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說課稿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蘇教版的教材安排特點是以單元爲主題,《大江保衛戰》是蘇教版第10冊的課文,本單元主題爲“八一壯歌”,安排了《七律.長征》、《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大江保衛戰》三篇課文。《大江保衛戰》真實的記敘了1998年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英勇抗洪的動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於一體的文章。課文可分爲三個版塊:險情危急、保衛大堤、救護羣衆,熱情讚揚瞭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深情。本文遣詞造句生動形象,敘事後適時的議論抒情,使全篇情思飛揚。作爲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是本單元主題的昇華。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說課稿

作爲教師或許對1998年的那場世紀洪水,還可說記憶猶新,讀着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的鏡頭便會重現在腦中,便會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而且,這是一篇簡潔的通訊報道,如果僅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就難以讓學生僅僅依靠文本實現情景的再現,從而完全投入進去,進而影響理解的深度。那麼,如何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呢?以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打破時空限制,讓課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來,動起來,引導學生一起走進文本,走近大江,從而達到突破課文重難點的目的,因此我選擇的教學環境是多媒體教室。

針對本文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通過閱讀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一些寫作的技巧。

2.通過品讀、運用多媒體等手段,使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戰洪水、保大堤、救羣衆時所表現出的錚錚鐵漢形象。

3.感悟人民解放軍心繫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使學生受到情操的感化,心靈的洗禮。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文章、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感悟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形象,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利用語言文字,讓學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戰洪水、保大堤、救羣衆時所表現出的錚錚鐵漢形象。

一、怦然心動,以情激情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身,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當年長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場面,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課堂氣氛。無需多言,立刻就使學生感受到了情勢的危急,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探究的慾望,使之怦然心動。

接着,錄像停止,我便深情並茂的引導他們誦讀課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語句。由於先前的實況錄像已經扣動了他們的心絃,再加上激昂的敘述,很容易就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們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進了那令人心驚肉跳的現場,課堂上學生的誦讀明顯的讓人感覺到洪水的瘋狂,情況的緊急,爲下文“險中見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情動辭發,以讀激情

保衛大堤與保護羣衆是本文兩大動人的場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場面描寫,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寫。在教學這兩部分時,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於是我給了他們較大的學習空間,讓其自讀2——6小節,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場景,並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讀着課文,腦中便會自覺不自覺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畫面,此時讓他們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緒,是讓其在讀與思中充分的獲得文本信息,這便是文本向“主體”的流動,是用文本去感動學生。

在2、4小節的處理上,我將第4小節作爲第2小節,官兵們奮不顧身運沙包的一個補充,這是因爲,我細細品讀了文章,翻閱了大量當年抗洪的資料後,感覺第2小節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還遠遠不能表現戰士們遇到的艱辛與困難,而黃曉文連長的典型事蹟正好是一個有力的補充,不僅是內容的補充,也是情感的補充。這是一個“點面結合”的手法。學生在感動的狀態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所有的積累都被激活,這樣就對文本繼續進行補充,產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蒐集的事例後,原有的認識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體會到官兵們運沙包的不易與艱難。這時學生是用自己的創造進一步感動自己。於是,學生在交流中使感動升級,並通過“言”與“聲”盡情抒發了自己的感情。

此時此刻我再讓學生觀看錄像。通過播放解放軍抗洪錄像,以聲和形再現當年氣壯山河的長江保衛戰。學生親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洶涌的激流中,怎樣與洪水搏鬥,怎樣在泥水中搶運沙包,怎樣爲了保住大堤日夜奮戰甚至犧牲生命的英勇壯舉,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體驗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學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盪,此時情感的閘門一開,感動便傾瀉而出。此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們面對可敬可愛的子弟兵,想說些什麼?面對肆虐的洪水,又想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將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高大無畏的形象再現出來,大家談出了內心的真情實感。

在教學保護羣衆一段時,我也是藉助學生已有信息的積累,去再現官兵們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艱難與危險。然後,通過激情引讀使感動昇華。

當學生的感動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的思維與感情已完全貫通,一觸即發,但憑藉已有語言積累表達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有難度的,因爲“所有的語言此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讀代講”:讓學生盡情地誦讀,讓激情在讀書中飛揚。此刻學生朗讀文章,就會將文中的語言與錄像中的一個個鏡頭聯繫起來,這樣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過錄像這一中介再一次傳遞給了學生,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因而他們的讀書是投入的,是聲情並茂的。

同時第5自然段也是課後要求背誦的一段。課上我便讓學生嘗試着背誦三個飛向組成的排比句,情動詞發,學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誦了出來。

當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時,適當的拓展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呢?”在課前,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上網查詢資料,拓展文本,感受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使學生有機會交流自己查閱到的資料,讓學生能在資源共用,智慧交流的學習氛圍中進行信息傳遞,思維碰撞,心靈交融。只有讓每個學生都瞭解抗洪搶險中的感人事蹟數不勝數,才能獲得“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的最終體驗,在心中掀起情感波瀾,升騰起對解放軍由衷的欽佩之情。

總之,在這堂課上,我注意了通過體驗鍛鍊學生讀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處理等多種能力,並且注意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學生朗讀,加深學生感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