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情境教學策略》有感

讀《情境教學策略》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詩歌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從《詩經》到《離騷》再到詩歌演繹的極致—唐詩,這些文學瑰寶至今被人們敬仰。然而盛極必衰,詩歌隨着唐朝的衰亡一齊走向了沒落,雖然現在古體詩早已演變爲新詩,可現代詩歌的文學地位仍舊一蹶不振,現代詩歌的文學價值也不爲人們所重視,在教育教學中是被邊緣化甚至被別忽視的內容。

讀《情境教學策略》有感

在整個社會浮躁不安的今天,現代詩歌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實質變得重要,它沒有古代詩歌中文字理解的差異性困境,沒有長篇鉅著上閱讀時間的延續性要求,它以凝練的語言,適合的長短,豐富的意象,雋永的思想情感出現,能給被鋪天蓋地的物質化、影像化包圍了頭腦和心靈的人們帶來慰藉,讓大衆日漸枯萎的想像力和情感荒地重現生機。

詩歌的美學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扔幾首詩歌給某人看一遍就能達成的。這種審美的培養像一切美學素養或價值觀的培養一樣,必須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就能浸潤在一個充滿詩歌之美的氛圍中,這不是說要孩子們整天去閱讀詩歌,而是讓他們從小能感受到這種詩歌之美,培養一些對詩歌的興趣,只有在幼小的心靈中灑下詩歌之美的種子,並讓種子有破土發芽的機會,我們纔有可能見到詩歌的參天大樹,纔有可能見到名爲詩歌的森林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怎麼才能讓現代詩歌之美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呢?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學教育中有童謠,初中教學中現代詩歌的篇目比例極小,一些詩歌還是在初三語文篇目中,而現代詩歌不是升學考試範圍的內容,由於課業壓力和升學壓力,現代詩歌的教與學都陷入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就是前面提到過的被邊緣化和忽視了。打破現在的教學體制並不現實,那麼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必須最大化現代詩歌之美的影響力,讓現代詩歌之美在學生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認爲教師從課堂上營造現代詩歌美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特別重要。要營造現代詩歌美的氛圍不是找幾張美的圖片讓學生看一遍就能完成的任務,必須讓他們感同身受。現代詩歌不僅有畫面感,它非常出衆的一點是具有音樂之美。我們通過聽和讀都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美,從音樂美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感受其中的畫面美,感受詩歌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思想。我們一般可以尋找經典的配樂朗誦在課堂上反覆播放,讓學生先聽再自由的跟讀,反覆幾遍的播放中通常會出現第一遍播放時一部分學生專心聽,第二遍播放時全部學生專心聽,第三遍播放時大部分學生小聲跟讀的情況,這時教師要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在第一遍朗讀後教師可以指點一下重輕音,語氣的停頓,然後讓學生再次嘗試,第二遍朗讀後不僅要表揚還要進一步指出不足之處,並再次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把自身的讀與配樂朗誦像比較,在反覆的朗讀中,學生的情緒已被充分調動,對詩歌不僅從是從內容上熟悉了,更是從心靈上接受了它,並在朗讀中取得了對學習欣賞詩歌的自信。這對學生有興趣往下學習,教師往下的教學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欣賞詩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所以詩歌教學,特別是對初中生的現代詩歌教學,由聽讀和朗讀入手感受詩歌之美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