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讀後感

《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讀後感

《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寒假期間讀了《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這本書,下面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收穫。

這本書共有五章,下面我就圍繞第三章:語文反思性教學中反思課堂討論來談談。

我們都知道,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讀書思考、討論答問是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的最主要環節。這其中,讀書思考環節是學生個體與文本之間的單向對話過程,討論答問則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對話過程。討論答問融學生的聽、說、讀、思和教師的點撥、示範、評價於一體,是一個開放式、綜合性的教學環節。一節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真正得到尊重,看一看學生在討論答問這一環節中的表現,便可以知道。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討論答問這一多向對話環節普遍得到了師生的重視,成爲當今課堂教學中的主旋律。

一、所有的問題都這樣一次討論完畢合適嗎?

我們都清楚這樣一個事實:第一次討論答問時,學生思考的時間短,思考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很容易受思維定勢的侷限,通常比較膚淺。還有有些老師或因教學內容安排太密,受教學時間所限,或因自己對該問題沒有作深入思索,往往在討論時留給學生的時間很短。這樣,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1、對問題的討論不深不透,學生的理解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2、可能錯失了對學生進行一次語言文字和思維訓練的好時機,不利於學生形成能力。3、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的讀書思考的壞習慣,學習變得浮躁,不利於班級養成踏實的學風。

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二次討論答問。

當學生第一次討論答問還沒有理解清楚時,我們可以嘗試第二次討論。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1、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長此以往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必能得到較好的培養,易使學生養成凡是愛思考的好習慣。2、可以將學生拉出思維定勢的圈圈,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廣闊性,教會學生“橫看成嶺側成峯”地思考回答問題,由“山重水複疑無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3、可以避免思考問題時鑽牛角尖,只重局部,忽略整體。4、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知識積累、生活積累,不同的心境,對問題的看法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教學中的二次討論答問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全新理念的閱讀教學平臺。二次討論答問是在第一次討論答問的基礎之上,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在給不同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再讀再悟的時間後,必將產生智慧的碰撞,那些富有個性的獨特見解也常在此刻應運而生。往往這時,課堂中最容易出現爭先恐後、各抒己見的討論高潮。

三、在二次討論時,要精選問題,還要注意教師的點評。

a)精選問題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進行二次討論的。一些簡單的問題,採用此法,浪費時間;一些太難、太深的問題,大大超出學生的認識理解水平,也完全沒有進行二次討論答問的餓意義。一般情況下,那些語言、思維容量較大,又處在學生語言、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問題答案不惟一,具有較強思辨性一類的問題,才具有進行二次討論答問的價值。也只有這一類問題,在二次討論答問中才能掀起思維的高潮。

b)教師點評

在二次討論答問之時,教師一定要營造出一個益於學生髮表各自獨立見解的民主氛圍,要善於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讓整個討論答問過程在一種輕鬆、和諧、愉悅的心境中進行,學生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教師的點評要適時、適度、點評要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促使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討論或深入持續,或全面綜述。教師的點評要做到言不煩,有時甚至只是露出的微笑、豎起的大拇指這樣的體態語言點評,就足以將討論答問推向高潮。

這本書還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反思性教學的知識,相信這對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