有情感體會,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遙遠。因此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情境,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十分可行。三位老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回顧98年長江如脫繮的野馬,咆哮而下,沖毀河堤,淹沒村莊……肆虐的洪水中,解放軍戰士搶險的場面,點燃了學生的閱讀激情,激發了學生走進文本探究的慾望。在深入研讀中,子弟兵們爲搶險傷痕累累,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傷痕累累的情感體驗,運用媒體播放傷痕累累的手,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驚,喚起內心的情感;教師的配樂激情誦讀,既渲染了情境,又引發了聯想,這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爲下一步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奠定了基礎。歌曲《爲了誰》,通過聲、形、色衝擊學生感官,從而昇華情感,在歌聲中,學生們也許並沒有完全進入情境,但至少了解到,曾經有那麼一首動人的歌,爲了人民子弟兵而唱。這歌聲,激發了孩子們瞭解課文,瞭解199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的強烈願望。在教學中,三位老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二、關注主體,培養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三位老師引導學生自學自悟的課堂教學形式體現了新課標中“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他們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簡單的一問一答,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個性解讀的能力。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在自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再加批註,給學生提供了閱讀過程中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和多種感官協同操作的良機。“不動筆墨不讀書”,加批註,需要學生深入地讀書,要求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積極思維,要求學生自身情感的投入。這一部分,三位老師給的時間十分充分,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的收穫,談自己的感受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切實有效的自讀自悟充分給予了學生思維、表達的機會,從而也能及時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便於教師有的放矢。《大江保衛戰》一課,三位老師讓自己成爲學生與文本的媒介,用自己的激情,生動的影片畫面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學機智點燃了學生的智慧。師生走進文本,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彼此敞開心扉,相互傾吐,相互接納。老師從情入手,讓學生自讀勾畫、體會,說出感受、讀出感受,師生自始至終沉浸在對“錚錚鐵漢”們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師生與文本成爲不可分割的三維“學習共同體”,真心閱讀,真心感悟,真心對話。

三、情動辭發,深化感悟。

三位老師都促使學生對課文入情入境,對課文的語言評賞玩味。他們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三位老師都以第二段爲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輕聲細讀課文,畫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並細讀所劃之處進行品味。老師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個性解讀,這三節課,讓我們看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智慧在閃光。通過指導情感朗讀,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在本課的教學中,三位老師十分注重朗讀的訓練,學生們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了昇華。比如,鄭英姿老師先激情範讀,再引導學生讀好“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學生們在一遍遍的反覆朗讀中,逐步理解了,這三句話朗讀時的特點:語速由慢到快,語調由低到高,語音由輕到重,表達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變化;葉榕老師緊緊抓住“戰士們捨身護堤”的相關句子,一遍又一遍地引導學生感情誦讀:“……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姚老師的“狂風爲我們吶喊,暴雨爲我們助威,……”引導學生讀出了抗洪戰士勇敢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

正如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所說:“智慧的語文教育來自於善良的心靈,來自於深刻的思想,來自於鮮活的生活。”三位老師深刻解讀文本,用激情喚起學生的激情,用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用心靈召喚學生的心靈。他們讓學生在心中掀起情感波瀾,升騰起對解放軍由衷的欽佩之情,真可謂“智慧閃爍 ,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