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兩篇》導學案

《散文兩篇》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散文兩篇》導學案

《散文兩篇》導學案

學生姓名:班級:組長:

學習目標:1、能有感情的朗讀《走,看雲去》並且能背誦其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2、在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瞭解散文的特點,用比較法學習兩篇散文。...

3、樹立不斷追尋、探索、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在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瞭解散文的特點

難點:用比較法學習兩篇散文。...

能力提升:能夠嘗試多角度解讀、賞析散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認爲散文的特點有哪些?(儘可能把你所知道的都寫下來!)

二、知識鏈接——散文的分類

散文的分類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爲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⒈記敘散文

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爲主的散文,稱爲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敘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須作者明確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爲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爲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爲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另外,這類散文中還有一種偏重於描寫景物的一類,這種散文描寫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風土誌以外,主要是遊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蹟都屬記遊範圍。遊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於物,達到情景交融。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徵,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象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託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但通篇用此一法者並不多見。

託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徵性散文,作者將情感融於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事物,藉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讚》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將感情寓於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⒊議論性散文

以發表議論爲主的散文稱爲議論散文。

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感情。

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

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一爐,合政論與文藝於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

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1、、認準字形、讀準字音,把你不會讀或寫的字詞和拼音抄寫下來,並做到會寫會讀。

2、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試着用比較的方法來學習這兩篇散文吧?請你認真分析哦!

(1)你能判斷兩篇文章各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散文嗎?簡要分析你的理由。..

(2)兩篇散文都做到了“形散神聚”,請具體說說兩篇文章是如何表達“形散”?

(3)作者在兩篇文章中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請舉例說明兩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3、請找出你認爲在這兩篇文章中值得推敲、品味的三個句子,並做簡要分析。(如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質疑)

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深入探究、發現問題。

a)組內談論確定1題的共同認識。

b)完成2——3小題,整合最優答案。(可多種形式)

第二課時

一、展示交流、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1、1題由教師制定學生髮言。(計負分不計正分)

2、2題自由發言,回答優秀組加分。

3、第3題,句子賞析或提出疑問的小組,均可加分。

2.散文兩篇

走,看雲去

教學目的:

1、學習朗讀技巧,正確處理輕重音,把握節奏配樂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情感、品味其優美意境。

2、局部探索並理解作者創設的“雲”與“少男少女”共同外在和內在顯現的美。

3、整體理知,作者借雲贊人,託物詠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在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難點:探究託物詠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小組自由朗讀。

*教師到小組指導輕重音、節奏等。

(2)分小組配樂朗讀。

*以《秋日私語》配樂,小組進行片斷朗讀賽。教師點評,指導朗讀,通過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激情,品味文中優美意境。

(3)小組討論想象全文描寫了怎樣一組優美意境?全文飽含怎樣的激情?

*在討論交流中點明優美意境:

A、少男少女瀟灑蹬車去看雲;

B、雲在天空的神奇變幻;

C、雲的升騰、形成;

D、雲與少男少女構成的絕妙意境。

*點明飽含的激情:號召人們去看雲的激情。

2、再讀課文,局部探究。

(1)找一找、讀一讀讚美雲的片斷,想一想雲美在哪裏?

讚美雲外在表現的在天空中變幻自如的瀟灑;

讚美雲內在表現的追尋精神。

(2)找一找,讀一讀讚美少男少女的片斷,想一想少男少女美在哪裏?

讚美少男少女外在表現的蹬車看雲的瀟灑,充滿生命的活力;

讚美少男少女內在表現的對勤奮、向上、健康、真誠的追尋精神。

(3)分析“我們是雲”這句話,品味“雲”與“人”的意象的重合。

雲與少男少女外在表現:瀟灑、有活力;

雲與少男少女內在表現:追尋的精神;

雲與人外在、內在表現的相似,令人感受到:雲是人、人是雲。

3、整體理知,探究託物詠志的手法。

(1)提問:爲什麼先贊雲後贊人?

贊云爲贊人作鋪墊,點出借雲贊人,託物詠志的寫作手法。

(2)讀一讀,品析突出課文主旨的語句。

“有了一種追尋的勇氣,生命便永遠年輕;有了一顆年輕的心靈,生活便永遠鮮嫩!”點明有追尋精神,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3)全班配樂朗讀,在整體理知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有感情。

4、聯想拓展

(1)聯繫實際生活,談一談有追尋精神的人和事。

(2)在學習生活中,怎樣做能體現追尋精神?

5、佈置作文,第一題、第三題、第四題。

【教學後記】

共鳴朗讀中應運而生

《走,看雲去》是這一篇很有感染力的抒情散文,語言通俗,讀起來有音律美,且全文如行雲流水,飽含激情。通過朗讀不僅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音律美,更能觸發學生感受到文中構築的優美意境,感染文中顯現的激情,使課堂在開頭較短時間變成學生激情品味文章的舞臺。

因此

,我以朗讀入手,在學生自由讀後,以《秋日的私語》配樂進行小組片斷朗讀賽。通過朗讀,學生被文章飽含激情所傳染,個個精神抖擻,顯現朝氣和活力,對文章構築的優美情境也有所領悟如對雲的讚美。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學生激情品味課文所設置的情境,當時活躍的課堂氣氛令人感動,品析的質量也很高,如學生抓住了雲與人外在、內在的相同處,正確理解了“爲什麼我們是雲”。我想這一切要歸功於朗讀,朗讀使學生與文章產生共鳴,在理解文章基礎上的再配樂朗讀,學生們做到了輕重緩急,把握有度,文章內涵在讀書聲中自然顯現,這出乎我意料之外。從學生課後作業解答情況看,學生是理解答題,也反映了課堂效果是不錯的。

總而言之,這堂課使我充分認識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有感染力的文章而言,它能迅速、有效地使學生與文章共鳴。共鳴在朗讀中應運而生。而這種共鳴,正是學生正確理解文章最好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