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包身工》於1936年發表在左聯機關刊物《光明》創刊號上。下面一起來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的相關知識點!

高中語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設計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作爲組織材料的主線,交代了包身工起牀、吃早飯、上工和下工的情況,採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既有對包身工居住情況、飲食情況和勞動條件所作的面的介紹,又有對“蘆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點的描寫,有廣度又有深度。生動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和掠奪,表達了作者對包身工悲慘命運的同情,對帝國主義資本家帶工老闆的無比憤恨,主題思想十分鮮明。文章表現出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對於人的尊嚴和生存權利的尊重。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抓住以下要點:1.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爲線索組織材料。2.點面結合的手法。3.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複雜的記敘中有機地穿插描寫、議論和抒情。

思路方法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通過教給方法、提示,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礎上領會文章主旨,學習本文點面結合的選材方式以及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寫法,並感受作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愛憎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維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文章中心思想。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3.認真閱讀課文,體會文章語言形象、鮮明以及句式豐富多變的特點。

4.反覆誦讀課文,認識包身工制度的罪惡,認識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當我們坐在教室裏,汲取知識的瓊漿時;當我們漫步在陽光下,欣賞周圍的美景時;當我們圍坐在小桌旁,和家人幸福地交流時,我們不會想到,還有一羣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同齡人,她們的生活裏沒有陽光,沒有自由,沒有歡樂,只有沒日沒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折磨,她們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夏衍的《包身工》。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一、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優秀劇作家,戲劇運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傑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主要進行話劇和電影創作,長期而多方面從事創作實踐。著名的電影劇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並改編魯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鋪子》爲電影劇本。解放後任文化部副部長。

2.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採訪報告等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因爲它是“報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爲它是“文學”,就要求反映出來的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其特點:新聞性、文學性、真實性。

二、基礎積累

1.字音

水門汀(tīng) 弄堂(lòng) 襤褸(lán lǚ) 遊說(shuì)

契據(qì) 鐵錠(dìng) 骷髏(kū lóu) 船舷(xián)

葷腥(hūn) 皮輥(gǔn) 執拗(niù) 惺忪(xīng)

2.詞義

遊說:文中指四處活動,用謊言勸說別人。

見機:看情況(辦事),文中是“知趣”的意思。

施與:以財物賙濟人。

生殺予奪:指統治者掌握了生死賞罰的大權,橫行霸道,對人民生命財產隨意處置。生,讓人活着;殺,叫人死亡;予,給予;奪,剝奪。

呻吟:病痛時發出的聲音。

一聽天命:全聽憑命運的安排。一,全;聽,聽憑,聽任。

信息篩選

一、作者爲了更好地表現包身工的悲慘遭遇,集中寫了她們一天的生活,請同學們找出來並進行評價。

明確:1.四點一刻:起牀情形 居住低劣

2.四點半鐘:早飯情景 飯食粗劣

3.五點鐘:勞動情況 條件惡劣

4.黑夜:收工情況 悲慘命運

二、根據包身工的活動,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可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東洋廠的每一個錠子上面都附託着一箇中國奴隸的冤魂!”)按時間順序,抓住包身工們一天生活的三個場景,從住、吃、勞動條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難生活。

第二部分(從“兩粥一飯”到結尾)是全文的總結,作者概括了包身工們的非人生活,並提出了自己的憤怒控訴。

能力提升

作者是怎樣寫包身工這個羣體的生活的?

提示:爲了準確而深刻地再現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殘酷,作者精心選材,描寫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狀況。他所使用的手法是“點面結合”。所謂“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謂“點”,就是一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典型的細節。這兩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關係。“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個包身工悲慘生活的基本框架。“點”的刻畫,則是填充其中的具體材料。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哪些是“面”,哪些是“點”。(學生分工合作)

明確:“面”上的描寫,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羣體描寫,課文寫包身工的起牀、吃粥、像放雞鴨一般地走進工廠、在工廠忍受各種威脅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敘述。比如清早起牀的場景,開場便是一個兇惡男人破口大罵,在這叫罵聲中,包身工們出場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提着褲子爭奪馬桶……這裏面,作者並沒有具體刻畫哪一個人物,而是速寫式地描繪出人物的羣像。包身工是一個羣體,描寫她們的生活,必須通過整體速寫,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現。

但是,僅有這些概括的描述,會顯得單薄。於是作者選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細節。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蘆柴棒”這個人物。第一次,由老闆喊她的名字而寫出她那“手腳瘦得像蘆棒梗一樣”的外貌。第二次寫她病倒了,儘管是急性的重傷風,儘管“她很見機地將身體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縮做一團,儘可能地不佔地方”,儘管她“用手做着手勢,表示身體沒力,請求他的憐憫”,但是,老闆爲了不喪失一天的利潤,還是要用各種毒辣的手段來強制她做工。第三次寫她身體瘦得像骷髏一樣,甚至連“抄身婆”都不願意用手去接觸她的身體,即使這樣,老闆也絕不放她回去。“蘆柴棒”是衆多包身工中的一個典型人物。這裏,作者雖然寫的只是一個“蘆柴棒”,但是讀者看到的卻是成百上千個“蘆柴棒”。“蘆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經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縮影;老闆要蘆柴棒“做到死”,也是每個包身工們最終都不可逃脫的厄運。通過對“蘆柴棒”悲慘遭遇的描述,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壓榨、被摧殘的悲慘命運。

另外,還有一些典型事例,比如沒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闆娘親自制作的“美食”;典型細節,如她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等,都使得包身工們的苦難生活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合作探究

課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新聞事實,一類是背景材料。這兩方面的內容在課文中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在敘述了一些新聞事實之後,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發展等情況。中間都有一些轉折性的詞句,使得銜接自然流暢。比如寫四點一刻被罵做“豬玀”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後,就以“但是,她們正式的名稱卻是‘包身工’”一句作爲過渡,寫這些鄉下姑娘是如何被帶工老闆騙到城裏來的。在介紹了四點半鐘包身工們吃粥的情景後,就用“廉價的機器”來銜接,引出了日本廠家特別願意僱用包身工的原因,對包身工受剝削、受壓榨的情況作了具體、詳細的介紹。

課堂小結

全文以時間爲線索,向我們介紹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作者選取包身工普通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作爲內容來寫,其中既回顧她們成爲包身工的農村原因和城市原因,並以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貫穿全文。同時作者又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將自身的深切感受、全部愛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淚一起噴出,情真意切,使作品既有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又有文學作品的生動性,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說服力。

 作業設計

1.文章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請找出來並分析其作用。

2.找出文章中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有何作用。

 板書設計

包身工

勞動強度最重 地位最低 待遇最差 痛苦最深

 第二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包身工》被譽爲我國報告文學的里程碑,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受到人們的極高評價,而它的語言也獨具特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吧!

 文本解讀

 合作探究

一、分析詞語的準確運用

1.已經是舊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點過一刻,曉星才從慢慢地推移着的淡雲裏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鋪裏的生物已經在蠕動了。

明確:這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卻令人震撼。首先它強調了時間之早,才清晨四點過一刻,更令人心驚的是,那裏面不是“人”,而是“生物”。爲什麼是“生物”?從後文可以得知,她們沒有人的生活,更沒有人的尊嚴。既然如此,她們就只能像蜂房裏的蜜蜂那樣“蠕動”了。

2.紅磚頭的怪物,已經張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養物了。

明確:“紅磚頭的怪物”,指的是帝國主義資本家的紡織廠,“張着嘴巴”既形象地寫出了它的大門洞開,等待着廉價勞動力的情形,又暗示了帝國主義資本家吃人的本性。對於這些封閉嚴密,又有重重關卡、打手密佈的紡織廠來說,弱小的鄉下姑娘們真正是“滋養物”,讓紡織廠變得龐大。他們的暴利,就是用包身工們的血汗凝成的。

3.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

明確:“飼養”是“餵養動物”的意思,似乎與“小姑娘”搭配不當,但它恰好點出了帶工老闆、資本家與包身工的關係——營利,因爲人類飼養動物也是營利——役其力,食其肉,衣其皮。所以這個“飼養”很經典。“禁不住”是忍受不住的意思,表示人的思想受了一種力量的驅使,自己不能把握自己。這表明包身工制度與養墨鴨捕魚的做法太相似了。

二、大量數字的運用

1.上午四點過一刻、四點半之後、五點鐘。

2.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豬玀”。

3.單就這福臨路的東洋廠講,光緒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後,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

4.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錢三角二做平均,兩年來在她身上已經收入了二百三十塊了!

明確:有句名言叫“事實勝於雄辯”。翔實的事實在文章中是最有說服力的,這些數字就充分說明了包身工所過的非人生活以及帝國主義資本家對她們殘酷的壓榨。

三、精妙的細節描寫

1.打呵欠,嘆氣,尋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叫喊,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

明確:這段描寫了包身工起牀時的情景。疲倦,擁擠,昏沉,雜亂,連一點羞恥心都沒有,這哪裏是豆蔻年華少女們的生活啊!這些細節描寫,足已顯示出包身工們所過的是非人的生活,她們已被摧殘成沒有知覺的“生物”了。

2.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像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

明確:這裏作者連用三個“像……”的句式,從手腳之瘦、身體之單薄變形、面色之慘白三個方面描寫了飽受摧殘的包身工形象,讀來字字是淚,句句是血。

四、大量修辭的運用

爲了更好地加強表達效果,文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請從文中找出來,並體會其作用。

1.對比

一方面是包身工與帶工老闆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對比。包身工住的是“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溼氣”的“像鴿子籠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漿糊一般”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髒了的湖綠乃至蓮青的短衫”;得到的工錢每天僅三角八分。而後者,穿的是“拷綢”之類;“不僅可以放債、買田、起屋,還能兼營茶樓、浴室、理髮鋪一類的買賣”。通過這些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買辦勢力相勾結殘酷壓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包身工與“外頭工人”的對比。包身工“髒,鄉下氣,土頭土腦”,沒有做工與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錯要捱打;外頭工人則“衣服多少地整潔一點”,可以選擇工作,不會捱打,可以通過賄賂工頭得到好的工種。通過這種對比,真實地刻畫出包身工奴隸一般的境地。

2.比喻

比如“看着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和烏鴉很相像的那種怪樣子的墨鴨,整排地停在舷上,它們的腳是用繩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魚,起水的時候船戶就在它的頸子上輕輕地一擠!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鴨整天地捕魚,賣魚得錢的卻是養

墨鴨的船戶。”這段話裏,作者用養墨鴨捕魚的事,比喻帝國主義及其買辦們與包身工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十分精當,有力地控訴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除了明喻之外,用得最多的是借喻。文中用了“豬玀”“懶蟲”來比喻包身工,這些詞本來是老闆和老闆娘對包身工的稱呼,說明他們根本不把包身工當人看,作者借用過來,具有辛辣的諷刺意味。另外,還有用“機器”借喻包身工,揭露帶工和紗廠老闆把包身工看成賺錢工具的罪惡本質;用“罐頭”借喻日本紗廠,說明包身工無處可逃的悲慘境地。

3.褒詞貶用和貶詞褒用

這也就是變換詞語的感情色彩的手法。比如:“有幾個‘慈祥’的老闆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餚。”“慈祥”這個褒義詞,在句中轉變爲貶義了,這說明有的老闆提供“粥菜”,看起來好像是爲了改善包身工的生活,實質上卻是心懷鬼胎,爲了從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潤。“佳餚”本是褒義詞,指味美可口的飯菜。從菜場上收集來的菜葉當然算不上什麼佳餚,作者故意稱爲“佳餚”,變褒爲貶,反襯出粥菜之難得及質量之低,暗含諷刺的意味。

“罰工錢就是減少他們的利潤,停生意不僅不能賺錢,還要貼她二粥一飯,於是帶工頭不假思索地就愛上了毆打這辦法。”這句中的“愛”褒詞貶用,揭露了帶工老闆們爲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擇手段,喪盡天良的豺狼本性。

“東洋婆望了一會兒,也許是她不喜歡這種不文明的毆打,也許是她要介紹一種更合理的懲戒方法……”這句中的“文明”“合理”褒義貶用。對包身工懲罰的殘酷程度是一樣的,而所謂的“文明”“合理”,只不過是說讓包身工頂皮帶盤心子比直接毆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不那麼血腥而已。

 能力提升

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創造主客觀一體的藝術境界。

夏衍的報告文學,在主客觀相結合方面,達到了渾然一體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熔於一爐,交錯運用,並焊接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關部分,並體會其作用。

明確:包身工清晨起身時的情景,並描述了住宿條件。“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豬玀’。跟着這種有威勢的喊聲,在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溼氣的空氣裏面,她們很快地就像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打呵欠,嘆氣,尋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叫喊,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環境和因受非人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規律總結

記敘文在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全文應以敘述爲主,其次纔是描寫、說明兼精闢的議論和必要的抒情。描寫和說明是由敘述內容決定的,不能喧賓奪主。議論過多,進行說教,使人產生逆反心理,說服力反而大大削減。議論、抒情只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深刻的主旨主要靠讀者去挖掘、提煉,這樣才能使人深思、耐人尋味。本文共有五千多字,而議論只有幾百字,做到了少而精,深化了主旨,爲全篇增色,使人產生強烈共鳴。另外,抒情要確保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多了會沖淡感情的濃度,感染力恰恰不強。儘量使抒情融於敘述、議論之中。

2.應充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相互配合的綜合力量。針對實際情況,該敘述則敘述,該描寫則描寫,再加上必要的議論、抒情。

 課堂小結

《包身工》作於1935年,是夏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在詳細地佔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他以鐵的事實、精確的數據、精闢的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像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之於世,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同時告訴人們,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溫牀上,受到反動政府“特殊優惠”的保護,伴隨中國農村經濟衰敗生長出來的一顆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