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戰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意思是: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贖回。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之苦,使他備受窮困之苦,讓他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強起來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一個國家,國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國外沒有勢力相當的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滅亡。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樂卻足以而使人敗亡。”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

看完以後,給我的感悟是:

1、只能歷經逆境中的人,才能做一番大事情。也只有經過磨難,才更會珍惜幸福的來之不易。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只有窮人家的孩子纔會在乎一件也許稱不上好看的衣服,而往往富人家的孩子,能珍惜眼前一切的少之甚少。我想: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原因,也就是因爲他們過早地被生活地苦難不得不磨歷自己,鍛練自已,也正是因此他們纔要更加發憤圖強,爲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激起想要成功的慾望。每當我和媽媽看星光大道時,那些非常普通的百姓更成了我們支持的對象,也許他們的歌喉還有些生澀,也許他們的舞姿還有些呆板,但是他們向命運挑戰,敢於戰勝自己,有勇氣站在這個舞臺,纔有了他們成功的機會。他們是那些逆境中不屈的平凡人物,沒有權勢的背景,如果把那些富人家的孩子,比作打着雨傘的人,當他們在雨中可以邊走邊欣賞雨景時,那麼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是沒有雨傘的人,他們只能跑,這樣才能儘量避免被淋到。也正是因此,所以往往是越普通的家庭,更容易出才子。

2、什麼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人生是命運的轉輪,如果你有幸是富人家的孩子,那麼你就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條件,把握你所擁有的,學會居安思危,戒驕戒躁,不虛度年華,努力地實現你的人生;如果你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那麼也不要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給我很大的啓發,我覺得這句話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意思相近,都是說,人要在逆境中磨練才能成才。對於生活的強者來說,逆境比順境好。“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是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的。

多難興才,曾一度被認爲規律。文章中就有很多例子,如屈原被放逐而做《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曹雪芹全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而洗雪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而統帥百萬雄兵……他們都是在逆境中搏鬥而取得成功的桂冠。

愛迪生小時侯一邊賣報,一邊做化學實驗,因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災,被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但由於他的刻苦努力,終於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印度詩人泰戈爾早年喪父,靠兄長養大,由於他勤奮好學,從而成爲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他們哪個不慎與命運搏鬥的強者?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磨蝕人的心靈;艱苦的環境,坎坷的經歷,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當然,具有優越的條件是好事,但不能坐等吃穿,應更加努力學習。

困難如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讓困難拜倒在自己腳下。做一名勇敢地駕駛生命之舟的船長,與驚濤駭浪展開搏鬥,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是磨練強者的熔爐,更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我們應該磨出自己的真才實學。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3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 ——題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亙古不變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靈魂。閱畢孟子之文,思緒飛揚,心潮澎湃。

輕叩歷史之門,王朝的盛衰興廣,過往的歷史煙雲矇蔽不了智慧的明鏡。

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國之所以能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正是“出則”有“敵國外患”,不發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殘喘直至湮滅則是驕奢淫逸,盡享“入則無法家拂士”的安樂。

穿越歷史的塵埃,以史爲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歷史規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來的統治者。給予我深刻的智慧與啓迪。 國猶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說、膠鬲等人崛起於憂患之中,經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折磨使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有所作爲,是因爲他們有着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與不懈的努力,憑藉着自己“打不死的蟑螂”精神爲自己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言及至此,聯想當下的有着“嬌(氣)驕(傲)奢(侈)獨(特)散(漫)”之美譽的“富二代”。他們肆意揮霍、盡情享受,喪失了父輩的“憂患“意識,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樂”,從未體驗過“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滋味。試問,談何青春之奮鬥,談何民族之崛起。嗚呼哀哉!

青春的色彩在奮鬥的汗水中會更加絢爛。作爲青少年的我們一定要勇於磨鍊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中我們要時刻保持着“憂患”意識,不能一味貪圖“安樂”的現狀,否則美好的未來就會跟自己Say goodbye了!

我時刻謹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