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1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對比來讓學生感悟黃河艄公有智有勇的形象。如第二部分中,讓學生閱讀後,找出“我”、“乘客”、“艄公”的不同表現,學生從艄公“沉着”“專心致志”、既“小心”又“大膽”感受到艄公的勇敢機智,鎮靜機敏;從作者“提心吊膽”中體會到乘坐“羊皮筏子”之險,也體會出艄公技術的嫺熟,膽識之大;從乘客的“談笑風生”、“從容遊覽”則感受到他們對艄公的信任,而這信任來自艄公的沉着和膽大心細。無論是作者的“提心吊膽”,還是乘客的“談笑風生”,都從側面襯托了艄公的機智勇敢,突出了他沉着、大膽的品質。通過這種對比,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同學們的心靈,讓大家深深感到我們的先輩是多麼的偉大與不平凡,也從內心深處由衷認識到艄公當之無愧爲“黃河的主人”!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2

《黃河的主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着智慧和勇敢、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關鍵是讓學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縱着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中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

教學中,我這樣展開——

一、抓住細節,感受皮筏之“小”

文中對羊皮筏子的描寫比較細膩。我讓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讓後細細揣摩。你對羊皮筏子怎樣的映像?孩子們覺得:那羊皮筏子真是太小了,太輕了!再找找,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也只有十隻到十二隻羊那麼大的體積吧……”爲了寫出羊皮筏子的輕、小,作者都是怎麼描述的?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孩子們在有所感的同時,還能習得文中的語言。

二、對比閱讀,感受坐筏之“險”

關注一下文中對乘客的描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種:害怕:“……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着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的。”一種:泰然自若:“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他們向岸上指指點點,那從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

對比閱讀,思考:坐羊皮筏子,到底“險不險”?

有了對羊皮筏子的認識,經過交流,孩子們發現:做羊皮筏子,是非常危險的。因爲皮筏子那麼小,萬一真有一個大浪頭打過來,也許真會把它整個兒吞沒。第二,皮筏子太輕,在波浪滔滔的黃水中破浪前行,如果浪稍微大一點,猛一點,那皮筏子會被衝得不知去向。第三,皮筏子上沒有欄杆,緊貼着他們的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坐在這樣的皮筏子上,要度過這樣的水面,任何人都會心有餘悸。

三、展開想象,感受艄公之“勇”

既然坐羊皮筏子那麼驚險。那麼,那些乘客們爲什麼還會“談笑風生,向岸上指指點點,那從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呢?原因在什麼地方?

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到了“老艄公”。那是一位怎樣的老艄公?結合文中的語言說說?交流中,孩子們發現了艄公的勇敢——能在這樣的水面上,撐着這樣的羊皮筏子破浪前行,而且筏子上還有那麼多的人和東西。沒有足夠的勇敢是絕對不敢嘗試的。老艄公智慧、鎮靜、機敏——面對這樣的風浪,老艄公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時採取措施,避開危險,沒有足夠的智慧,也許會發生不測。老艄公有責任心——他的手裏只有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卻身系那麼多乘客的安全,再看看乘客們的泰然自若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乘客們一定非常信任那位老艄公,說明老艄公一定技術一流,而且有着強烈的責任感。

再讀課文,孩子們眼中有了畫面,心中有了對老艄公的深深敬重。

《黃河的主人》語文教學反思3

《黃河的主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着智慧和勇敢、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關鍵是讓學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縱着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中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

那麼怎樣讓學生體會黃河的氣勢和艄公的品質呢?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受艄公這一形象,在朗讀中激發學生情感。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句“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然後由這個重點總領全文,讓學生去感受黃河的氣勢、感受羊皮筏子的驚險,從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這樣,對課文的賞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性。同時我以作者的情感爲線索,通過“我”的“提心吊膽”,感受到艄公面對着黃河險惡的環境表現出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其次,以乘客的“談笑風生,從容的神情”襯出艄公的技術高超,再次領悟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但上完課,我感覺整堂課的朗讀還欠缺指導,那麼究竟怎樣的朗讀纔是有效的呢?我經過反思,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1、讀有所思:教師首先要明確朗讀的目標,你爲什麼要讓學生朗讀?朗讀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讀,朗讀的過程中有思維的過程,那麼這樣的朗讀就是積極的,主動的。例如,我可以提這樣的問題,“讓我們把黃河的氣勢讀出來吧!”

2、讀有所獲:一節課下來,學生朗讀的時間是很充分了,朗讀的面也極廣,可是朗讀的能力卻不見有多少提高。爲什麼?就是因爲缺乏指導,這也是我這堂課最失敗的地方。我們常說讓學生“自讀感悟”,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是,朗讀也是需要訓練的,沒有訓練,學生的語感從哪裏來呢?因此,課上教師的指導攸關重要,從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處標點着手,紮紮實實地進行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最後一句時,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把句中“驚濤駭浪”和“如履平地”兩個詞語提出來,教師進行點撥,學生進行比較。這樣學生既對這兩個詞語加深了印象,又對艄公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着這種感受在去朗讀課文,我想效果更明顯。所以,有效的朗讀要能體現層次性,要使學生在這一堂課中朗讀方面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3、讀有所感:學生朗讀後要有所感悟,這個感悟不是教師通過傳授、通過暗示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髮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通過朗讀,學生腦海中留下的是豐滿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蘊涵於語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浮於文本之上的文字。我想這樣的朗讀纔是有效的,而這些正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仔細鑽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