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嚮往。第一節中“這裏一朵”、“那裏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裏一顆”、“那裏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的天真爛漫,充滿了情趣。

學情分析: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移情美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小詩人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藉助課文插圖,創設一貫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使課文內容悄聲無息地走進學生的心田。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因爲只有這樣,三者之間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鬆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旁。

2、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生活的情趣,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2、通過藉助多媒體演示以及學生自創的情境,緊扣詞句,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試背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剩餘生字詞,複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收集有關夏天的鮮花以及星星的資料。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

(1)一朵朵,一簇簇,形狀多,色兒豔,綠葉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鮮花、星星,讀好詞語。)

2、小朋友喜歡鮮花和星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鮮花和星星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讓我們先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下這首小詩吧!(播放動畫)

2、這麼美的小詩,你們想自己讀一讀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好輕聲。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生字詞。

最、滿地、一朵、真、一顆(讀準字音)

喜歡、那裏、星星、花兒、睡了、數着(讀準輕聲)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節。

1、看大家讀得這麼認真,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美嗎?美在哪裏?

顏色這麼多,這麼美,用一個成語怎麼說?(出示卡片,讀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2、如果你就站在這樣美麗的花叢中,你最想幹什麼?(出示句式:看着這些美麗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也很喜歡這夏天滿地的鮮花。看,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麗的花兒陶醉了。(出示圖片)看,她說了什麼?(出示第一節)

4、自由讀,邊讀邊想想你知道了什麼?(結合板書:多、美)

5、指導朗讀,抓住“滿地”、“這裏……那裏……”、“比……還多”等詞讀出鮮花的'多。

6、加上動作、表情讀。(配樂練讀、指名錶演、想表演的一起來。)

四、學習第二節。

1、過渡:夜晚悄悄地來臨了,各種各樣的花兒都睡了,這時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閃閃爍爍的星星了。(出示圖片)

2、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這麼美這麼多的星星,你又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覺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這個小姑娘在幹什麼呀?(出示圖片和第二節課文。)

4、指名讀,結合指導朗讀。(“花兒睡了”要輕一點,抓住“滿天”等詞讀出星星的多。

5、配樂加動作讀。(練讀,同桌讀得好的,你就誇誇他,有點不好的,就幫幫他。指名錶演,想讀的一起讀。)

6、配樂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師這裏還有一幅秋天菊花盛開的圖片,老師很喜歡這幅畫,所以就仿照着課文寫了一段小詩。我只寫了一半,你們能幫我寫完嗎?

模仿課文中的句式,口頭填空:

我喜歡,

秋天滿地的菊花:

這裏 ,

那裏 ,

真比 。

2、再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出示:滿池的魚兒、滿天飛翔的小鳥、落葉、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黃的麥子、掛滿枝頭的橘子、圖片。)

你最喜歡哪一幅呢?也像剛纔一樣仿照着課文寫一首兒童詩嗎?(出示:我最喜歡,這裏,那裏,真比還多。)

六、指導寫字:

“那”、“滿”。

1、教師講解、示範。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七、佈置作業。

把剛纔仿寫的小詩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星星貼圖)

鮮花和星星

(草地、鮮花貼圖)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2

嘗試從理念上轉變,評價一堂語文課,不是看老師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學動起來了沒有,動得怎麼樣,動得好不好。教學中國的尋找和確定要從同學動身,要考慮到同學的實際需求。

同學課前提了17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啓發了我,也協助我更加理解了課文。同學提問當然有不到位的情況,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錯誤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讓我知道同學的興奮點在哪裏,他們認爲的難點又在哪裏。

一堂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能解決同學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準備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課文後,上課隨同學情況而定。而原先的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環節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帶領同學一起在課堂上研究。教師的.研究要先於同學的研究,深於同學的研究。

課堂上要放開,讓同學放開講,同學很多時候能成爲你的老師。讓同學大膽講,就有可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3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小馬過河(小學語文二年級)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學生班額小,學生語文基礎較紮實,學習興趣濃厚,閱讀說話能力也較強,樂學、善學,老師很喜愛。

3.教學內容分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4.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5.教學難點分析

1.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2.爲什麼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6.教學課時

三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上一課學了《坐井觀天》,同學們很喜歡讀,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瞭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匹:是三聲,不要讀成“p ”或“p ”

如:讀二聲,注意和方言區別。

突:讀一聲,不要讀“t ”。

然:讀“r n”,不要讀成“y n”。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生的事)

三、課堂作業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一、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二、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願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思考: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願意幫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並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願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馬馱着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麼困難?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爲什麼爲難了?它想到了什麼?讀有關的句子。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着。”小馬過不了河,爲難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擋住了去路”,就是沒法再往前走。小馬是怎麼想的?讀有關的句子,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麼做的?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它們說的對不對?爲什麼?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馬問老牛,老牛怎麼說?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這裏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從“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注意“立刻”)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準備過河

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和老牛說的比較,爲什麼它們的說法不同?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掛圖(小河、老牛、松鼠的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說法不同,是因爲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裏可要求學生按“因爲老牛......所以說......;因爲松鼠......所以說......”的句式回答。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這句話的意思。

老牛說河水淺,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步。“立刻”、“連忙”兩詞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

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話,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五、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1、小馬問老牛的話,後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老牛的回答,說得平靜,因爲它認爲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後面的話用的是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小馬!”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一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着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3、“小馬吃驚地問”,不是一般地問,“吃驚”,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範,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4、第六自然段中小馬“嘆了口氣”說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5、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馬的媽媽是怎麼說的?**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麼?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說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2、聯繫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說就信以爲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爲別人說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並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馬是怎麼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麼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這是小馬自己試着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爲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三、指導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小馬**的話,要用誘導、親切的語氣讀。小馬的話中“過.....過不去”,“沒......沒想過”,這兩處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內容,而表示說話時心裏很爲難,所以是斷斷續續的。要指導學生用難爲情的語氣讀

四、總結全文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繫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五、指導書寫生字,分析記憶字形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匹:共4畫,筆順是:

事:共8畫,筆順是:

然:共12畫,筆順是:

“願、半、袋、擋、如、道”等字,可啓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

麥:上下結構,上邊是青字頭,下邊是折文“夂”,不要寫成反文“攵”。

突:上邊是穴字頭,下邊是大字加一點“犬”,不要寫丟最後一點。

2、練習寫字。

(1)每個字寫三遍。

(2)自己對照範字,評一評,自己哪個字寫得好,還有什麼不足。

(3)組內相互評議,在寫得好的字下面加點。

(4)在評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再練寫生字。

六、重新組合學習小組,選擇合作完成下列一項任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麼樣。

2、講《小馬過河》的故事。其他同學評一評,講得怎麼樣。

3、編課本劇表演《小馬過河》。其他同學評一評,表演得怎麼樣。

4、想象,小馬過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裏,見到媽媽,它會說些什麼?其他同學評一評想象得怎麼樣。

5、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教材及,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動物頭飾,生字生詞卡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4

一、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大膽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內心世界,寶釵、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從而使學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培養了其語文閱讀、分析表達遷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對話教學

《香菱學詩》一文的教學,基礎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體體現在對話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使其語文的能力得到張揚,成功的喜悅得到飛揚。

三、注重閱讀創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祕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說、敢於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四、不足點

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紅樓夢》,學生全書讀過的寥寥無幾。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品佳作,提高語文水平。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5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1、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管道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29 名學生,其中男生17 人,女生 12人。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部分學生基礎不紮實,閱讀理解能力偏差。

3.教學內容分析

《管道》記敘好朋友柏波羅和布魯諾在能提水掙錢後,布魯諾安於現狀,並享受生活,而柏波羅寧可少掙錢,也要實現鋪管道的夢想。管道鋪成後,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給柏波羅帶來了金錢和榮譽。而柏波羅又因更宏大的計劃找到布魯諾。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就將被歷史淘汰。同時也告訴人們:明日夢想的實現,不但要有不氣餒的精神,而且要有犧牲今天利益的勇氣

4、教學目標

1、教導學生不能安於現狀,要善於思考,積極爲將來謀劃。

2、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5、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

6、教學課時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明白着眼未來、善於在勞動中不斷進步的道理。

(二)快速讀全文,深入理解

1、學生自由速讀,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速讀的體會。

3、引導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1)對比布魯諾和柏波羅的`做法和結果,你得到什麼啓示?

(2)給文章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8.課堂練習

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短期的痛苦等於長期的回報”的?

9.作業安排

寫一篇作文:主題爲“爲明天而努力”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生字詞,並初步感受到課文描繪的美景。

對策:給予充分的閱讀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曾去過雲霧變幻無常、令人飄飄欲仙的廬山,到過充滿陽光的拉薩,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今天,我們又將來到風景秀麗的九寨溝。

板書課題,並指導讀好課題,學寫“寨”。

二、初步感受九寨溝的美景

1、你想去瀏覽九寨溝,去感受九寨溝的美景嗎?打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網站,你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圖片,看一看,談一談你的感受。

(學生瀏覽,同桌交流觀看圖片的感受。時間5分鐘)

2、看了圖片,你有什麼想法,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可以講感受、也可以提問題)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 自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 出示生字詞,檢查效果。

3、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長句子。

四、調查興趣,自主選擇

1、 再讀課文,說說你想先去哪裏玩一玩?

2、 引導學生再讀讀重點段。

五、作業

1、 描紅

2、 抄寫生字詞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7

複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鑑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着這兩個目標展開。

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爲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鑑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XX年江蘇卷高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複習和高考之間的必然聯繫,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複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裏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後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爲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爲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採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爲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儘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爲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後面的鏈接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爲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於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麼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爲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爲,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纔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8

《金子》這篇課文既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哲理性,講的是彼得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受到啓發,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作者通過前後兩個故事片段挖金、種花和其他淘金者與彼得的烘托與對比,既成功塑造了勤勞、堅強的彼得形象,又深入淺出地爲學生揭示了一個道理:要想獲得財富或者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必須擁有智慧的頭腦,抓住機會,實現夢想。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我結合文章特點,以“探究彼得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爲主線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品讀重點詞句,鼓勵深入探究閱讀,通過對比、想象、朗讀,將語言的訓練和學生的感悟、表達融爲一體,在與課文主人公一起“尋金”的過程中,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引導探究閱讀,形式多樣

探究閱讀重在引導孩子們自主地進行閱讀,重在孩子們自己的感悟品味。本節課,我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批註閱讀、自由讀、想象讀、對比讀、齊讀、創設情境引讀、師生合作朗讀,在讀中品味語言,在孩子們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二、滲透學習方法,循循善誘

關注中年級的學段特點,設置梯度,引導孩子們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剛開始上課時,先複習詞語,再讓孩子們選擇詞語填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板書引導孩子們觀察,總結概括故事性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誰,幹什麼,結果怎樣,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中年級重在段的學習,怎樣學習段?我先讓孩子們帶着問題閱讀思考,從段中畫出重點句,抓住關鍵詞,再創設情境想象,品味、感悟,最後有感情的朗讀加深理解體會。這樣,在品詞析句中,在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所蘊含的“要想獲得財富或者成功,就必須仔細觀察,善於思考,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並堅持不懈”的道理。

在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埋頭苦幹、幾個月、幾乎翻遍了、整塊”等關鍵詞,從精力上、時間上、工作量上理解彼得做出的別人無法比擬的巨大付出,再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勞的人,從而悟出彼得身上具備勤勞的品質。但結果是“沒有發現一丁點兒金子”,再次回到文章開頭,引導學生抓住“聽說、無意、蜂擁而至、一無所獲”等詞語理解傳說的不可靠及淘金者的盲目,就顯得輕鬆,容易許多。在品讀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彼得由“希望”轉向“失望”的失落心情,也爲後文體會彼得若有所悟,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情埋下伏筆。

接下來,我用了這樣一個問題過渡到下文的學習:淘金無果,彼得又是怎麼想到去種花的呢?我讓學生用心讀4-5自然段,劃出覺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詞和句。在交流時,我引導學生緊扣“若有所悟”探討彼得由什麼悟到什麼?讓學生明白彼得由“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了一層綠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以用來種花。悟到種花能獲得財富。從而悟出彼得細心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

三、注重語言運用,拓展積累

本文沒有特殊的句式可以訓練學習運用,但卻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了一層綠茸茸的小草”是怎樣一幅充滿生機的優美畫面;“全部精力”又包含着一幅幅辛勤耕耘的畫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用不了幾年我就會成功的……”彼得由成功還會想到什麼?我緊扣這些文本的空白處,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雖然孩子們的語言是青澀的,但在老師的引導下都有了明顯進步,他們中有的說:太陽剛剛升起,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彼得已經開始爲花兒們除草了;有的說:夜幕降臨時,人們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彼得還在田裏給花兒鬆土施肥。有的說:烈日炎炎下,彼得大汗淋漓還在給花兒澆水;還有的說風雨中,彼得冒着大雨給花兒搭建雨棚。此處,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靈感,也使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彼得善於觀察思考和勤勞肯幹的優秀品質。

教學本課時,對語言文字及詞彙的積累我處理得較好,如讀到第六自然段時,出示百花盛開圖,讓學生用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情景,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有些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去理解,如聯繫上下文,學會查無字詞典等。

對於文章最後彼得成功感言中“真金”的理解,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隨着對彼得獲得成功原因的探尋,利用文章內容,降低理解難度,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悟體會彼得所說真金的含義,並依此來暢談自己的夢想,說說自己怎樣去實現夢想,從而加深對“真金”的理解。最後引導學生積累勵志名言,豐富語言積累。

在反覆的磨課過程中,我發現,每堂課中都有一些未曾預設到的內容,這樣的磨課不僅讓我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有所提升,更讓我較深刻地瞭解這一課的教學可能會出現哪些棘手的難題,以生爲本,提前預設,如何迴應孩子們的每一次精彩的發言,孩子們冷場無法解答老師的問題時又該如何引導……這些都是教學藝術,需要教者慢慢學習探索。好的課堂不是老師表演的主陣地,而是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課堂是不斷生成的藝術,真正的展示課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開頭的時候,老師的牽引太多,抓得太緊,沒有放手,所以以後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放寬心去讓他們去學。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出現我預設的回答,引導的不夠,造成一種試圖直接告知答案的感覺。我自己也沒有辦法記清楚,但是我給自己的感覺就是,我在阻止學生往不對的地方回答,但同時卻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今後我要努力提高教學機智,在挖掘教材上下大功夫。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9

五年級語文上冊《圓明園的毀滅》公開課教學反思公開課結束之後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課堂,發現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教學過程來說,在第五段體會侵略者殘酷、野蠻時,設計了兩段話,讓學生分別讀,看看能不能去掉或者刪掉,但是由於教室太亮,課件學生看不清,學生沒有體會出來,在學生沒有體會到時,我應該找一個或者兩個讀書有感情的學生讀一讀,或者我給學生讀一讀,這樣可能更利於學生體會。其次,我在範讀讓學生去體會第五段侵略者的嘴臉時,範讀沒有感情,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還有,小組討論那個環節給學生留的時間太少,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沒有找到正確句子時,引導偏離了問題核心。就課堂整體安排而言,內容太多,所以導致整節課都給人一種很緊張的感覺,沒有給學生留白、思考的.時間。

就教學語言上來說,教師評價語不夠豐富,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課堂應該是有趣的、生動的,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的。我想,在語文教學這條他路上,我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0

“詩聖”杜甫,他的詩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鬱頓挫、壯志豪情。在《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杜甫的三首詩----《杜甫詩三首·望嶽·春望·石壕吏》,學習這三首詩,學生對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份瞭解,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生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覆覆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課完成。對《望嶽》《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爲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望嶽》境界壯闊、氣勢磅礴、抱負遠大;而《春望》則景象悽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鬱。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後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從而獲得詩歌鑑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佈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踊躍發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早年內心的遠大抱負和後來的憂國傷時之情,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節之中,這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麼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嶽》這首詩歌時,如何啓發學生從詩歌的字裏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爲學生優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獲益匪淺。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對優化課堂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專家同仁們的悉心指點。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當大膽地進行教學創新,加強合作交流,使語文教學園地更加豐富多彩。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1

歷時近七週的校內公開課於11月1日結束,現將此次公開課的反思小結如下。

此次公開課整體上體現出較強的理性,在教學過程中都蘊含着一種思想,即這節課我要講什麼,怎麼講,怎樣導課,又怎樣拓展等等,教學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和諧融洽、輕鬆溫馨,人文氣息濃郁。板書整潔簡明又不乏新穎,如趙厚老師設計的“心心相印”板書。導課新穎,且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如王永麗老師的“糉子謎語”導課,冀辯麗老師的節日習俗導課。情景教學讓人身臨其境,如徐豔玲老師的“假如你就是《父母的心》一文中被送走的孩子,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分角色朗讀讀出了人情冷暖,如趙厚老師讓學生分別扮演父親母親長子次子三女兒等角色,很好的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法靈活,教學形式豐富。多媒體一體機的使用,趙厚老師的課堂辯論會,冀辯麗老師的幾大教學板塊“你會讀嗎”、“你會填嗎”、“你會說嗎”,宋春曉老師的議論文論證方法的.作用範式,穆清麗老師的拓展鏈接“成功=()+()+()”並舉例論證等形式,很好的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幻燈片設計太多,應該控制在15張以內,甚至更少。幻燈片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並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當教案來用。很多教學環節,並不是非得用幻燈片才能很好地展現。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只是爲內容服務。幻燈片要爲教學內容服務,而不要爲了“幻燈”而“幻燈”。

2、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不到位。表現爲教學重難點不明確,教學環節混亂,教學板塊之間缺少銜接過渡,有教學目標卻不向學生明確目標也不圍繞目標來組織教學,教學走到哪是哪。

3、貪多。什麼都想講,什麼都想說,其結果什麼都沒有說清楚。顧此失彼,捉襟見肘,手忙腳亂。說到底,是目標定性問題。只考慮教師因素——想講什麼、要講什麼,而忽略了學生因素。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其實,目標的確定應該堅持“一節課學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則。把“大容量、快節奏、教學內容豐富”作爲評價一節課的優點,應該是一個誤區。

4、教學思想認識偏差。總以爲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了,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事實上,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獲得了對人生和社會的哪些體驗等等。

5、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明確,對閱讀教學的認識膚淺。對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閱讀讀通——閱讀讀透(理解)——閱讀讀悟(體驗)——閱讀質疑(發現)”層面,強調讀者與作者與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鳴,而沒有認識到閱讀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讀個明白,而是要學會寫——即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閱讀教學,不要僅僅爲了閱讀理解感悟而教,要通過閱讀教學來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運用語文的能力和方法。閱讀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寫作。

6、教學語言還不夠簡潔清晰,缺乏親和力。表現爲方言與普通話夾雜運用,口頭禪、不完整問句多;一調到底,不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激勵性評價語言少,或表揚肯定評價語言單一,缺少變化。

7、講多練少,學生活動少,自主合作探究沒保證;字詞處理花時多,——老師只教學生不會的東西嘛。

8、忽略題目作用,缺乏整體感知。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文章的“心靈”不就是文章的中心麼?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要有三問::“是什麼?(文本內容)——爲什麼?(寫作的目的和方法)——怎麼樣(有何感悟?如何運用?)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2

我校學習馬牧池課改經驗後於本週舉行了公開示範課。我於本週二講了一節公開課。現就這節課的一些情況進行反思總結。

我講的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老王》的第1課時。這是錢仲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我的教學設計的思路:首先讓學生理解才老王在生活中的不幸,即生活境遇的.“苦”。第二,讓學生理解老王的“善”,從而理解本文的主題:以善良體察善良,以愛回報愛的。在上課前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了指導,讓學生以學案爲指導學習的綱要做好了課前的預習工作。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主要是通過小黑析板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對學一塊的學習做得還是比較紮實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現也很積極,和老師的配合也非常好。由於我自己沒有很的掌握時間,所以在處理這個環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的問題。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長算是成功的。不過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一、學生在全作學習班的過程中任務目標不夠明確。

二、小組之間缺小競爭。

三、學生的展示力度還不夠,老師講的還是有點多。

四、在課堂中教師沒有激勵機制。

五、講課過程中過於隨便,出現了一些方言。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日後的教學中我要加以改正。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法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依照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教參提出:“教師引導同學依照閱讀提示要求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建設者們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自悟,然後交流。

我本着預習檢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大致內容,瞭解風火山隧道在修建過程中遇上了哪些困難,體會寫法,這幾個環節和同學一起學習了這篇文章。通過檢查預習可以感受到,大局部同學能夠主動預習,預習程度能達到預習的硬性要求,但是,也有少局部小朋友因爲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任務,導致自身無法跟上課堂學習的節奏速度,收穫也相對較少。如:胡瑋瑋、李少雷、李昶利等同學就就屬於不能過好預習關的局部同學。因此課堂上生字詞的掌握都很成問題,不用說在深入理解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了,這局部小朋友的理解水平與一般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差得很遠,但我們又不能因爲這少數同學影響整個課堂的學習節奏,無法做到放棄全體照顧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頂尖的小朋友不用老師做過多的囑咐,課前預習任務就完成的很好,因此這局部小朋友也是整堂課上表示最積極活躍的小朋友,他們的回答,他們在課外的積累,資料的蒐集都相對較豐厚,語言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很強,也只有靠這些同學把課堂上的氣氛帶動起來,中間局部的小朋友,就依靠挺聽取這局部小朋友的見解達到再次深入瞭解文章內容,學習語言的表達,收穫自身不曾知道的課外知識,這種帶動性學習,在我的課堂上是主流。因此,學習課文過程中,我儘量督促中間局部的小朋友能回答從課文中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不用費多少腦筋就可以用清晰的.語言進行回答的問題,以激勵這局部小朋友學習的自信心、上進心和積極性。

以上是當前同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在不改變課堂學習節奏和降低同學整體學習效果的前提下,也只有分層要求,按需進退。這節課上,還是牛潤之、劉燁、張方明、朱增虎、王啓元、範俊良、慈佩霖、王子碩等近十幾個小朋友表示得很踊躍,與此同時帶動局部中間水平的小朋友把文章的重點難點問題扮演似的牽出來,成爲全班同學共享的資源。從整體學習效果看,大局部小朋友在分享中獲得了自身應學習到的知識,但也有少局部要麼因聽講跟不上節奏而走神,要麼因爲掌握不了學習語文的技巧而聽不進去,因而屬於這兩種情況的同學的都會因跟不上學習節奏而無法充沛分享課堂生成,不能收穫本應該能收穫到的知識,這一點從同學做的學習樂園裏的相關題目足以得到證實。

本節課,同學通過讀書都可以掌握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也能找出相關語句說明風火山隧道修建過程中遇上的困難,只是語言組織和表達的水平表示不一。這節課的明顯失誤表示在:對於文章中突出表示人物品質和困難的程度的相關語句因爲我對同學引導的不夠,所以同學理解不細緻,重點字詞的理解我與同學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基礎的內容反而不紮實。我想,這也是同學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不大的原因之一,我想我將在這方面的教學下些功夫,多向在這方面見長的老師學習,以彌補自身的缺乏。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達標測試

一、基礎知識

1、句子與成語中加線字,讀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間不容髮 B、時時而間進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難書 D、上書諫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於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與之坐談,問之 B、又弗如遠甚

C、暮寢而思之 D、於是入朝見威王

3、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選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C、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鄒忌諷齊王納諫》文題中的“諷”字,正確的理解應是()

A、從反面諷刺批評 B、從正面說服教育

C、用含蓄的話嘲諷 D、用委婉的話勸告

6、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與“鄒忌修八尺有餘”中的“有”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孫權據有江東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D、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9、爲下列句中的“莫”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沒有誰 ②不要 ③不

A、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

E、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10、對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通過城北徐公的襯托,鄒忌的.妻、妾、客的讚美,極力渲染,突

出鄒忌“形貌昳麗”。

B、寫鄒忌在聽到妻、妾、客讚美後領悟到的道理。

C、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矇蔽,並從中悟出道

理。

D、反覆說明鄒忌之美,並揭示出鄒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幾句話讀音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今齊/地方千里 B、今齊地/方千里

C、今齊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選出“於”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①皆以美於徐公 ②能謗譏於市朝

③皆朝於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對鄒忌的讚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A、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體美麗,光彩照人。

B、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

C、忌不自信。 譯文:鄒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話。

D、吾與徐公孰美? 譯文:我和徐公誰漂亮?

15、按設喻的內在關係連接相關的項:

①妻A、宮婦左右

②妾B、四境之內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體的史書《》。全書篇,着重記載了。該書是由時期的編訂而成的。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7~20題。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17、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 答案

18、解釋下列加線詞的意思

①能謗譏於市朝()

②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③期年之後,……()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這一段是寫進諫的結果,即齊威王下令納諫及收到的效果。請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懸賞進諫的三個等級:。

②納諫後的三大變化:;;。

20、翻譯下列句子

①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譯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

一、本單元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前幾冊學習時也接觸過開放單元,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難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體驗。

二、學情分析:教材分析:

《集市和超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本單元爲開放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爲;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培養學生勤於觀察思考的習慣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2、在單元學習時,理解並積累有關商業用語,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學習與活動,使學生懂得購物應該有計劃,有方法;

4、閱讀《第一次買東西》,聯繫自己第一次購物的經歷,進行交流;

5、學會購買東西,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注意語言的訓練及積累,從而調動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6、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和社會交往中養成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爲;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集市和超市;

2、學生:課前利用休息時間,深入集市和超市進行觀察,並做好有關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

六、教學過程:

(一)、揭示單元主題,引導質疑:

組織、引導學生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見所聞,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單元主題質疑,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歸類練習,積累提高:

1、交流心得,練習對商品進行簡單的歸類:

(1)學生在親身參觀、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後,在4人或6人小組裏進行參觀心得的交流;

(2)在認識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歸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更廣泛地積累、瞭解與學生自己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糧食類”、“副食類”、“文具類”等等;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

(1)學生在認識、介紹各種商品時,會接觸大量的、與物品名稱密不可分的量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廣泛地接觸、積累量詞;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幫助學生在遊戲中,積極主動地充滿情趣的進行量詞與相關詞語的搭配練習;

3、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詞語,拓展提高:

(1)引導學生查閱有關商業道德的故事,通過演一演、說一說、講一講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其含義及道理;

(2)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相關的詞語,如:“信用卡”是指銀行發給儲戶的一種代替現款的消費憑證等。

【點評】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關內容,生生互動,相互幫助,合作學習。

(三)、制定購物計劃,設計購物清單。

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購物計劃。通過讓學生參與此項開放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購物應該有計劃,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購物才能使計劃更經濟實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學生與父母的交流,體現親情與合作,可謂“一舉兩得”。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合作中,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相關內容。

(四)、妙筆生花,感悟昇華:

在仔細閱讀《第一次買東西》後,學生仿照作者寫到的內容,把自己的購物經歷試着記敘下來。

【點評】教師引領學生走入本單元后,放手把空間還給學生,學生盡情地發揮,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提問、理解、表達。

(五)、親身參與,拓展延伸:

介紹自己購買的一種商品,引導學生注意應按一定的順序,如由上到下、從裏到外等來介紹。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不斷昇華,層層提高,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