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黃河源》教學反思大綱

五年級語文上《黃河源》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黃河是中國文化的搖籃,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母親河,它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下面是關於五年級語文上《黃河源》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黃河源》教學反思

  《黃河源》教學反思1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學情出發,在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採用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其個性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表達自己學習體會、看法和成果,激發學習慾望,擴大參與度並維持其學習興趣。

整節課脈絡清晰,各環節安排流暢緊湊,以“喜愛——熱愛——自豪”爲情感主線,安排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悟到黃河源背後所蘊藏的古代文明和民族精神。

也許很多老師在處理課文最後一段時都覺得一籌莫展,我也有同感。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我也處理得不夠細緻,但我有自己的想法。課文最後一段是這樣描述的:“藍天、白雲、鮮豔的花、清澈的水,源頭的奇景真使人迷戀。我順着小溪,向遠處望去,好像看到水越匯越多,越流越大,流過平地,繞過高山,越過平原,終於匯成奔騰的黃河,行程五千多米,流入大海。”

這一段的教學,可淺,可深。淺只需聯繫上文,無數細流匯聚一起,終於匯成奔騰的黃河,讓學生讀這段話,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能把這段文字變成畫面在腦海腦海中顯現,然後把畫面再還原成自己的文字就很不錯了。深,卻需要結合對黃河的瞭解,對黃河的.感情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如果教師有這樣的認識,她不會讓她的孩子僅停留在淺的層次上讀這段話,她會竭力讓她的孩子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是有震撼力的。但是如果一味讓孩子自己去讀——你還讀出了什麼?孩子們已經窮其所能“彷彿看到這條小溪,順着要走的河道走,遇到險灘,一聲吼叫,奔流而去”“無數條小溪全往一個位子流。”“無數條小溪匯在一起,變成一條河,奔流,繞過高山,流入大海。”“流入大海是不容易的,經過了重重阻礙,才衝向大海,把旁邊的泥沙都帶動了。”……這些體會確實很真實,也很有必要,是孩子們自己的體驗。在這個體驗的基礎上才能向更深的體驗邁進。但是教師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們圍繞“你還讀出了什麼”去猜老師要的答案,是不合適的。

孩子們會覺得無所適從,會覺得是在爲老師讀書,爲老師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不是真切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既然要孩子們認識深刻一點,就大膽地給孩子們以幫助,他們對黃河認識有限,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提供相關的資料,讓孩子們讀相關的資料,再來看文章中的句子,孩子們自然會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一個人的視野不同,認識事物的深度和角度肯定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的思想逐漸深刻。孩子們對黃河的認識多了之後,自然就會把黃河和中華民族聯繫起來,他們看到的就不再僅僅是黃河,還有具有黃河精神的中華民族。

  《黃河源》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黃河源》,就好像把學生帶進了自然風光裏,一同感受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課前,我讓學生先做好預習,查一查有關資料,並交流自己查詢的收穫。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一定的感知。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句子“啊!令人嚮往的黃河源竟是這樣有趣。”請同學們畫出“有趣”的地方,說一說你的感受。同學們靜靜地讀書,很快找到了“一股清泉越來越細……像擺在棋盤中的棋子。”那麼,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那一句寫出了作者的激動心情?學生很快找到了“我不禁跳下馬來……搭起萬里黃河‘第一橋’。”這一句。

在學習第6自然段時,我也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抓重點句,談體會。)來學習。這樣把時間、空間都給孩子們,課堂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