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鴻門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鴻門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第二課時】

《鴻門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句式;

2、學會分析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和典型的細節描寫;掌握歸納人物個性與歷史事件關係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3、在分析課文情節的過程中,學會梳理古代記敘散文的敘事脈絡;

4、朗讀法和問答導學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

5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鬥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探究“性格決定命運”在楚漢戰爭中的體現。

【教學層次設計】

一、概述舊課,檢查文言知識歸納情況;(約6分鐘)

二、複述故事情節;(約3分鐘)

三、解讀文本,結合故事情節分析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約33分鐘)

四、課堂小結,作業佈置。(約3分鐘)

【教學過程】

  一、概述舊課,檢查文言知識歸納情況。(約6分鐘)

師:上節課我們對《鴻門宴》的故事情節進行了簡單梳理,讓大家大致感受了一下鴻門宴的氣氛,今天我們就來精讀課文,進入課文,一起體會鴻門宴的緊張氣氛。爲了讓同學們更好地體味課文,我們先來了解課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文言知識。上節課佈置大家結合咱們的預習學案,歸納課文中的文言知識,由於時間原因,今天就不在課堂上檢查了。大家看幻燈片上老師歸納的一些文言知識,大家邊讀邊記,可以在學案上做適當補充也可以直接在課文中圈點批註。(打開幻燈片)給大家5分鐘時間。

知識梳理:

幻燈片

一、通假字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一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一背: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一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鬱—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一座:置之坐上。

幻燈片

二、古今異義

1.山東:古指崤山以東地區。今指太行山東省。

2.非常:古指意外的變故。今爲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古指黃河以北地區。今指黃河北省。

4.河南:古指黃河以南地區。今指黃河南省。

5.婚姻:古謂兒女親家。今指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親眷關係。

6 . 非常:古指意外的事故。今用作程度副詞。

幻燈片

三、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1)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2)沛公欲王(爲王、稱王,動詞)關中。

(3)籍(登記,動詞)吏民。

(4)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5)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6)道(取道,動詞)芷陽。

2.形容詞用如動詞:

素善(友善、交好,動詞)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爲王,稱王,意動)。

(2)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3)沛公旦日從(使……跟從,意即帶領,使動)百餘騎來見項王。

(4)交戟之衛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動)不內。

(5)樊噲側(使……斜側着,使動)其盾以撞。

4.名詞作狀語:

(1)君爲我呼入,吾得兄(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事之。

(2)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像鳥用翅膀)蔽沛公。

(3)項伯乃夜(在夜裏)馳之沛公軍。

(4)頭髮上(向上)指。

幻燈片

四、特殊句式

1.數詞作謂語: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2.賓語前置:

(1)客何爲者?(何爲一爲何)

(2)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一在安)

(4)籍何以至此?(何以一以何)

3.介詞結構後置:

(1)具告以事。

(2)貪於財貨。

4.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亞父者,范增也。

(4)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6)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幻燈片

5.省略句: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2)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3)奉卮酒爲(省略“之”)壽。

(4)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5)將軍戰(省略“於”)河北,臣戰(省略“於”)河南。

(6)加彘肩(省略“於其”)。

6.被動句:

(1)珍寶盡有之。

(2)若屬皆且爲所虜。

(3)吾屬今爲之虜。

幻燈片

五、偏義複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六、固定句式

1.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爲“如何”、“怎樣”。如:“爲之奈何?”

2.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3.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4.爲……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爲所虜”。

5.無以(無……以……):沒有什麼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爲樂”。

6.何……爲:表反問。爲: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爲”。

 二、複述故事情節。(約3分鐘)

師:上節課咱們整理了項羽、劉邦雙方的人物,可以看出雙方的人物是旗鼓相當的,但是我們又看見,這中間又交叉了其他的關係,如項伯與張良的朋友關係,項伯曾經殺人,張良“活之”,所以他要報恩,就無意中出賣了項羽。好了,這節課咱們首先要複述故事。下面我請3位同學來爲我們複述一下故事情節。(講到文本關鍵詞,有大致意思即可)

有沒有同學願意給大家講一下。

生1:故事發生在秦末,當時各路起義軍起兵反秦,以項羽和劉邦最強,而項羽比劉邦強很多。他們在不同方向作戰。當時約定先入關中者爲王,劉邦先攻破函谷關,派將領守住關。項羽很生氣,很快攻破函谷關,雙方實力相差很大,項羽剿滅劉邦很容易。劉邦手下的曹無傷派人跟項羽說劉邦想自己在關中稱王,激怒了項羽,準備攻打劉邦。

師:好,你(指明生2)來複述接下來的故事。

生2:項伯與劉邦的手下張良有交情,於是去叫張良逃走,但是張良對劉邦忠心,就告訴劉邦這事。於是劉邦說服項伯制訂協議,去見項羽。他們定下了兒女親家,項伯叫劉邦次日早去給項羽道歉。

師:很好,你(指明生3)繼續複述。

生3:第二天,劉邦帶了百餘人去謝罪,和項羽飲酒。範曾說不可放過機會,但是項羽不忍心,於是範曾派項莊舞劍,趁機刺殺劉邦。但是項伯與劉邦有約定,於是起來保護劉邦,項莊不能下手。張良看形勢危急,就叫樊噲進帳、樊噲義正詞嚴講了很多道理,讓項羽無言。於是劉邦藉口上廁所,跑了,讓張良留下給項羽和範曾送禮物。項羽留下了,而範曾把禮物毀壞了,並說項羽無知,不足以共大事。劉邦回到軍營,馬上就把曹無傷殺了。

師:大家說他們仨講得好不好?

生(齊):好!

師:鼓掌。

生鼓掌。

師:大家對課文的熟悉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的,很好,說明大家課後下了苦功夫。接下來,咱們就放心大膽地進行課文分析。

 三、解讀文本,結合故事情節分析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約33分鐘)

師:《 史記》被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文學價值值得我們去感受,去學習。那麼我們在平時在閱讀古代敘事散文時該如何法現它們的文學色彩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精讀《鴻門宴》,一起去發現和體會它的文學色彩。

請這一排的同學來朗讀一下第一段。其他同學注意聽。(引入第一段的教學)

(一)瞭解故事中的人物,故事起因。

師:我們知道相遇在宴會上並沒有殺劉邦,那麼項羽什麼時候動過殺念?請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生(齊):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板書:無傷告密)

(二)項羽大怒

師:很對,那麼項羽聽到後的反應是怎樣的?請用一個字來形容。

生(齊):怒。

師:太好了!是的,項羽十分惱火,大怒。那麼項羽爲什麼會大怒呢?

生(齊):因爲他想當王。

師:是的,項羽自己想做皇帝。從我們之前講到過的“破釜沉舟”的成語典故我們知道,項羽擊退了秦軍的主要力量,他覺得自己功不可沒;再者,項羽是將門之後,而劉邦呢?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項羽自覺出身上高人一等,自然就看不起劉邦了;項羽想做皇帝,劉邦他也想啊,狹路相逢,必然有一方要敗退下來的。可是爲什麼會是項羽呢?

(三)范增進言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說“×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現在項羽大怒了,“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那麼,項羽的決定得到了誰的支持?

生:范增。

師:支持的理由是什麼?

生:“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板書范增進言)

師:太棒了。我請一位同學來爲大家翻譯一下這段話,其他同學注意聽。

生1: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裏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爲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師:很好,基本意思是這樣,大家注意,文中的山東並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山是指崤山,那麼山東在文中的意思就是崤山以東;“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財物應該是被取,婦女是被幸,那麼被動在這句話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

生:通過“所”字。

師:很好。大家再來看看“此其志不在小”中的“小”,在翻譯的時候,它的詞性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發生了,應該翻譯成“小的方面”。

師:很好,大家對這段話還有什麼翻譯上的疑問嗎?

生:沒有。

師:大家思考一下,項羽要打劉邦的原因和范增支持項羽打劉邦的原因一樣嗎?項羽爲什麼要打,范增爲什麼支持項羽打?大家前後桌四人一小組討論一分鐘。

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好,你來。(指明1生)

生1:項羽要打是因爲劉邦觸犯了項羽的尊嚴,使項羽大怒;范增支持項羽打劉邦是因爲范增看出劉邦有稱霸天下的野心。

師:×說的好不好?太好了,是的,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項羽和范增對劉邦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四)第二段的教學,項伯夜訪

師:矛盾一觸即發,又有事情要發生了,項伯出場了,項伯是誰呢?

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師:項伯爲什麼到劉邦的軍營?他是去告密嗎?

生: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板書項伯夜訪)

師:很好,誰願意來翻譯一下這段話?

生1: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他)平常與留候張良要好。張良這時跟隨沛公,項伯於是連夜騎馬到沛公軍營,私下裏會見張良,把項羽攻打劉邦的事全部告訴了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你不要跟他(劉邦)一起送死。”

師:翻譯這段話的時候要注意裏面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現象。“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是判斷句,從“…者,…也”的句式可以看出;“具告以事”是介詞結構後置,翻譯時應以“以事具告”的順序翻譯;“欲呼張良與俱去”是省略句,省略了“之”。字詞方面要注意“善”和“夜”的翻譯,“夜”是在夜裏,名詞作狀語,“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在這裏是友善、交好的意思。

好,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項伯其實不是去告密的,對不對?

生:對。

(五)項伯說情

師:我們看到了,項伯和張良的關係非同一般。項伯回來後,項羽對打劉邦的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請大家在本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項羽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生:“項王許諾。”

師:那麼,項伯到底對項羽說了什麼,使項羽突然不打劉邦了呢?請在文中找出原話。

生:“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板書項伯說清)

師:很好,大家聽老師翻譯一遍,注意“因”和“善”的翻譯。沛公不先攻入關中,您怎麼敢輕易入關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勞你卻攻打他,(這是)不符合信義的。不如就此好好對待他。

(六)張良獻策

師:大家說,項伯爲什麼向項羽提議不打劉邦,而且還說要好好對待他,項伯得到劉邦的什麼好處?劉邦到底對項伯說了什麼呢?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指明2個學生分別回答)

生1:沛公奉旨酒爲壽,約爲婚姻。

生2: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師:很好。請大家一起把這一小段文字讀一遍。(學生齊讀)大家看,劉邦說的多好聽多動聽啊。真的是字字動人啊!

我進入關中,一絲一毫的財物也不敢據爲己有,造冊登記官吏百姓,封存府庫的財產,以等待項將軍。(我)所以派遣軍隊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爲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的發生啊。(我)日夜盼望項羽將軍到來,怎麼能夠?,反叛(他)呢!希望您向項王詳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注意,“奉”通“捧”,是通假字,“倍”通“背”;“婚姻”“非常”是古今異義詞,“婚姻”古謂兒女親家,今指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親眷關係,“非常”古義指意外的事故,今用作程度副詞;偏義複詞“出入”,偏向“出”的意思;固定句式“所以…者”,意思是“…的原因”“…的方法”。

項羽聽到這樣的言辭能不心軟,能不高興嗎?

我們大家也許會覺得這就是一段討好的話,降低自己擡高項羽,誰都能看出來。

但是大家別忘了,項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劉邦是誰?有什麼了不起。”劉邦的話無形中滿足了項羽自高自大的虛榮心。

師:劉邦這一主動示弱的計策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誰想出來的?

生1:張良。

生2:鯫生。

師:那麼到底是誰呢?請大家看到張良說的一句話:“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板書張良獻策)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明確,這一計策是謀士張良出的。大家不要小看這一句話,這句話作用大着呢。它首先指明瞭項伯在項羽軍中的地位很高,其次,告訴劉邦要學會說“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張良過人之處在於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瞭解項伯與項羽的關係。由項伯調停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機警,處變不驚。

那麼劉邦有沒有領會張良的意思呢?

生:領會了。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劉邦知人善用。

師:很好,現在我們來落實一下張良和劉邦對話的一些文言字詞、句式。通假字,“距”通“拒”,“內”通“納”,“要”通“邀”;詞類活用,“活”,使動用法,使之活,救了他的命,“兄”,名詞作狀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固定句式,“奈何”,如何、怎樣,“孰與”,意爲“與…相比,誰…”,表示比較。

師:項伯一方面勸說項羽,一方面又向劉邦提出了什麼意見?

生: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師:很好。注意,“蚤”通“早”;“謝”意思是道歉。

(七)劉邦謝罪(引入第三段的教學)

師:劉邦第二天來到鴻門,爲什麼要向項羽道歉呢?劉邦是怎麼說的呢?請大家一起讀一下。

生: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板書劉邦謝罪)

師:“河南”“河北”古今異義詞,古義爲“黃河以南,黃河以北”;“郤”通“隙”,隔閡、嫌怨的意思;特殊句式,“將軍戰(於)河南,臣戰(於)河北”,省略句,“不自意”,賓語前置,應爲“不意自”。

大家注意劉邦說話的語氣,他把自己自稱爲“臣”,將成功歸於自己的“不自意”而非實力,言外之意是先入咸陽者應該是項羽;同時還爲項羽開脫——把責任推到“小人”身上。劉邦的話再一次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

(八)項羽說出曹無傷

師:在與劉邦的對話中,項羽輕易說出了告密者的名字,這說明了項羽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生:胸無城府。

師:很對。注意特殊句式“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應爲“籍以何至此”。

(九)宴會座次

師:有宴席,就有座次之論。那麼“鴻門宴”上的座次是怎樣安排的呢?這又說明了什麼?(首先填圖,解釋“東向”等意思。)

明確: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爲南向,再次爲北向,西向侍坐。宴席在項羽軍中,劉邦爲賓,卻在范增之下。可見,項羽目中無人,自高自大。也可見雙方實力懸殊,劉邦處境令人擔憂。再看項羽集團內部,謀士范增,雖爲“亞父”,就座次論尚不及告密的項伯,事不可謀已露出端倪。

(十)范增使計

師:項羽、劉邦的矛盾似乎平息了,相與飲,但是范增不依不撓,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范增的活動,同桌兩人互相翻譯。給大家3分鐘。

明確:1、暗示項羽; 2、暗示不成,讓項莊舞劍藉機刺殺劉邦。(板書范增舉玦,項莊舞劍)

重點詞句:目:名詞作動詞,以目示意。

師:范增的努力有沒有成功?爲何?

明確:項伯的維護

重點詞句: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四、課堂小結,作業佈置。(約3分鐘)

師:課文一、二兩段記述了“鴻門宴”前發生的幾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勢一觸即發到出現轉機,由項羽的“大怒”到項伯之言產生效果,故事情節逐步展開,併爲後來事態的演變作了必要的鋪墊,留下了必要的伏筆。

課文第三節記述“鴻門宴”上劉、項雙方的激烈鬥爭。劉邦謝罪,以屈求伸,矛盾緩解,范增舉塊,危機依然四伏,項莊舞劍,更是險象環生,那麼,劉邦最終命運會是如何呢?預知詳情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課後請同學們熟讀4、5、6、7自然段,結合表一楚漢人物對照表,思考:對比烘托描寫人物的方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板書設計】

鴻門宴

司馬遷

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