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早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早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早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早語文教學反思

早語文教學反思1

《早》一文通過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臘梅花的讚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在教學第三小節是,有同學提出爲什麼學生要朝着畫行禮啊?幸好我在備課時也挺疑惑查了有關資料,於是我告訴他們:“由於“古樹”與“古書”,“伏鹿”與“福祿”諧音,故其含義是:只要讀書好,就會有高官厚祿,能享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這畫象徵着“學也,祿在其中也”的封建宗旨。那時候的人,必然會讀《五經》,壽鏡吾老先生更是。《五經》之首爲《詩經》,其中有“王在靈囿,麀鹿攸伏。”什麼意思?“囿”是古代帝皇畜養禽獸的園林,意思是大王在畜養禽獸的園林裏,看到鹿在地上伏着休息,很安詳。我想,這第一層意思就是安詳,讀書要“安詳”,不要慌張,不要急躁。第二,“鹿”是“祿”的同音字。“祿”,意思是做官得到的報酬、工資。古時,讀書人的最根本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讀書、科舉考試,做官;做了官,就能拿“祿”。孔子的學生請教他如何才能求得官職、得到俸祿,所以要行禮。

同學們聽得饒有興趣,頻頻點頭。我接着說:“那現在你們的學習呢?爲了什麼?”有個同學說是爲了爸爸媽媽唄。也有說爲了以後不做農民。還有的也不知道爲了什麼。我說:“不管怎麼樣,學習是爲了自己有更多的知識,以至於在自己以後的人生中有更好的能力生存。

反思:在如今煩躁的社會,孩子雖在這學校的淨土中,但還是能沾染到社會的風氣。農村孩子原來是爲了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奮讀書,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大學生在家,讓他們對讀書開始茫然了。我想通過語文,在文字的感染中能讓孩子們更淡定的生活,更踏實的學習。

早語文教學反思2

課文《早》是著名作家吳伯簫寫的一篇遊記。看到這篇課文,我想起了自己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想起了教過的課文《三味書屋》,《早》與《三味書屋》相比,在寫作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色,那就是借物喻人,由蠟梅的清香純淨引出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進而講到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質,教育人們要學習這種品質,做“東風第一枝”。課文之所以着力描寫蠟梅花,是用蠟梅花開得早、冰清玉潔來比喻魯迅一生的`品格。

教學中,我由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入手,引出課文寫了兩種早——梅花開得很早。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然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是怎樣寫梅花‘早’的”、“課文又是怎樣寫魯迅‘早’的”兩個問題直奔重點段深入朗讀課文,在讀文中解疑。最後水到渠成地解決了“早”、“梅花”、“魯迅”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在與文本、教師對話中,學生感悟了魯迅這一人物品質。

對梅花“早”的理解,我抓住課文對臘梅花的描寫,我讓學生品味梅花的顏色美、形狀美、品格美,然後讓學生去領悟臘梅與“早”的關係。對於梅花的高潔,我引導學生聯繫描寫梅花的詩詞來進一步感悟,他們都能體味頗深。

對魯迅的“早”,通過朗讀品味重點語句“魯迅聽了沒有說什麼,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等,很容易就能感悟到,結合關於魯迅珍惜時間補充材料,就體會得更深了。

但是對魯迅先生爲民族事業棄醫從文、以筆爲槍的一生,由於學生知之甚少。所以體會不深,假如能在課前提供一些資料閱讀,一定會讓學生能深入理解。通過梅花與魯迅,難道只是個“早”字的相同嗎?引發學生討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對於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爲有了上面的教學做鋪墊,學生已能理解,所以也就理解了課文爲什麼以“早”爲題。這裏還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瞭要學習梅花(魯迅)冰清玉潔的高貴的品質,作“東風第一枝”的勁頭。

在教學最後,我佈置了《一棵一練》上的作業。一方面是力求做到把作業在課堂完成,另一方面是爲了實踐蘇霍姆林斯基關於鞏固練習的思想,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