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1篇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宮》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1篇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

《故宮》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

預習課上,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後故宮建築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註明個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爲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十五分鐘過去了,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這這示意圖。基於以上這種情況,於是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內容理解上,我通過設置問題,逐段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這樣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本節課因爲學校擴建原因,沒有能使用多媒體,對於這樣寫建築(羣)的說明文,用畫面,或者直接帶孩子們看看實景,效果會好的很多。

在課後作業部分,讓學生當一回小導遊介紹學校,仿照課文的順序,詳略方法,這樣的課外練筆設計可讓學生複習課文內容,另外又可鍛鍊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2

《故宮》是一篇介紹建築物的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築羣規模宏大、建築精(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美、布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造精神。能夠真正讀懂課文,能達到真正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在學生學會課文的生字詞語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把課文當成一名導遊,自己是遊客,跟隨着導遊去遊故宮的每一座宮殿,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學自悟,在每一座宮殿旁邊做上旁批。學習任務一佈置下去,同學們都安靜的默讀、自學、體會、做旁批。

約莫20分鐘,感覺大部分學生做好了。我就抽學生起來彙報自己學習的結果,彙報他們做的旁批,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學生都說的很好。比如有學生說到太和殿的時候,發表感嘆到太和殿真大啊,如果在裏面藏迷藏肯定很過癮。說到金鑾殿的時候,好多同學說皇帝的龍椅真漂亮,如果能穿上皇帝的龍袍坐在上面去拍張照片那該有多神氣呀!

說到御花園的時候,孩子們感嘆到御花園真美,有那麼多的奇花異草,風景該有多好,空氣該有多麼清新,如果能居住在那裏生活該是多麼享受啊!最後,在彙報交流完後我再要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通過學生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學生們真正領悟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他們真偉大。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完成了課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3

一、從文本解讀到教學設計

《故宮博物院》是現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3單元課文。在多次的教材改編(版)過程中仍保留了下來,足見其有一定的“可教學性”。已多年未執教八年級,因此反覆看了幾遍課文。這是本冊說明文單元的第4篇課文,屬課內自讀課文。教學要求主要是學會用空間順序來說明事物,這也是本冊說明文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來說明某一建築物的課文。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有接觸,還寫過諸如介紹“我的學校”這樣的習作,似乎教學起來困難不大。但在第一遍閱讀時,我依然感覺到閱讀的難度——故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羣,對一個假如從來沒去過故宮的學生來說,對衆多的宮殿、門樓和迷宮一樣的佈局,一定還是會有很多的閱讀障礙。

比如文中提到的學生熟悉的“天安門”,就會誤爲是故宮的大門,好像進故宮就是從“天安門”進去的。再比如“像一條玉帶”的“金水河”,在閱兵場景電視鏡頭裏,它就在“天安門”的外面,橋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但文中偏偏就有一句“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後經查閱資料,才知道金水河有內外之分)對於在北京生活的作者來說這些都似乎是司空見慣,但對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生來說卻是憑添了不少疑惑。怎樣讓學生通過文本來清楚的瞭解故宮的佈局,進而瞭解作品的介紹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了我備課時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

進入教學設計程序,我首先上網查找了相關課件,但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課件,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毛病:打從第一張幻燈片起,就充斥着大量的故宮建築的各類照片,似乎非這樣不足於展現故宮的面貌。我認爲課堂閱讀教學首先在於感悟文字,如果一幅幅的圖片展示過去,那跟歷史課有何區別呢?怎樣找出教學的突破口呢?在《教學用書》中我看到了作者黃傳惕有這樣一段話:

人們介紹故宮,常常舉出三個引爲驕傲的“九”,就是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要寫故宮,真有點像俗話說的:“老虎吃天,不知從哪裏下口。”……我想,寫故宮,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宮的面貌、總體佈局、主要建築物的位置和功能等,向聽衆和讀者交代明白,不要讓人像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形容的那樣“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是的,就可以從“還原故宮面貌、讀懂課文”爲教學突破口來設計教學。由此確立了我的教學思路的主要環節如下:1、預習解決生字新詞,課堂上由教師檢查和補充。2、學生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宮殿、門樓、花園等建築物,既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又提醒學生學習本文選材的特點:從衆多材料中選擇適合表現中心的材料。3、讀課文第1-3、7自然段,畫出故宮外圍簡圖,以瞭解課文內容。4、完成故宮內部結構名稱圖(參考課末P114練習一圖),瞭解課文介紹的各主要宮殿的位置和功用,初步學習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5、結合說明文特點,認識全文結構。6、重點閱讀課文詳寫部分——太和殿,再次提醒學生學習本文選材特點——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劃出文段中的方位詞,明確空間順序說明中的“立足點”問題。7、小結:突出作者對故宮的情感。8、作業:採用階梯式作業方式。A、有條件的同學可利用寒暑假親遊故宮;條件不成熟的同學可在網上先遊覽,展示“網上虛擬遊故宮”網址,並提醒學生重點延伸至本文沒介紹到的博物院中的故宮藏品。B、通過網絡等媒體,比較中外宮殿建築的異同,或介紹其他國家如法國盧浮宮等建築,下節課上課小組交流。C、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寫一篇介紹我校的小短文(300-500字)。

結論:從後來聽課老師的反饋來看,認爲本課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和本課特點,教學設計能以學生的“學”爲主導,教學問題設置難易適中,重難點突出,作業設計既能使學生鞏固知識,又能引導延伸學習。

二、從教實施過程反觀教學預設

教學設計再詳盡也終究是“紙上談兵”,它始終要靠教學實施檢驗。一節課下來,因爲學生在環節3“畫出故宮外圍簡圖”消耗了較多的時間,致使環節5和6只能大體帶過,特別是環節6的精讀部分,只能放到第二課時進行了,不得不認爲是相當遺憾。

改進:如果把環節3和環節4對調位置會更加有效。因爲從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學生通過讀課文後,能較快完成故宮內部結構圖的填寫,而且,根據文字填寫圖上建築物的名稱,遠比根據文字創造一個簡圖要容易多了,調換後也符合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能節約好多課堂時間。

在教學環節5,因爲時間關係,並沒有留給過多的提問和研究的時間,而是由教師直接用幻燈片展示,始終覺得這樣教學不夠踏實。

改進:不管問題大小,只要是確定要給學生學習的問題,就要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

結論:本課時的備課階段,我已覺得對學生的閱讀給了很充分的考慮,但從實踐檢驗來看,教學預設還可以再詳細一點,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各個環節中學生完成所需的時間,畢竟課堂只有寶貴的40分鐘。當然,如果是上示範性的公開課,最好還是找另一平行班試上一節,再經過調整,就會更有把握。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4

《故宮》是一篇介紹建築物的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築羣規模宏大、建築精美、佈局統一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造精神。

本篇文章篇幅較長,描寫的宮殿也很多。學生好多空間感也較差,真正去過故宮遊覽的學生幾乎沒有,要學生能夠真正讀懂課文,能達到真正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在學生學會課文的生字詞語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把課文當成一名導遊,自己是遊客,跟隨着導遊去遊故宮的每一座宮殿,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學自悟,在每一座宮殿旁邊做上旁批。學習任務一佈置下去,同學們都安靜的默讀、自學、體會、做旁批。約莫20分鐘,感覺大部分學生做好了。我就抽學生起來彙報自己學習的結果,彙報他們做的旁批,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學生都說的'很好。比如有學生說到太和殿的時候,發表感嘆到太和殿真大啊,如果在裏面藏迷藏肯定很過癮。說到金鑾殿的時候,好多同學說皇帝的龍椅真漂亮,如果能穿上皇帝的龍袍坐在上面去拍張照片那該有多神氣呀!說到御花園的時候,孩子們感嘆到御花園真美,有那麼多的奇花異草,風景該有多好,空氣該有多麼清新,如果能居住在那裏生活該是多麼享受啊!

最後,在彙報交流完後我再要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通過學生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學生們真正領悟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他們真偉大。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完成了課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5

本週三,xx老師在八年級一班講了一節公開課,講的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者14課《故宮博物院》,語文組的全體老師參加。現在就這節課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師在這節課中,正確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休地位,面教師則成了這節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也說明我校自從課改以來教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

2、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充分,態度認真。並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別是字詞注音的處理上,學生能說出每個詞語應該注意的地方。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比較好。組與組之間有競爭,組內成員之間也有競爭。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師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和激勱,建議在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激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會成功感。

5、在字詞注音處理的環節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師學習。讓展示的小組當擂主,挑戰其它小組,以便加深學生對字詞的掌握。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6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爲什麼採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採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在確定探究方向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充分走進文本之後,思維活躍,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問題,確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不足之處:

文章5—8節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對爲什麼把太和殿作爲重點介紹,由於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後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7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這篇課文在聾校九年級時學過了,對照兩篇課文,大部分內容是一樣的,只是現在要面對的這篇篇幅長一些,我想隨着年級的升高,我想對這篇說明文應有不同的認識。於是我就拿出一課時對這篇課文來重新溫習。一是檢查一下同學們以前的學習效果,二是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上課我首先對九年級時的課文和我們現在這篇課文進行了對比,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因爲聾校九年級的課本上沒有註明作者,或許是因爲有太多的刪減。因爲學過,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後故宮建築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註明個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爲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五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這這示意圖。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黑板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了這種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並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裏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並且日後要經常複習鞏固。

基於以上這種情況,於是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內容理解上,我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這樣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學生比較容易學會。課後我想如果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說話訓練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8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少,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訓練學生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並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說詞,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爲四個部分:導語引入,文本解讀,課外延伸,課後討論,時間爲一課時。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自己感覺不錯的設計是課外延伸環節:我讓同學們設計一篇導遊詞,並配以FLASH動畫,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課上同學們都積極踊躍,令我比較高興。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9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故宮博物院》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回顧今天這堂課,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爲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預期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2、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老師們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年級語文上冊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2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效果很明顯,有以下幾點:

1、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並由各組介紹課前蒐集的關於故宮的知識,既爲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鍊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於語文學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儘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

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徵的語句。

②填寫課後練習一的平面圖,想一想,文章採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範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自始至終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展示彙報、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寫法、引導學生談收穫。整堂課,由我告訴給學生的只有兩點:一是怎樣概括說明文的內容要點;二是拓展了駐足點的相關知識。

2、巧妙行使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後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爲了節省教學時間,並全面瞭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製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溝通的圖片,於是,我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並在各建築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於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接洽完這個問題後,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接洽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後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在學生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很多角度談論太和殿,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並沒有針對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過渡,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從整節課來看在一定層面上對課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進措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組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有力於學生的學習。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不光備知識,還要背學生、背課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後的課堂更加完美。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0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於是我採用和視頻與文本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我由最近熱播的後宮劇來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單看視頻,領略故宮的宏偉壯觀。這一整體感知的環節的完成將近用了十分鐘,接下來學生們就與我一起完成課後第一題,這一環節也完成得非常好。接着就引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詳細描寫的三段讓學生判斷這些又穿插了什麼邏輯順序來寫。現在想來,本身學生對於邏輯順序就不大理解透徹,我應該在黑板上羅列出框架再詳細地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部分是用了什麼邏輯順序的,這是本課的一個預設失誤。

在詳細講道太和殿的外觀和內飾的時候,學生因爲看到了我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興奮不已,他們做到太和殿是尊貴的象徵,卻說不出文中爲什麼詳寫太和殿,這時,我在黑板的框架旁邊註釋了“權利、身份、威嚴”,並用箭頭指向了太和殿,學生從這一角度能夠說出太和殿對於封建帝王的意義,但我國封建建築的代表就想不到,這樣,我只能通過介紹“太和殿和其他宮殿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皇帝舉行大典的太和殿是當時建築藝術的最高造詣”等話語來告訴學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築中的代表性。這一環節,學生在後半部分有點被動了。或許我可以在預設中加入故宮博物院在古代建築中的地位來引導,會不會更好呢?

在最後,學生們興趣最大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地圖,因爲它的大,因爲它的氣勢宏偉,因爲它的富麗堂皇。我在思考: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全部達成,課堂的高潮在何處,學生學懂了什麼呢?

綜上所思,我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能夠通過本文的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理解文章說明順序的穿插使用,並激發他們對我國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兩個目標達成了,後面的情感目標從學生最後的反應來看還有欠缺。課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課堂最大的弱點,不過這堂課已經比之前的課有所進步了,(我自認爲),還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學生。學生懂了很多,他們不懂的還有更多。爲人師者,當不懈爲後生努力~!

《故宮》語文教學反思11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而且剛剛接觸說明文,雖然有前兩篇文章作鋪墊,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還很薄弱,所以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很關鍵,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其次是農村中學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因此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講得天花亂墜也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的使用特點。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宮的建築佈局及特點。

2.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教學反思《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3.通過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努力學習。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故宮博物院全貌,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認識並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

(3)以太和殿爲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爲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2.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