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古詩《登飛來峯》教學案例

古詩《登飛來峯》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教學目標:

古詩《登飛來峯》教學案例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登飛來峯>>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爲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

朗讀 教師範讀 教師範讀

全體學生齊讀並背誦。

品味全詩 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瞭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爲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峯》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2、“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的“浮雲”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峯觀賞景色,闡明瞭一個怎麼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活動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於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包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討論活動

  競賽搶答活動:

1、王安石_______(朝代)傑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爲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學。唐宋八大家)

2、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千尋塔(  )(指應天塔)②聞說雞鳴見日升(  )(這裏是“聽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雲遮望眼( )(怕)④只緣身在最高層(  )(因爲)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採用(  )手法,點明飛來峯,千尋塔的高峻陡峭。(誇張)

4、《登飛來峯》中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躊躇滿志的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再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寫一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5、《登飛來峯》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前:寫景,後:抒情)

6、《登飛來峯》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分小組進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