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篇,歡迎大家閱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簡明通俗,同時包含豐富的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適合朗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現在的孩子閱讀量普遍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要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教學本課,要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與情趣,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小。其實,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了神奇與奧祕。我們一定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還要通過看書、上網等多種方法蒐集各種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在科學的世界裏遨遊、飛翔。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非常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認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接受信息;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因此,本課以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爲突破口,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爲: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同時,我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小學語文新課標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教學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後,通過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我才徹底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纔是真正的主體,那麼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就看教師如何去把握課堂了。可以這麼說,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的方向,這堂課纔是孩子們真喜歡的課!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說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爲人們指明方向的?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同學卻說:“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

當時我心想:課本上不是已經描寫得很清楚了嗎?怎麼會不明白呢?”然後我就說:“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你看,”爲了阻止他繼續說下去,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

示意圖一畫出來,我立刻發現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說:“看,孫毅說得很對,真是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都看懂了,齊聲說:“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立刻就有學生說:“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同時我也爲自己在寫教學設計時的不仔細感到很自責。這節課正是由於學生的提示,我纔沒有出現知識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