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狼故意找碴兒要吃小羊。以下小編爲大家蒐集了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1

課文對於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孩子們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講下這個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會懂這個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通過讀,明白道理: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怎樣讓孩子明白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朗讀。所以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朗讀展開的。在揭示課題後,直奔課文的兩個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們各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礎,激發孩子的愛憎之情,同時也爲理解課文作鋪墊。帶着已有的點點情感,進入課文的朗讀中,朗讀學習課文,緊緊扣住“找碴兒”這個關鍵詞。首先,理解它,“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的意思,那麼“故意找碴兒”又是什麼意思呢?“故意找碴兒“就是“故意找藉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誰對誰故意找碴兒?“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每次它都是怎麼找碴兒的?”問題的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兒就是想吃掉小羊。

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對話,是指導的另一重點,生動的對話把主人公的特點表露無遺,狼的蠻橫無禮,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力爭的特點,與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感情基礎再上一個高潮,這時的孩子們,他們的情感是豐富的,這時提出又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呢?此時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俄還是不難的,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能說的孩子還是挺多的。另外,柯文最後的省略號,使學生思維的又一拓展,結合學生的心情,提出“你願意小羊死嗎?”孩子們都回答不願意,“你能想想辦法救救小羊嗎?”此時的教室裏一下子熱鬧了,孩子們的機智是嚇人的,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我不禁爲這一羣可愛、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動,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了。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2

《狼和小羊》這篇課文,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

一、抓住重點,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閱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遊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想”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爲後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溫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總結學習方法,然後依據學習方法再去自學,是有些困難的。但是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這節課我試探性的讓我班的孩子嘗試了這樣的學習方法。課文講了狼爲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在學習第二次找茬之前,我幫助學生小結了之前的學習方法,然後出示了學習要求,再讓學生根據要求去自學課文。我感覺孩子們第一次自學的效果還是可以的。長此以往,相信孩子的自學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三、通過表演,體會寓意

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所以我在學完課文後安排了表演這個環節。選了兩個,主角,一個演狼,一個演羊,其他的同學齊讀旁白的部分,全員參與。從效果看,即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又幫着孩子複述了一次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表演的體會,孩子很快說出了寓意。

四、順勢引導,拓展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內在素質與修養,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淨化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學生的讀寫興趣,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課堂最後,我告訴學生像這樣能告訴我們一定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並告訴學生本篇課文出自《伊索寓言》。我順勢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生,讓他們課外多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知道自己的課堂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今後,我將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向高效課堂邁進。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記敘了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便努力設計各種情景讓學生融入到故事中去。

一、導入之中引興趣

本來設計的是,告訴孩子們給他們帶來兩位小動物朋友,讓他們談談對狼和羊的初步認識,然後再走進課文,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後來因爲時間原因,在導入環節沒有深入討論,直接進入正題,而觀察孩子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弱,可能相比而言,後面的故事情節更加吸引他們吧,這令我的課堂在開始時就讓我熱血澎湃。

二、生字詞中抓重點

設計的重點是放在第二課時對課文的講解,所以即使是二年級的孩子,仍然沒有拿出大部分時間講解生字,在課前就領孩子們對生字進行了預習,確保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大家都能認識會讀,對於書寫,我也是隻講了有代表性的一個左右結構的字,一個上下結構的字,孩子們掌握要領進行描紅。讓孩子們在語文實踐中學習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

三、圖文結合吸眼球

在教學中學生已經能初步理解課文,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也能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我在製作課件時,根據故事情節基本上讓狼和小羊的頭像貫穿在每一次對話中,並在情景表演中,展示生動的動畫感覺,讓學生在表演時能融入角色,讀出感覺。二年級的孩子還是對圖片動畫比較感興趣,我利用這一情勢,緊緊抓住孩子們的眼球,也就抓住了

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真的走入課堂中。

四、情景表演入角色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過了三次對話對角色進行了定義。所以全篇要以讀爲重點,特別是對兩個人物的語言,要讀出角色性格。例如在讀第一次對話時,抓住“故意找碴兒”“溫和”“是……不是……”等詞語,讓學生表情朗讀,加動作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反覆朗讀,初步理解重點“爲什麼說狼是故意找碴兒?”這一問題。這裏的“角色”閱讀能讓學生主動閱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之中去,進行理解與體驗,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記住課文豐富的詞彙和有趣的情節,還能促使學生思考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在愛讀書,會讀書的同時客觀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而在最後,孩子們戴上我製作的狼和羊的頭飾,看着屏幕上的動畫,更是演的有聲有色,令我大吃一驚。

五、最後昇華明事理

在最後,課文結束了,引導了孩子感受了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應該對這一寓言故事的道理進行昇華,在這裏我做的並不好,說完了人物性格,狼是兇狠的,狡猾的,羊是善良的,溫順的。應該直接再昇華,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而這些,我是又在一節課裏和孩子們講解的,這樣想斷了的線一樣就沒當堂講有邏輯,更深刻了。

總之,孩子們在課堂上有興致有激情,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也會及時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優化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們開心的學,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