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高一上《包身工》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上《包身工》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包身工》一文針對帝國主義這種殘暴掠奪進行了有力的揭發和嚴厲的抨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上《包身工》教學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人教版高一上《包身工》教學設計

  《包身工》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包身工的涵義及包身工制度。

2.學習《包身工》的寫作手法:A.刻畫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B.藝術構思;C.細節描寫;D.語言風格。

3.瞭解《包身工》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區分新聞事實、背景材料以及作者評價,認識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2、對比今昔“包身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

  教學過程

一、作者作品介紹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優秀劇作家,戲劇運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傑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主要進行話劇和電影創作,長期而多方面從事創作實踐。著名的電影劇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並改編魯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鋪子》爲電影劇本。解放後任文化部副部長。

《包身工》發表於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創刊號,是作者僅有的一篇報告文學作品,但在我國報告文學發展史上有較大的影響。文學在我國是三十年代新興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散文手法報導真人真事,它的特點是新聞性與文學性的有機結合。它的新聞性表現爲嚴格的真實性、報導的時間性以及內容的傾向性,它的文學性主要在於語言優美形象生動。

《包身工》之前的報告文學往往存在偏重事實報導而缺乏藝術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煉生活中材料真實而生動富有鼓動性,成爲名副其實的報告文學作品,併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作者夏衍先生當時爲了寫《包身工》這篇文章,選擇一家日本工廠,名叫“三井系”,當時作者靠廠裏一位朋友幫忙,以“外頭工人”的身份混進工廠,並且對包身工的生活進行觀察。他每天早上四點半左右出發,從上海郊縣步行至三井系工廠。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他總在工房周圍兜來兜去引起帶工頭的注意,認爲他是“挑亂”來了,戒備很森嚴,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對包身工的觀察。

二、分析課文

1、瞭解包身工的生活

(一)住房:“七尺闊,十二尺深”,約爲9個平方多。“在不到十個平方的房間裏”住着十六七個人;平均居住面積是0.6個平方,房間除了作寢室外,還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豬玀。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寫了包身工起訂時的混亂情景,緊張忙亂。她們爲何這麼緊張,可以慢點嗎?

作息時間:四點一刻:起牀要做多少事?其忙亂程度可想而知:五點上工,中餐及午休一小時,下午六點收工除了十二小時強勞動,還有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服務,而她們的年齡與在座的同學的年齡差不多。惡劣的生活條件,繁重的體力勞動,嚴重摧殘着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這樣的環境裏,她們變得麻木,像機器一樣。差不多失去了作爲女性最起碼的羞恥感。

(三)生活條件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髒了的湖綠乃到青蓮的短衫,下面是無色或是柳條的褲子。長頭髮,很多還梳着辮子。破髒的粗布鞋,纏過而未放大的腳,走路也就有點蹣跚的樣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乾飯。中午的飯和晚上的粥,由老闆差人給她們送進工廠裏去。粥,它的成分並不和一般通用的意義一樣。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豬食。

“住”——每間工房七尺寬,十二尺長——面積約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個人,吃喝拉撒睡都在這裏。

“行”——她們沒有自由,只能在嚴密監視下往來於工房與工廠之間,兩點一線。

可見所謂“供給住食”用“飼養”一詞更符合實際——豬狗不如的生活。

2、帶工老闆如何壓榨包身工的?

“兩年來帶工老闆從‘蘆柴棒’身上實際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錢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錢三角八分計算,並且就算是“蘆柴棒”一年僅幹340天,帶工老闆三年從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塊,除去包身費二十塊,帶工老闆從“蘆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純利潤339塊。每個帶工老闆帶三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賺10170塊錢!多者可賺50850塊錢以上。全上海當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們僅在三年之內至少被帶工老闆榨取了8136000塊錢以上。包身工身受日本資本家和帶工老闆雙重剝削的,日本資本家獲得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