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優秀教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課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優秀教學設計

新授導讀

  教學目標:

  (1) 基本技能目標:

用準確的語調有節奏朗讀課文;

正確辨析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句的含義;

  (2) 能力訓練目標:

學習本文舉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逐層推論的寫法;理解排比句的表達作用。

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觀點。

  (3) 素質教育目標:

感知逆境成才、多難興邦的道理,學會在困境中奮起。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學習本文舉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逐層推論的寫法;

 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1 課前佈置課外閱讀練習:請學生借閱有關孟子、傅說、百里溪及管仲的書,瞭解他們的故事。

  2 教師出示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示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跟讀,自由朗讀,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提醒學生注意:

(1) 讀準下列字音:傅說 膠鬲 法家拂士 曾益

(2) 注意下列句子的.節奏: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3 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試疏通文意,教師再組織前後四人一組,互相討論,交流疑難詞句,力求學生自己理解課文大意,以鍛鍊他們的自學和合作能力。

 4找每組兩名代表,一讀一譯,教師針對相關問題,作適當指導。特別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勞 餓 空乏 亂 動 忍 生 死

  5 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問題,由淺入深理解文章內容。(投影出示下列問題)

(1) 本文列舉了哪些人的事例?(請課前預習的同學講一講有關的故事,鍛鍊說話能力)這些事例共同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列舉了六位聖賢從卑微困窮而成爲名垂青史的聖君賢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據這些事實,推出如下道理: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然會經受種種磨難,只有這樣,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爲。

教師引導:這種從大量事實中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即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就是歸納法。

(2) 本文除了例證外,還用了什麼方法論證了這一道理?怎樣論證的?(問題有難度,學生討論回答,鍛鍊合作、思維及表達能力,尤其對優秀生有所提高)

明確:作者除了例證,還善於從個別到一般,講道理分析。並從正反兩方面對比分析論證磨練的必要性:作者先列舉了三個哲理性很強的事實:“人恆過,然後能改;困與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從正面闡述即使作爲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經受磨練,方能發奮進取的道理。接着,作者從個人的成長推論到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法家拂士、敵國外患,往往會導致國家的滅亡,這是從反面論證。

文章通過兩方面論述,水到渠成,得出結論;“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6 教師對文章思路進行總結,便於學生疏通脈絡。

內容拓展延伸:

(1) 結合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體會,談談你對“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的理解。

(2) 本文告訴我們“逆境成才”的道理,那麼順境能成才嗎?留做課下討論。

  作業佈置:

1 課後練習一、二、三、四;

2 練習背誦

3 試總結本節課的古漢語現象: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

  板書設計:

列舉事實:六位歷史人物----(歸納)----逆境出人才

個人----處憂患,能進取

正反論證

國家-----處安樂,國恆亡

結論: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