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5篇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老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5篇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

此刻的七年級教材,與小學的銜接不是那麼緊密,有點給人另起爐竈的感覺,再加上十多年來我們的小學都一向取消了留級制度,無論學習基礎及學習潛力有多麼欠缺,學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與不懂都一齊學習新的資料,一齊進入初中的學習,這勢必造成學習困難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辦法學習。在這種狀況下,是否就應正視現實,擬訂最低要求,提出彈性學習任務,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遠遠沒有完成小學學業的學生繼續進行最低限學習的資料。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潛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總結如下七點: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新學期伊始,不立刻急於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資料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纔不至於茫然失措。

3.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必須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

4.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帶給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如在教室裏開設《語文園地》、《優秀作業展》等欄目,把學生的優秀作業、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

5.老師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能夠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能夠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殊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新聞等,使語文課程資料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爲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培養用心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好處、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熟悉潛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帶給了廣闊的舞臺。

7.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出色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好處,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熟悉,填補空白

1.

2.

3.

4.

5.

6.

7.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2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此刻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

4、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作者孫友田是當代詩人。課文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麗的呼喚,是祖國熱情的呼喚。

在學習這首現代詩時,我緊抓課題關鍵詞明確教學重點,儘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我先在黑板上板書 “課本”二字,然後問大家:“同學們,我們對課本再熟悉不過了。平時我們用的課本有什麼特點阿?”學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識。”我接着說:“課本中有許多讓我們學習、探究的.知識。那課文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是怎樣理解的?”一生回答說:“因爲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啓發,發明很多東西。所以把它稱爲課本。”表揚他之後,我又接着問到:“作者把大自然稱作綠色的課本,那麼大自然的綠色讓你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剛發芽的小草。”有的說:“枝葉茂盛的樹木。”還有的說:“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最後我笑着說:“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呀,綠色象徵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吧!”於是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大聲地讀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也就是課文的第二至五小節。這一部分詩人在形象的選擇和詩節的佈局上,隨着對大自然探索和發現的深入,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絢麗和神奇的景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多讀、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使詩中所描寫的美麗景色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畫面進入詩人所描寫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田野的肥沃”,領略“豐收的果園”、“珍奇的鳴禽”、“爛漫的野花”的景象。詩人所描寫的這些語言文字就轉化成了畫面,並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詩人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讓我和我的學生是如此得輕鬆,如此得投入。由此可見,只要心中有目標,我們的課堂就能舉重若輕,充盈神韻。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5

一晃眼一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半學期的點點滴滴,真的很慚愧。雖然也嘗試着努力去做,但是發現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

開學初,我就與科任老師協商好,如何共同配合教育好這個班級。每個人都清楚,一個良好的班風能帶促使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

1、在班級管理上,這學期還是沿用以前的辦法,但是發現一年多來,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麻煩,而且科任老師的課紀律不容樂觀,於是也進行相應的改革,但是因爲執行的時候不夠嚴謹,於是造成一些調皮的學生出現了反覆,不穩定。

2、在班幹部的培養上,這學期的一些班幹部還是較團結的,因爲班幹部的管理力度較夠,加上班科任老師配合默契多了,於是這半學期的文明中隊的獎旗就能獲得了。在這點上,我最大的收穫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他們感到被重用的感覺,讓他們能爲班級做點實事。

3、在完成作業方面,是比上學期有所進步,這一個除了要得益於作業登記本的設立外,當然組長的責任心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小老師在發揮的作用,這學期有八個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與八個學習優秀且樂於助人的學生結對子。在他們的幫助與督促下,這些同學的.作業認真多了,上交的次數也多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

4、從考試成績來看,還不夠理想,仔細分析了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着學習成績。如果說從班級管理上,我個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學生的事是事無鉅細的,而我所能給學生的時間卻非常有限。許多小問題沒有及時的解決,結果堆積得越來越多,突顯出來的問題就比較多。雖然在在互幫互助學習小組中,有一小部分的學困生在有責任心的同學幫助下,有所進步的。但是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還需要今後加以努力引導!

各科教師的配合要越來越有默契,對於教育學生的事儘量先溝通後實施,對學生進行同步教育。對於特別調皮的學生,一定要調動家長的作用。所以我想下半學期,在家校配合上,要多下功夫。

總之一句話: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爲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爲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6

作爲一個語文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過寫生活隨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生活的氣息,富有時代的動感,才能讓他們的作文以一種獨特的面貌,與衆不同的品質吸引所有的讀者。

生活是一個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都有我們獨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學的作文當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們不能說這樣的作文不好,卻覺得單調乏味。“文章合爲時著,歌詩合爲事作”。白居易老先生就曾提過這種觀點,在我們進行創新作文研究的時候,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含金量。

記得我第一次把寫生活隨筆這個作業佈置給學生時,我得到的是一片驚呼:

“老師,我們回家抄美文,寫閱讀筆記吧!”

“美文需要抄寫,需要鑑賞,但我們也不能隔岸觀火,岸上學游泳啊!隨筆必須寫!”

強硬的把作業佈置下去以後,我發現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業幾乎是一樣的格式、一樣的語調:“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過飯後,我去上學。”或“今天我上了一節美術課,比較快樂。”或“今天我不高興,作業太多”……諸如此類,那麼豐富的生活、那麼有活力的生命在他們筆下演繹成這麼幹癟的語言,這麼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隨筆,那簡直就是一個最無聊的記事本!

面對着這樣的作業,再有熱情的人也感到了寒冷,我不僅僅是失望,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懷疑:這是學了六七年語文的中學生嗎?這樣的作業還有寫的必要嗎?是我錯了嗎?還是學生錯了?我該怎麼辦呢?

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重新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後,我增加了信心,堅定了自己的認識:學生的寫作必須從生活開始!因爲生活纔是寫作之源!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語文老師的重要責任!

於是,我試着走進他們的生活,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引導他們去述說他們最想說的話,比如:發現哪個孩子課間的驚呼,我提醒他這種驚呼就是一種最真切的生活體驗,是隨筆中最好的素材;發現哪人孩子情緒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將這種煩惱訴之於隨筆;發現哪個孩子因爲愛到表揚而興奮異常時,我就會下意識的去查看他當天的隨筆中是否有比這個情節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

轉瞬即逝的機會向學生表明:這就是生活,這就是隨筆的素材,這更是我們寫作之源!

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尋找着學生隨筆中的生活――幾天來,張玉潔的恐懼、擔心、僥倖、疼痛、讓我如同身受身受:因爲腮腺炎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聽途說,都讓她感到緊張、恐懼;接下來的日子裏,她也開始發燒,於是她很擔心,趕緊去村裏醫生那裏求治,被排除了腮腺炎之後,我聽到了她雖然疼痛卻又十分僥倖的“謝天謝地”的祈禱;而接連幾天的讓她筋疲力盡,讓她毫無神采,一天天腫起來的脖子讓她的痛苦更加深重:她除了疼痛,還有怨恨,都是那個醫術不精的郎中讓她格外受苦,真是庸醫害人!一字一句,一行一段,讀着這樣的隨筆,我體驗到了成功:生活隨筆已經引導學生走進了生活。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生活在豐富起來,我聽到了孩子們心中花開的聲音,在徵得作者同意的基礎上,我在班上將她的隨筆當衆朗讀,讓孩子們體味到作文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自己最獨特的體驗、最深刻的感受寫出來!

漸漸的,我發現孩子們的隨筆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從張麗娟的'筆下,我看到了一個家境不算寬裕、父母又十分勤勞、厚道的家庭剪影;從姜美清的隨筆中,我聽到了他們

同桌倆在自習課上的竊竊私語;從於琪的隨筆中我認識到了一個個足球明星;從王宇坤的隨筆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困惑與迷惘,偏激與固執;而從王雪慧的隨筆中,我讀到了生活的尷尬:媽媽改善生活包了包子,讓她送給奶奶,去了才知道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孝順的父母竟在奶奶生日這天送去了人們在這一天最忌諱的包子(按我們當地的風俗,生日吃包子一年都

是受氣包)……還說什麼呢?孩子們筆下的世界早已經比我們眼中的生活更豐富了:那裏面有真實的生活,還有他們獨特的體驗!

批閱孩子們的隨筆,零星的寫下一點自己的評價,是我覺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沒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戰――那天在我批閱的隨筆中,我發現了這樣的文字:“老師,爲什麼別人的隨筆都有評語,而我的只是一個閱字?”“老師,每次發下隨筆本,我最着急的是翻看後面,尋找你的評語!”這些語言讓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時我更是一種欣慰

:孩子們已經發現了生活,他們願意把他們的生活捧來與我共享,他們希望看到老師的評價,哪怕是三言兩語,可是,我確實爲難了:一個班50多名同學,兩個班就是100多名啊!每天仔細地閱讀他們的隨筆已經是極大的工作量了,更何況要給他們每一個人纔是寫下自己的評語,而且,那評語必須讓他們感覺親切,覺得中肯,恐怕我真的是“春蠶到死”“蠟燭成灰”也完成不了的啊!雖然我感到了爲難,但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熱情之火已經被我點燃了,我就絕不會讓它暗淡。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見過一面就讓你難以忘懷的人,肯定有自己最獨特的地方,讓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獨特的面貌出現,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有一種與之交流的願望,老師的評語只給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於我的激發,學生的熱情更加高漲,他們已經從對生活的簡單的觀察,細緻的描述深入到對生活底蘊的挖掘、對寫作特色的追求。

當初那些記流水帳的孩子,如今已經是畢業班的學生了,無論課業多累、生活多忙,他們都忘不了寫生活隨筆。很多時候,這本生活隨筆已經成了他們最知心的朋友,與隨筆對話,不再是他們的作業,而是他們心靈的宣泄,是他們忙碌生活中的修憩的小站。他們的隨筆內容已不再是當初老師硬性規定的、學生勉強應付的二三百字,他們已經能洋洋灑灑的、淋漓盡致的描寫出自己周圍的生活,突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有個同學竟創了一天晚上寫下七頁的紀錄。

學生們的作文更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當初的言之無物到現在的文約意豐,從當初的優美詞句的堆砌到現在的直抒胸臆,從當初的改頭換面的抄襲到現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特色追求。體味着他們的變化,我總有一種非常感:這也許是做母親的對孩子的偏愛吧!

感謝生活,賜予我的厚禮,感謝生活隨筆,記錄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引導孩子們走進了生活,走進了生活中的寫作!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7

如何在導入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呢?第一課時一開始,我先出示阿聯酋一張舊景圖,讓學生描述圖上的景象。有的學生說:“天灰濛濛的,狂風捲着黃沙。”有的學生說“一片荒涼的景象,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有的說:“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聽着同學們的發言,看着他們那副憂慮的樣子,我又出示了一幅阿聯酋現景圖,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學生們一看到這幅圖,臉上馬上由陰轉晴,變得燦爛了。有的說:“這裏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有的說:“這裏草綠花紅,天空一片純淨,碧藍碧藍。”還有的說:“這裏有高樓大廈,而且交通發達,是個繁榮的`城市。”聽到這裏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這兩幅圖畫的都是阿聯酋的景色。”同學們頓時瞪大了雙眼,不由地一聲驚歎:“啊,真令人不敢相信,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怎麼改變的?”“你們想知道嗎,那就隨着老師一起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自會找到答案”……學生興味盎然地學習,瞭解了沙漠和綠洲的特點,這一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課前導入,我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詞語:“沙漠”、“綠洲”。學生對這兩個詞語非常的熟悉,我的問題也就呼之欲出:“沙漠在你印象中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你可以用書上的詞形容一下嗎?” 學生們積極性調動起來,紛紛舉手回答。相同的問題,換了一個詞語,在問到“綠洲”時,孩子們也一一進行的表訴,我很滿意,也很高興,精彩的回答讓我信心倍增。整個課堂都在和諧有序的環境中進行着。接下來的幾個環節都按照預想的教學設計進行,特別是在理解阿拉伯朋友“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所以他們花大量金錢鋪設草皮、買土、買水。我出了一道數學題目,我說:“老師推算了一下,在我國農村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大概要兩萬元,那一棵樹也需要兩萬,我數樹,你們算!”話匣子一打開,同學們積極性來了,我隨即出示了課文中的中心公園插圖,“一棵!”,“兩萬”;“兩棵”,“四萬”;“五棵”,“十萬”;“一百棵”,“兩百萬”……猜一猜這個中心花園會有花多少錢?學生們算着算着不敢說了,我就馬上鼓勵他們大膽猜,還告訴同學們,中心花園裏的樹不至我們圖上看到的這些,還有許多,所以花掉的錢會更多,最後有同學說要花上億元的錢。整個環輕鬆活潑,學生很快真正體會到阿聯酋人民爲了改善生活環境,在沙漠中植樹種草投資巨大。

但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由於上課的節奏不夠緊湊,所以在課文的整體迴歸上沒能做到,沒有讓學生從整體上再次把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是在今後教學中注意的。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8

今天我執教了《我們贏了》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現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與課後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慾望這節課我先進行復習鋪墊,出示了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剛過幾時的時刻讓學生認讀,然後再向學生撥出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問:你會讀它嗎?當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不會”、“不知道”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就藉此契機說:好,同學們,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設置此懸念,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瞭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會讀寫時間,讓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發現什麼,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探討時分的關係及幾時幾分的讀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精神。四、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訓練我設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撥你說”同桌遊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啓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對於一些問題的設置留有太大的空間,導致有些學生胡亂回答;

2、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

3、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4、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以上是本人在這節課後的所感所想,總之,面對新課改,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後,我會積極鑽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強學習,並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9

學習第二自然段後。

師:小鳥們真能幹,老師想,小朋友一定也很能幹,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房子。想一想,如果要你來造雲房子,你想造什麼樣的雲房子?

生(1):我想造月亮那樣的雲房子。

生(2):我想造西瓜那樣的雲房子。

師:你可真是個小饞貓。

生(3):我想造小白兔那樣的雲房子。

生(4):我想造大老虎那樣的雲房子。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快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裏的小夥伴,並完成老師給大家的小練習。

教學反思:

經過我們課題組研究,在這個教學片斷中,老師先讓學生充分地獨立思考:“你還想造什麼樣的雲房子?”在此,學生可充分地思考,有了一定認識之後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合作就有了保證。而利用文中的'句式說一段話,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設計一組填空式的小練習,降低了難度,而且在合作過程中,我始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進行個別指導,收集各種資料。在組織交流時,注意由易到難,有層次地展示。遺憾的是沒能很好的利用採集的資料把各種不同的結果展示出來。通過此次教學活動,我對於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有了重新認識,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組織者、幫助者、合作者,更應在合作中有針對性地採集資料,以便交流時能夠波瀾迭起,漸入佳境。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0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着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沒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寫、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爲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1

在名師工作室區域引領活動中,我們有幸走進鄭州一八國際小學,與該校教師一起進行課堂交流。在此次交流活動中,樑海霞老師執教了《小兔請客》,金水區南陽路第一小學陳偉偉老師執教了《體積和容積》一課,在樑老師的課堂上,教師通過預習單展示彙報和交流,陳老師則通過實驗、操作、思考來建立容積與體積的概念。

一、在互動交流中展開數學地思考。

在鄭州一八國際小學樑海霞老師執教的《小兔請客》一課中,樑老師首先通過課前完成學習單來梳理本節課的內容,然後採用學習單中的“試一試”的兩個題目展開交流,深度對話,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我們一起來分享如下的教學片段:

師:你會用學會的方法解決50+20嗎?請你試一試。

(學生進行自主解答,教師巡視)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的思考過程?

生1:我是這樣畫的(圖略):

我們用計數器來進行計算,通過畫圖,很清晰的看到50+20是如何計算的。

生2:我們是採用畫小棒的方式進行計算的。(圖略)

生3:我是採用數線圖進行算的,因爲加20,所以向右移動2格。(圖略)

師:請你自己觀察,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穫?

在課堂中,學生在積極進行着互動和交流,在不斷的積極思考中進行思考和探索,在學生進行自主解決“50+20”的計算時,學生通過展示彙報、互動交流,暴露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在不斷地豐富、完善中提升對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理解,這樣的課堂是對話、分享、反思的課堂,也是思考、互動、交流的課堂,在學習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在互動交流中提升思考,促進學生智慧地學習。

二、在動手操作中進行數學地思維。

在金水區南陽路第一小學陳偉偉老師執教的《體積和容積》一課中,陳老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建立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從可始的杯子中倒同樣多的水,一個杯子中放有檸檬,一個杯子只有水,從比較喝水的多少,體會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接着藉助比較紫薯和土豆哪個佔空間大,通過實驗進一步體會體積。

在本節課中,動手操作能夠促進學生在操作中提升思考,通過思考進一步進行理解概念的本質,進行數學地思維。

總之,作爲數學學習,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智慧地思維,在積極的數學思考中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在不斷的思維中引導學生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2

《沉香救母》是一個感人的神話故事,讚揚了沉香不畏千難萬險,刻苦練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課文情節生動,字裏行間充滿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同時,圖文對照,生動形象,如何通過朗讀指導,使學生深切體會父愛子、子念母的人間真情呢?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課時,根據教案,我讓學生自由讀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兒子的心思,便說:“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纔是個8歲的孩子,怎麼能對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蒼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緊了拳頭。讀完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不知是這個問題設計的太過籠統還是要求過高了,學生的回答不盡如意,就在這時,有學生站起來回答:“沉香才8歲,爲什麼他的爸爸是蒼老的爸爸?”應該說他的回答滑離了所提問題的軌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變了我原來的教學設計。我先讓學生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有學生說因爲沉香一直跟着爸爸過日子,爸爸很操勞,所以蒼老了,也有學生說爸爸常常思念媽媽,心裏很難過纔會這樣的……學生的回答解決了疑問,我就請學生根據“默默”一詞說說自己的理解,還讓學生談了對“攥緊”一詞的體會,學生說的頭頭是道,跟剛纔的.沉悶判若兩回事。

“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這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於是我就讓學生與同桌討論,接着交流,然後請學生分角色表演,最後讓學生寫下一段通順的話。附上學生的一篇習作: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後,媽媽就摸着沉香的頭說:“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體好嗎?你過得好不好呀?你餓着沒有呀……”沉香激動地說:“媽媽,我終於見到您了,我心裏很開心。媽媽,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體很虛弱了吧。好媽媽,讓我揹你回家吧!”說完,沉香就蹲下來讓媽媽趴在自己的身上。媽媽連忙說:“乖孩子,媽媽的身體還行,就讓我自己走吧。”說着就攙着沉香的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一路上,他們有說有笑,開心極了!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3

第一次習作指導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的讓我很“失望”,我不是懷疑學生,而是懷疑我自己,在作文指導的方法上是不是失敗了,要不這些可愛的孩子怎麼就只寫出百十二百來個字,更讓我很失望的是內容乾巴巴的,沒有把要設立自己心目中的節日的原因或者自己是怎樣度過這個想象中的節日的寫具體,看着兩節課的學生“成果”,同時也是我的“成果”,我感到慚愧極了,作文指導課有感。怎麼辦?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一直在心裏問自己。

我只是在幼兒園工作了一年啊!難道是因爲這?我不相信會是這樣。後來我詢問了教過四年級現在跟班走的的丁老師,她告訴我說四年級作文是不太好寫。難道是因爲不太好寫?後來我上網查找這方面的學生的習作,終於在百度上找到了兩篇,其中一篇內容如下: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在地球這個大千世界裏,我過的已經厭倦了。錢很多,再存下去也不是個辦法,連銀行都說內存不夠大。聽說最近流行月球探險,我便從銀行裏取出20xx萬美金,開始我的月球之旅。

“月球之旅”這一娛樂項目是中國人研製開發的,我在航天技術人員的協助和緊張的訓練後進入了太空艙,由神舟X號把我送上月球,整個飛船中只有我一個(這是我額外提出的要求)。

我的行動由無線電作指導,在月球上的行程由衛星監控。我必須時時刻刻與地球保持聯繫,即便是我迷失方向,也會順利抵達人類的.地球。

好大的月球,我們都知道,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黑黑的一大片讓人感到很單調,很無聊,只想發脾氣,看到腳下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一怒之下就一腳踢開,由於在月球上失重,我被自己的力掀翻,頭朝地,頭上戴的儀器被砸壞了,幸虧安全措施好,我沒有受傷,可以繼續前進,可是與地面無法聯繫,信號中斷,儀器失靈。我害怕,恐慌,想到自己的未來應該有美好的生活,我不願就這樣無聲無息白白死在月球上。

我想尋找能幫助我在月球上生存下來的物品。走了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有一個小孔,發出怪異的亮光,如果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我興奮地走過去,用手砸了一下洞口,向裏吹了一口氣,還是沒反應,往裏面看卻什麼也看不見。這讓我很迷茫,就拿了一塊石頭把洞口死死地堵住,可是過了一會,石頭像火箭一樣噴發出來,接着就冒出一陣煙氣,煙氣變成一個老頭,我很好奇,就上去問他,他拿着一個類似地球上鐵杴一樣的東西,使勁地敲打着地面。我很有禮貌地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他是月球鍋爐房的主任。我問他能否幫我生存下去,他看見像我這樣的陌生面孔,就熱情地帶我去參觀屬於他們的世界。

當然,他首先帶我去看的是鍋爐房,我此時的心情可謂是好奇之極,隨他進入他的領域。走進之後才知道,他與地球不同,燃燒出的火焰是七彩斑斕的,不同顏色的火焰有不同的用處,鍋爐上面有無數的小孔,不同顏色的火焰會被吸入不同的小孔,完成他們的使命。接着老人講述了月球的底部分爲三個層部:第一獸物層,第二克隆層,第三是中央首腦層。

我的奇異旅程從此開始了。我在老者的引導下,走入了第一層,即獸物層,也可以叫軍事防禦層,何謂獸物層?這裏全是叫不出名字、無規則形狀可以形容的怪異大體形動物,他們的攻擊力極強,以強壯的軀體與敵人火拼,作文指導《作文指導課有感》。還有多足獸,全身軟軟的叫人看了就噁心,他們噴出綠色的毒汁,腐蝕敵人。向地上看,可以看到一條血河,有很多支流,這裏的生物全靠吸血爲生。一隻三頭五牙狗向我衝來,嘴上沾滿鮮血,十分強悍,它是這裏的頭領,以其奔跑速度著名。它看見鍋爐爺爺便十分溫順,看着我這位“外星人”不停地搖尾巴。

隨後進入第二層———克隆層,這裏的人長得和地球人一模一樣,不過他們在說話時嘴裏會噴出火焰,因爲他們的鼻子需要大量的熱量才能呼吸,不然就會緊縮在一起,窒息而死。那些生物就是他們精心研製的,而他們吃的是液態或固態的化學物質,如硫單質、鐵溶液等。可見月球上的礦物資源是他們最好的食品。

接着,第三層是中央首腦層,他們不是生物,而是靠月球內部某種未知元素作能源的一套完整的製造克隆人並控制他們的機器,機器發出各種各樣的光環,一個個克隆人的生長過程清晰可見。原來,整個月球的命脈就在這裏。我由老人帶領,飽餐了一頓近似地球人食用的食品。

突然間月球防禦燈響了,全場一陣騷動,我知道一定是地球人來接我了,我匆忙告別,返回太空艙,啓動機器,臨別時那位老者告訴我,你遇到的事和所看到的一切請不要告訴其他人,免得人類來得太多破壞我們的環境和我們寧靜的生活。在返回的途中我想,我一定要再次返回月球,探索這裏不爲人知的祕密。

另外一篇和這類似,只是字數少了許多,內容也簡單。這兩篇多少給我一點啓發,我沒想到原來這次習作可以寫的這樣滿懷幻想。在下個周的習作中我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幻想的翅膀寫這次作文……你們猜怎麼着,這次學生都很興奮,有一個孩子寫了九百字之多,題目是《水果節》,其他學生題目也各有不同,字數寫得都不少。到了晚上,我把我班39名學生的作文帶回了家裏,結果在另一個班同樣上四年級的我的女兒看了這些同學的作文,笑得直在牀上打滾:“媽媽,你們班的學生和我們班同學寫的一點都不一樣,怎麼都寫得那麼神奇,一點都不現實了哈哈哈哈哈……”看到女兒這種反應,我當時感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讓我突然覺得自己在引導學生寫作方法上出現了重大失誤。唉!當老師真是不容易啊,當個能上好課的老師更是不容易啊!

第二天的語文課又到了,可是我一點上新課的心情也沒有,唯一想的就是怎樣能讓學生把這次作文寫好,於是,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老師昨晚看了你們第二次寫的作文,比第一次那可進步多了,內容很生動,特別是對想象自己在節日中是怎麼過的寫的很具體,想象的很豐富。可是老師發現同學們的作文有一點不好就是距離生活太遙遠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再改一改。”同學們有些難爲情,面帶困惑。停了一會我又說“昨天的作文,老師發現同學們寫的作文題目有些是一樣的,比如以“狂歡節”爲題目的就有6人之多,以“怪獸節” 爲一樣題目的有3人,這樣你們看好不好,請起相同題目的同學們你們坐在一起,共同來討論這個節日怎麼過?也許會讓這個節日更精彩!”同學們都一致贊同老師的這個建議。不一會兒,教室裏就熱鬧起來了,三五成羣的這一堆,那一堆,他們嘰嘰喳喳的,個個臉上都開始洋溢着笑容熱烈地討論起來。幾分鐘過後他們帶着愉悅各自回到各自的位上拿起筆,輕鬆的寫着。

這一次作文顯然比前兩次作文又有了新的進步,因爲他們是共同在一起討論如何度過這個節日的,所以沒有像第二次那樣漫無邊際,脫離現實去寫幻想中自己是怎麼過這個節日的,或者爲什麼要設立這個節日。

這次的作文教學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從中得到了不少啓發。

首先它啓示我作爲一名老師不能盲目的去教學一節課,特別是作文課,像我在第一次作文指導前我就是匆匆看了一遍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就去上課了,結果兩節作文課下來,老師累的口乾舌燥,學生的作文還寫得不像個樣子。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準備充分,不僅要備教科書,還要備學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像在第三次的寫作指導中讓想過共同節日的同學在一起討論怎麼過節,他們就會集思廣益,討論怎樣過會讓節日更有意義,更有趣。

最後,要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就應該多學多思多做。遇到問題要學會請教別人或者通過網絡找解決的辦法,還要多想多做。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4

背誦,隨時隨地積累

有位專家就說,人不需要記憶,只要有一個“u盤”就夠了。現在不少人認爲,我們不再需要記憶與積累,因爲大多數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其他媒體直接索引到,幹嘛還要自己的大腦再去折騰呢?這些偏頗的見解,無疑是“鼠目寸光”的“外行話”。人,不積累知識是走不遠的。任何時候的任何先進設施設備,都無法代替人的大腦。真正的知識應該“多多益善”,不存在“過多學習知識增加負擔”的問題。多不多知識是個假問題,關鍵是用怎樣的態度學習知識。

尤其是語文教師,不僅自己需要養成閱讀習慣,還要帶領學生一起背誦積累。那些柔美的、比時代的'轟隆聲更富有生命魅力的語言,需要我們積累。當我們在閱讀經典文學時,常常領悟到一個詞語的韻腳,與頭腦中另一個詞語韻腳搭配得非常妥帖,此時便會產生一種無法形容的動感,這種動感雖然比一片樹葉在風中落下來的聲音還要輕,但它卻能以自己的迴響觸及到最遙遠的心靈——這種美好,就是積累帶來的“化學反應”。

我會隨身帶着一個小本子,閱讀到好的語言立刻記錄下來,然後在心裏默默地強化記憶。我也經常會在上下班的路上拿出誦讀語段,這段記憶的場景就是生命的風景。既然要學習,就要記憶。該記住什麼,該怎樣記憶,是我們教師應該特別留意的教學素養。正是有了這些積累,我們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隨時流淌“讓人眼睛一亮”的觀點語句。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5

在低年級,尤其是在一年級的課堂上,我們經常困擾於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聽講習慣不一養成的問題。我們老師也在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不斷的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向40分鐘要質量,要成績。例如,廣泛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編排精緻的教學環節、設計生動的教學語言、穿插有趣的遊戲活動、運用豐富的教態或適時的律動等等。而我覺得遊戲活動的運用無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生成課堂氛圍的有效策略。堅持以遊戲活動教學,會快速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就對遊戲活動教學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遊戲活動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1、遊戲活動的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簡單易行,切勿紛繁複雜,耗時過大造成麻煩,適得其反。當然,遊戲活動的`實施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

2、遊戲活動的設計要與所學知識有密切聯繫,遊戲是爲教學服務的,不能生硬的套用。

3、遊戲活動的互動性要強,參與性要高,照顧大多數同學,尤其是讓弱勢生有參與的機會。

4、遊戲活動形式要追求“新、奇、趣”,不能將一種遊戲從開學初做到課程結束。

5、遊戲活動前必須說清遊戲規則和注意事項,遊戲後也要給學生積極的鼓勵。

6、遊戲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參與活動時,教師的神態、語態、眼神、動作是十分重要的,要用主持人主持節目時的激情,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召喚。

在這次區教研員閔老師的聽課指正下,獲益匪淺,讓我在上完一節低年紀的準備課時,留下了許多需要思考改進的地方,通過反思,使我以後的課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