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慌”和“盞”等字的教學中我採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進行學習,強化記憶生字。教學中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二小節,然後讓學生合作學習三至五小節並完成讀書報告,最後在理解詞語“嚮導”和句子“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4、藉助一首小詩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展,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針。

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

3、在對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雖然有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點圖畫演示,區分溝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陽光的面不一樣,教師再相機用語言來進一步說明,我想這個難點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非常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認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接受信息;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因此,本課以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爲突破口,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爲: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同時,我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

這是一首簡明通俗,同時包含豐富的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適合朗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現在的孩子閱讀量普遍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要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教學本課,要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與情趣,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小。其實,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了神奇與奧祕。我們一定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還要通過看書、上網等多種方法蒐集各種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在科學的世界裏遨遊、飛翔。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神祕、有趣的……我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情感。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現行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味。使學生始終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和思考。一句話,讓語文煥發生命活力。

2、感悟。感悟的過程正是理解和發現的過程。教師要適當的攙扶和點化,讓孩子“感”一定有個過程,“悟”一定有個過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訴,而是激勵、喚醒、刺激、探究、體驗。首先從整體上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圈圈劃劃。其次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特點,採用演示、表演節目、朗讀、比較,即看、讀、聽、想、演等手段讓孩子感悟詞語、句子、意境……

3、拓展。“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本課中我非常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課文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說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爲人們指明方向的?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見,但也說不出我們來。一同學說:“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他的話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議論,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但是沒有誰能說服對方。

當時我想課本上已經寫了,怎麼會這樣呢?我說:“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大家看。”爲了讓他們明白,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示意圖一畫出來,立刻同學發現了問題所在。他說:“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說:“看,說得很對,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說:“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學生立刻回答說:“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課前對這個問題想的太簡單,以爲孩子們能理解,結果呢,卻不是這樣。以後對學生活動的預設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這纔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課!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6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爲教學重點。難點是“啓發學生孩子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爲,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從生活走入文本,再從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機結合。我想,這樣就是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吧。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在識字部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識記生字。並採取都種形式幫助學生識記。

2、.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默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3、能運用自己製作的圖片、簡筆畫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4、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很高傲,回答問題很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學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那麼神祕、那麼有趣……這堂課裏首先做到教師和學生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學生當太陽指點方向。

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學生當北極星考一考學生怎樣辨別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學性知識,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

如: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遊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並積累詞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爲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裏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後,讓學生找找兒歌的後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極星的方法集於易讀易記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中;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學生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

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爲“我會填”,讓學生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8

一、我的成功

本次教學相較於之前幾次試教,有以下幾點取得了進步:

1、夯實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通過平時的閱讀和學習,二年級的學生在理解詞語時已經有一定的經驗,本課在理解詞語方面重點以“近義詞”的方式,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對詞語有近義詞歸類的積累。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給“慌張”、“忠實”、“忠誠”“辨別”等詞語找近義詞,來方便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同時,通過“發揮想象”、“聯繫舊知”的方式理解了“野外”的意思,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了“天然”的意思。在理解的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方法的指導。

2、落實單元要素,教會學生提取重要信息

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祕密”,學生要求掌握的重點是學會在提取重要信息。在教學時,通過回憶之前所學、帶着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總結歸納學習方法、利用方法放手嘗試這幾步教學步驟,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即:讀文、圈劃、篩選。學生通過解決書中第一個問題“課文中提到了哪幾種天然的指南針”,初步學會了方法後,第二課時就能自主運用方法來解決下一個問題“天然的指南針是如何爲人們辨別方向的。”

3、及時恰當反饋,激勵學生深入學習

二年級的學生是積極活躍的,他們在投入學習時,不僅需要用有價值的問題引導,更需要在回答後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以激勵他們繼續往後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同學們較平時更加專注,也許是環境不同,狀態也不同。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在回答完問題之後,我多以鼓勵性評價爲主,如果遇到回答不準確的地方,也以補充、提醒等方式來給予積極的反饋,使學生更有興趣地投入到之後的學習中。

4、貼近新課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出臺,讓我們對課堂質量又有了新的思考。怎麼樣的課堂才稱得上是高效課堂,需要我們不斷挖掘文本背後的教育意義。如在介紹“指南針”的環節,通過出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司南”,以瞭解我國深厚的科學底蘊,從而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這也是語文教學中可以滲透的內容。幾句簡短的介紹,在學生心中便可以播撒下對祖國文化的肯定與熱愛。

二、我的缺憾

1、朗讀指導,缺乏遞進層次

因爲所執教的這節課安排的是第一課時,因此“朗讀指導”成爲了目標設計之一,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有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同桌互讀、師生共讀等,但即使到了課即將結束,朗讀效果仍未取得有效的提升。

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其一,多種形式的朗讀,並未進行科學的安排,缺乏層次感,以齊讀居多。其他形式的讀也並不一定是爲了自己的教學最終目標服務的。其二,平時同學們的朗讀訓練較少,拖腔拖調的朗讀並未給予及時的糾正。其三,老師還缺乏有效的師範引導。其四,整堂課教學設計內容過多,導致朗讀指導的一些環節缺漏,如原本設計的第三小節的多重朗讀指導並未施教。其五,缺乏方法的引導,如在試教時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重讀、延長音調讀、劃節奏讀等,在這節課都沒有落實。

因此,如果還有下一次施教,可以在設計上更有梯度層次一些,老師及時做好示範朗讀的引導,同時還要有方法的指導,這樣才能使得朗讀教學更叫有效。

2、寫字指導,缺乏評價標準

本節課的寫字指導放在課中,這與平時教學不太一樣,平時的寫字教學都習慣放在課後,因此不是特別熟悉,導致費時且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點評學生書寫的環節,由於缺乏評價的標準,學生點評得比較亂,老師不好收。學生學習到的書寫技巧就不夠明確。其實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老師就曾講過如何評價別人的字,但是這節課呈現出來卻不是很明顯。今後還需在寫字教學環節進一步明確評價標準,讓學生有據可依,提高寫字效率。

3、識字教學,缺乏自主交流

識字教學環節,採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伊始,主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形式的識字遊戲等環節來讓學生正音、識記。都是老師“牽着走”比較多,尤其是在學生讀得不夠準的時候,基本是以老師帶讀正音的方式,無法有效提起學生興趣,也無法保證學生是否真正牢記。如果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或者讓學生用自主識字的方式去識記,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反而記得更牢固。因此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相互交流識字好方法。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許多識字好方法,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生成

三次試教加上最後一次正式上課,課件和教案改動較多,每一次的變動都能讓我更加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教學“提取重要信息”這一單元要素方面,由之前直接教授方法、到列表格學生自主探索方法、再到最後由扶到放,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二年級語文教後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9

執教的班級是xxx校二年級xx班,這個班級的學生比較多,之前沒有對這個班級做過詳細的瞭解,所以這次上課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掌握好。個別學生學習起來還是很吃力,對他們的關心似乎也少了點,這一方面還需要拿出多一點時間關注,引導學習吃力的孩子。

這堂課對於引導學生讀書上欠缺了些,這篇課文是詩歌形式的,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除了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天然的指南針外,應該多引導學生讀書,從讀中感悟大自然中這些天然的指南針會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比如第二小節,講太陽會幫助我們辨別方向,中午的時候他在南方,地上的樹影正指着北方。這一小節,我在處理上只是引導學生觀察了圖片中的方位,自己範讀了一遍,一帶而過,顯然對於學生照顧少了,學生啓而不發。

這次上課的收穫是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文字中學習,找到快樂,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感受文本,這樣就會學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