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析小學語文情境作業設計策略初探

淺析小學語文情境作業設計策略初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新課標將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其中應該包含這樣一層含義,那就是要給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的人文關懷,能使語文教學成爲學生自己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工具”的實踐活動,而且這樣的學習活動是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的。那麼作爲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作業,也應具有同樣的人文內涵。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與技能的強化上。認識的偏狹加之“應試”的指向,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複、單調封閉的誤區。學生在常年筆與紙的機械摩擦中,逐漸消鈍了學習語文的熱情,削減了語文學習的靈性,遏制了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探索總結出一種能夠讓學生在能動的、創造性的作業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的作業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受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的啓發,經過閱讀、實踐,總結出了小學語文情境作業兩種類型,並實踐歸納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

淺析小學語文情境作業設計策略初探

  (一)角色體驗型

教師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挖掘文本中隱含的教學資源,根據學生語言發展的特點和教學需要設計出模擬的角色,通過語言渲染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擔當角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能動因素。如執教六年級上冊《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當學到“金字塔的建造”這部分內容時,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不高。金字塔是怎樣建造的呢?文章用了非常準確的語言作了詳細的說明,可是這樣的說明文字卻很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後經過思考我佈置了學生這樣一道作業:“穿越時光隧道,回到4700年前的建造現場,做一回建造金字塔的總工程師,採用邊畫圖邊講解的方式將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講給其他建造者聽,讓他們領悟你獨具匠心的建造方法。講解詞可參照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毫無疑問,這樣的作業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因爲它通過語言渲染,讓學生轉化角色,使他們在邊畫邊講中完成了一次角色體驗,此時,學生的思維與表達都是積極主動的,因爲他們展示的已不是抽象的建造方法,而是自己的智慧結晶與勞動成果。同時,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一次“理解——積累——運用——內化”的語言習得過程。

此外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內容我們還可以設計出更多更有挑戰性的角色,如演員、導演、小導遊、配樂師、小記者、設計師、闖關者以及課文裏出現的種種人物等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角色體驗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悟語言的意義和適用範圍,從而掌握語言、運用語言。

  設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生詞的掌握程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語文老師們通常會給學生布置幾遍乃至更多遍的.抄寫任務,殊不知,抄寫生詞是一種較爲枯燥、機械而又乏味的語文作業,許多學生在長期的、無休止的抄寫中已經喪失了自主意識,毫無主動性可言,這種作業抄寫不但達不到“掌握生詞寫法”的目的,而且使學生的書寫質量嚴重下降。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下面以此爲例,對小學語文角色體驗型的情境作業設計策略加以闡述:

  1.語言刺激,形成“期待”

佈置抄寫生詞前,教師這樣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30個詞語(出示課本上要求掌握的部分生詞),想跟大家玩一場闖關的遊戲,這個關就是10分鐘後將這些詞語默寫得既正確又美觀。如果能,就算闖關成功;反之則闖關失敗。這10分鐘的時間你可以準備,但每詞抄寫不能超過三遍!對自己有信心嗎?”“有!”話音剛落,許多學生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抄寫詞語之中。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通過設計真實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或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動情的語言渲染、極具挑戰性的語言刺激則是最爲低耗高效的啓發手段,這樣的語言帶着情感的溫度與色彩作用於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對模擬角色(此案例中爲闖關者)產生心理期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作業的積極性。當然,如果輔以形象的刺激,則更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更有利於學生進入作業情境。值得強調的是,教師的語言刺激必須能讓學生明白作業的具體要求,或角色準備的具體方法,而這些又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

  2.角色準備,自我提高

從形式上看,此中學生所做的還是抄寫詞語,但他們的思維是主動的,精神是亢奮的,“十分鐘”“不超過三遍”“正確又美觀”對學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自我挑戰、自我提高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準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教者需根據不同的角色設定,給足學生準備的時間。對於有些有難度的模擬角色,還要巡視指導,起到到糾偏的作用,以使學生少走彎路。如發現學生寫“脣槍舌劍”時,有許多學生將半包圍結構的“脣”寫成了上下結構,教師便可對學生做適當提醒。

  3.優化情境,角色展示

這是學生擔當角色、彙報展示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與模擬角色相對應的“場”,主要是通過實物運用、圖畫再現、音樂渲染等對環境進行佈置,而後教師通過語言描繪,讓學生在心理形成接納這種“場”,從而投入於自己所擔當的角色。上述案例中的角色展示就是闖關,即默寫生詞,教師可在此之前對環境進行簡單的佈置——在黑板上寫上大大的“闖關”二字,發給每位同學印有“你能成爲闖關勇士嗎?”字樣的默寫紙,同時播放輕微的戰鼓聲。接着教師再次重申“正確又美觀”的闖關標準,並鄭重宣佈“闖關開始”。於是,學生開始了一絲不苟的生詞默寫。

  4.評價反饋,激發潛能

默完生詞後,教師可邀請四人組長擔當評判正確率的評委,而自己則去評判學生是否寫得美觀。兩者綜合評定之後,確定闖關成功的學生,宣佈結果時需對學生成敗的原因加以分析。教師可將闖關成功的默寫紙進行展示,讓成功者有成就感;而對於失敗者,教師應給予他們鼓勵,使之重新振作,儘快找到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評價反饋,激發潛能”,旨在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着重關注他們的後繼發展。

  (二)生活實踐型

新課標告訴我們,只有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語言時空裏學語文、用語文,才能在語文的實踐中不斷地積累語言,提高語文實踐能力。而生活實踐型的小學語文情境作業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它最爲顯著的特徵就是迴歸現實,迴歸生活,強調學生親身經歷,讓學生獲得參與作業活動的發展性體驗。主要包括遊覽參觀、科學考察、調查訪問等綜合實踐性的語文作業。

  設計策略:

  1.迴歸生活,發掘資源

生活是無須創設的天然情境,蘊藏着許多豐富的語文作業資源。語文老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語言發展的層次,憑藉自身獨特的職業敏感與語文嗅覺,努力尋找社會生活中可供利用的作業資源,成爲學生與生活之間的“紅娘”,併爲之牽線搭橋。如教學《特殊的葬禮》一文後,讓學生對學校附近的水資源進行調查研究。

  2.實地利用,加強指導

這是生活實踐型語文情境作業的核心部分,教師將學生帶到作業地點後,需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探究,讓他們享受作業的過程。如上述案例中的水資源調查,教師可帶領學生去水電站和自來水廠進行調查訪問,指導學生設計有價值的採訪問題,並提醒他們記下有用的數據。還可帶學生去附近水域進行實地考察,並指導他們帶回水樣進行研究。

  3.思考總結,彙報成果

收集了大量資料,廣泛獲取信息後,教師還需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整理、分類、彙總,形成書面材料。如指導學生寫研究報告、填寫調查研究表、寫參觀記等等。並讓學生進行成果彙報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