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動物遊戲之謎》教學方案設計

高中語文《動物遊戲之謎》教學方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動物遊戲之謎》教學方案設計

高中語文《動物遊戲之謎》教學方案設計

案例設計說明:

本案例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特點:

1.體現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特點,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2.教學資源的整合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要改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3.教學過程要注重動態生成,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能力,適時 的調整課堂思路,以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努力形成“對話——互動”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的如何,所以課堂教學的着眼點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

5.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巧妙的運用信息技術能較好的擴充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內容和特點分析:

《動物遊戲之謎》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典範的科普說明文。課文遵循了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引發讀者思考:動物爲什麼遊戲?然後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對比思考,最後總結。對於說明文的教學自己一直以來覺得有一定的難度,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學生對於理性色彩較爲濃厚的文章興趣較小;其次是文章本身的內容較爲繁瑣,理解難度較大;還有新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在說明文中使用難度增大。

爲克服以上困難,我大量的蒐集“動物遊戲”的相關知識與圖片,把教學目標定位爲三點:1、知識目標: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科普說明文的說明內容。本目標側重於學生來整體把握文章的框架結構,理清文章脈絡,讓學生的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課文思路。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探究,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說明文教學中,信息篩選、信息整合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重點,在設計能力目標時,考慮到文本本身包含有大量的科學信息,我想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主閱讀來檢索信息,從而達到上述目的。3、情感目標:挖掘人文內涵,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科普文章不僅弘揚科學精神,也要表現人文精神。在本篇文章中,可愛的動物,充滿趣味的遊戲,恰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題材,抓住這個話題加以探討,可以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三個目標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科普說明文的說明內容。

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探究,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挖掘人文內涵,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探究,快速把握文章的內容。

教學過程:

1.導入:“談話法”導入,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文章涉及話題的興趣。每個同學在兒童時代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遊戲,設計的問題分別是:兒時你玩的遊戲有哪些呢?你從中收穫了什麼呢?爲什麼那麼喜歡遊戲呢?

2. 感知文章:

第一步,快速瀏覽文章,把握關鍵句,篩選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小組討論,進行歸納分析。

第三步,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爭取讓學生能夠宏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與結構脈絡。

3. 深入感知

第一步,討論明確文章的重點說明內容是什麼?

第二步,小組活動,用製作卡片的方式,歸納文章的“四種假說”。明確各種假說的根據和結論。

第三步,展開爭論和比較,讓四個小組各自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同時尋找自己的經驗積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以上三個步驟,是課堂的重心所在,在這個步驟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充分拓展,體現課堂的亮點。

4. 探究原因

回扣課堂之初提出的問題,此時,學生在學過課文以後,對於動物遊戲的原因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以此種能力爲基礎,來共同探究人類遊戲的原因,以激發學生對於自身經歷的回憶和思考。

5. 引發思考

這個步驟主要挖掘課堂的情感因素,旨在完成課堂的目標,通過這個撰寫公益廣告詞的方式,一方面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來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培養學生理解“和諧”的一個體現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課堂教學簡錄:

一、 談話引入,建構話題

教師:黑板上書寫 “遊戲”,同學們,兒時你玩的遊戲有哪些呢?

學生:(興趣較爲濃厚)丟沙包、踢毽子、跳皮筋……(女生)

學生:打彈弓、捉迷藏、還有坐滑梯……(男生)

教師:你從中收穫了什麼呢?

學生:學會了合作,比如跳皮筋,必須三個以上的學生合作才能進行。

學生:學會了競爭,比如踢毽子,他讓我們在互相比賽中產生勝利的喜悅。

教師:還有嗎?

學生:還有學會了很多技巧,同時鍛鍊了身體。(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

教師:喜歡遊戲嗎?

學生:喜歡!(異口同聲)

教師:那麼大家爲什麼那麼喜歡遊戲呢?

學生:放鬆心情,身心愉悅;

學生:結交朋友,發展友誼;

學生:我曾經在遊戲中玩的很痛快,覺得生活非常美好……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教師:看來,同學們兒時的遊戲給了你很多,人類也屬於動物的一種,不過我們是高級動物,今天呢,我們共同學習《動物遊戲之謎》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呢?

注意抓住關鍵句。

(學生開始快速瀏覽文章,老師個別小組指導)

5分鐘過後

教師:哪個小組來總結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第一小組發言:文章先寫了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然後再寫各種假說,最後再總結。

教師:很好,還有沒有不同的角度陳述呢?

第二小組發言:文章按照總-分-總,先說動物遊戲,再說動物爲什麼遊戲,最後得出結論。

教師:兩個小組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總結的很好,那麼這些內容遵循什麼順序呢?

同學們同聲回答:邏輯順序。

三、 品讀文章,深入感知

教師:文章重點寫的內容是什麼呢?

學生:動物爲什麼遊戲。

學生: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因爲這部分側重於分析問題。

學生:文章的題目就是《動物遊戲之謎》,主要內容就應該是解說“謎”在哪裏。所以,文章列舉了各種假說。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找出關鍵句,篩選出 “假說”的根據和結論。

(學生開始熱烈的討論)

第一小組:演習說

根據:黑猩猩掌中戲水的遊戲

結論:遊戲是生活的演習

第二小組:自娛說

根據:河馬玩浮葉 渡鴉滑雪梯

結論:通過自得其樂的遊戲,使動物的緊張生活得到調劑和補償,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和自我保護。

第三小組:學習說

根據:黑猩猩玩棍子,動物捉迷藏和追逐遊戲

結論:遊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爲。

第四小組:鍛鍊說

根據:羱羊奔跑跳躍、北極熊夏季進行的遊戲

結論:動物通過遊戲來鍛鍊自己的身體和生存能力

(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完成課後習題第一題,製成卡片,相互交流)

教師: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說呢?爲什麼?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學生:我同意自娛說,因爲,遊戲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動物也應該有一種自己的娛樂方式來放鬆自己。

教師:很好,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學生:我不同意剛纔這位同學的看法,動物的思維方式較簡單,他們遊戲就象吃東西一樣純屬一種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說。

教師:這個同學的見解很可貴,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學生:我認爲應該是“鍛鍊說”和“學習說”的結合,因爲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動物們爲了生存當然要鍛鍊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領。

學生:那也同時是一種演習。

教師:看來,同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說真是一個謎,既然是研究動物遊戲之謎,爲什麼說仍然是一個謎呢?

學生:動物的遊戲行爲是很複雜的,不同的動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時人類對動物的研究還不夠,所以仍是一個謎。

學生:科學就應該注重實事求是,假說永遠是假說,不能貿然下結論。

學生:我覺得,就應該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來引起爭鳴,真理總是越辨越明。

教師:同學們的看法都很寶貴,對啊,科學要實事求是同時注重爭鳴,希望同學們也參與到爭鳴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 拓展視野,探究原因

展示兒時遊戲的圖片,兒童爲什麼遊戲呢?可以提幾種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必追求統一答案。

(同學們很有興趣的談論自己的遊戲,彷彿每個同學都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學生普遍認爲,人類的遊戲行爲更加複雜,原因同樣更加複雜)

五、 挖掘內涵,引發思考

展示圖片,動物是可愛的,可是人類卻……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緻,3.簡潔明瞭。

學生:“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學生:“動物和人類共有一個家”

學生:“爲了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

學生:“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學生:“動物也有靈魂”

……………

教學反思:教授說明文,一直以來,我都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科普說明文是一個例外,首先這片文章涉及的說明對象很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在設計導語的時候就考慮到從學生童年的遊戲入手,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很快變得融洽和諧。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五個環節:談話引入·建構話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品讀文章·深入感知――拓展視野,探究原因――挖掘內涵·引發思考。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較符合學生的感知能力。在問題情境的設置上,我考慮到文章本身難度不大,貴在引導其向深處挖掘,所以文章的重心就在一個字――“謎”。由“謎”開始,到“謎”結束,使整個教學過程首尾相連,渾然一體。爲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分組討論時,採用競賽形式,讓學生彼此之間形成互動,這樣在課堂上便產生了許多可貴的見解: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百家爭鳴的科學意識,這些都很難得。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思考空間較爲狹窄,沒有在拓展視野這個環節中引起更多的爭鳴,另外,時間安排不很合理致使個別內容進行的不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