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狼》教學反思之一

這是一篇老文字了,應該說是沒有什麼看點,不過今年教的時候我倒有點兒靈魂出竅,臨場發揮一些,這是我在上課的過程仔細閱讀講解文本的時候自己發現的,可是,我覺得有些奇怪,爲什麼平常也再讀,但沒能發現文本里一些新東西呢?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我在講解第一段“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我忽然問學生,句子裏的“晚”是什麼意思?學生爭論起來有的說是“晚上”有的說是“傍晚”,有的說是“遲”,到底是哪一種解釋呢?我思維馬上貫通起來,和學生一起分析。

首先可以排除“晚上”,因爲根據文中的描寫,那些事情應該在光線至少比較充足的情況下發生;那麼“遲”對不對呢?我最後的結論是,“遲”字並不能表現出屠夫的窘境,因爲對於做早市的人來說,十點回家可能就算是“遲”了,而十點則是光天化日,如果說屠夫在這個時候出問題,很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而本文要設置的情景就是讓屠夫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爲下文屠夫拼死一搏張本,所以只能翻譯爲“傍晚”。

同樣我們可以從第一段其他內容中找到根據,比如“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這句話也是張本,下文的情節發展與此有關;“途中兩狼,綴行甚遠”暗點出狼的性格,預示了故事的走向。第一段展示了力量對比中,屠夫處於劣勢。

關於狼的狡猾的表現:

這是課文後的習題,但參考答案也沒做分析,只是點明瞭一共有這幾個地方:

①“途中兩狼,綴行甚遠”,一些學生雖然感覺到這裏包含有狼的狡猾,但大部分學生還是無法知曉其中的緣由,不過後來還是有一個學生基本上猜出來了。我分析說,狼它們也不想採取強攻,因爲強攻雖然可以速戰速決,但代價可能很大,尤其是帶刀的屠夫。它們一方面在尋找戰機,比較帶刀的屠夫不是省油的燈,跟蹤可以讓屠夫亂了方寸,出現紕漏,那時狼就可能致命一擊,這樣跟蹤,一方面,它們可以得到十拿九穩的好處,比如如果屠夫遇到援兵,狼吃不到屠夫的話,至少可以吃到骨頭;如果狼在跟蹤過程找到了戰機,那麼可能屠夫身上的骨頭也一併歸狼之所有,所以狼是狡猾的。對於越吃越飽的狼和越來越慌亂的屠夫來說狼這計策可以說是“以逸待勞”。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這句裏怎麼看出狼的狡猾?兩隻狼合作非常好,有了戰果,不爭不搶,輪流分配,同時,又不會把屠夫給跟丟了。兩隻狼採取的戰術的“車輪戰”,效果很好,差點把屠夫逼上了絕路。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這並不是說狼膽子小,而是狼懂得審時度勢,繼續尋找一個低成本獲勝的辦法。

④“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這是狼採取聲東擊西瞞天過海招數。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狼是狡猾的。

狼的失誤在哪裏呢?

①狼的失誤是從屠夫“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開始,對於狼來說,時間是優勢,因爲剛剛吃了不少的骨頭,體力很好,而且晚上是狼活動時間,對於人來說,那就完全處於劣勢,所以,採取盯人戰術是最好的,等到屠夫體力下降,精神緊張到出現讓行爲出現差錯的時候,發起攻擊那就容易多了——這是狼的戰略性的錯誤。

②狼的戰術性錯誤則是一隻狼在前邊當誘餌,輕敵,弄假成真,給睡了過去了,導致身亡。

③即使前邊一隻狼沒有睡着了,狼肯定也贏不了屠夫,因爲即使是狼打通了隧道,但是不是就不會驚動屠夫呢?這不太可能,屠夫背靠柴草堆,動靜大了應該可以感覺得到。即使狼打通了隧道,在草堆裏能那麼容易發起攻擊嗎?整條隧道只有挖通之後纔有攻擊力,其餘都需要另外一隻狼掩護和保護——自我防護能力在挖洞時極低。

有的學生說屠夫給骨頭是失策,我說雖然屠夫也知道狼不會罷休,但他也需要利用這個機會來拖延時間,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時機,他果然找到了,然後發揮出人的智慧勇氣,這真是狹路相逢既勇且智者勝。

  《狼》教學反思之二

爲切實搞好“新視野下初中語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我作爲主研人員,本學期,我執教的課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狼》。在經過“上課-評課-修改-再上課-再評課”之後,做一下較爲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確定課堂設計之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教材分析;2、學情分析;3、目標定位;4、教法與學法設想。

《狼》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在研究第六單元課文的共同點時,我注意到,在本單元提示當中這樣寫道:“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裏,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認爲本單元是以“動物”爲主角,賦予它們以特定的寓意,對現實生活進行巧妙的諷喻和折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啓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二則,寫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的刀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敢於鬥爭,並善於鬥爭,無論多麼狡詐的狼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爲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的道理。同時,也應該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明確保護動物的意義。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是可讀性較強的故事,學生易於理解並掌握。基於上述原因,在教學中,我認爲應儘可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於是設計了以下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積累詞彙,理解文章大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含義。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對於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於法,朗讀爲本。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朗讀指導,品評探究的主體環節。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對字詞的疏通,我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在自學展示環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繼續授以學法指導,如指點解詞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我採用合作探究法,來突破重難點。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這六個問題的設置層層相扣,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難點。

在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字詞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餘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於熟讀成誦。

在誦讀預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如:作家作品簡介,解決文中生字的讀音,有些詞的特殊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初步翻譯課文。學生自主完成,然後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們表現非常好,他們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並在不懂得地方作圈點、勾畫,然後在課堂上舉手示意。在小組展示的時候,有一個句子的翻譯引起了爭議。“後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個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後面的一隻狼停下來了,前面一隻狼又追上來。這個同學回答完之後,立刻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質疑,反駁。他說:我不贊成他的觀點。應該翻譯爲,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卻又追上來了。這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於是我將這個問題加以點撥,講解。同學們就將這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妙點揣摩

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即:本文從表達方式上看,採用了怎樣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情節故事?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裏?作者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組織同學們課堂討論。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學生討論的時候,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討論的氣氛更濃了。

學生討論結束,然後是小組展示交流。同學們能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有同學質疑,補充回答問題。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在翻譯重點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的節奏、語氣。如:其一犬坐於前。有同學讀成:其∕一犬∕坐於前。我給他點撥,並加以糾正,應該讀成:其一∕犬坐∕於前。這樣,學生弄懂了意思,讀準了節奏,也弄清楚了爲什麼這樣讀。還有一個問題,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回答後,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現在他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善於抓住作戰時機,然後採取了勇敢果斷的行動。

(三)達標拓展:積累成語,感悟道理

在重點字詞解釋時,我要求學生作適當聯想,列舉出在現代漢語中含有同樣意思的字的成語。如,“兩狼之並驅如故”中“故”字的含義是“舊,原來”。同學們就聯想到了“溫故知新”、“一見如故”。在理解到“顧野有麥場”中“顧”字的含義是“回頭看”的意思時,引導學生們想到了“左顧右盼”、“瞻前顧後”。還有後面的“杯水車薪”、“犬馬之勞”等等;在探究完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後,我引導學生說與狼有關的成語,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後的說了很多。同時叫他們做適當的記錄。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成語。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做換位思考,然後多媒體展示《狼的十大處事哲學》,演唱《北方的狼》,點撥到對狼的保護,動物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回到編者的單元意圖上來,再次緊扣了文本進行解讀。

總之,《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課文,我沒有過多設計呆板的字、詞、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課堂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在具體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採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鬆、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鑑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踊躍。上完課後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於後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於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後來,我將一課時調整爲兩課時,在內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寫課文的訓練。第一課時重在疏通文意,積累成語;第二課時重在人物分析,領會主旨,拓展延伸。由於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因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師對課文語言的評析也更深入透徹了些;學生們有了圈點、勾畫、批註、片段寫作訓練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少數同學還能當堂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