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竊讀記》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我”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

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並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使之強化。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加以體會,體會着作者在閱讀中的內心感受,既怕被店員老闆發現而受到訓斥和哄趕,又被書內世界的吸引與沉迷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我讀書的快樂,哪些語句表現了我讀書的懼怕,接下來同位進行交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進一步加深體會,並通過朗讀把這種體會讀出來,通過理解,談體會,朗讀,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這種竊讀的滋味,的確是“很快樂,也很懼怕”。從而,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對讀書的熱愛。

文章的教學到此遠遠沒有結束,在體會作者通過細膩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的.描寫表現作者熱愛讀書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文章結尾的部分“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句話是老師在鼓勵我們要把讀書的重要性看成和吃飯一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要,讀書長大指的是心靈上的精神需要。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只有不斷增長一個人的知識與智慧的人才能真正成長爲健康的人。接下來,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學了這一課,你打算今後怎樣做呢?此時,學生積極發揮想象,進一步昇華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的興趣。

不足之處,對於學生的想象說話沒有及時進行進一步指導寫話練習,比如自己在看書中的趣事、收穫等等,課下還要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用心靈去傾聽》一文要學生掌握的是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基礎上,懂得用心靈去傾聽也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這個道理。同時,要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因此在設置本課教學重難點上偏重了體會用心靈去傾聽中蘊含的哲理,同時也注意在學生交流中體會詞句的作用。

本文是略讀文,文章略長卻語言平白。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傾聽”這個主題話題引入。儘可能快地切入主題,讓學生在速讀中去了解文章大意。並以此問“湯米與蘇珊素未謀面,而湯米卻稱之爲第二母親,爲何有如此高的評價?”將學生帶入品味人物的環節。在品味人物時,主要抓住“第二母親”來做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地去感悟句子中透露的慈母般關愛。並以這些句子爲抓手,通過朗讀,談體會來達到認識蘇珊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發現對蘇珊那種關愛孩子、用心與孩子交流的品質體會得越深,對後文體會“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越有幫助。因爲解決“爲何湯米對蘇珊有如此高評價”這個問題後,隨即引入“蘇珊是如何看待與湯米之間的交往的?”這個問題。其實,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從文中找到相關句子來回答。可是,這並不代表學生對這個道理理解得透徹。所以說能夠深入地去品味第一個問題,並由之轉向“蘇珊用心去傾聽的根本原因在於--------她從中獲得的快樂與幸福”。那麼對於理解那個深刻的道理就容易些了。

而由於總是在略讀課上無法對文章來一個準確的授課內容的'把握,導致這些部分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機會還是不夠的。因而學生在品讀的時候也是觸及皮毛,自然對“懂得用心靈去傾聽也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這個道理”這個難點攻關不佳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學生寫了《我的煩惱》一文,我發現,一部分學生只是爲了習作而習作,無病呻吟。例如:明明每天的作業很少,學生卻非要寫“像小山一樣”;自己明明長得很瘦,卻非得寫“因爲胖而煩惱”;明明長得很高,非要寫自己矮……這樣寫出來的作文,當然沒有真情實感。

我又一次在課堂上講如何寫這篇作文。首先總結了這次習作存在的問題:

1、不夠真實。並講了以上的例子。

2、沒有具體事例。

3、缺少心理活動描寫。

講完後,讓幾個寫得好的同學讀了自己的作文,又讓大家討論爲什麼寫得好。之後,我讓小組討論一個同學的煩惱該如何寫,當然前提是必須是自己真實的煩惱。

學生第二次寫得非常好,既完成好了一篇作文,又讓我真正瞭解了學生的`心聲。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這句話很有道理。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不怕麻煩,不怕浪費時間,認真講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爲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流傳至今,想來必有其獨特魅力。今日教學此詩,頗有一點收穫。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總是能爲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欣賞梅花的圖片,馬上把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對接下來即將接觸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認識。紅色、黃色、白色的`梅花綻放枝頭,真是給人無限遐思!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一般就是:釋詩題,識作者,解詩意,品詩情。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我指導學生紮紮實實地做好了“預習”這項工作,()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討論、交流,同時,基本摒棄逐字逐句理解古詩的傳統教學方法,只借助工具書說出古詩的大體意思即可。

上半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品詩情”這個環節上,並且通過補充、拓展文字和圖片材料,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脫俗、淡雅樸素、冰清玉潔之氣質和形象。

下半節課,我又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與王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這正是“託物言志”類詩的教學關鍵。通過墨梅,相信孩子們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這個重點展開教學,孩子們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詩,一樹梅花,更是一種精神,一分傲骨。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個練習中出現了學生喜歡的魯迅的相關內容,他針對讀書中可能存在的誤區,提出了兩方面的讀書方法。對他們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古今賢文》蘊含深刻的道理,讀起來琅琅上口,並給人以啓迪,上我們再次感悟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先輩們的.的智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課文《最大的麥穗》講述的是古希臘大學者蘇格拉底給學生上的一堂課,讓學生走進麥地去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雖然弟子們兩手空空,卻收穫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機會,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

文章本身的思想性很強,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我認爲學生有學習潛力,他們已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夠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恰當意義,能夠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已有經驗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有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思考和體驗,他們更有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自己看法的激情。這是我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分析,它提示我的教學設計中該如何整合利用學習資源。

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思考,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寫在書的旁邊。給足了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有充足的思考的時間,然後再讓他們在小組討論,發揮大家的長處,聽取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觀點。最後再在班上交流。這樣做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動了學生腦筋。

當學生都找到顯而易見的答案時,我再進一步提問-----學生是用心尋找,麥地裏明明有最大的'麥穗,可學生爲什麼就是沒有摘到呢?引導學生髮現自己認識上的矛盾,懷疑自己已有的理解,促使認真研讀課文,更積極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充分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真的希望自己能有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我希望適時的引導能讓學生加深認識,我希望巧妙的點拔能讓思維混沌的學生豁然開朗,我希望精要的引領能幫助學生思維提升。可我經驗不夠,機敏不足,現實的課堂或許和理想有一定距離。尤其在預設中我是希望孩子在談關於最後一小節的理解中結合實際來談的,可是我引導不到位,學生沒有汲及。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軍犬黑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馴導員與軍犬黑子發生的一個故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改變自己的角色,真正讓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主人翁感,有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精神。

這篇課文講述了軍犬黑子與訓導員之間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易懂,但是思想內涵不容易體會,我主要圍繞黑子被訓導員愚弄時心理變化爲主線,從迷惑--沮喪--痛苦--絕望,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當黑子知道這是訓導員設計的騙局時,它毅然決定離去,可想而知它有多麼的傷心和難過,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反覆朗讀去體會,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次次的測驗,對黑子的傷害有多麼嚴重。教學中,我抓住了迷惑、沮喪、尊嚴、無動於衷等詞語,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黑子雖然是條狗,但是它通人性,有思想,有感情,更有尊嚴。和我們人類是平等的生命,從而教育學生不管是對任何人或事也應互相尊重,互相體諒。

當然,本課仍有不足之處,如:很多學生的聲音太小了,對課文大意的歸納也還不夠精練,這都還需要我繼續加強訓練,尤其是強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而且我對課文情感的挖掘也還不夠,教學本篇課文不能僅僅停留在人對動物的欺騙上,還應該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與人之間更不能欺騙,否則後果會更加嚴重。看來,在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上,我還需要向其他老師學習,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美容新術》是上海二期課改六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驗教材中的課文,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文章,教學目標的定位並不困難,我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立足於三個維度,考慮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制定了兩條教學目標:掌握用事實和道理來議論的方法;理解讀書美容的道理,培養對讀書的興趣。

圍繞着教學目標,根據以往教學該類文章的經驗,教案的第一稿很快就出爐了。我大致安排了這樣五個學習新課的環節:

(1)散讀全文,說說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在一般人的眼裏,讀書與美容風馬牛不相及,看看作者是怎麼說清這個道理的?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爲什麼說讀書可以美容?

(3)“讀書,讀好書,乃是最簡易可行的美容術”,其中的`“讀好書”三字是否可以去掉?

(4)你理解第九段的深刻內涵嗎?

(5)本文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上述教學設計思路也是清楚的,有對觀點的整體把握,有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有對語句的品味,還有對文本結構的關注,但是我總覺不滿意,因爲這樣按部就班地學習文本,會扼殺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很偶然的機會,我參觀了一次美術展覽,其中有一幅作品,是把各種西藥藥片裝進一個個透明的佛像中,看似毫無關聯的兩樣東西融合在了一起,產生了神奇的效果。我細細思考,其實藥與宗教是有着內在聯繫的,前者挽救人的性命,後者拯救人的靈魂。於是,我豁然開朗。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強調語言實踐嗎,強調語文學習和生活的關聯嗎,爲什麼不能以文本爲基點,給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從而讓他們從一個個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來學得知識,提升能力,培養情感呢?於是,我徹底地推翻了第一次的教案,試圖以語言實踐爲主線,串起對課文的教學,既不侷限於文本,又不脫離文本。

匾額設計是第一個語言實踐,意在整體把握文章觀點;贈言設計是第二個語言實踐,意在把握文中議論的語句;送書及扉頁題寫贈言是第三個語言實踐,意在理解文章語句與內涵;開張儀式上的發言設計是第四個語言實踐,意在掌握用事實來講道理的方法,把握文章寫作思路。四個語言實踐是一個整體,都圍繞着讀書美容院而展開。由於考慮了學生的實際需求,突出了語言實踐活動,處理好了文本內與外的關係,關注了文章的內容與形式,隱含了口語交際的訓練,注重了學生已有生活體驗的喚醒,因此課堂是豐富的、活潑的、生成的、紮實的、有效的。

但是,這堂課也留下了遺憾。比如,因爲顧及了時間,所以有些實踐活動的展開不夠從容,像第二個實踐活動,如果能讓學生在找到相關的議論語句後,再換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語言訓練會更紮實有效。再如,課堂上沒有了時間請學生讀出自己的發現,其實本文的寫作思路並不十分嚴謹,作者所舉的西方小故事和下一段中的議論結合得不夠緊密。而發現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這一點恰恰被我忽略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着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 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 "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 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 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爲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 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課設計者根據第三學段教學目標和本課的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自然、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對語言的感悟理解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受到了美好品質的薰陶,提了高語文素養。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一、本課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飽含着對周總理的崇敬、熱愛和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薰陶情感的'好課文。因此,本課設計以讀爲本。讀得充分(有整篇讀,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讀,有關鍵語句的反覆讀),讀有指導(最後兩個自然段的句子、詞語、句式指導,全文重音、停頓、語調和速度指導),讀有層次(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熟讀成誦,第1、6自然段的略讀,全文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讀的形式多樣(自讀、範讀、領讀、伴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使學生在熟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表達方式、獲得情感的體驗。

二、自主、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本課設計突出了學生作爲學習主人的地位,自讀自悟課文內容,自主評議,自由發表看法,自主蒐集資料,自主交流。師生補充、生生討論、師生討論、全班交流、小組交流、同桌互讀、小組輪讀、師生合作讀、師生資料交流等使師、生在合作、互動的氛圍中都得到了提高。教師的重點語句點撥、相機點撥、相機誘導、設疑激趣等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教師指導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拓展、實踐促提高

對於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本課設計者設計了對立觀點的選擇(“你同意嗎?爲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又想告訴別人什麼”、“又怎麼說”等拓展性問題,使學生在“想開去”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周總理高尚品質的體認。廣泛蒐集並交流資料,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爲探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聽、讀、說、想等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全面語文素養。

總之,本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自主合作學習、師生互動、讀中有悟、讀中想開去的教學理念,課堂活而不亂,上的紮紮實實而又有新意,寓學於樂,學有所得。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金色的秋天來到了,農民伯伯收穫了豐碩的果實,我們則收穫了遠程研修的快樂。

自從暑假進行遠程研修教育以來,我們真是忙得不亦樂乎。通過幾個專題的學習,我們的研修也到了磨課階段。在磨課中,我們學科組充分發揚團隊精神,發揮各自的特長,研討、備課、聽課、評課、研討、反思,依據課標剖析教學活動,反思教學過程,努力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家林老師爲我們呈現了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磨課的同時我也不斷反思着自己的教學,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平時的教學,總是頭疼於學生不會質疑,不會思考。我想,今後要更新觀念,因材施教,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本次磨課,我更加體會到好課是磨出來的.,個人努力加上集體的智慧,那將是強大無比的。今後,我要努力實現從“教課文向教課程的”的轉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課上少講精講,久而久之,相信自己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教學重點是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學生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一、成功之處。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彙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二、不足之處。

1、課堂密度過大,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2、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夠充分。

3、教學重難點體現不明顯。

三、改進措施。

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學習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寫作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穫。

2.熟讀並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重新閱讀本組幾篇課文。

2.查閱、蒐集資料,瞭解“日積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處、作者和含義。

3.閱讀成語故事書。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麼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體會範例。結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讀懂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組課文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對學過的某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麼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練習。結合自己讀過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怎樣加深的;在寫作中嘗試運用本組課文在表達感悟方面的寫作方法。

日積月累

一、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對這6句名言含義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及時講解。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名言。

五、當堂檢查背誦情況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語故事

一、讀故事,講講故事的內容。

二、悟寓意,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想生活,談談現實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邯鄲學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閱讀,推薦《東施效顰》和《蜥蜴失策》兩篇文章,供學生閱讀。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與低年級教學相比,六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六年級是一個過渡期,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如六年級識字不是重點,但生字學習對部分學生來說又有困難,故必須佔用一定教學時間,無法輕視;拼音知識在一年級就該完全掌握,而本班學生卻有聲母混淆、韻母不會的現象,還得再來一次拼音教學;閱讀中,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寫作練習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見聞,感想等,但新教材中跨度太大,學生對作文深感頭疼······面對新教材的這些問題,我在在實踐中反思,摸索中前進。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在對教材、教參深入學習、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運用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如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的瞭解後,在教學過程中就能揚長避短,相互補充。如教材着重培養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教材中的閱讀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從而不至於挖得過深,學得困難,讓他們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真正實際,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科學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生成有效課堂。只有這樣,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案,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着重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限,教師的指導作用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教學行爲,使課堂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一起成長,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如果只掌握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作文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講要求,讀讀例文,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拓寬課堂領域,最近我又在思考,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將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已到了及時充電的時候了!多讀些教育理論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同志學習、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由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以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問題。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爲閱讀是教師、學生、文體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就能實現教學目標。整課堂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課上成科普、生物、思品課不可取。不管你在課上擴充的事,什麼材料,採用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爲聽說讀寫服務,爲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服務。

5、課文不能丟。不能拿新課標中提倡的“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爲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去追求所謂的“創新”“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