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1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的主要觀點。文章結構清晰,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這是小學階段學生第二次接觸議論文,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是課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

六年級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首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課文中列舉的三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問題、又提出了什麼問題,他們是怎麼解疑的,又找到了什麼真理?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表格在文中做出批註。再同桌交流,全班彙報交流,填寫表格後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個事例在內容上、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材料?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思、議”中領悟到作者列舉的事例都是按“發現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疑——找到真理”的順序寫的,且把“發現問題”“不斷髮問”與“找到的真理”寫得詳細,“不斷解疑”的過程則寫得簡略。這樣詳略有序的安排都是爲重點說明“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係,是爲了證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最後以“功夫不負有心人”爲例:如果要用事例證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我們應該把什麼詳寫?讓學生懂得寫作要根據自己的寫作目的詳略有序的安排材料,從而突破了重難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相機抓住重點詞句:“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反覆的實驗和研究”“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來體會“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真正含義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如果我們的學生讀了這篇課文,學生只是懂了這樣一個“真理”,卻未能產生一個懷疑的問題,未能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學就離真正的教育“真理”越來越遠,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或者是一種悲哀。教學,不是將學生心中所有的“?”變成了“!”,而是要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找到自己的“!”。我想,這纔是需要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相對於理解和接受科學知識來說,懷疑、求證的科學精神,似乎更爲重要!因此我引導學生自主設疑並帶着問題去學文,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品讀感悟,體會寫法。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2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學習。 一、理請課文的層次。瞭解課文可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開門見山, 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 段至第6 段)運用事例, 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引用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 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 段至第8 段)總結全文, 重申觀點. 指出科學並不神祕, 也不遙遠, 關鍵在於“知微見著”, 不斷探索, 善於獨立思考, 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二、瞭解作者用那些事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發明了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絃。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3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學重、難點是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並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學習:

一、理請課文的層次.。瞭解課文可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開門見山, 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 段至第6 段)運用事例, 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引用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 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 段至第8 段)總結全文, 重申觀點. 指出科學並不神祕, 也不遙遠, 關鍵在於“知微見著”, 不斷探索, 善於獨立思考, 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二、瞭解作者用那些事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發明了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絃。

三、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每學習一個事例就朗讀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感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自讀、默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麼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麼?感悟“!”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學生在閱讀分享中真正體會課文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