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通用6篇)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通用6篇)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

上完公開課《故宮博物院》之後,我感覺在一節課內完成兩節課的教學任務,有點倉促。我之所以敢這麼上,主要是想換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案。

讀過福州一中陳日亮老師的書《我即語文》,曾見書中談到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不應該把一篇課文上得支離破碎,而應該相應設置若干種課型,這些課型分別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標,比如,有隻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有教師主持引領的新課教學,有集中鞏固舊課的複習課,還有作文專項值得的課型和學生修改的課型,等等。於是,我想嘗試將必須花兩教時解讀的課文,分成兩種課型來上。這種上法,肯定會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故宮博物院》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師佈置預習作業,內容涉及生字詞正音和解釋,歸納課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順序,瞭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字裏行間做批註。此外,課後練習也都必須完成。在這一節課裏,教師巡視班級,瞭解學情,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點撥,但不能給出答案,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第二節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在第二節課(即公開課)裏,多數問題跟第一節有關,意在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一旦回答正確,學生心中就能獲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開課上完,我在來個班進行了調查,好中差的層面都諮詢過這樣的問題:“《蘇州園林》那樣一節課教一半兩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而《故宮博物院》那樣前一節課預習後一節課教課,你說那一種教法你更喜歡、聽得更清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故宮博物院》這樣上比較好。”我再問:“可是,《故宮博物院》上的太匆忙,進度太快,你全聽明白了?”“聽得懂啊,不會太快!”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因爲我這堂課沒有誤人子弟。

語文教改的口號喊了這麼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爲本”,以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爲旨歸,這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矛盾。瞭解學情、尊重學情,是教師進行校本教研並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和廈門市中考說明,也是老師嚴格施教的主要根據。這裏就不贅述了。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2

《故宮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間順序,抓住中軸線,由南向北,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我着重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讀文本;讓學生自己總結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選作業儘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並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

  本節課上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以播放故宮圖片作爲情境引入,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着,讓學生概括故宮建築物的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運用空間順序進行寫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憑空想象很難再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築羣宏偉壯麗、精美的藝術感和統一的佈局對學生來說只是抽象的概念。鑑於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宮的圖片導入,激發興趣,貼合文本。

(2)通過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築平面圖幫助學生直觀的梳理寫作順序。

(3)用故宮建築羣直觀的圖片和故宮視頻資料的播放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統一的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爲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

我將此文的授課環節設計爲三個部分:導語引入,文本解讀,課後討論,時間爲2課時。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 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

2、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3、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教學環節與前設計稍有改動,因爲時間關係,我沒有帶領學生對比“前朝”與“後廷”的詳略。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4

  一、這堂課成功的地方:

1、《故宮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因此在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後對文章的結構、順序一目瞭然。

2、密切聯繫學生的學情,講說明文沒有陷入枯燥的僵局,遵照“文史不分家”的經驗之談,把故宮博物院放置於中國封建王朝頂峯時期的文化背景之上,爲相對積累匱乏的學生補充了大量有益的人文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他們是一種良性的薰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授課颱風灑脫大氣,課堂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在課堂上營造出“故宮”的一點氛圍。

3、通過一組故宮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深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實現了本篇說明文語言準確而生動的特點的教學。

4、文章向讀者介紹了故宮建築羣的規模、特點、佈局等,詳略分明得當。我在對學生的口頭介紹中對敘述的詳略進行了知識的梳理,學生掌握較好。

5、在不枯燥、不平板的授課過程中能夠兼顧對於說明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例如: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結構。溫故而知新。

6、設置了適當的討論環節和課後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個課堂環節間穿針引線的語言運用還算得體,導入和小結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二、這堂課需改進的地方:

1、由於做公開課我擔心一課時完成不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課堂設計完成前半部分顯得緊湊,還需要更優化,更合理。

2、對於學生的預習工作安排得還不夠到位,讀課文的遍數還不夠,以致學生對文本的體味還不夠深,課文裏一些細節沒有捕捉到,從而在課堂上思考、發言受到了一點點限制。

3、講課要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文理並茂和文情並茂。

4、課件要做得更加精美,運用鏈接來給學生帶來更美的感受,做到課文、課件、講課呼應起來。

5、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應及時給予鼓勵性的點評,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學生地回答,要更加講究點評的說話方式。

6、在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讓學生更充分地思考,這樣回答問題的質量就會更高。一些環節可以轉換成讓學生當堂說出,對於臨下課幾分鐘的處理可以更加隨機應變,變成處理一下《目標檢測》上的部分重點習題。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5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我在校內上的一節公開課,較好的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由於本篇文章較長,如果沒有課前同學們充分預習,學習起來就會很困難。我設置了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預習題:

1、字詞注音字形展示。

2、簡介你所瞭解的故宮。

3、簡介作者。通過展示掃除了字詞障礙,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特別是讓學生簡介故宮,大部分學生會查找一些資料,起到了熟悉課文的目的。

故宮作爲明、清的皇宮,規模宏大,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的特點。特別是它的佈局體現了中央集權制皇權至上的特點,因此弄清楚作者的參觀路線就會梳理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因爲我曾經遊覽過故宮,把自己在故宮的照片展示給學生,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在網上搜索的一系列照片,依次展示了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宮殿。然後讓學生按文章的說明順序填寫故宮的示意圖。從圖片到文本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三部分,通讀課文,理清思路,安排學生再次迴歸文本。學生在前面的鋪墊下,胸中有了“丘壑”,閱讀文本就不會有大的障礙。

第四部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我通過問題爲導引,學生閱讀文本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任務。我設置的問題是: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爲什麼要把它作爲重點的解說?

2、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殿,它的功能是什麼?

3、在介紹太和殿時,立足點是什麼?按什麼順序介紹的?在書中圈點出方位詞。

4、太和殿爲什麼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麼?爲什麼?

5、“後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麼不同?這一部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同學們按小組進行討論,完成問題。弄清了前朝和內廷的功能區別。特別是第3個問題的設置,同學們通過找方位詞找出了立足點,初步掌握按空間順序寫的文字,要有一個立足點。否則就無法確立方位。

寫太和殿時,深入到太和殿內,其位置在中軸線上、其內景有衆多的龍的圖案,特別是金鑾殿的佈置等問題,在學生熱烈的探究、討論中得出結論:太和殿集中體現了皇權這個中心,突出了皇帝的威嚴。

這一部分也體現了詳略處理的技巧。就是不能平均使用筆墨,應該突出重點。

爲了及時鞏固提升所學,重溫介紹建築物的方法,我設計了第五部分“美讀課文,我做導遊的環節”要求按一定的說明順序來介紹我們的校園。由於同學們身處校園之內,天天在校園生活,所以不會感到無話可說,問題設置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學生介紹時必然要選擇一條主幹線作爲參觀路線,沿着主幹線依次介紹。一位同學重點介紹了“誠信石”和本班教室,我問他原因,他認爲“誠信石”位置居於中軸線上,又是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核心所以應該詳細介紹。至於自己的班級是自己天天生活的地方,最有感情所以要詳細介紹。學生理由充分,也體現了教學效果較好。爲了配合學生較好的完成這一任務,達到拓展延伸的效果,我展示了“建民初級中學校園平面圖”和“建民中學整體鳥瞰圖”建民初中整體佈局一目瞭然,學生介紹起來降低了難度,而且也加深了學生愛校的感情。

第六部分:跳讀課文,理清方法: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說明其作用。在上課的實踐中,後邊顯得時間有些倉促,實際上衝淡了本節課教學重點。也就是說明順序和說明重點。內容安排上顯得過多。完全可以安排在第二節課中學習,或者佈置成預習效果會更好些。

  課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最初是一篇廣播稿,本來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說詞,設置情境教學,學生學得輕鬆,也更易於接受知識。

課前讓學生瀏覽網站,查找資料,蒐集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於學生熟悉說明對象。這一過程,爲學生理解課文作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聽”“讀”是學生接觸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學生聽配樂朗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故宮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一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在研讀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設計了模擬導遊的形式,這一環節不僅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更詳細地瞭解故宮的建築和佈局。並能鍛鍊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築物的能力,學生表現得也十分積極,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傳遞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強的作用。如:在研讀課文重點說明的部分——太和殿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太和殿外景圖片”“太和殿內景圖片”。然後,學生看着圖片對太和殿的外景進行描繪,對太和殿的內景進行介紹。學生在創設好的情境中主動去體驗和探究,完成化抽象爲形象,化無形爲可感,化教師講解爲學生體驗、感悟的教學過程。“感悟體驗”這一環節讓學生當導遊或解說員,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