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主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1

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單元《主題單元教學小結課》教學設計,是很糾結的,作爲精品課程的一個合作者,在自己沒有完全明白就要接受這種新教學模式,而又要自己親自設計內容,在本班孩子身上做實驗,其中的苦惱可想而知。

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學校科長的命令、指導下幾經修改,歷經數次試教,我從接到任務到現在拍成錄像,前前後後經歷了一段食不知味、寢不知香的時間,讓我深切體會到搞語文課堂教學創新其實是一段充滿不斷排斥、不斷否定自己原本教學模式的道路。“既上之,則安之”,激烈的思想鬥爭中,我開始鑽研教材,學習已有的“單元教學”材料,努力把自己放進“單元課文”中,認真開始備課。

作爲單元課文學習之後的“小結課”,培養學生單元學習整體複習意識,對課文先整體把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彰顯學生個性奠下基礎。其中,“第二單元過關複習題”是單元學習的一個小結 ,通過“小測”推波助瀾,通過檢查孩子的小測卷,教會同學們從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入手,瞭解二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內容,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也遇到了諸多困惑。爲了促進成功經驗的傳播與交流,匯聚集體的智慧攻克教學難題,推進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根據自己學校低年級實際教學情況,我們確定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這一研究主題,單元主題教學就這樣轟轟烈烈在我們班上展開。

課改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更爲關注學生主體的教學面貌,給了學生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意識、思路、方式、手段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進。在這個過程中,與優勢並存的諸多問題也應運而生,其中,如何區別教學中的“實效”與“虛效”,減少課堂教學“虛效”環節,是廣大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基於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這一研究主題的提出,就有了其研究的必要性。

一個人的學習,都是從識字開始的,因爲識字是我們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礎。即便是學習漢語拼音,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也是爲了識字。當然,我們都知道,“識”“寫”不分家,“寫字”與“識字”的關係密切,相輔相成。因此,作爲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在小學的一二年級,識字寫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出的識字量是3500個,這是九年積累的數量。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認字的數量是1600~1800個,已經佔了九年識字量的1/2;會寫的字是800~1000,佔九年寫字量的1/4。由此可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識字寫字爲主的。同時,《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還特別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的重點”。這就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識字寫字爲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當我接受這節最後的拓展課,我就追憶那些天的課堂教學,似乎大家都在講解深奧的道理,崇高的精神,孩子們的回答也精彩紛呈,但是,這樣就是精品了嗎?我是擔憂的:我的孩子自己學習生字詞語,可以嗎?真正掌握好了嗎?這節小結課,我就是以小測方式進行。結果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大部分孩子是可以的,但也有部分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工作較忙、孩子自身不自覺、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他們對大量的生字詞語掌握不牢靠,甚至小測時候還犯暈:我學過這個生字詞語了嗎?老師沒有教啊!

的確,搞精品是好的,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視野開闊、閱讀能力提高了,但對於一部分的孩子,連基礎知識都沒有過關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設計單元課堂教學呢?這是個嚴肅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希望這次小結課能給大家一個思考。繼續下去,還是加上一些什麼新元素,讓我們的精品課越上越精彩!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2

近年來,恰乘我市教育闊步向前、我校課改如火如荼的春風,我也一如既往地對“小學語文主題學習”進行着學習探索,大膽地進行着統合、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是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出發點,圍繞一個單元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學一篇帶一串,把多篇文章、多種信息、多角度地組合在一起,通過多個文本間的碰撞交融,在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促使學生在圍繞主題的不斷的閱讀對話中獲得整體的閱讀經驗和情感體驗。

陶淵明曾經說過“好讀書而不求甚解”。讀得多了,慢慢感受得就深刻了,積累就豐富了,認識就加深了。所以語文主題教學讓我們必須反三歸一,必須把講、練的時間壓下來,把課時劃分給閱讀,劃分給主題學習,必須要擺脫繁瑣的講解,學會放棄,正如一位教師說的:有所爲,有所不爲,有所不爲纔會有所爲。我們教師要學會放棄,讓學生有更多的自學時間,多讀多背,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語文課變得簡單些。

我認爲,在學習內容上以單元爲單位進行大量閱讀、在學習形式上以黑板爲陣地、以小組爲單位的學習課堂就可以稱之爲語文統合高效課堂。

本學期,我嘗試了“一縷書香”、“情歸故鄉”、“生活啓示”“遨遊漢字王國”、“父母之愛”單元主題統合教學,曾經上過“走進神話”、“可愛的動物”、“人間真情”等單元統合展示示範課。

學習課時爲:預習課3課時,展示課3課時,檢測課2課時,拓展課2課時。具體來講:

預習課:

1、讀通本單元4篇課文,畫出生字詞,藉助字典批註詞語意思、近反義詞、多音字,畫出中心句、好詞好句,寫出課後題答案、問題泡泡、自己的疑問。

2、小組內進行展示、討論、交流、補充。

展示課:基本環節是預習展示——課文展示——課外欣賞——個性展示。預習展示是關於本主題的佳詞、妙句、古詩、古語、名言警句的蒐集誦讀;課文展示是對本組四篇文章重點段落的理解、收穫、疑問、發現、誦讀;課外拓展是對與本組課文主題相關的課外美文進行賞讀,朗讀方式可以是全班齊讀,可以是默讀,可以是小組合作朗讀,亦可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個性展示是針對本組課文的主題思想或寫作特點進行模仿創作,或寫、或誦、或畫、或唱等等。教師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檢測課:適當佈置鞏固性作業,比如《語文學習與鞏固》、提寫園地裏的“詞語盤點”。

拓展課:爲學生推薦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髮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讓學生到更多鮮活的語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體驗,進而將情感內化爲行動的力量,學會關注現實生活。

我和我的學生在統合高效課堂裏一起誦讀着,爭辯着,思考着,真是收穫多多,喜悅多多。

主要收穫如下:一、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學生的充分自信被點燃。學生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之後,有一個彙報學習的環節。學生的彙報形式多樣,有的小組以朗讀課文的形式彙報,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彙報,還有的小組排成了小話劇的.形式……課堂上,學生侃侃而談,旁徵博引,熱烈討論,信心十足,就連不愛說話的學生也隨之交流起來。

二、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尤其是小組評價促使着我們班的孩子人人都想着如何爲小組爭光,人人都儘量不給小組抹黑,人人都在盡其所能地幫助本組的後進生,人人都從課堂紀律、展示對抗、作業、衛生、好人好事等方面嚴於律己,力爭爲自己和小組的積分貢獻微薄的力量。小組評價已經遠遠勝過教師千萬次苦口婆心的說教。

三、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今預習課上,學生已經基本學會了預習的主要內容、主要方式,掌握了學習語文的圈點批註、聽說讀寫等方法。現在,我偶爾去開會學習,無法在班裏繼續給孩子們上課時,孩子們已經能夠在班長郭藝茹、楊培媛的帶領下自主學習語文了,這一點使我倍感欣慰,頓覺以往的辛苦付出終究沒有白費,五(1)班孩子們的突出表現就是對我教學工作的最大肯定。

四、自身素養被動提升。孩子們堂堂在進步,疑難問題步步在加深,於是我在學生們一個個問題、一次次衝動的引誘下不得不給自己“充電”,不得不閱讀思考,唯有如此,纔能有效引導學生,增進師生感情。

收穫的同時我也疑惑重重,眼前總有一團迷霧無法有序散開,具體表現在:

一、學生朗讀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小組展示朗讀時,有了氣勢就失去了感情,有了感情又失去了氣勢,於是我凡是學到感情色彩濃烈的文章時就要求學生個人展示朗讀,學到說明性的文章時就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展示齊讀,但是收效甚微,爲此我輾轉反側不得其解。

二、學生小組展示課文內容時究竟應該展示些什麼?雖然學生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理解或收穫了,但是這些展示的內容太膚淺,諸如對某個詞語的理解,對某段話意思的總結等,大都是泛泛而讀,囫圇吞棗,人云亦云,死搬教條,沒有對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展示,更少有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見解。那麼我們教師應該怎樣點撥或指導,才能挖掘出學生們對課文深層次的感悟呢?

三、單元主題學習的課堂教學如何精細化?從課型的確定到課時的安排再到教學流程的設計以及各教學環節的用時,對這些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細緻地探討。

四、語文主題閱讀叢書如何快速選擇、整合?我們往往對《小學生學習報》進行統一閱讀,統一交流展示,但是這跟課文裏的單元主題並不相符,因此在海量閱讀這方面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閱讀資源還很欠缺,至今沒有想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措施。

語文主題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選擇了《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和關於海倫凱勒的一篇閱讀鏈接文章爲題材組織語文主題學習,一是讓學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多角度的思考,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懂得以自己的愛心給他人帶來幸福,生命才更有意義。二是深刻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理解語言的能力,並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通過語言訓練和激情練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從中掌握他們品味語言的能力和對課文內涵的領悟能力,教師合理引導,使其深刻感悟生命的真諦。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的方法,力爭成爲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啓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本節課,先以聾啞姑娘的舞蹈視頻《千手觀音》引入主題:生命可以創造奇蹟。在學習《觸摸春天》時,學生找出使自己驚歎的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流暢”感受安靜對花園的熟悉,聯繫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感受她對春天的熱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神奇的靈性”讓學生聯繫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在品讀安靜充滿驚訝地攏住蝴蝶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邊做動作邊想象,設身處地的感受安靜奇妙的內心世界,這樣,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課後,讓學生閱讀關於美國聾盲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鏈接,再次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蹟,激發對生命的熱愛。對《永生的眼睛》一課的學習,我先讓學生找出“對於母親捐獻眼角膜一事琳達及父親的不同表現”來理解“小愛”和“大愛”,在愛中體會情感;本課運用了通過對人物語言生動細緻的描寫來展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所以,我讓學生重點抓住父親的話去體會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人物精神品質和人性的善良美好,最後,對小溫迪的表現和語言進行分析,通過體會一個14歲孩子不同尋常的胸懷和品質,引入“愛是可以傳遞”的,是外公的愛感染了她,外公留下的不僅是眼角膜,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是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是永生的愛……

最後,我設計了有關主題的圖片欣賞(張海迪、姚貝娜……)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再次昇華,點燃學生對生命的熱情,讓學生在激情澎湃中寫下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這樣不僅使學生對生命的真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發出了他們內心積極向上的萬丈豪情,還提高了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