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選材和結構的特點: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作爲記敘主線,穿插有關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的說明和議論,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表現主題。

2.學習本文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以及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語言的形象、鮮明及句式豐富多變的特點。

4.認識包身工制度的罪惡,認識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激發學生對包身工的同情,對剝削壓迫者的仇恨。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以自讀討論爲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通過教給方法、提示、引導,達到提高學生自讀能力的目的。

1.佈置預習,要求學生課前閱讀“預習提示”,分析提示要點;閱讀全文,按下面的提示進行思考,理清全文脈絡,理解全文內容。

①給課文劃分層次。(培養分析能力)

②瞭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課後“思考和練習”的要求作口述的準備。(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作簡要的概括。(培養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達的深層意思,語言的特色,學會精讀課文。

重點分析的片斷:

① 1-4段包身工起牀的場面描寫。

② 14、15段“蘆柴棒”得病備受折磨這一場面描寫。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懲罰”的記敘。

④ 26段關於包身工悲慘命運的概括描寫。

⑤ 最後三段的抒情議論。

3.教學時,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預習提示”弄清學習重點。

2.給課文劃分層次,理解作者選材、構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脈絡。

3.瞭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飲食、勞動的情況。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

目的:①讓學生習慣於根據整個單元的要求和每課學習的重點,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預習提示”,理解提示的要點。提問:“預習提示”有哪些要點?

老師小結:第1段三個要點:

(1)體裁: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文藝性的通訊、速寫、特寫的總稱,要求有真實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時反映現實生活。我們學過的報告文學有《誰是最可愛的人》、《地質之光》等。

(2)寫作年代:1935年。作者經過兩個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廠觀察調查瞭解才寫成這樣真實的文章。

(3)中心思想:(見“預習提示”第1段第二句話)。

第2段的要點: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以記敘包身工一天生活爲組織材料的線索,以說明、議論的表達方式介紹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趨向作爲配合。

第3段要點,本文寫作特點:(1)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2)點面結合,既介紹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勞動情況,又對“蘆柴棒”、“小福子”這兩個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二、提問:《包身工》全文可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些什麼內容?

同學討論後,老師小結:課文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記敘包身工清晨起牀的情況,描述她們惡劣的居住條件;介紹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說明包身工產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們惡劣的飲食條件;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記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廠勞動條件的惡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殘酷剝削、壓迫,指出在中國的日本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

第四部分(26-33段)總結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所受到的殘酷剝削、壓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三、請同學口頭講述包身工的生活、勞動情況。(參考“思考和練習”五的要求) 四、提問:讓同學根據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包身工制度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明確: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農村破產,特別是災荒後貧苦農民無法維持生活,只好讓兒女到上海當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是什麼?爲什麼日本廠家特別願意僱用包身工?

明確:三個原因:可靠(身體屬於帶工老闆,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與外界隔絕,不受外界工潮的影響)、價廉(工資不及同類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於吸收了廉價勞動力的滋養,日本紗廠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發展,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日本紗廠的發展看,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由一個廠,不到兩萬錠子,發展到有六個紗廠、五個布廠,25萬個錠子。從包身工人數看,上海三十間日本廠,包身工人數按最少佔50%算,也有二萬四千人以上。

五、佈置作業:“思考和練習”一、二題。

板書設計(可用投影機逐部分顯示出來)

一、記敘包身工起牀情景,廉價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二、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並論及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

三、記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

四、全文總結,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重點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牀的場面描寫。(2)14、15段“蘆柴棒”得病備受折磨這一場面描寫。(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懲罰”這一段的敘述。

目的:讓學生了解場面描寫、點面結合的寫法和選材的典型性,並賞析語言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全班同學朗讀1-4段。

老師提出下面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可用投影機顯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這一場面描寫按什麼順序着筆,下邊的分析哪一項不符合原文:

A 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

B 先寫地下再寫樓上

C 先寫羣體再寫個人

D 先寫環境再寫人的活動(答案:D)

(2)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3)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地方狹窄、空氣污濁)

(4)分析描寫樓下包身工起牀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嘆氣,叫喊,找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

a 試用一個詞語概括句中所描寫的情況。(亂哄哄)

b 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住的地方太狹窄)

c 這句話用了7個短語,這些短語按什麼順序排列?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

(按起牀時動作先後的順序排列,這一連串動作的記敘與描寫具體表現了騷亂的情況)

(5)分析描寫樓上的包身工起牀後下樓的句子:“蓬頭,赤腳,一邊扣着鈕釦,幾個還沒睡醒的‘懶蟲’從樓上衝下來了。”

a 用一個短語概括這句子描寫的情況。(狼狽不堪)

b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麼?(穿拷綢衫褲男子的威迫。)

c “衝”這一動作表現了包身工當時怎樣的心態?(提示:興奮?害怕?衝動?還是魯莽?正確答案應是:害怕。)

d 這句子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描寫包身工起牀後趕忙下來的短語放到主語前邊,突出了她們當時的狼狽相,更深刻地表現了她們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憐。)

(6)第2段最後兩句寫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覺的遲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表現? 爲什麼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

(表現了包身工長久受非人的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態)

(7)1-4段和第5段都寫到包身工住的條件的惡劣,兩者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爲什麼要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前面用敘述、描寫方式通過寫起牀情況表現了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污濁,後者用說明方式直接作介紹。前者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後者準確,使人有全面的瞭解。兩者結合給人較完整的認識。這樣寫法顯示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

二、請一個同學朗讀13-15段,大家一齊思考討論下邊的問題:

(1)作者在這裏寫“蘆柴棒”受虐待是爲了說明什麼?

(目的在說明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現她們受殘酷的壓迫。)

(2)場面描寫着筆有輕重,表現有主次,14、15段的場面描寫表達的重點是“蘆柴棒”的慘,“打雜的”兇,還是老闆娘的奸?

(“打雜的”兇)

(3)分析打雜的怎樣給“蘆柴棒”“醫”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寫打雜的虐待“蘆柴棒”的主要動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作用。

(摔、踢、潑三個詞表現了“打雜的”兇狠。)

老師小結:這一段場面描寫用詞準確,文字緊湊,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潑三個動作,一個兇似一個。“蘆柴棒”突然的跳,襯托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最後老闆娘的笑和她的話既與上文“假病!老子給你醫!”照應,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讀來催人淚下,使人髮指。這一段“點”的描寫與“面”的描寫相配合,大大豐富文章的內容,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三、老師提示:選材要選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點的描寫,寫“小福子”受懲罰,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思考、討論:

(1)小福子爲什麼受懲罰?

(2)小福子受到什麼懲罰?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懲罰?

(4)小福子受懲罰的時間有多長?

大家可以帶着這些問題聽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讀錄音。(放錄音)

同學議論、回答問題後老師小結: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表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敘述與描寫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只因爲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着牆壁站立,罰了兩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闆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間等懲罰。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受壓迫的慘重。

四、佈置作業:[思考和練習]四。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文章最後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語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點的刻畫,表現包身工悲慘的命運,揭露帶工老闆剝削的狠,剝削的深,以總結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過聯想進行抒情、議論,憤怒控訴野蠻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題。

2.賞析文章中形象語言的特色。

3.總結全文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全班同學朗讀26-33段。

二、分析26段,請同學思考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一段是寫什麼的?(是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的)

(2)這一段共有三句話,各從什麼角度去表達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從面上作概括的敘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寫,第三句舉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3)第一句開頭有六個短語,表述了豐富的內容,試指出每一個短語所指的內容:

“兩粥一飯”指:(惡劣的飲食)

“十二小時工作”指:(長時間的勞動)

“勞動強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服役”指:(超經濟剝削)

“豬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條件惡劣)

“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指:(受壓迫的慘重)

(4)這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起了什麼表達作用?

(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色彩。反覆: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三、提問:27、28段主要寫什麼?(寫老闆剝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問:29、30段主要寫什麼?(以“蘆柴棒”爲例,具體地揭露包身工受剝削的深。)

五、老師小結:26-30段是課文第四部分的一個層次,作者從總體(面)、從個體(點),又從反面寫老闆的狠作反襯,揭示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六、請同學閱讀最後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這幾段中作了怎樣的聯想,這些聯想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明確: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聯想到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通過聯想把包身工和墨鴨比較,指出墨鴨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帶工老闆,但船戶對墨鴨沒有怎麼虐待,帶工老闆卻殘酷壓迫包身工,連一點施與的溫情也沒有,強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壓迫的慘重,人不如禽的命運。

32段由包身工的處境聯想到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指出20世紀的工人卻和16世紀的奴隸受着同一樣慘無人道的待遇。

33段聯想到美國進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紀美國資產階級的話,既控訴了資本家對包身工的剝削壓迫,又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

(2)“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爲什麼要用“飼養”這一個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遊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這一句中也用了“飼養”一詞,其作用與表達的感情有沒有不同?

明確:用“飼養”一詞是運用了比擬(擬物)的修辭方法,這詞在兩句中的作用和表達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資本家不把包身工當人,表現了作者憤怒的`心情;在後一句中是描寫農民的貧困,無力撫養兒女,只能像飼養牲畜那樣對待他們,表現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開頭連續用了五個“沒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處境的同情;又用“沒有……”和“有時是……”對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殘 酷、野蠻,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怒。

(4)“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徵什麼?“黎明”象徵什麼?用“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黑暗象徵舊社會,黎明象徵光明的新世界,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新社會出現的堅強信念。

七、老師小結本課寫作特點。(有時間可先讓同學自己歸納,然後老師小結)

(1)選材精當。有感性的表現包身工生活情況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議論,具體的統計數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況的材料。也有點上的反映個別典型的材料。例如,關於包身工的工資,既介紹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體介紹“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錢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闆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二百三十塊錢。材料的精當,使人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

(2)結構安排恰當。以記敘一天生活爲主線,把其他材料適當穿插到說明、議論中作配合,使文章顯得線索分明、內容充實,敘事中以順敘爲主,間以補敘、插敘,既條理清晰,又安排得靈活。在表達方式的運用上,前三部分,記敘和說明、議論交錯運用,最後一部分總結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側重而又互相配合,成爲有機的整體。 (3)語言生動有力。課文中比喻運用較多,恰切而生動。就以描寫包身工的比喻來說就有:“她們是帶工老闆賺錢的‘機器’”、“血肉造成的‘機器’”、“罐裝了的勞動力”、“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手腳像蘆柴棒般瘦,身體像弓一般的彎,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慘”從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形象地表現出來。其次,作者善於運用排比句寫包身工羣衆的情況,很有表現力。例如寫起牀後的活動:“她們有的在水龍頭旁邊舀水,有的用斷了齒的木梳梳掉緊粘在頭髮裏的棉絮,有的兩個一組兩個一組地用扁擔擡着平滿的馬桶,吆喝着從人們身邊擦過。”貧民窟式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服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六個短語簡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慘盡在其中。寫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還是被壓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寫出可憐萬狀。人物的語言寫得尤其生動。帶工老闆下鄉遊說那一番話,把騙子的嘴臉寫得活靈活現,一句“死懶!躺着不起來,活該!”顯示了老闆娘的橫蠻;一句“不還錢,可別作夢!寧願賠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繪了老闆的兇相。此外,反語的運用,句式的變換都是很成功的。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瞭解包身工的涵義及包身工制度。

2.學習《包身工》的寫作手法。

A.刻畫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B.藝術構思;C.細節描寫;D.語言風格。

3.瞭解《包身工》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教具陽市學具

預習

要求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方式、內容旁註

一、複習

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國著名的劇作家。其中有電影劇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改編魯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鋪子》。《包身工》是一篇我國新聞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報告文學。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2、在上節課中我們分析了包身工們的實際年齡、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被剝削程度。

Q1:作者爲什麼要描寫那個穿着和時節不相稱的拷綢衫褲的男子?被他連踢帶罵吆喝起牀的“豬玀”如此“懶惰”?

A:豪華的不合時宜的穿着,揭示了那個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內心世界,與包身工們“衣服破爛”形成鮮明對比。

在惡劣的勞動環境(音響、塵埃和溼氣)的威脅下,經黨捱打受罰而又只有兩粥一飯的包身工們,每天從事繁重的工作長達十二小時,因而身體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點一刻”那麼早就又得起牀,難免一些人一時起不來。但這不能說明包身工們懶惰,反而和包身工們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Q2:包身工們的“女性所有的那種害羞的感覺”爲什麼“似乎已經遲鈍了”?她十五六歲,除了老闆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爲什麼朝夕相處兩年多的同伴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這合不合情理?

A: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現象,是當時包身工們被壓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慘生活的寫照,完全合乎當時特定的“情理”。

Q3:她們是如何淪落到這種地步的?

A:在家鄉無法活命,又受騙簽下了“包身契據”,所心“她們的身體”“包給

了叫做‘帶工’的老闆”,成了“替帶工賺錢的‘機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寫明“生死疾病,一聽天命”。當女孩子真的有事時,她們真的沒臉見人了嗎?

Q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什麼?

6-8由包工頭“招工”的實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實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發展的三個原因。

24、25以大量確鑿的`數據闡明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實況。

19-23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脅和三大罰規爲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我們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質有了一個全面、概括地的瞭解,那麼對於具體的例子也就是書上所說的點面結合的中典型人物“蘆柴棒”、“小福子”遭遇:燒火、生病、抄身、挨罰。這樣寫的作用是:具體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課文的內容充分,典型突出的點上的材料使課文內容深刻鮮明。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夏衍先生在1959年《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寫道:“對現在的年青工人來說,大概這些都已經是歷史上的‘陳跡’了,在那個悲慘的時代,今天的青年人還沒有出世。那麼,我想,回頭來知道一點過去的事情,應付更深刻地感到作爲一個毛澤東時代工人的幸福。人吃人的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工人給資本家當牛馬,當蟲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我們得記住:要趕走帝國主義,要推翻人吃人的社會制度,人們的先人曾會出了無數的生命、血汗與眼淚。幸福不是無代價可以得來的。爲了今天的幸福,爲了更幸福的將來:愛黨、愛社會主義。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新中國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應該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聶耳先生譜曲、;田漢先生填詞的,當時有人提出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如果選用這首歌,是不是感覺上太悲壯了。當時議論紛紛,最後周恩來總理說了一句話:“我們要居安思危嘛!”我們現在學習這些作品,其中最大的意義就是懂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地來之不易的。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3

《包身工》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新聞報道內容,雖然對中國報告文學產生過深遠影響,但從高中語文學習的角度來講,一方面要繼續積累語文基礎知識,一方面高中學生對報告文學這種體裁達到“瞭解”的層次即可。另外,從情感目標來講,本文是進行愛國教育、人生教育的絕好素材。本課是報告文學的典範之作,篇幅較長,學生在篩選信息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難度,容易遺漏信息要點。

教學目標

1.能夠藉助“速讀”進行自主學習,結合“學案”積累字、詞、體裁等基礎知識,能夠辨識“反諷”的修辭手法,並分析其作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2.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篩選文章重要信息,理清並說出或寫出文章線索。

3.通過“引導—發現”、“合作—探究”,瞭解“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瞭解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等知識。

4.瞭解舊社會包身工的悲慘生活,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相互勾結、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5.因昔及今,昇華愛黨、愛國的情感,同時由人及己,思考並關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生存的狀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點面結合”手法,瞭解新聞背景與新聞事實。

教學難點:因昔及今,昇華愛黨、愛國的情感;同時由人及己,思考並關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生存的狀態。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PPT。

2.學生通讀文章一遍,列出包身工作息時間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讓學生在紙上寫下5個詞語:自由、尊重、勞動、權利、愛。然後開始他們三步艱難的選擇: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拋棄其中的一項,你會劃去哪個?有第二種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接着拋棄餘下的兩項,你又會劃去哪兩個?最後你剩下的兩者之間只能選擇其一,你會保留哪個?

導語設計:作爲個人的祕密,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在心靈深處堅守的是什麼。但老師知道,同學們的選擇過程很艱難。那我們就要珍惜擁有,善待生命!可是有這樣一個羣體,她們沒有權利,沒有自由,不被尊重,蜷縮在被愛遺忘的角落,她們只有勞動,勞動,勞動!她們是——包身工!(板書)

二、把握新聞事實

1.學生展示所列出的包身工作息時間表。

說明:注意關鍵時間,“上午四點一刻”(第一段)、“四點半之後”(第五段)、“五點鐘,上工的汽笛聲響了”(第三段)。還要注意這樣的語句:“中午的'乾飯由老闆差人給她們送進工廠裏去”(第五段)、“早晨五點鐘由打雜的或者老闆自己送進工廠,晚上六點鐘接領回來”(第一段)和“在上午十五分鐘休息時間裏面”(最後一段)。

2.關於新聞事實的學習。

問題一:小組自主探究,本文都記述了包身工的哪些事件?

說明:學生的展示可能會依照行文順序進行,教師通過板書或用幻燈片展示明確。(見板書設計)

問題二:小組自主探究,並在組內交流,在描寫包身工悲慘的境遇的時候,你覺得哪些詞句用得好?試作分析。(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三”進行)

說明:一是比喻、擬物手法的運用。如“生物在蠕動了”、“罐裝的勞動力”、“飼養小姑娘”……這些富有張力的語言,讓我們體會到包身工悲慘境遇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嘆於精當的語言對深刻思想的表現力。二是變換詞語感情色彩的手法。如“慈祥的老闆”、“難得的佳餚”、“愛上了毆打”、“合理的懲戒”……帶工老闆對包身工的窮兇極惡的態度,毫無掩飾地赤裸着,人性的泯滅與天良的喪失直觀地傳遞給了讀者。

問題三:(開放性問題探討)包身工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她們的心情感覺如何?

說明:雖然學生找到了具體事件,但對文章的解讀僅僅停留在認知的層面,顯然不夠深刻。該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去體驗包身工——作爲“人”的情感,探尋生命的尊嚴。

三、挖掘新聞背景

1.文章除了對包身工工作生活記述之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說明:旨在探究新聞背景。

(1)包身工產生的來歷和身份。(第七段-P45第四段)

(2)包身工產生的土壤和根源。(第三段-P47第二段)

(3)作者的評論及控訴。(其他段落) 2.包身工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說明:學生可能會找到很多原因,如水旱災害的肆虐,父母不忍兒女餓死,昧心的帶工同鄉的欺騙得逞,帝國主義的壓榨,中國封建勢力的迫害等等。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帶工同鄉之所以會昧心欺騙,是因爲他身後的那個隱隱浮現的面目猙獰的罪惡勢力與腐朽勢力的勾結,對廉價、安全、沒有自由的“包身工”的大量需求。而從“包身工”身上榨取的血髓自然也養活着寄生於這個制度上的貪婪的帶工老闆。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紗廠罰規中毆打流行的原因了。

另外,由於自身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學生往往表現爲面對自然災害的一種心理無奈感,容易把水旱災害的肆虐看作是“包身工”制度產生的原因之一。教師不必過多糾纏於是非對錯的定性判斷,而要引導學生明白這樣的道理: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似乎要把人推向絕望的深淵,可是越是深重的自然災難,越能體現一個政黨、政府的執政能力和人文關懷。在特大地震、冰雪災害面前,我們的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積極作爲,抗震救災,體現了一個爲人民服務的政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執政理念。根據授課實際情況,教師可以追問,這樣的事例你還能舉出多少?

四、拓展延伸

課後帶領學生參觀本地的工廠,進行實地採訪考察,蒐集資料,並要求分組撰寫關於當代工人的報告文學。一方面學以致用,在寫作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點評時與原文進行比較,明確當代工人(包括打工一族)與當時的包身工有着本質的區別,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可以通過合同和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1995年珠海一家工廠的韓國女老闆因爲體罰工人下跪而被工人訴諸法律,最終向工人做出賠償並公開道歉一事就是有力的例證。因此,與出賣自己身體和勞動、任人欺凌的包身工不同,當代工人(包括打工一族)的勞動是在追求自身更高的社會價值與社會評定,是爲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奮鬥,甚至是對家鄉發展、社會繁榮的積極貢獻。

教學反思

略。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應該能夠掌握小說《包身工》中的主要內容,理解小說中的思想內涵和文化背景,掌握小說中的文學形式和藝術手法,發現其中的人文關懷,啓迪自己的心智。

二、教學內容

1、教師引導學生迴歸小說本身,深入分析小說的結構和語言運用,揭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背景、情節,並以此引領學生理解小說的主題。

2、引導學生自覺抓住小說中的人文關懷,挖掘出包身工工與家人、社會、鄰里、良知的關係,在對包身工自身努力及其腳上、齊琪等人自救的故事背景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中國這個大環境中的貧困與富裕的現實以及城鄉差距的深層原因。

3、通過本小說的教學,真正使學生在線下實踐中發現什麼是寫作的'流暢性、抒情性,什麼是人民文學、現實主義等文學概念,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駕馭文學語言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剖析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挖掘小說中的人文深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當下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

2、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小說中的人文深度,確保學生的思考和探討是全面、深入、系統的。

四、教學方法

1、講解法:通過講解小說的情節及其文化背景,爲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說打好基礎。

2、集體閱讀法:通過引導學生集體閱讀小說,給學生呈現小說中的情節,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視野。

3、思辨問答法: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背景、情節進行思考和探討,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表達能力。

4、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動討論,發現各個學生在小說中的見解,加深對人物、事件和主題的理解。

五、學習評價

1、口頭表達能力:評估學生在課堂上的口頭表達和思考能力,如能否完整、深入地剖析小說中的人物、情節和文化內涵。

2、書寫能力:評估學生在課業外閱讀後所寫的讀書筆記,考察學生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力和文學語言的掌握能力。

3、綜合表現:評估學生的思考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對文學的態度。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5

一、作家作品簡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現代劇作家,革命戲劇和電影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劇作集》等。

二、關於《包身工》

《包身工》是夏衍的重要作品之一,1936年6 發表。全文記敘了二三十年代幾個紡織女工的艱難生活,反映了國民黨統治之下人民經受的苦難,揭露了帝國主義的封建勢力相互勾結,壓榨中國人民的罪行。它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一篇報告文學作品。

三、文體簡介

報告文學:文學類文章體裁之一。是指速寫、特寫等文學式樣的總稱。它是一種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品種。《包身工》就是我國現代報告文學的代表作。

四、課文分析

1、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包身工的含義是什麼?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時間),在上海東洋紗廠裏(地點),爲外國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質)。因爲這些女工在進廠時已經簽訂了賣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權,所以被稱爲"包身工"(讀出語言信息,進行整體歸納)。

2、從課文中,我們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社會背景,工作情況,待遇等等。

甲、社會背景惡劣:

家庭生活困難,被迫賣身給帶工老闆,帶到上海的日本紗廠工作。

"一二·八"戰爭以後,日本在中國的紗廠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工,於是"大量用這種沒有結合力的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勞動者"。

乙、工作性質惡劣:

"清晨四點一刻,天還沒有亮,睡在擁擠的工房裏的人們已經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勞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包身契上寫明三年期間,能夠做滿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象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象弓一般的彎,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慘,咳着,喘着,淌着冷汗,還是被壓迫着做工。"

"紗廠工人的三大威協就是音響,塵埃和溼氣。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勞動條件,這大概是自然現象吧,人在這三種威協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勞。"

丙、待遇惡劣:

吆喝

呼喊

命令似的高叫

沒有做工和不做工的'自由

工資待遇低:"最初工錢是每天十二小時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幾個星期之後就調到鋼絲車間、條子間、粗紗間去工作……工資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丁、包身工給資本家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在一種特殊的低優惠的保護之下,吸收着廉價勞動力的滋養,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了。單就這福臨路的日本廠子講……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後,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

戊、作者對"包身工"這一現象的評價是什麼?

"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

"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板書結構:

生活困難包工作時間長

紡背被迫賣身身工作環境差日本紗廠託着中國冤魂

紗日本紗廠 工勞動強度大一點溫情已經不存在

女需要勞工的勞動報酬低黎明的到來不可抗拒

工景中外勢力遭人身缺自由

相互勾結與其他

五、語言特點

1、找出課文中描寫精彩的語句。

2、對這些語句進行歸類分析。

反語

倒裝

聯想

其他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6

【教例簡述】

此教例參照黃芬興老師論文《淺談〈包身工〉中“間隔異稱”的表現力》(《學語文》1988年第4期P31)改編。

【課時】

一節。

【教學內容】

《包身工》中的稱說。

【教學過程】

老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方法。下面我們深入研究一下作品中使用“稱說”的技巧。請大家用幾分鐘的時間,找出所有關於“包身工”的稱呼、稱謂、稱說。

同學們指出的有:豬玀、懶蟲、蘆柴棒、女孩子、鄉下姑娘、包身工、試驗工、養成工、機器、罐裝了的勞動力、泥土、奴隸、墨鴨、冤魂……

教師:大家找出的這些稱說,我已經板書在黑板上了。大家能不能解釋一下它們各自的含義?

同學們競相發言:

“豬玀”,是帶工老闆對包身工侮辱性的罵語,它表現了包身工身份的低下,揭示了包身工非人的生活環境。

“機器”,表明包身工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生活權利被剝奪,她們只是別人賺錢的工具。

“奴隸”,沒有人的一切權利,它一針見血地點破了包身工制度的本質,暴露了這種剝削制度的'極端反動性。……

教師:下面再請同學們談談這些稱說的表達特點。

同學們繼續發表看法:

有比喻,有反覆,有借用。

在反覆使用中冠有不同的附加成分,表達出不同的含義。

作者借用了一部分稱呼,也客觀地解釋了一些稱說,還在抒情議論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性的稱說。

有的稱呼表現了包身工的處境,有的稱呼表現了包身工的來源,有的稱說表現了作者的憤怒。……

教師:

討論到這裏。應該說同學們對課文中稱說的含義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但大家注意了沒有,我把大家找出的二十幾處稱說有意識地板書爲三塊。一塊爲作品開頭部分的稱說,一塊爲介紹包身工的來歷等內容的稱說,一塊爲作者用來揭露包身工制度實質而安排的稱說。

大家要思考:

第一,三“塊”稱說的表達角度有什麼不同。

第二,三“塊”稱說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第三,三“塊”稱說在表達文章主題上有什麼作用。

第四,稱說在表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請大家從這四點中選擇一點,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寫一篇賞析短文。

【評析】

教例中的這個“點”選擇得很好。角度獨特,例證豐富,內蘊精深。充分分地顯現了教材的魅力。教例中表現了教師的“法”用得好。從總的教學思路講,運用了“選點突破法”。從擷取教學內容講,運用了“一線串珠法”。從教學的立意講,運用了“卒章顯志法”和“意外結尾法”。此兩法的運用,充分表現了教師教學立意的高遠。原來,教師的用意,是通過釋詞見義,將學生引向品評鑑賞,從字裏行間入手,引導學生去回味文章勝景,去領略作者如此這般的深邃匠心。

但教師又不把話說完,只是點到爲止,艱難的品析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經歷。可以說,學生決沒有想到教師還會“卒章顯志”,點出那需要深入思考的四“點”,它給了學生一個“意外”,爲學生創設了一個需要探求的奇景,同時也提高了品評鑑賞的層次。有了好的教學材料,還要會巧妙地安排設計,這就是教師的魅力。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理解“包身工”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

2、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記敘中穿插描寫、議論和抒情。

3、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包身工”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

2、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記敘中穿插描寫、議論和抒情。

3、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生活着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工人階層,她們住的是十七八個人擠在一起的鴿籠,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湯和爛菜葉,她們的年齡與我們相仿,甚至更小,但她們乾的卻是每天十二三小時繁重的紗廠勞動;她們沒有陽光,沒有歡笑,甚至她們也不能擁有她們自己。這就是受着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雙重壓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板書)。從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起,一個偉大的劇作家一直向人們含淚訴說着包身工的苦難生活。

二、瞭解背景

這是一篇報告文學,是一種兼有新聞性和文學性的文體。說它是“報告”,是就題材來說的,它必須選擇真人真事新聞題材,迅速及時地反映生活;說它是“文學”,是就表達來說的,它必須採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生活。報告文學被譽爲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

爲了創作這篇報告文學,夏衍親自深入東洋沙廠採訪調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幫助,混進包身工中兩三次,後來被工頭盯住了。從三月初到五月,夏衍爲了看到包身工們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兩個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後,寫成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包身工》。

三、聽朗讀整體感知

(1)本文是以什麼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時間,寫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中間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議論。

(2)課文中用到的材料(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在敘述了一些新聞事實之後,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發展等情況。中間都有一些轉折性的詞句,使得銜接自然流暢。比如寫四點一刻被罵做“豬玀”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後,就以“但是,她們正式的名稱卻是‘包身工’”一句作爲過渡,寫這些鄉下姑娘是如何被帶工老闆騙到城裏來的。在介紹了四點半鐘包身工們吃粥的情景後,就用“廉價的機器”來銜接,引出了日本廠家特別願意僱用包身工的原因,對包身工受剝削、受壓榨的情況做了具體、詳細的介紹。

(3)瀏覽課文,從文中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會背景、工作、待遇等等。

明確:

社會背景:家庭生活困難,被迫賣身給帶工老闆,帶到上海的日本紗廠工作。“一二o八”戰爭以後,日本在中國的紗廠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工,於是“大量用這種沒有結合力的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勞動者”。

工作狀況:吆喝 呼喊 命令似的 沒有做工和不做工的自由

a、“清晨四點一刻,天還沒有亮,睡在擁擠的工房裏的人們已經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b、“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勞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包身契上寫明三年期間,能夠做滿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象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象弓一般的彎,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慘,咳着,喘着,淌着冷汗,還是被逼着在做工。”

c、“紗廠工人的三大威脅就是音響,塵埃和溼氣。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勞動條件,這大概是自然現象吧,人在這三種威脅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勞。”

工資待遇低:“最初工錢是每天十二小時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幾個星期之後就調到鋼絲車間、條子間、粗紗間去工作……工資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4)請找出文中的話說明:包身工給資本家帶來什麼好處?資本家爲什麼大量使用包身工?

明確:“在一種特殊的低優惠的保護之下,吸收着廉價勞動力的滋養,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了。單就這福臨路的日本廠子講……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後,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

( 5 )作者對“包身工”這一現象是怎樣評價的?

明確: a、“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類比中,憤慨之情躍然紙上。

b、“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6)根據課文內容,請同學們給“包身工”下定義。

指導學生找文中信息,進行整體歸納。

① 包身工是舊社會一種變相的販賣奴隸的形式,被販賣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廠做工,沒有人身自由,工錢全歸承包人所有;

②“包身工”已經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包給了叫做“帶工”的老闆。“包”的標誌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處不僅在於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騙,而且是一僕二主:一主是日本資本家(工頭是拿摩溫);另一主是中國二老闆,帶工的。日本資本家稱她們爲“試驗工”“養成工”;中國帶工者稱她們爲“包身工”;

③ 作品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包身工這一罪惡制度存在的根源,在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動統治。

定義如: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時間),在上海東洋紗廠裏(地點),爲外國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質)。因爲這些女工在進廠時已經簽訂了賣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權,所以被稱爲“包身工”。

四、寫法探究

雙線結構: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爲組材的主線,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等內容爲副線。

作者寫了包身工起居,讀者目睹她們的悽慘形象會怎麼想呢?自然會產生關切之情,希望瞭解她們的來歷、身份,所以,接着補敘了包身工的來歷、身份。

作者寫了包身工的早餐,讀者目睹她們豬狗不如的飲食自然會想到帶工老闆的殘忍刻毒,於是插敘日本廠家大量僱傭包身工的原因。

作者寫了包身工的上工,讀者目睹包身工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艱苦勞動情景自然會憤憤不平地想到,她們創造的財富到哪裏去了?於是,緊接着插敘日本紗廠榨取中國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實,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掠奪。

作者寫了包身工收工,讀者目睹了包身工受到的侮辱自然會產生一種痛恨這種罪惡的包身工制度的強烈感情,文章通過議論,預示了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的結局。

這一篇報告文學,是作者經過幾年的材料積累和幾個月的實地考察之後寫出來的,材料極爲豐富,並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事件,作者卻能把它組織得井井有條,這得力於作者在安排結構時能把握讀者的心理規律,精心而巧妙地安排材料,既具體地再現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況,又根據本文主題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慘命運的複雜背景,一條主線與一條副線交互發展,有機地結合,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的罪惡,既有觸目驚心的直觀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歷史認識,達到了虛實相生的表達效果,深化了主題。

五、板書:主線----包身工起居工作------悲慘命運、控訴

副線----包身工制度----------慘無人道、詛咒

點面結合: 本文既有對包身工悲慘遭遇的概括介紹,對包身工羣體形象的簡略描寫,如作者在記敘中集中寫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個場面,這面上的記敘與描寫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勞動狀況,又有對“蘆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動描寫,作者以“蘆柴棒”爲例,通過“發燒”“生病”被“抄身”等細節描寫,寫出了包身工奴隸般地“被榨完殘留在皮骨裏的最後一滴血汗爲止”的悲慘命運。“小福子”遭到“拿摩溫”和“東洋婆”毒打懲罰的描寫,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六、總結

本文雖然是老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紀初的事情,和我們的時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現出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對於人的尊嚴和人的生存權利以及勞動權利的尊重,這些情感卻是永恆的,值得我們一生銘記的。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要求】

1、瞭解舊社會包身工的悲慘生活,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互相勾結,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2、培養閱讀比較複雜的記敘文的能力,學習以問題爲中心,以一天活動爲線索,選取典型生活圖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說明、議論和抒情的寫法。

3、瞭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教學設想】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題材較複雜,表現方法多樣,學生閱讀有困難。宜設計啓發性強的思考序列題,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線索順序,逐步深入課文理解課文。

2、內容方面,要緊緊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難的原因。

3、寫作方面,要講清楚中心、線索、選材、組材,然後再講清楚運用多種手段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啓發誘導爲主,適當點撥總結,引導學生自覺深入課文、獨立思考、分析研究問題,可按“自學預習(啓發)──質疑問難(解答)──研究討論(點撥)──綜合練習(鞏固)”的順序進行教學。

【授課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

夏衍,我國著名戲劇家、翻譯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參加太陽社,是左聯領導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建國後把文學名作《林家鋪子》、《祝福》改編爲電影劇本。

《包身工》是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中的一類,是文藝通迅、速寫、特寫的總稱。基本特徵有三:真實性(不同於其他文藝創作),新聞性(不同於一般文章),文學性(不同於一般工作報告、社會調查)。

二、與課文有關的材料

印發北京師範大學《高中語文選講》中魏灝選輯的《夏衍談〈包身工〉》,或現行通用高一語文《教學參考書》中夏衍的《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指導學生自學。

要求:

1、瞭解作者寫作時間;

2、瞭解寫作意圖;

3、瞭解作者深入紗廠親自觀察體驗生活,調查蒐集材料的情況,爲學習課文、理解報告文學特點打下基礎。

三、閱讀課文

1、運用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下列字詞必須注音解釋。

⑴ 注音:

遊說抹桌子着力骷髏錠殼拎

⑵ 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強化 優惠 施與

2、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書面完成,課後交教師檢查):

⑴ 爲什麼以“包身工”爲題?題目和課文有什麼關係?

⑵ 文章以記敘爲主,記敘了一些什麼材料?中間又穿插寫了一些什麼材料?爲什麼記敘之中又穿插這些材料?

⑶ 找出議論和說明部分列舉了哪些數字(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說明它們的作用。

⑷ 記下自己疑惑不解的問題。

四、佈置作業

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新詞

1、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淚 抹( )石灰

猜着( )了 着( )力 我沒着( )了

2、解釋(加粗的字要單獨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施與着力

3、聽寫:

毆打 憐憫 氣烘烘 懲戒

二、解題

1、時代背景(着重引導學生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寫《包身工》的時間、意圖和調查蒐集材料經過。):

《包身工》1935年寫成,1936年發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認識了一些在紗廠工作的朋友,瞭解了一些紗廠工人的情況;1929年,從做工人運動工作的同志那裏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況。“一·二八”戰事後,爲了寫《女性的吶喊》電影劇本,又蒐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對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經營的工廠裏,還公然保存封建奴隸制度非常憤怒,決心深入調查,打算徹抵揭露。由於紗廠工人的熱心幫助,作者深入工廠實地觀察調查了三個月,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體時代背景從略。

2、題目的意思:

報告文學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包身工》屬於第三種,寫問題。以“包身工”爲題,點明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爲中心;同時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選擇成爲閱讀障礙的問題,作扼要回答。多數問題可隨分析課文逐步解決。

四、分析文章的構思

1、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爲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爲線索。掌握中心可以瞭解寫作意圖,掌握線索可以瞭解如何選材、組材。

2、已經講過,作者蒐集的素材很多,關於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寫進去,需要加以選擇。

3、看課文,作者寫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選取了哪些材料?

(學生議論。)

明確:四點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點半,包身工吃飯的情景;五點鐘,包身工上班勞動的情景。

4、不是說以一天的生活爲線索嗎?怎麼只寫到五點鐘上班就中斷了呢?再看課文,還有沒有了?

(學生議論。)

明確:還寫了十二小時勞動後,抄身情景;黑夜裏。這樣,從清晨四點一刻起牀,到黑夜睡覺,一天的勞動生活十分完整。不過前後兩部分寫法大不一樣。前者寫得詳,後者寫得略:寫抄身,沒有明寫時間,又不是正面寫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沒有寫出來。顯然,作者把前三個生活圖景作爲重點。起身和吃飯,表現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條件,上班勞動,表現惡劣的勞動條件,是寫勞動。兩方面合在一起,已經構成了包身工地獄生活的全貌。至於寫“黑夜”,沒有寫什麼生活圖景,卻寫“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和結尾放在一起加以考慮的,有利於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5、這篇作品不僅選取了幾個反映包身工悲慘生活的生活場景,還有別的內容,都是些什麼呢?

(學生議論。)

明確:還有與描寫記敘生活場景相應的說明和議論。說明包身工是怎麼來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說明包身工給帝國主義“”製造”了驚人的利潤;說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蠻最殘酷的制度。

6、爲什麼描寫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還要議論“包身工”制度?(議論)

明確:運用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兩者結合,互相補充。描寫記敘部分好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說明議論部分好象是特寫鏡頭的解說詞。特寫使人獲得形象認識,解說使人獲得本質認識。隨着時間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圖景越來越清楚,對包身工制度的本質認識越來越深刻。最後寫“黑夜”歸到結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生活實況,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的勞動實況。揭露帝國主義靠包身工獲取驚人利潤。

第三部分: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

六、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着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構思(中心、線索、選材、組材),又研究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這節課要着重研究課文深刻的思想內容,附帶還要研究運用數字說明問題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二、分析思想內容

這篇作品雖是以寫問題爲中心,也離不開寫人物。一共兩類人物:一類是包身工,一類是壓迫和剝削包身工的帶工老闆、老闆娘、東洋婆、打雜的、拿摩溫、蕩管等。着重要寫的是包身工,寫第二類人物也是爲了描寫包身工。全篇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爲整個包身工形象卻十分鮮明。

1、朗讀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據是實”兩段。

2、包身工是怎樣形成的?

明確:原是農村裏“咬着草根樹皮的女孩子”,被誘騙以契約形式成爲包身工的。

3、包身工過着怎樣的悲慘生活?

明確:惡劣的條件(舉例略);緊張的生活(四點一刻起牀,四點半吃飯,五點鐘上班,勞動十二小時……);殘酷的'懲罰(歐打、罰工錢、停生意、餓飯、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遲鈍);“嚴密”的統治(“罐裝的勞動力”……)。

4、爲什麼要身受這樣深重的苦難?

明確:包身工是“二十世紀的技術、機械、體制和對這種體制忠實服役的十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受雙重的壓榨剝削,是雙重奴隸。

5、爲什麼會成爲雙重奴隸?

明確:國民黨反動統治,造成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加速了中國農村破產,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災害;農村破產造成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流入城市。帝國主義又和中國封建勢力勾結起來拼命壓榨剝削。一句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動統治,是使農村少女變成雙重奴隸的社會根源。

6、小結:

這篇作品,在當時起到了動員人民起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作用。七十年後的今天,重讀這篇作品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舊中國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發起加速現代化建設改變我國落後面貌的熱情。

三、分析寫作方法

1、精確的數字──顯示報告文學真實性的特徵:

這篇作品用了許多數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麼作用?

舉例:

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被罵作‘豬玀’的人。(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擁擠程度。)

包身費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聽天命,先付大洋十元。“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闆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二百三十塊錢了。(表明剝削的驚人程度。)

單就這福臨路的日本廠子講,一九○二年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後,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用兩組數字前後對比,證明了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完全是殘酷壓榨剝削包身工造成的。)

2、生動的語言──顯示報告文學文學性的特徵:

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明確:

生動的人物描寫。寫清晨女工們忙着起牀時,“那男子(打雜)虎虎地向起身慢一點的人的身上踢了幾腳,迴轉身來站在不滿二尺闊的樓梯上,向樓上的另一羣人呼喊:‘……’”。(寫打雜的快速的連續動作,用“虎虎的”描寫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現出這個流氓的兇暴本相。)

生動的人物對話。打雜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來?懶蟲!等太陽上山嗎?”。(突出了日本資本家和帶工老闆統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兇狠殘暴的性格。)

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形象的比喻。用船戶養墨鴨捕魚作喻,再和驅趕包身工勞動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連這一點施與的溫情也已經不存在了”。

發人深思的警句。結尾“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凝聚了憤激的烈焰,一旦爆發出來,必將焚燬那吃人的制度。)

整個作品,生動形象的語言還有很多。

四、回答“研討與練習”二(略)

五、佈置作業

1、在課文中再找出五個生動形象的句子,簡析它們深刻的含義。

2、完成“研討與練習四”。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留意其新聞性與文學性是如何做到有機統一的

2.閱讀時注意分析和體會文中大量的細節描寫

3.結合文中交代的一些背景材料,把“包身工”現象放在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思考

一、寫作背景、文學體裁

1.請同學們設計出一個“小福子與蘆柴棒的對話”。

示例:夜晚的對話,他們互相訴苦,並展望未來。希望能出去,不再苦難。要建孤兒院。

小福子因受了打罵,受不了,要自殺。與蘆柴棒的對話。

2.PPT展示

“每一時代產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學,“報告”是我們這匆忙而多變化的時代所產的特性文學。”——茅盾

報告文學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集文學和報告於一身,介入現實,關懷社會,具有批判現實、啓蒙思想等職能。自這一文體出現以來,其文體品格就被賦予“戰鬥”、“批判"等特性,曾被捷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基希命名爲“一個危險的文學體裁”,而要做到“不失藝術的樣式和規模而同時又能正確地顯示真實”,更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近百年來,社會生活風雲變幻,報告文學作爲反映現實生活的文體,發展正逢其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報告文學在中國崛起,正如茅盾所說:“每一個時代產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學。‘報告’是我們這匆忙而多變化的時代所產生的特性的文學樣式。讀者大衆急不可待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變化,作者迫切地要講社會,上最新發生的現象(而這是差不多天天有的)解剖給讀者大衆看,刊物要有敏銳的時代感一這都是‘報告’所由產生而且風靡的根因。”

3.茅盾的“這匆忙而多變化的時代”,其內容是世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日益暴露出它貪婪的本性,對內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對外恣意擴張侵略。本文寫作於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買辦政權合作推行殖民政策下,”在這中間的壓迫還有一層是什麼?

明確:“帶工老闆”

4.思考:“包身工”這種壓迫的現象現在還有沒有?能消除嗎?

老闆,請給我們一個饅頭吃吧!

聽說蘇南的“金三角”(蘇州、無錫、常州三地區的概稱)民營企業特別火爆,小工廠、小作坊遍地開花,機械聲24小時不息,富得流油的小老闆碰頭碰臉。早就想去那裏實地看看,終如宿願,日前朋友把我領進他一位遠親的織布廠。廠子規模不大,總共24臺箭桿織布機,6個擋車女工,每人看4臺。車間門窗全部關閉,酷似一個大囚籠。機器轟響,噪音崩腦,熱氣灸人,讓人一會兒都難以待得住。這裏的擋車女工都是外來妹,她們每天卻要在這種囚籠似的車間裏工作12個小時!據介紹,當地民營小紡織廠實行的都是12小時工作制。

車間的告示牌上寫着一行歪歪斜斜的粉筆字:“老闆,請給我們一個饅頭吃吧!”老闆氣休休地擦掉了告示牌上的字,罵一句“媽的,想的`美”,然後跟我解釋說,肯定是那個安徽丫頭寫的,我立馬讓她滾蛋。賣力氣的還挑剔,早晨吃饅頭怎麼成?一個饅頭要5毛錢,夠喝兩頓稀飯的。咱們這地方廠子多得很,家家早上都是喝稀飯,沒有給饅頭吃的。

過去因工作關係,我跟蘇北老家的打工仔打工妹常有接觸,他們都說到江南生活不習慣,頂怕天天早餐喝稀飯,兩碗稀飯一泡尿一撒就沒了,不到中午心裏就餓得發慌。我原以爲早餐吃稀飯是江南人的生活習慣所致,不想竟完全是爲着算計摳錢。

“老闆,請給我們一個饅頭吃吧!”說得多麼令人酸心傷感啊!我由此陷入深重的哀嘆和義憤之中:

一爲打工者。八小時工作制已經實行幾十年了,想不到,到了21世紀的今天,工人一天卻要被迫上12個小時班;早飯爭取不到一個饅頭吃,非得喝稀飯不可,需要束緊腰帶看機器,連不捱餓的權利都沒有;爲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忍屈受辱,稍有不滿的表示,就得滾蛋……如此的工人還能叫工人嗎?他們還有何權利可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爲老闆。不少人曾經給我說過,老闆的心都是黑的。顯然此言偏激,以少概全,不乏黑心老闆,但絕不是“都”,也有老闆的心是不黑的。遠離故土的打工妹打工仔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中超負荷地工作,你們卻讓他們餓肚子,於心何忍?除非心真的黑透了!壞了良心的老闆,是決不會有好報的。新的時代正在呼喚人性化管理,不能唯利是圖,光顧掙錢圖利,不管工人死活,做個文明守法的好心老闆吧!

三爲有關部門。經貿、勞動、安全生產等部門是管理監督企業依法生產經營的,工會組織更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替職工說話的,企業如此嚴重違反《勞動法》、嚴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這些有關部門都幹什麼去了?我認爲,之所以有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存在着工作嚴重超時(又無加班報酬)、工作條件惡劣、工資待遇不公甚至拖欠工資等不法現象,與有關部門不作爲或作爲不力有直接關係。他們的眼睛往往只關注城市裏的大中企業,極少問津郊區的民營小企業(偏遠鄉鎮的更無人問津)。我走訪5傢俬營織布廠,都開業2年以上了,有關部門竟然沒有來檢查過一次。難怪這些小老闆自詡“老大”,敢拿打工者不當人,想怎麼盤剝就怎麼盤剝,想怎麼虐待就怎麼虐待。

一些現代民工與上個世紀包身工的悲慘境遇相似。許多私企老闆資本積累確實不容易。而且,就我國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剝削具有暫時的歷史正當性。在書本中包身工被比作“豬玀”,“廉價的機器”,“罐裝的勞動力”

5.思考:爲什麼日本帝國主義願意僱用包身工?

明確:廉價,更重要的是這些包身工由於知識水平較低,他們生活在底層,但他們並不知反抗,他們感到生活的痛苦,但他們沒有覺悟。

當時夏先生寫作到工廠調查,有一位女工叫杏弟,她幫助夏先生去了解情況。到了包身工中間,卻受到了排斥,包身工們不信任他,對她很警惕,很反感。

6.我們來看看新時期的打工文學。他們與包身工有些類似。都是從土地中走來。來到了別人的城市。“一個個少女從農村低矮的房屋中,從枝椏交錯的森林中,從小鎮歪斜的石板街中走出來了。她們或提一個包袱,或夾一卷行李,飲淚告別家園,回首辭卻父母,踏上了人生旅途的“第一程”。(陳秉安《來自女兒國的報告》)

在深圳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層面——"打工一族"。他們將自己絢燦的青春交付給灰色的流水線的同時,也在深圳特區廣袤的舞臺上上演着一出壯懷激烈的正劇。他們有很多的理想與憧憬需要傾訴,他們有很多的困惑與苦悶需要發泄。而數以百萬計的"打工仔"、"打工妹"的介入,必然牽動社會的神經,引起不甘寂寞的文學的關注。衰微的晨光中,特區的地平線上出現一種嶄新的文學景觀——"打工文學"。

所不同的是書本中的包身工是沉默的,他們不會抗爭也不懂得抗爭。新時期打工文學中有些詩非常感人。

如同一隻受傷的小鳥/找不到棲身的樹葉/我們就再也禁不住地流淚了/可抹乾淚水依然滿面晴朗……

最後的一抹夕陽,塗在路邊的梧桐樹的冠頂上,遠遠看去又紅又綠,微弱地閃着一片碎光。馬路上,有許多和我一樣年輕的男女,騎着車一條龍地向前遊動。人們和我一樣疲憊一樣沒有笑容。我看着他們的身影,眼睛便涌滿淚水,突然感到茫茫然走投無路人生恍噹一聲到了盡頭……

二、截取時間三片斷

《包身工》是一篇複雜的記敘文,牽涉到的人和事較多,材料也相當豐富,但作者把所選的材料集中在一天之中,而且截取一天中包身工活動的三個時間片斷(四點一刻、四點半後、五點鐘)作爲組織材料的主線,穿插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等內容,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包身工悲慘生活全貌

本文通過包身工清晨起牀(住)、早餐(吃)、上工(勞動)等方面,具體描述了包身工悲慘生活的全貌。

住——工房:小、髒、亂。

小: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被罵爲“豬鑼”的人。

髒:空氣裏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溼氣。

亂:包身工起牀時,“像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打呵欠,嘆氣,叫喊,找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8943;8943;

吃——早餐:稀、粗、少。

稀:漿糊一般的薄粥。

粗:粥是用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鍋巴等煮成的。

少:輪着擦地板或倒馬桶的,常常連一碗也盛不到。

上工——惡劣的勞動條件;三大威脅、三大危險、三大處罰。

三大威脅——音響、塵埃、溼氣。

三大危險——毆打、罰工錢、停生意。

三大處罰——餓飯、吊起、關黑房間。

四、包身工制度的產生:日本廠家願意大量僱傭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的來源、發展趨勢。

僱傭包身工的原因:可靠、安全、價廉。

可靠——他們被“包身”,根本就沒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安全——他們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不會發生罷工的危險。

價廉——包身工的工資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

包身工的來源:天災人禍,無力養活的農村女孩。

發展趨勢:吸收廉價勞動力,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了。

五、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

記敘:本文通過對“包身工”悲慘的日常生活和惡劣的勞動條件的具體記敘,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罪惡。記敘的方式又分順敘、補敘和插敘。

順敘——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爲工”起牀、吃飯、上工、收工等生活場景。

補敘——“包身工”的來歷、身份。

插敘——日本廠家特別願意僱傭“包身工”的原因和日本紗廠迅速膨大的事實。

說明:本文在記敘的同時,採用了說明的方法,更深刻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在敘述包身工的來歷、身份時,有準確的說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造成中國農村的迅速破產而產生的。在插敘僱傭包身工的原因時也有說明——包身工制度的惡性發展,是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相勾結促成的。文中還用了大量確鑿的數字說明帝國主義的壟斷資本,是靠榨取勞動人民的血汗而膨大發展起來的。

議論:如果說明文的記敘是文章的脈絡,說明是文章的骨骼的話,那麼議論則是文章的靈魂。

本文議論,有的穿插在記敘、描寫之中,使記敘、描寫富有哲理性;有的以議論作爲記敘、描寫的總結,點明要旨。記敘包身工起牀,兼議包身工制度的產生;記敘包身工的早餐,兼議包身工制度的發展;記敘包身工上工,兼議外國資本家對中國工人階級的壓迫剝削。最後三段的議論重點,控訴吃人的包身工制度,警告中外吃人者。通過事理的議淪,使文章的主題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具有極強的鼓動性和戰鬥力。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的

一、認識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增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社會的熱愛。

二、學習本文在複雜記敘的過程中穿插說明、議論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設想

1.課文教學重點是在複雜的記敘過程中穿插描寫、議論和說明,要求學生掌握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法。

文章的第一個難點是虛實結合的兩條線索,以理清這兩條線索爲突破口來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第二個難點是作者安排結構時把握讀者的心理規律,教學中如能把握讀者的這種心理態勢來分析文章的結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文篇幅較長,在學生速讀課文後,採用討論法,理清全文的脈絡;在研究寫法時,採用“設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雙向交流,理解佈局謀篇時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構思。同時,採取以練代講,教師適當點撥的方法落實有關基礎知識。

3.要求學生學會“三步精讀法”學習課文,掌握讀書的基本順序,學會有步驟,有重點地閱讀,養成仔細閱讀,認真分析的好習慣。

三步精讀是:

第一步:初讀課文。看內容,圈圈點點,然後再想想,每小節寫了什麼。

第二步:精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內容。

第三步:研讀課文。研究寫法,理解作者爲了表達特定內容,怎樣選擇材料謀篇佈局的,寫法有什麼特色。

4.教學本課以“思考和練習”一、二爲綱,以“單元知識和訓練”的“記敘文的材料”爲輔助材料,採用討論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勞動情景,以及結合課文命題進行口頭作文,着重加強“說”的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時數 兩教時。

教學過程

佈置課前預習

1.根據“三步精讀法”的第一步要求初讀課文。並利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思考課文的“思考和練習”一、二。

3.預習“單元知識和訓練”中的“記敘文的材料”短文。

第一教時

一、上課開始,利用小黑板公佈本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1.認識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2.學習課文在複雜的記敘過程中穿插描寫、說明、議論的多種表達方式。

3.學會運用“三步精讀法”學習課文。

4.明確要寫好文章,首先必須在材料的蒐集、選用和剪裁上下一番功夫。

5.培養口述能力和口頭作文的能力。

二、作家、作品簡介: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劇作家,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代表作有報告文學《包身工》和話劇劇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

《包身工》,1936年發表於‘左聯”機關刊物《光明》創刊號,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後到抗日戰爭前夕這一時期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的黑暗。那時,中國農村在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日益破產,東部沿海地區大批貧苦農民涌向城市,又爲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提供了廉價的勞力;靠近上海的蘇北地區,每年都有大批無法生活的農家女子,被誘騙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資本家爲了避免上海工人運動的威脅,就大量地僱傭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自由勞動者。這篇文章針對帝國主義這種殘暴掠奪,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嚴厲的抨擊,它對於動員人民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黑字注音:

衍(yǎn)汀(tīng)遊說(shuì)輥(gǔn)

柵(shān)趾(zhǐ)骷髏(kū)

2.解釋下列詞語和短語中的加黑詞:

吆喝:(大聲喊叫)

生殺予奪:(指統治者掌握了生死賞罰的大權,橫行霸道,對人民生命財產隨意處置。生,讓人活着;殺,叫人死亡;予,給予;奪,剝奪。)

呻吟:(病痛時口中發出的聲音。)

一聽天命:(一,全;聽,聽憑,聽任)

契據是實:(是,此)

非特不能賺,還要貼補:(不但)

四、第二步精讀,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內容。以“思考和練習”爲綱,採用討論法進行。

1.要求學生根據“思考和練習”一、二的前半部分內容,限時八分鐘快速讀完全文,然後答題。

(1)先討論:哪些段落是記敘部分?記敘部分寫了幾個生活場景?

明確:(1-5自然段)寫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並說明惡劣的住宿條件。

(9-11自然段)寫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寫包身工勞動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蘆柴棒”爲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2)接着討論:課文哪些段落是說明和議論部分?這些部分寫了哪些具體內容?

明確:(6-8自然段)是說明部分,補述包身工的來歷、身份。

(12-17自然段)是說明、議論部分,插述日本廠家之所以特別願意大量僱傭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說明部分,插敘日本大財閥三井系三十年資本迅速膨大的事實和日本紗廠僱傭包身工的數量。

(31-33自然段)是議論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結局。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爲主線,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爲副線,兩條線索交互結合,脈絡分明。 2.根據“思考和練習”一、二的後半部分內容,再次快速閱讀。

(1)要求找出記敘部分的細節描寫,討論領會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

明確:1-5自然段中,通過工房的大小,躺滿的人數,起身時慌亂騷動的情景以及從樓梯上衝下來的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環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過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質地,進食的情景,以及老闆娘刮粥拌粥的動作描寫,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飲食竟不如豬狗。

18-23自然段中,通過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懲罰”的細節描寫,反映包身工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勞動和遭到非人的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過“抄身婆”不願用手去接觸“蘆柴棒”的身體的言行描寫,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慘,無情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資本家和帶工老闆對包身工的野蠻壓榨。

(2)要求學生找出說明和議論時,作者引用了生動的事例,舉了確鑿的數字,說說它們在說明事物情況或表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明確:6-8自然段中,帶工老闆的遊說,破產農民的心理描寫,說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造成中國農民的迅速破產而產生的。

12-17自然段中,“蘆柴棒”重病時慘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場面描寫,說明包身工制度的惡劣發展,是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相勾結而促成的。

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數字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壟斷資本是靠榨取落後的國家勞動人民的血汗而膨大發展起來的。

3.小結:通過討論,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酷地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課文在記敘過程中穿插描寫、議論、說明,各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形象鮮明,感情真摯,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

4.佈置作業 :

(1)繼續認真閱讀課文,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2)書面完成“思考和練習”三,思考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檢查作業 。

1.就“思考和練習”三作如下點撥:

(1)六個詞組排比,既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慘遭遇,又加強了語氣節奏,增強了感情色彩。

(2)“引號”的各種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現,歸納如下:(用小黑板)

a.標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說的話。“工房重地,閒人莫入”。

b.表示特定稱謂:“蘆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強調:“安全地”“罐裝了的勞動力”根本就沒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諷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懲罰”。 e.節日或歷史事件的數字:“一·二八”戰爭。

2.就“思考和練習”四作如下點撥:

使用特殊句式,一般都是爲了突出強調某一點。

3.全班同學起立,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勞動情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開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口述的機會。)

然後指名學生口述。

教師對學生的口述稍作評價後,引導學生與包身工的生活作個比較,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感情,從而奮發學習,爭做四有人才。

二、第三步精讀,研究寫法。 採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師生雙向交流。

引疑:作者爲什麼要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爲組材的主線,同時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等內容來構思謀篇?

議疑:爲了使學生的思維比較集中,教師應作適當的點撥、定向。

作者寫了包身工起身,讀者目睹她們的悽慘形象會怎麼想呢?自然會產生關切之情,希望瞭解她們的來歷、身份,所以,接着補敘了包身工的來歷、身份。

作者寫了包身工的早餐,讀者目睹她們豬狗不如的飲食自然會想到帶工老闆的殘忍刻毒,於是插敘日本廠家大量僱傭包身工的原因。 作者寫了包身工的上工,讀者目睹包身工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艱苦勞動情景自然會憤憤不平地想到,她們創造的財富到哪裏去了?於是,緊接着插敘日本紗廠榨取中國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實,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掠奪。

作者寫了包身工收工,讀者目睹了包身工受到的侮辱自然會產生一種痛恨這種罪惡的包身工制度的強烈感情,文章通過議論,預示了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的結局。

釋疑:這一篇報告文學,是作者經過幾年的材料積累和幾個月的實地考察之後寫出來的,材料極爲豐富,並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事件,作者卻能把它組織得井井有條,這得力於作者在安排結構時能把握讀者的心理規律,精心而巧妙地安排材料,既具體地再現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況,又根據本文主題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慘命運的複雜背景,一條主線與一條副線交互發展,有機地結合,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的罪惡,既有觸目驚心的直觀印象,又有深入全面歷史認識,達到虛實相生的表達效果,深化了主題。教師:本文寫作上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點面結合。 本文既有對包身工悲慘遭遇的概括介紹,對包身工羣體形象的簡略描寫,如作者在記敘中集中寫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個場面,這面上的記敘與描寫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勞動狀況,又有對“蘆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動描寫,作者以“蘆柴棒”爲例,通過“發燒”“生病”被“抄身”等細節描寫,寫出了包身工奴隸般地“被榨完殘留在皮骨裏的最後一滴血汗爲止”的悲慘命運。“小福子”遭到“拿摩溫”和“東洋婆”毒打懲罰的描寫,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在24-25自然段中,清算了全上海日本紗廠榨取中國工人血汗的總帳,又清算了帶工老闆兩年來從“蘆柴棒”一人身上實際剝削的細帳。

材料翔實,觸目驚心,具有雄辯力。

在這裏,我們可以得到啓示: 1.所選的材料必須具有典型性,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質,如“蘆柴棒”的事例。

2.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進行剪裁,點面結合,互爲補充。本文寫包身工的一天活動情況就是包身工全部生活的縮影。

三、聯繫舊課,歸納報告文學的主要特點:

問:本文是報告文學,高一時我們還學過哪幾篇報告文學?

《爲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爲了周總理的囑託……》。

報告文學有什麼共同特點?

1.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曾經存在和出現過的真人真事或問題。

2.反映出來的現實具有典型性,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 四、佈置口頭作文,快速構思,當堂完成,點名口述。(10至15分鐘)

有三個題目,任選一題。

《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鐵證——讀《〈包身工〉》

《墨鴨與包身工》

《紗錠的呻吟》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11

教學設想:《包身工》一課篇幅很長,可學的知識點很多,所反映的事實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遠,針對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抓住一個比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學習敘事寫人的技巧”這個知識點和該冊書的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完成教學過程。

教學目的:1通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個場景瞭解包身工的悲慘生活

2學習點面結合的方法敘事寫人

教學重點:1把握課文如何以時間爲線索介紹包身工一天的悲慘生活

2探究作者在描寫包身工的羣體生活時是如何做到點面結合的。

教學難點:點面結合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年紀大概也就十五六歲,你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最想幹什麼?(這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有說想玩的,有說想看電影的,也有說想考大學的等等。)你們的這些想法我覺得都會實現,即使暫時不能實現,條件成熟時也會實現,因爲你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新時代,你們有父母親人的關愛與呵護。可是,也有一羣和你們年齡相當的女孩子她們的生活境遇和你們竟然有着天壤之別,她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們瞭解她們。

二、課時目標

這是一篇什麼文章?(報告文學)

該文體有什麼特點?(P38)

這是一篇報告文學的代表作,篇幅較長,可學的知識點很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本文敘事寫人的技巧

三、內容概括

我們先來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

請同學們找出時間標誌,

概括每個時間段都寫了包身工的什麼日常生活。

明確:四點一刻:起牀情形

四點半以後:吃早飯

五點:上工勞動情況

全文以時間爲線索,以三個生活片段向我們介紹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三個場景。首先看第一個場景

四、具體分析

第一個場景:起牀情形

聽錄音,聽之前先佈置問題,聽完之後再解決問題。

問題設計(投影展示)

1她們什麼時間起牀?(四點過一刻,曉星才從慢慢地推移着的淡雲裏面消去)

2她們起牀時都幹什麼?(抓她們的動作打哈欠嘆氣尋衣服穿錯鞋子胡亂踏叫喊小便)

3這個場面給人一種什麼感覺?爲什麼?(亂哄哄)

4她們的居住環境如何(七尺闊十二尺深橫七豎八十六七個抓這些數字空氣充滿汗臭糞臭溼氣居住狹窄空氣污濁環境惡劣)

(板書:住惡劣)

5她們的精神面貌如何?她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裝扮?(爭奪馬桶半裸體起來開門精神遲鈍麻木,狼狽不堪爲什麼?

6課文中她們被稱作什麼?(生物豬玀懶蟲這些花季少女,已經失去了作爲人的起碼稱呼,那些老闆們也根本沒有拿她們當人看非人待遇)

(這些豆蔻年華的少女因爲長期過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擁擠雜亂失去了靦腆害羞愛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

(板書:非人)

在這裏包身工出場了,這裏面,作者並沒有具體刻畫哪一個人物,而是速寫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羣像。展示她們的污濁惡劣的居住環境,反映了她們遲鈍麻木的精神,但是,僅有這些面上的概括的描述,會顯得單薄。所以,作者還寫了羣體中的一個個體選取了一個典型人物即“點”,“點”寫的是誰?

蘆柴棒“手腳瘦得像蘆棒梗一樣”外貌描寫,這裏,作者雖然只寫的是一個蘆柴棒,但讀者看到的卻是成百上千個蘆柴棒。瞭解了包身工骨瘦如柴營養不良的慘狀。

既有對包身工這一羣體的整體介紹,又有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補充,這種手法我們就稱之爲點面結合(板書)。

什麼叫點面結合?

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點: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細節

這兩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關係,“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個包身工悲慘生活的基本框架,“點”的刻畫則是填充其中的具體材料面上的材料使課文的內容充分,典型突出的點上的材料使課文內容深刻鮮明。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過渡)我們瞭解了包身工惡劣的居住環境,感受到她們的非人待遇,我們再來看一看她們吃的怎樣,閱讀課文P45——P46

第二個場景:吃早飯

生齊讀P45四點半之後——P46“活該”

問題:1她們早飯吃什麼?(薄粥,粥菜?不可能有的豬食不如)

2她們怎樣吃早飯?(一窩蜂的搶一般用舌舔碗邊四散蹲伏站立在路上和門口爲什麼少不夠吃沒有地方吃)

3吃不上早飯的包身工吃什麼?(老闆娘特意製作的美食)(動作詞語)

在這個場景裏面,作者想告訴讀者什麼?(飲食條件惡劣包身工受到慘無人道的虐待非人的待遇)在第一個場景裏我們知道了點面結合的手法,在這個場景中的點和麪分別是哪?(1、2問題是面3問題是點)

(過渡)吃和住都是如此惡劣,而包身工本身就是替帶工老闆們賺錢的機器,她們的工作又是什麼樣子呢?下面我們接着看第三個場景

第三個場景:上工勞動

這裏作者爲了突出包身工的工作環境,還特別寫到外頭工人,這些內容我們今天先略過,我們具體來看課文直接描寫包身工勞動的段落,看看她們在勞動中面臨什麼問題?

默讀跳讀P48第三段——P48倒第三段

她們不僅終日面臨着“三大威脅(音響塵埃溼氣),還要時時刻刻提防三大危險(毆打罰工錢停生意)降臨到自己身上,而帶工老闆最青睞的處罰就是毆打,我們一塊來看是如何捱打的?一生讀P48“打死不幹事——P49這樣她就打不成瞌睡了”

指定一生讀該段

大家思考

1小福子爲什麼受懲罰?(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

2小福子受到什麼懲罰?“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着牆壁站立,

3作者爲什麼寫小福子受罰這件事?

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勞動環境的惡劣,受壓迫的慘重,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這一典型事件是對前面對包身工非人的勞動環境的面上的概括介紹的一個有力的點上的補充。

四教師小結

課文內容:住的是格子鋪,吃的是質地稀薄的粥,高強度的工作還要時時刻刻提防隨時受到處罰,豬玀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作踐,悲慘從一天中的睜眼的一剎那就開始了,這就是夏衍筆下的包身工。花季少女,命運如此悲慘,我們在掬一把同情之淚的同時,不得不思索誰是製造包身工不幸命運的兇手呢?

課文主題:課文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於世,憤怒地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齊讀)

寫作手法: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勞動,深刻感受到他們所受到的非人待遇,悲慘處境。從中我們也學到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渡:下面我們就嘗試着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我們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

五拓展遷移

寫作訓練:以“軍營的早晨”爲題,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口頭作文。再現你軍訓時某天早晨緊急集合時起牀時的場面。

看到題目,學生們情緒高昂,討論積極,整個課堂氣氛熱烈。兩分鐘之後,學生們舉手發言非常踊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評價作文是否符合要求,重點看是不是做到點面結合。(這個過程略)

範文:

板書設計:

寫法包身工

點面結合吃惡劣非人

六教學反思:

《包身工》一課文章很長,可學的知識點很多,所反映的事實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遠,所以需要抓住一個比較容易的突破口,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內容。整個課堂自始至終都圍繞如何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通過三個生活場景再現包身工的苦難生活,對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剝削中國工人進行憤怒的控訴。接着把學到的寫作手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整節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12

《包身工》教學擬圍繞文章的材料性質與組合方式,採用分合比較的方法組織教學,相機點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引導自讀,整體感知。讓學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讀、跳讀的方法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根據材料擬小標題。《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記敘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慘遭遇,說明議論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展和趨向。可據此討論歸納小標題並用算式板書點撥,總括文章內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蘆柴棒們的一天》)+《說說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題精讀,討論點破。先討論《包身工的一天》,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精讀課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時間爲序,主要寫了哪幾個片斷?通過這幾個片斷,從哪幾個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細緻反映包身工悲慘遭遇的.目的是什麼?

3、爲了有力地表現主題,作者在敘的過程中是怎樣在面上鋪開的基礎上進行點的穿插的?

在精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討論上述問題,並結合板書圖示進行小結:

4:15 起身──住宿

描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蘆柴棒

4:30 早餐──飲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小福子

5:00 上工──勞動

↓ ↓

面 點

接着討論《說說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讓學生圍繞下列問題精讀課文:

1、說的順序是什麼?(事物的發展)

2、說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麼特點?

3、文中或借說明議論,或用比喻議論,或在抒情中議論,各有什麼作用和含義?

在精讀課文後,引導學生討論,並結合板書圖示小結:

議的內容

議的形式

產生(直接原因、歷史原因)──敘中議、直接議

發展(歷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議、議中敘

結果(資本家膨脹、包身工榨乾)──引用議、借抒情議

趨勢(黎明的到來無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議

最後整合總結,作文訓練。

從內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與《說說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從組材和結構方式看,文章又不是敘和議的簡單相加,爲什麼?

討論後明確,敘議結構主要有如下幾種可能:

1、集中安排(先敘後議或先議後敘);

2、包中安排:(敘包議中或議包敘中);

3、分割組合、交錯穿插(以敘爲主穿插議論或以議爲主穿插敘述)。

集中安排,敘議脫節,結構臃腫,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線不清,過程不清,聯繫不緊。只有分割穿插、交錯組合,才能使敘議配合,交相輝映,符合讀者瞭解事件真相、探究問題本質的心理規律,既省筆墨,又富表現力。爲提高學生興趣,可用乘法來點撥。從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說說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

爲進一步強化對文章內容的整體理解,並引導學生體會報告文學語言的形象性特點,可設計口頭作文訓練,讓學生圍繞有關包身工的三個比喻性說法,以《豬玀·機器·墨鴨》爲題,弄清其聯繫,說一段話。這三個說法分別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勞動和受剝削的悲慘遭遇,可激起學生的同情和義憤,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高一語文上冊《包身工》優秀教學設計 13

【目的要求】

1、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們能夠懂得複雜記敘文如何選材:即點面結合。

2、體會文章用第一人稱敘述所產生的效果。

3、理解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爲主,間以恰當的議論和抒情,深化主題。

【課文解析】

1、注音釋義

吆喝(yāohe)相稱(chèn)呵欠(hēqian)

2、內容主旨

課文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記敘包身工起牀情景。同時又議包身工制度的產生。通過寫包身工起牀的情景,介紹她們惡劣的住宿條件;通過寫包身工的來歷和身份,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並議及包身工制度的發展。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點描寫包身工吃早飯的情景,介紹惡劣的飲食條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廠家特別願意僱傭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價,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發展。並以“蘆柴棒”被毆打侮辱爲例,形象揭示出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殘酷的壓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記敘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於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點介紹包身工上工的情景。點出三大威脅,即音響、塵埃、和溼氣,又指出毆打、罰工錢和“停生意”這三大危險。第24段至第25段歸結出本文的主題,點明帝國主義由於利用了包身工這種廉價勞力而獲得鉅額利潤。

第四部分(第26-33段)這是全文的總結,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並指出黎明即將到來。這一部分,作者以墨鴨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訴包身工制度的野蠻和殘酷。

課文以生動、真實的筆墨再現了舊中國包身工的苦難生活,無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培植野蠻的“包身工”制度,殘酷地壓榨中國工人的罪行,堅信中國工人必將奮起,砸爛枷鎖,迎來黎明。

3、寫作手法

選材上注意點面結合。爲了準確而深刻地再現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殘酷,夏衍先生進行了長期的深入調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對衆多材料,作者進行了精心的編選。文章中的有幾處簡約的工人羣像描寫,如清早起牀一場,作者點出時間:清晨四點一刻,開場便是一個兇惡男人破口大罵,在這叫罵聲中,包身工們出場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在這讓人瞠目結舌的羣像,作者又點出了一個個體的形象“蘆柴棒”,她的外貌只有一字可以形容“瘦”,她在忙亂地燒稀飯。這就是包身工們清早起牀的場景,通過作者的筆,我們看到的是一羣被折磨得忘記自己是人的可憐的工人。還有早飯一場,作者也採

用這種羣像與個體結合的手法。包身工的悲慘,帶工老闆、帝國主義者的兇殘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結構上以時間爲序,兼用補敘和插敘。

文章材料豐富,作者以時間爲序,將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形象地表現出來,如包身工起牀一場,作者將她們的慌亂、無奈、麻木展現得很生動,讀到此處,讀者都會驚訝,無法理解這個怪異的羣體,作者此時補敘包身工的來歷,身份,使讀者在驚詫之餘,痛恨包身工制度,痛恨帶工們的下劣無恥。接着,作者展示了包身工的早飯,這是一頓豬狗不如的飲食,清晨四點多起牀,吃這樣一頓早飯,然後在繁重地勞作六個小時,帶工老闆的刻毒不言自明,作者及時插敘之所以會有包身工制度的原因,"據說這是一種極合經濟原理和經營原則的方法"。進一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最後,作者寫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她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艱苦勞作,儘管這已耗盡她們的血汗但還要承受毆打、罰工錢、“停生意”這三種危險,包身工們完全被置於非人的境地中,此時,作者緊接着插敘指出日本紗廠吸取中國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實,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掠奪。作者如此安排,全文環節清楚,敘議緊湊,又很形象。

【重點語段研讀】

1、課文第2段

這一段作爲全文開篇的重點場景起到了強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們起牀時的慌亂,爭搶讓所有讀者爲之驚詫。這一羣像中有幾處描寫很發人深省。“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種害羞的感覺,在這些被叫做“豬玀”的人們中間,似乎已經很遲鈍了”。這一細節讓人內心震撼,這些女工大都是年輕的姑娘,愛美、自尊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們根本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命,她們每日在死亡的邊界上掙扎,性命難保,又何談自尊、自愛,她們在這種非人的摧殘下,也被扼殺了人性。就是這種兇殘的,奴隸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國主義者的腰包迅速膨脹起來。

2、課文第9段,第10段

這兩段是作者描寫包身工們吃早飯的情景,飲食差得無法用語言形容,儘管如此,還會有老闆娘刻毒的咒罵。這二段中有一個詞讓讀者刻骨難忘。“有幾個‘慈祥’的老闆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餚。”是呀,與那些用鍋巴、豬食衝上冷水作爲早飯的帶工老闆們比起來,這些肯到市場收集菜葉,給包身工們吃菜的老闆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這“慈祥”一詞將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盡言到極點。

3、課文第6段、第31段

這兩段中作者都使用“飼養”一詞,不同的是,第6段中在這個詞上加了引號,帶工們“去遊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第31段開首: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這兩處都運用了“飼養”一詞,然而差異極大;前一處,寫那些貧苦農民,她們的貧寒、飢苦,使她們的孩子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作者說她們無力“飼養”,這是一種無奈,一種被迫的無奈,養活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最大心願,然而在那個時代卻根本無法辦到,就連如同牛馬一樣的飼養,貧寒的農民也無力維持,社會的黑暗可見一斑。而帶工老闆,紗廠廠主們對待包身工卻是發自內心地視她們爲機器,爲牛馬豬狗,在這些剝削者看來包身工從來也不是人,她們只是一些可以榨取出血汗的動物,可以役使的奴隸,手段之殘忍,感情之冷酷,完全達到一種野蠻的地步。作者巧妙地運用“飼養”一詞,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控訴包身工制度的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