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人生如夢,歲月無痕,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時間又在緊張和忙碌中過去了。本學期,因爲要迎接“廣東省教育強鎮”複評,所以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講都是十分忙碌而充實的,我也不例外。除了本身的教學工作以外,還要負責教務處的工作,還要配合教科文衛辦的教育強鎮資料收集工作,還要協助迎檢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由於個人的精力有限,難免會對教學工作有所影響。下面就從總結做法、存在問題、改進設想三個方面,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一、總結做法。

1、備課和上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在暑假裏,我就按學校的要求通讀了課本和教參,對教材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本學期能較好地完成備課工作。在每次的周檢和月檢時都能按時上交,併合格通過。因爲是提前一週備課,所以每次上課之前我都還會再把要講的內容重溫一遍。而且每次備課的時候,都把知識性的問題解決清楚,不留下任何模棱兩可問題。特別是對於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內容,更是想方設法地收集整理清楚。

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我比較欣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兩句話。所以,在開學的第一節課,我就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語文學習要求,包括預習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並複印發給學生,讓他們貼在語文書上,隨時參照使用。並希望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同時也便於家長的輔導。

語文教學講究的是聽、說、讀、寫。在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認真的觀察和分析之後,我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外閱讀都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於是我在語文課前,安排了課前三分鐘這個環節。就是每節課有兩位同學,站在講臺前面對全班同學講話,一個學期下來,全班同學已經每人輪了四次,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膽量。爲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交流溝通,讓全班學都購買了《伊索寓言》並且在課前三分鐘時介紹自己的讀書情況,而且每個星期要做兩或三篇讀書筆記。

上課的步驟一般都上先檢查預習情況,然後解決字詞,再分析理解課文。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比較喜歡採用小組合作和表揚激勵的方法。爲上課認真聽講、回答問題積極、預習情況完成得好的小組加分。加分的`步驟是:三個星星換一個月亮,三個月亮換一個地球,三個地球換一個宇宙。得到宇宙就可以實現一個心願。一般心願就是在週末的時候可以減少一樣語文作業。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以小組的約束力來約束部分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

2、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

作業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學生作業我都盡力做到親自批改和及時批改。通過批改作業,瞭解學生中的優點與不足,並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批改語文作業的時候,我也採取了“獎星”的辦法,書寫工整認真的就獎一個星星,15個星星就獎勵一封表揚信,20個星星就獎勵一本作業本。有5封表揚信的就可以實現一個50元以內的願望。這個願望要家長幫忙實現。單元測驗前5名也是發表揚信。

課後輔導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每週我有3次早讀,1次午讀和1次放學後的輔導。我從來不利用這個時間來講授新課,而是和學生一起共同查漏補缺。誦讀國學經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教學效果。

縱觀本學期本班的教學效果可以用“保持”來定義,無論是單元測試,中段考試,閱讀比賽,看拼音寫詞語比賽,還是最後的期末考試,本班都保持着“千年倒數老二”的位置。雖然平均分相差不多,但是合格率、和優秀率卻有一定的距離。

二、存在問題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本班的大多數學生不會聽語文課。課外知識面非常狹窄,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更無從體會文章的美。聽課習慣不好。上課不聽課特別喜歡搞小動作,講小話。寫字的習慣不好,一提筆就恨不得把頭扎進課桌裏面去。書寫不整潔,作業本中塗改現象嚴重。作文水平普遍較低,在審題、選材和句子的通順等方面都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三、改進設想

堅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推進單元學習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狠抓學生書寫,先要求做到整潔。加大作文教學的力度,改進作文批改的方法,爭取更及時地反饋。努力爭取提高優秀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月考結束,下面本人就結合本次考試情況對一月以來的教學情況做如下反思:

一、試題特點

本次試題考試範圍爲語文1、2單元,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綜觀全卷,本試卷有以下特色:注重雙基能力的考察,如1、2、3、4等小題中出現的古詩詞默寫;着眼於學生仿句能力的訓練。如8、11等小題;關注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程度,如關於名著知識的設置;側重學生主體領悟能力的考察,如看圖說話,讓學生站在作品主角的立場上思索、換位思考,這應該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切入點。

二、試卷答題情況

(一)進步方面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在古詩的'背誦、仿句能力、換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關於這些語文最基本知識的學習、訓練,要繼續堅持。

(二)不足之處

1、古詩默寫,眼高手低。4小題依提示填寫詩文原句,得滿分的同學很少,其原因不是學生不會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類題的評判標準又恰恰非常嚴格,錯一個字就算錯。

2、仿句能力雖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體而言,還不能令人滿意。針對仿句題型比重的加大和形式的多樣,此項舉措的實行已刻不容緩。

3、分數普遍不高。作文歷來是語文成績優異與否的最大制約因素,它也是語文的老大難,整個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得滿分的寥寥無幾,讓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作文出現失誤的原因在於:

一是學生沒有認真閱讀些寫作要求;

二是內容太簡單,錯別字很多,也不通順,缺少描寫和點睛之筆,有些只有事情的敘述,很少有描寫,沒有主次之分,顯得很稚嫩;

三是書寫不夠規範。字跡潦草的,有亂用標點符號或標點不清的。

三、努力方向

1、對古詩的默寫有待細化、強化。

2、繼續進行仿句題型的強化訓練。

3、通過強化訓練不斷提高學生審題水平。

4、推薦文學名著,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5、加大練筆力度,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

“對症下藥,方可妙手回春”,通過此次考試題的分析總結,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全力培養學生語文諸多方面的能力,相信在期末時,會有所收穫!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爲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1]。

(一)書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後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後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爲後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後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並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後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併爲以後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瞭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後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爲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於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爲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並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藉助網絡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絡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並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於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裏,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於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於今後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後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熱愛語文,熱愛言語創造,熱愛言語生命。祖國語文有數千年悠久發展的歷史,有豐富多彩的燦爛文明,我們身爲中華兒女,華夏子孫,既應該爲我們祖國語文而感到驕傲,又應該全身心地熱愛語文,爲深刻理解和正確使用祖國語文而努力。

一個語文教師倘若不熱愛語言和言語,不喜歡寫作,那他憑什麼來愛語文教學這個職業?閱讀、寫作、觀察、思考、蒐集、整理,這些應該是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把教學視爲謀生的手段,而要把語文教學看作實現人生價值和享受人生樂趣的'方式,教出語文之趣,這應該也說是一種教學境界。熱愛語文即熱愛生活——熱愛生活了,對學生就有關愛之心,對作品則有欣賞之願,對工作就有熱忱之情,對同事就有親和之力。一個語文老師的生活態度因熱愛語文而應當積極、樂觀、向上、熱情。無論這一節課是否成功,無論這一屆學生的成績是否理想,無論這一年是否得到榮譽,只要懂得珍惜,學會善待,盡職盡責,充滿愛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會因此而充實快樂。

一個熱愛寫作、傾情寫作、有着高尚言語人格的教師,也許對語文教科書和教參沒多大熱情,也不糾纏於名目繁多的訓練、練習、考試、但他給學生讀自己的一首小詩,講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他也喜歡在課外寫詩歌、散文、隨筆、作品欣賞、教學論文、教育短評……這樣的老師纔算是當之無愧的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因爲我是第一次走入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中,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具體做到一下幾點:

一、創立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資料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資料,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我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教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活力,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更加註重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本事。

首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我的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本事。再者多問一些有創立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問題是能夠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達自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我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本事,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我看過的.書;二能幫忙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資料——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另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幹僅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當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有時不能調控好;或是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提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資料要開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課文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這一篇課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課文爲引導,幫忙學生掌握一些語文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絕不應當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料。我們應當有機地結合課文思想感情和讀寫知識,自然而然地引進一些經典名著或優秀時文,“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於漪語),以此爲學生打開一扇扇文化的窗口,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讀物,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天地。

2、教學形式要開放

比起過去“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步驟的語文課堂教學,此刻的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有了很大的改觀。可是許多本來不乏科學性的新的教學形式又逐漸在“語文教改”的包裝下成爲語文課堂教學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語文教學。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模式,但決不模式化。我們應當根據不一樣的課文教材及不一樣的訓練重點,靈活多變地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讓學生也參與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實踐。共同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後師生總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爲: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必須會充滿勃勃生機。

3、學生思維要開放

語文課應成爲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在這樣的語文課中,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僅有教師的聲音,教師更不應當把自我的觀點定於一尊,而應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利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努力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學術氛圍,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樣的語文課即使結束以後,學生的思想也不會停止,他們的思想仍在繼續展翅飛翔。

4、教師思想要開放

中學語文教師的確不應當僅僅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與教參的熟練操作者,而首先應當是禮貌的傳播者、思想的啓迪者、人生的導航者——即真正意義上的“高師精神”(法國作家季洛杜語)的體現者。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絕不是要讓語文課又成爲“政治課”,而是要恢復語文課“人文性”的特點。應對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應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來設計自我的課堂教學。

(二)、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我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審視、感受文本資料及思想感情,進而產生聯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過程。可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我的教學願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我的教學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我去領悟和感受的過程。這就是所謂以“教”代“學”。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我們研究得比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課堂表達十分清楚,也可是是用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此刻,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爲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應對作品(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教師和學生)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鑽研、討論、聯想、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經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薰陶交織在一齊。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此刻經過對貼合學生求知慾望、閱讀心理、知識背景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我感悟作品,引導的線索是學生對課文的質疑(這是學生主動鑽研的思想火花),圍繞學生所提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

課堂是實施新課輪的主陣地,而閱讀教學又是課堂的重頭戲,那麼,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來組織閱讀教學呢?接下來結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的特點,我想談一談自我的幾點思考:

二、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的特點及分析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共五個單元,在這些篇目中既有現代名家舊作,又有當代名人新作,外國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課文負載的文化資料比以往要豐富得多,價值取向也更爲開放和開闊,一眼望去,盪漾着斑斕的文化色調,這樣更爲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爲了與編者意圖相巧合,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我打算從如下兩方面開展工作:

(一)採用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爲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課時等等,這樣就變一冊教材幾十個教學目標、要求爲幾個教學目標要求。這樣有利於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得到較爲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中25篇文章,我是這樣處理的:

1、以單元知識爲綱。

主要經過教師講解,指導學生弄清概念、要點,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規律,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理論準備,使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本事。學生若能把握不一樣文體的知識結構,明確每單元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而準確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課前我針對散文、議論文、戲劇文學的不一樣特點,幫忙學生建立了如下知識體系,並將本冊書一至五單元的主要資料及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本冊書有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

知識體系

散文

1、散文的特點: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線索:時間推移、地點轉換、記敘線索、感情線索還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貫穿全文。

3、散文的表現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側面暗示,象徵等藝術表現形式。

4、散文的語言:優美、細膩、親切含義深刻。

5、散文閱讀要求:瞭解分類,明確特點;理清線索,抓住文眼;品味語言,領會意境。

議論文

1、論點的確定和歸納。

2、論據的確定與補充,論據的要點,論據與論點與關係。

3、論證的方法與確定。

4、議論文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5、議論文的閱讀要求:把握論點,理解論據,分析論證。

戲劇文學

1、戲劇是綜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成像所構成的舞臺藝術。

2、戲劇文學的重要資料: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

3、戲劇衝突的構成:(1)人與人之間的衝突;(2)人與社會間的衝突;(3)人物本身內心矛盾衝突;(4)喜劇性衝突和杯具性衝突。

4、戲劇語言:人物臺詞和舞臺說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我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藉着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本事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此刻我的課堂教學行爲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我的感悟動手本事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構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本事,其中包括口頭表達本事和書面表達本事。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本事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爲僅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纔有本事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本事,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資料和教學資料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很多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本事。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能夠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我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此刻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本事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情景,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爲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教師作爲引導者應當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爲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師的本分,教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一樣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一)抓好專題訓練

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能力,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不錯的效果。

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並錘鍊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多用整句、對稱句。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鍊,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可以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爲了解決那些題目,還應該把它們當作美文、範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鑑。爲自己的作文的提高提供範本。因爲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鑑模仿的過程。

這中間我還根據年級及備課安排,重點引導學生落實《考試說明》關於寫作的具體能力考查要求,從理論上明確考點,從實踐中落實考點。一方面,爲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作文,我在作業安排上佈置了每週積累抄寫優秀文;另一方面,通過寫作技巧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整體寫作能力,許多同學通過多次的強化訓練應試作文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二) 精選習題,優化訓練,注重講評,勇於預測

針對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高三複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做足夠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但訓練必須講求實效,那種不分試題優劣,不顧訓練效果,盲目搞題海戰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前社會上濫編複習資料的現象十分嚴重,網上資源源源不斷,我們注意以精製濫,認真篩選,博採衆長,爲我所用。高考試題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導向性,成爲我們首選的訓練題。讓他們訓練,然後認真評講,講命題依據,講命題特點,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加以每週一大練(綜合訓練)的方式,訓練適度,效果比較明顯。在複習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各地資料,大膽預測,特別是根據近兩年的各省高考試題,我們把重點放在古詩鑑賞、史傳文閱讀、小說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特別是在第五大題“語言文字運用”板塊,我重點訓練了成語、病句、語言運用連貫與得體、仿寫等內容,針對性很強。

高三第二學期重點在模擬考試與講評,目的訓練答題技巧、提高綜合應試能力。精選針對性強、科學規範、有創新預見的試題至關重要,精編試題是我們的首選。同時高度重視講評,每次的模擬我都要分析研究學生的成績,從中瞭解學生學習上還存在的嚴重問題,及時調整複習方向,做到講評有針對性,提高效率。看到學生的循序漸進,我更加堅定了獲得優異成績的決心。

教學體會

1、教學要善於引導和激發熱情興趣,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資料和教學經驗,教師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風格。不要怕學生基礎差,要善於和學生溝通。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從實際出發,用真誠感動學生,用激情激勵學生,用方法指導學生,用知識充實學生,用毅力推動學生,用創造改變學生。

2、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課外閱讀指導不到位,學生閱讀質量還不算高;作文指導過於保守,鼓勵創新力度不夠,學生作文缺少高分,語文總分不能盡如人意,等等。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9

時光荏苒,轉眼就到期末,通過最近的考試檢測,發現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年級語文注重拼音的運用,個別學生對於複韻母掌握不好,總是寫錯,或者混淆不清。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首字母帶動法, e-ei u-ui a-ao o-ou i-iu ,先讀首字母再讀複韻母,快速連讀,單韻母帶動複韻母發音,也有助於複韻母的書寫記憶。我是小小書法家題型,要求學生將給出的句子正確抄到田字格中,但學生沒接觸過該題型,也不理解,導致錯誤百出,這讓我反思在平時的教學中研究教材與教案的重要性,以及授人以漁的重要性,不能只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擴充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儘量的將知識活學活用。

如何才能讓學生靈活掌握呢?那就是理論聯繫實際,讓知識從學生生活中導入,再具體運用到學生生活中去。轉眼就到期末複習階段,試卷種類與數量都很多,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複習呢?以學生的'掌握情況爲主,查缺補露,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然後將知識系統化。

如何才能提高課堂管理水平呢?這是我上課面臨的重大問題,三年級的學生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鬧不完的亂子,說不完的話,不經意間總是引起我易燃的情緒,影響正常的教學,這和他們的性格有關係,當然還和老師的教育方式方法有關係,如何才能引導他們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呢?針對這些問題,我閱讀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改善課堂的50條方法》等書。通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有效的經驗,明白了很多教學的規律,但再先進的方法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付諸實踐。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從教學型教師發展成爲研究型教師的必由之路,但幼專院校對語文學科的重視不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大,導致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也不盡人意。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分析教學反思對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探討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幼專院校語文教師有效反思教學,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有助於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反思。幼專院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加入到教學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於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通過新的教育理念,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反思效果,從而加速自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幼專院校,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現狀堪憂。幼師重視技能課輕視文化課,語文課也是學生認爲最不重要的課。學生認爲語文課從小學就學習,沒有什麼難學的,而且畢業後語文知識的用處不大,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舞蹈、美術、音樂等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好多學生在語文課上要麼做手工,要麼玩手機。很多語文教師上課積極性大大受挫,認爲精心準備的課堂,認真聽講的很少,時間一長,多數語文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不願意花費更多精力備課上課,認爲只要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即可,沒必要認真反思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從而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意識淡薄,懶得查閱大量資料,懶得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都是在每學期交教案時草草補上,根本不會認真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師不能堅持不懈地進行有效教學反思,就不能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就不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無法形成個人教學實踐智慧,自己的專業成長也受到極大限制,因此,幼專院校語文教師完善和改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學反思與幼師語文教學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認真地分析、探討、反省、思考和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或困難,使教學實踐趨於合理,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我國著名學者張立昌認爲,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與強化,或給予否定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效能和素質的過程。他認爲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批判地考察,及時肯定教學的成績,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修正,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自己成爲研究型教師。我們認爲,教學反思是語文教師從語文教育教學的理念、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語文教學效果等方面來研究自己的語文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思考,從而改善教學策略,完善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活動過程。教學反思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理念上,有助於語文教師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語文課堂是否以人爲本,是否把素質教育和人格養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學實踐中,有助於語文教師以學生爲主體,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思考,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策略上,有助於語文教師選擇符合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規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評價上,有助於語文教師從學生學習結果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其教學效果更好。可見,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學反思。語文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思考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思路,保證語文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激發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學校領導要制定相關制度,加強語文課堂管理,讓學生想上語文課,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語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只要上課學生認真聽講,語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自然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提升,也會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學校應該制定嚴格的文化課堂管理制度,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嚴肅處理,給予適當處分,並與其學分掛鉤。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學校督導室應定期檢查教師的教案,定期對語文教師所使用的教學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進行評定,對於較好的教學反思策略,應在全校範圍內進行表揚,倡導全校教師向他們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其教學反思的積極性,還能提高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二)學校各部門領導帶頭進行教學反思,增強語文教師的反思意識

一所學校的校風學風怎樣,與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息息相關。“創設一種鼓勵公開揭示個人錯誤的氛圍,關鍵是那些掌握象徵性權利或掌握權利的人們做出自我揭示的典範。”這表明學校領導如果帶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反思教學的不足之處,願意承認他們不是全能的,並請求教師們幫助他們瞭解一些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學校的老師也會以學校領導爲榜樣。在學校領導的'影響下,語文教師都會效仿領導的揭短行爲,積極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制定專家引領制度,幫助語文教師有效反思

很多語文教師雖然能夠看到自己課堂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但大都沒有接受過撰寫教學反思方面的培訓,不能真正瞭解教學反思,更不會寫教學反思,希望進行教學反思時,得到專家指導與幫助。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引進一些教學反思方面的專家,針對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迷茫與困惑,及時地加以培訓指導,並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幫助語文教師進行有效反思,使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週三的教師集體備課,大力開展集體反思活動

集體反思通常是同學和教師對某一問題,集體交流探討,集體反思教學的活動。集體反思有利於語文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觀,有利於語文教師更深入瞭解自己的教育教學。因爲,教師個人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個人反思與“個人理解”會不夠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參與集體討論、共同分析教師教學實踐的成功與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並提出“多種意見”、“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語文教師藉助大家的智慧,不斷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頗,更好地進行深刻、全面的反思,從而克服個人惰性。語文教師以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爲基礎,重新設計和完善教學過程,會有很大收穫。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自我反思的同時,要大力開展集體反思,多聽聽同事的建議,彌補自身教學的不足。集體備課是語文教師集體反思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幫助語文教師解疑答惑、提供問題解決的良好對策,強化反思效果。所謂集體備課是指以教研室爲單位,由備課組全體任課教師參加、備課組長組織實施的,事先制定好備課計劃、針對同一主題進行集體討論的集體活動。它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集體對教學中存在的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研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更好地促進教學的一種備課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語文教師集體反思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後就可以利用論壇發表和張貼個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其他語文教師可以針對問題談論自己的經驗,交流自己的解決策略。教育博客爲語文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爲語文教師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五)語文教師要多閱讀教學反思的專業書籍,提高反思技能

語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樹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學之餘,加強理論學習,閱讀教學反思方面的專業書籍,學會反思方法。語文教師只有堅持讀書學習,多與語文教育專家、教育理論對話,不斷積累反思知識,還要勤於反思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讀書的感悟,及時整理記錄下來,並將反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科學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進行不斷的反思訓練,才能真正提升語文教師的反思技能,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語文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寫教育日誌,把自己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成功的經驗等記錄下來,結合一定的理論,分析、回顧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動,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寫教育敘事,即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達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閱讀故事後,讓讀者能夠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其敘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記、訪談、總結報告等。也可以寫教後記,這是教學反思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是教師在每節課後把上課的體會、感想、啓示等形式,及時地記錄下來,是一種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爲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寫教後記一定要及時寫,及時反饋,不斷改進。等到學期末再補寫教後記,毫無意義。

四、小結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語文教師成長的重要歷程,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重視教學反思,學會反思的方法,不斷增強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學水平,在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1

語文教師想要教學成功,課堂教學語言尤其重要,以優美的教學語言營造濃郁文化氛圍的語文課,能讓學生聽後如沐春風,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充滿魅力。我認爲教師應從知識性、趣味性等方面來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

課堂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滲透着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把握,是學生思維的主要導向。因此,教師要在每一節課裏都讓學生吸收到新的“養分”。就必須有真才實學,使學生真切地感到自己通過學習在不斷地充實,這就需要教師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鑽研和理解。

隨着新課程改革,各學科的內容相互滲透。學生不僅僅滿足於語文知識的學習,對語文課文中所涉及的其它學科知識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面,由“專才”變成“全才”。例如,我在教《時間的腳步》,對文中所涉及到的歷史學、生物學、地理學知識,我都能詳細地給學生講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後悄悄議論“嘿,咱老師真了不起,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教師的課堂語言僅具有知識性是不夠的,試想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課去聽,這對於十幾歲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難耐的“剪熬”。若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教學效果便大大削弱,這就要求教師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枯燥,使學生能從課堂中得到享受和樂趣。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笑話在教學節奏,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教師恰到好處的課堂教學語言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願更多的教師能關注到這一點,使自己豐富多彩的課堂語言成爲繽紛教壇一朵常開不敗的奪目奇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所以,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着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纔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爲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爲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能夠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當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終,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3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爲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爲,真正的”以人爲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我們要爲孩子的未來着想。那,纔是”以人爲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爲,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爲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纔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僞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薰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複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4、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纔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爲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纔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4

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初中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爲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爲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如有時語文一個晚上佈置一篇作文;數學分發了一張提綱;英語除了一些書面作業要交外,還要背誦單詞,還有其他學科佈置的作業等,這些作業加起來,你說學生累不累?這也就難怪部分自覺性不高的同學要“copy”。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爲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呢?爲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複製”作業了。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覺到,興趣和智力是嫡親姐妹,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如果一個人對認識事物缺乏濃厚的興趣,那他的智力的培養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培養興趣是培養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興趣的培養對於初中學生和語文教學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於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單純熱情但自制能力、意志

能力較差,他們做事大多憑興趣去做,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而又必須要學習的功課缺乏高中 學生那樣清醒的認識、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課堂情緒的興奮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性,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語文教材大多數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師如果能夠飽含激情進行課堂教學,那麼,教材的情感、教師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情感驅使下真正進入課文的意境,品嚐學習語文的樂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發情感。精心設計導語,爲課堂創設濃郁的感情氛圍,是引發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好的導語可以導引和控制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和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石。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悅、或悲憤,在開講時,先適當導控一下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例如《沁園春·雪》,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全班賽讀,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以帶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最後教師進行範讀,使學生情趣激昂,體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英雄氣概,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學生就因此對我的課感興趣,喜歡上了語文。 以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情緒的感染上,還應該使學生從本質上深刻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與理相互聯繫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們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憐,值得同情。這樣的認識顯然還是停留在課文的表層。於是我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科學制度和冷漠的舊社會的罪惡。

二、不斷變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常聽常新。

好奇好勝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於新。一個老師的教學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斷更新和變化,就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新的控求活動,保持與發展旺盛的求知慾。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不斷“求新”、“求異”,爭取每節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課文時,我擯棄了從頭到尾分析講解的模式,經常變換切入的角度,有時從開頭切入(例《背景》),有時從結尾切入(例《棗核》、《看戲》),有時從標題講起(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時從學生最喜歡的語段入手,有時從學生的疑點入手。在閱讀課的設計上,我也經常變換花樣,採取的形式有討論型、競賽型、摘記型、列提綱型、比較型、質疑型等等。讀書的方法有淘汰朗讀法、學生互相指定朗讀法,分角色朗讀法、競賽朗讀法、配樂朗讀法等等。課堂教學小結有概括式、評儀式、歸納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啓下式、檢測式。由於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教法的變化更主要的應該體現在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教學單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賴

的幾篇課文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單元教學應從單元整體出發。對處理課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個單元的節奏作統籌安排,經過累積、整合、提升、遷移的基本途徑完成單元教學目標。我在安排單元教學方面,一般是這樣處理的:講讀課以老師講授爲主,學生讀、析爲輔,準確地傳授知識,自讀課以學生讀練爲主,教師點撥爲輔,達到學生鞏固新授知識、提高讀說能力的目的;課外自讀課,以學生讀用爲主,教師檢查爲輔,使學生能正確的遷移新授知識與能力。在節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講讀課用慢板,讓同學們反覆朗讀,細心品味,用盡可能多的教學手段講透講足。有了這個基礎,在上自讀課時學生很容易進入定向思維,理解比較到位,所以使放快節奏,抓住重點,展開比較、討論。課外自讀是完成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學目標系統中的最高層級,所以我往往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分析,並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認真的檢查,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的糾正。這樣,一個單元教下來,學生感既充實又輕鬆。

三、對作文踏實評改,拒絕形式,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對老師發還的作文本連看一眼也覺多餘。爲什麼?排除一部分同學確實無心向學這一原因不考慮之後,我們發現,這種令我們老師深感傷心的現象,其實跟我們的作文批閱習慣有極大關係。

以前,我也認爲在作文本上寫上“中心(不)突出、選材(不)準確、形象(不)鮮明、語言(不)流暢”之類的眉批、總批,是批閱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現在必須承認,這種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辦法,因爲它已變成了一種形式。說得不好聽,它只是寫給學校領導檢查教學工作時看的,不是寫給學生看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具體意見,例如文章開頭如何吸引讀者,中間如何波瀾起伏,結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寫怎樣顯示性格,環境描寫怎樣襯托心情,外貌描寫怎樣凸顯個性,語言簡練該是什麼樣,活學活用(指襲用別人的結構甚或句子)該如何學,等等??

根據一年來的實踐,我們以爲作文的評、批要注意下面幾點:

(1)“評、批”少用或不用套話、空話,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該文的優缺點。例如學生寫“我的老師”之類的文章,運用了典型事例表現了一個老師的盡責、有愛心、淵博等優秀品質,我們評他寫得好,就不必說“中心突出、選材恰當”等套話,我們應在文中每一個事例旁註明該事反映了老師的什麼品質,並在文末寫下這樣的總評:“文中的老師很使我感動,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假如文中有個別事例是多餘的,甚至是有礙中心的表達的,就要把它圈出來,在旁邊註明“此處應刪(改)”,並寫出具體理由。

(2)“評、批”用語儘量使用商量、談話的語氣。學生認認真真寫下一篇文章,是學生的一項勞動成果,我們通過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報刊編輯那樣只需決定取捨。我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反過來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就不會冷漠地對待我們的“評、批”。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的“評、批”採取了商談的語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必然會從心理上非常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指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批”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評、批”的形式要靈活,要做到個別輔導與全面提高相結合。“評、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寫,也可以在課堂上講;不一定只有老師評,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不一定只有老師評學生的習作,也可以讓同學評老師寫的同題的文章。總之,不管哪一種形式,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水平,我們都可以去嘗試採用。

(4)“評、批”重點在表揚優秀,因爲我們要讓其他同學有一個學習的對象,前進的方向,而不是嚇唬他們誰寫得差。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見成效的方法。

我認爲初中語文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下大功夫培養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一切事都好辦;興趣培養不起來,往往會勞而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