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1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我對待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苟,總是希望在講課前做好一切準備,絕不允許自己在學生面前出錯。一直都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今天教《靜夜思》這首古詩,指導朗讀,理解詩意,一切都按我預定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接下來就是指導寫字了,我讓學生觀察三個字中哪個最難寫。學生們有的說“是”難寫,下半部分容易丟筆畫;有的說“鄉”字寫,不容易寫好看。唯獨沒有說“頭”字的,其實我心裏也認爲“頭”字最好寫了。可誰知,當我示範書寫完一個“頭”字時,突然聽到一個學生說:“老師,您寫錯了!”我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說愣住了,仔細看看自己寫的字,沒錯啊!可是既然學生那麼說了,我還得問個究竟。“老師錯在哪兒啦?”說話的常宇馳見我沒生氣,膽子也大了些,聲音也更響亮了。“書上的‘頭’字最後一筆是點,老師寫的是捺!”聽他這麼一說,其他同學也都好奇地翻開書來看,很快,就有幾名同學應和着“真的,書上的是點!”見此情景,我的心裏不僅沒有被學生否定的不快,反而由衷地感到一陣驚喜。這說明孩子們具有很強的觀察力呀,而且他們敢想敢說,敢於向權威挑戰!(至少老師在他們眼裏是權威)這是值得表揚和肯定的!於是我認真地擦掉了寫錯的“頭”,重新一筆一畫地寫好了,都低下頭,認認真真地觀察自己的字,還做了修改。後面的寫字練習進行得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好。

真沒想到,一個“錯誤”竟然變成了促成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動力,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誰說老師犯錯就會失去威信?教學活動中教師出錯在所難免,而每個錯誤中都蘊藏着一個很好的教學時機。如果我們對學生的錯誤橫加指責,對自己的錯含糊其辭,那麼不光會錯失教學時機,還會拉大師生的心理距離,反而會使教師失去威信。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2

《靜夜思》這首古詩對於學生來說十分熟悉,甚至很多孩子都能夠倒背如流。如何讓孩子在誦讀中去體會李白望月思鄉的感情就成了本課人文主義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李白隻身在外,望月思鄉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語言去鋪墊。如月亮常被人用來寄託思鄉之情;八月十五團圓夜,全家一齊團圓賞月。在這些基礎上,我再讓孩子去體會如果一個人身在異地,不能和家人團聚,吃不到父母親手做的菜,聽不到父母的聲音講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而此時的李白就身處於這樣的情境下,你覺得他的情緒會是怎樣的?伴隨着音樂,再加上我繪聲繪色地渲染,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此時的表情都是複雜的。此時,彷彿大家都沉浸在李白思鄉,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悲傷情感中,想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感情。

課後,我一向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就應在意外發生之前就就應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3

《靜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琅琅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蘊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提供了把握、體會、想象與表現的極大空間。

在板出課題後,“我會背了!“”我也會呀!”……一上課,學生就自信地背起了古詩。這首詩是學生在幼兒園裏早就會背的兒歌了,但第一次學生背的時候,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這跟古詩的意境不符。我並不急着去範讀,並讓學生讀好課題,再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並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長時間離開家人的時候,你有怎樣的感受,有的孩子說我有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一天,白天和別人玩的時候不想爸爸媽媽,晚上就哭了。有一個孩子說媽媽出差一個星期,晚上做夢總做到媽媽和他玩的情景……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最後學生都能感受到原來詩人李白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孩子及故鄉,那是何等淒涼的事呀!再讀古詩的時候,學生的表情就發生了變化。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4

李白的《靜夜思》每個學生差不多都會背了,可其實好多卻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

一、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他在思念着什麼呢?也乎意外的是,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啓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個小朋友說他也想念家鄉的景色,還有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有個小朋友所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於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有個小朋友說我有種想哭的感覺了,有的說我也很想回家了。最後,我問他們,些時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爲什麼我與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本來我是打算上失敗的一課的,沒想到卻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和嘗試。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5

一年一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寫的詩?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6

由於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同學在入學前後,對於《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婦孺皆知的經典篇章,早已爛熟於心。假如課堂上教師仍然按着常規,從頭講到尾,大局部同學肯定會興趣索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

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採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出“高層次”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對於低層次的同學,主要採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下面是教學的感悟和反思。

一、釋題,瞭解學情。

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同學的個體差別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沛激發同學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所以,在導入詩題後,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同學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正是在這種瞭解同學“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爲了尊重同學的個體差別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同學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同學的學習效果。

最後,同學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同學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同學與夥伴開展競賽,同學自身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同學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同學都能感受到勝利的樂趣,並能鍥而不捨,使其成爲同學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

另外,對於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同學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同學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同學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課標中要求寫字寫筆畫簡單的字,不求多,貴在精。教師應指導同學寫好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本課共四個字,都是以前學過的。教師先讓同學認讀,再選擇自身最喜歡的字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但不要做過多的字形分析。然後由教師指導書寫。範寫在一年級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筆順規則,但不要求同學死記硬背。最後讓同學練寫,練寫上可體現彈性,給同學自主選擇的空間,沒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2個)。寫完後還可以讓同學把自身認爲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夥伴和老師展示,使同學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四、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爲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1、同學領讀生字,擴詞。

2、遊戲:小刺蝟摘蘋果。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4、教師拓展資料,把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同學,要求同學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五、總結全文,安排實踐作業。

在作業佈置上,我安排同學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說給同學聽,同時又讓學有餘力的同學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並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這樣既關注了同學的個體發展,又培養了同學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面,真正做到了爲同學而教!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7

今日我教學了第六課《靜夜思》這首詩,教學之後感觸不少。

《靜夜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了外出遊子深夜思鄉之情。爲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結合預習,讓學生看拼音自讀《靜夜思》要求讀準字音,初步識字。因爲學生有以前的基礎,再加上預習,所以對於古詩的背誦是很簡便的事。然後我就採用多種形式檢查、鞏固識字。(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在學生讀通了生字後重點就是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了。對此我先讓學生讀,然後我範讀,經過比較讓他們發現自我的不足,從而想去學,讀好古詩。再經過教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的樂趣。

在學生熟讀後,我又引導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隨機予以解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問題很豐富,有字詞類的、有詩句資料的,還有的問他爲什麼想家鄉呀等,這些問題都說明孩子們在動腦思考了。我們就應當從小就培養學生進取動腦思考的本事。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8

封閉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從“零”教起,無視學生的原有經驗、原有水平。而在開放的古詩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本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是他們學習古詩的資源。《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差不多每個學生都會背,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出發,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把重點放在識字和吟誦上。

1.自主識字學詞,形式多樣,趣味性強。

本課要求認識的字共9個,放在詩中都會認,挑出來認就有些困難了。這一次,我事先佈置了學生做字卡,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互認字卡,口頭組詞。全班交流時,採用了摘蘋果的遊戲。把生字寫在吹塑紙做成的蘋果上,學生摘個說一說字的識記方法,再組詞。學生興致很高,摘到蘋果我就把蘋果送給了他們。雖然只是個被教師們用濫了的小把戲,但孩子們仍然興致盎然,想必這些字他也已牢牢記在心間了。

2.演讀唱誦,體會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而意境的引入,需要多種手段。課前,我參考了一些舞蹈動作,編入這首詩的誦讀中。課堂上,我邊誦邊演,在優美姿勢的配合下,吟誦的味道出來了,詩人月下思鄉的意境也體會到了。

谷建芬的新學堂歌,有《靜夜思》的曲目。這首詩配上了優美的旋律,引導學生唱出來、演出來,詩的韻味更濃了,情感得到了昇華,我覺得這是這節課最大的成功。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9

《靜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反映了外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掛圖以及詩歌進行大膽想象,自我進行換位想象,憶起家鄉的好,激發對家鄉的熱愛。經過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讀起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經過情感的融入,學生也許不能說出一些字義,但能理解詩意。對於培智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很有利於促進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讀一讀,說一說,整體感知詩意。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我在《靜夜思》的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學生自願站起來展示自我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還經過小教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從讀中感知詩意。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必須的韻律節拍。僅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對於剛學習古詩的培智學生並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境下寫了這首古詩。”能夠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構成的圖像更爲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到達共鳴。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以讀爲主,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學生自主歡樂的學習。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問題,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沉穩,教學速度有點快,個別化教育不夠深刻,這幾個方面還需繼續培養,也是我今後教學異常注意的環節。應當說這次公開課讓我收穫匪淺。

語文《靜夜思》教學反思10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也都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更能明白詩中所隱含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對於李白學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寫李白的課文:鐵棒磨成針》。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頭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景,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明白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應對這樣的情景,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教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學生搶着要背,一時間,教室裏簡直成了吟詩誦詩的地方,很多同學站起來背了一些其他同學沒讀過,背過的詩,看到聽的學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幹,記住的古詩真多,那誰有本事把你背誦的古詩的意思講解給大家聽呢"這下無疑在教室裏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一時間教室了靜了很多,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其中沈思言同學站

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爲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景,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景,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我的知識量,豐富自我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能夠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說教,空洞的要他們看半小時課外書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來,我就針對學生的情景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看着學生搖頭晃腦的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終我決定屏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說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我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說明怎樣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景。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臺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進取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