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1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繫。

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對黃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寫,讓學生感受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輕,乘客的從容、作者的膽戰心驚,從而感受艄公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如:黃河氣勢鋪墊“主人”

“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文章開篇,把一幅驚險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之後又不斷描寫黃河氣勢磅礴的詞“洶涌的激流”、“湍急的黃河”、“波浪滔滔”,令人頓生懸念:在這樣險情重重的黃河之上,誰又能“如履平地”,成爲他的主人,艄公形象凸顯。又如:乘客神情襯托“主人”

黃河的氣勢令作者膽戰心驚,筏子的輕小又令作者提心吊膽。然而再觀乘客,卻是那麼的鎮定自若,“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此處作者抓住對乘客神情、動作細緻地描寫,展示了乘客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反應。乘客的鎮定和勇氣從何而來?彰顯艄公形象。

發現、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學得更牢,是一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讓學生在研讀中學會讀書和思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的着力點不在於讓學生獲得和教師同樣的見解,而是啓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在研讀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和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感悟心語:憑着勇敢和機敏,艄公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了黃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乘客憑着小心和大膽在滔滔的黃河上談笑風生。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以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2

《黃河的主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着智慧和勇敢、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關鍵是讓學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縱着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中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

教學中,我這樣展開——

一、抓住細節,感受皮筏之“小”

文中對羊皮筏子的描寫比較細膩。我讓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讓後細細揣摩。你對羊皮筏子怎樣的映像?孩子們覺得:那羊皮筏子真是太小了,太輕了!再找找,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也只有十隻到十二隻羊那麼大的體積吧……”爲了寫出羊皮筏子的輕、小,作者都是怎麼描述的?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孩子們在有所感的同時,還能習得文中的語言。

二、對比閱讀,感受坐筏之“險”

關注一下文中對乘客的描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種:害怕:“……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着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的。”一種:泰然自若:“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他們向岸上指指點點,那從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

對比閱讀,思考:坐羊皮筏子,到底“險不險”?

有了對羊皮筏子的認識,經過交流,孩子們發現:做羊皮筏子,是非常危險的。因爲皮筏子那麼小,萬一真有一個大浪頭打過來,也許真會把它整個兒吞沒。第二,皮筏子太輕,在波浪滔滔的黃水中破浪前行,如果浪稍微大一點,猛一點,那皮筏子會被衝得不知去向。第三,皮筏子上沒有欄杆,緊貼着他們的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坐在這樣的皮筏子上,要度過這樣的水面,任何人都會心有餘悸。

三、展開想象,感受艄公之“勇”

既然坐羊皮筏子那麼驚險。那麼,那些乘客們爲什麼還會“談笑風生,向岸上指指點點,那從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呢?原因在什麼地方?

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到了“老艄公”。那是一位怎樣的老艄公?結合文中的語言說說?交流中,孩子們發現了艄公的勇敢——能在這樣的水面上,撐着這樣的羊皮筏子破浪前行,而且筏子上還有那麼多的人和東西。沒有足夠的勇敢是絕對不敢嘗試的。老艄公智慧、鎮靜、機敏——面對這樣的風浪,老艄公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時採取措施,避開危險,沒有足夠的智慧,也許會發生不測。老艄公有責任心——他的手裏只有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卻身系那麼多乘客的安全,再看看乘客們的泰然自若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乘客們一定非常信任那位老艄公,說明老艄公一定技術一流,而且有着強烈的責任感。

再讀課文,孩子們眼中有了畫面,心中有了對老艄公的深深敬重。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3

《黃河的主人》一課是四下的最後一篇課文了,我看到書的最後幾張的時候,才知道這學期的課文教學就要再見了。因此在上這課的時候,我特地讓學生把這篇文章事先背上。 一箇中午和一個晚上的作業就是背這篇課文,學生絕大多數背上了,有很多學生背得很熟。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最後一段文字寫在黑板上。然後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驚濤駭浪和羊皮筏子的小而輕。讓學生把黑板當作黃河,在黑板上畫羊皮筏子。有的孩子畫得很大,有的孩子畫得很小。這樣讓學生討論,留下他們認爲大小合適的畫。再結合書中的文字,讓學生想象自己坐再羊皮筏子上會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樣的擔心。最後再抓住最後一段進行昇華。 整個教學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黃河的兇險,讓學生知道人定勝天的道理。利用插圖讓學生說黃河,領略黃河的風采。再利用想象來激發學生的激情,感悟到渡過黃河的艱難。抓住最後一節的背誦,提升情感,感受黃河,體味艄公的工作和心裏。

教學中有個孩子提出,人不能和大自然鬥爭,要敬畏自然,我這方面沒有幫他解決,也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也有個孩子說題目有問題,黃河的主人是大自然,人是戰勝不了大自然的。我說下課和他交流,實際上下課後我都忘記了,幾天寫的時候纔想起來。我爲我的教學機智而可笑! 這篇課文文字上很簡單,教學上我也是選擇簡單的閱讀和理解,孩子事先把握課文的文字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在課堂教學和閱讀理解上是很輕鬆,很自然的,課堂中的很多環節也會完美的達成。 平時簡單的一堂課上好了,做老師的心裏有一種成就的感覺,學生也有種體驗成功的快感,課堂其樂融融! 看來,上好平時的家常課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也是修身養性呀! 哎,課文閱讀教學又要到暑假以後再來體驗了!

一學期又要結束了!準備複習了!但願孩子們能夠在考試的時候發揮正常!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4

本課體現了教材的以讀爲主線的編寫特點。在教學的整個活動中,我注重自己的角色——學生自主學習的助手,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的主體。在進入課文教學後,我先啓用引導的方式,使學生一下子就觸及課文的最後一段的內容,在讀、探中,讓學生明確了黃河的主人艄公是一個勇敢、智慧、鎮靜和機敏的人,他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所以成爲黃河的主人。

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學習討論課文的第二小節至第六小節,在讀、練中,使學生不僅知道艄公確實是黃河的主人,而且學習、體味了文章語言的'運用、情感的表現。然後,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感知文章襯托描寫的作用,繼而在學生的心目中牢固地樹立起黃河主人艄公的形象。

最後,我又採用發散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去觸摸征服黃河、征服大自然的人和事,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又一次強烈的震撼,完成了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總之,在本課中,我能始終牢牢地抓住讀這個主線,成功地運用自主探究思想,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使語文學科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取得了成效。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5

今天,我們學習了《黃河的主人》。講完課文後,我指着課題問同學們:“黃河的主人是誰?爲什麼?”學生或用書上的語句來回答,或用自己的話來解答,但說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艄公只*着簡單的工具,但憑着機智和勇敢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我引導學生們:“稱艄公爲主人,簡單說,是因爲——”生回答說是“征服了黃河”!文學到這兒後,我相機補充了一文《大森林的主人》。剛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猜:“大森林的主人會是誰?”他們都猜是某某動物。我相機激趣:“大森林的主人真是動物嗎?除了動物還有誰呢?”帶着問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聽我讀課文。

讀完課文後,我問:“大森林的主人是誰?爲什麼說他是大森林的主人?”同學們這時紛紛說:“原來是獵人,因爲他能克服困難,征服大森林。”於是,我追問:“那麼,從這兩篇文章中你體會到什麼?每人寫一句話。”同學們的交流中,我知道他們不僅明白了主人的一般含義,還明白了要戰勝困難,不要被困難壓倒,不能讓困難成爲主人。

後來不知怎麼說着說着,就引出了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戰勝自身的一些困難,改正自己的缺點,做自己的主人!我不禁爲這意外之得而欣喜。

語文《黃河的主人》教學反思6

《黃河的主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着智慧和勇敢、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關鍵是讓學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縱着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中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

那麼怎樣讓學生體會黃河的氣勢和艄公的品質呢?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受艄公這一形象,在朗讀中激發學生情感。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句“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然後由這個重點總領全文,讓學生去感受黃河的氣勢、感受羊皮筏子的驚險,從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這樣,對課文的賞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性。同時我以作者的情感爲線索,通過“我”的“提心吊膽”,感受到艄公面對着黃河險惡的環境表現出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其次,以乘客的“談笑風生,從容的神情”襯出艄公的技術高超,再次領悟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但上完課,我感覺整堂課的朗讀還欠缺指導,那麼究竟怎樣的朗讀纔是有效的呢?我經過反思,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1、讀有所思:

教師首先要明確朗讀的目標,你爲什麼要讓學生朗讀?朗讀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讀,朗讀的過程中有思維的過程,那麼這樣的朗讀就是積極的,主動的。例如,我可以提這樣的問題,“讓我們把黃河的氣勢讀出來吧!”

  2、讀有所獲:

一節課下來,學生朗讀的時間是很充分了,朗讀的面也極廣,可是朗讀的能力卻不見有多少提高。爲什麼?就是因爲缺乏指導,這也是我這堂課最失敗的地方。我們常說讓學生“自讀感悟”,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是,朗讀也是需要訓練的,沒有訓練,學生的語感從哪裏來呢?因此,課上教師的指導攸關重要,從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處標點着手,紮紮實實地進行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最後一句時,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把句中“驚濤駭浪”和“如履平地”兩個詞語提出來,教師進行點撥,學生進行比較。這樣學生既對這兩個詞語加深了印象,又對艄公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着這種感受在去朗讀課文,我想效果更明顯。所以,有效的朗讀要能體現層次性,要使學生在這一堂課中朗讀方面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3、讀有所感:

學生朗讀後要有所感悟,這個感悟不是教師通過傳授、通過暗示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髮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通過朗讀,學生腦海中留下的是豐滿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蘊涵於語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浮於文本之上的文字。我想這樣的朗讀纔是有效的,而這些正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仔細鑽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