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詩兩篇》教案

《散文詩兩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教學目標:

《散文詩兩篇》教案

1. 基礎知識目標:

A、 瞭解有關散文詩的知識。

B、 理解《記憶》中所蘊涵着真諦。

C、 瞭解《門檻》一文的寫作背景,理解“門檻”的象徵意義。

2. 能力培養目標:

把握《記憶》迴旋婉曲、層層深入的寫作特色及《門檻》的象徵手法。

3. 思想教育目標:

A、 通過學習《記憶》一文,追求真善美,遠離假醜惡,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強者。

B、 學習《門檻》一文,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要從容、鎮定、要對理想執著追求,對信念堅定不移。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記憶》中所蘊涵着真諦,把握《記憶》迴旋婉曲結構特點

2. 理解“門檻”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比較閱讀法。

一. 預習課文

1.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狹隘()灰燼()作孽()冠冕()

門檻()執拗()端詳()憐憫()鬢()角

2. 解釋下列詞語

(1) 芥蒂:細微梗塞物,比喻很輕微的嫌隙或不快。

(2) 執拗: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3) 泯滅:形跡、印象等消滅。

(4) 作孽:造孽,做壞事。佛教用語。

(5) 得大自在:得到極大的自由,不受拘束。

(6) 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多用於比喻)

二. 認知過程

導入:

開學至今我們學習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種新的文體,也是這二者的結合體——散文詩。散文詩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第四次對詩歌形式專制的反叛,是一種新興詩體。散文詩這種詩體在“五四”時期隨着新文化運動誕生以後,大半個世紀以來,經過歷代詩人的探索,至今取得獨立地位並繁盛起來。它既具有散文的形式,更具有詩歌的意境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記憶》和《門檻》這兩篇散文詩的精品,來領略散文詩的語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一) 學習《記憶》

1. 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有條件播放配樂朗讀材料,充分釀造課堂氣氛,

2. 簡析課文內容,深入鑑賞課文

(1)《記憶》中,“記憶所蘊含着的真諦”指的是什麼?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形象地揭示這一真諦的?

提示:回答第一問既要從全文提煉又要重點歸納課文的幾段。回答第二問先根據行文中領起與轉折的標記,將全文分成幾個部分,然後用簡練的語句串聯起來。

答:第一問,記憶是衡量人的高下、貴賤、美醜、善惡的尺度;在人們的記憶中,庸人、叛徒、蠢貨、懦夫將遭唾棄,大公無私、樂於奉獻、勇於獻身的'人將流芳百世。

第二問,先說什麼是忘卻,再說記憶沒有這樣那樣的外在形式,然後才能觸及什麼是記憶的核心話題,最後對懷有各種記憶的人做出評價。領起與轉折處有明顯的標誌:“記憶,是什麼?”——“這說的是忘卻,記憶呢?”——“記憶究竟是什麼?”全文“先言他物”,幾經盤旋,才“引起所詠之辭”,迴環婉曲,層層深入,意趣盎然。

(2)在《記憶》中,作者假設我和你面對面親切交談,這一問答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答:本文假設我(作者)與你(一個年輕的朋友)面對面親切交談,一問一答,這樣“假設”的情境,有助於縮小讀者與作者的距離,有助於使作者“筆談”變得和藹可親。雖如話家常一樣,但是作者卻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許多優美的意象,使文章呈現出典雅的氣象。

(3)文中兩個傳說表達了作者的什麼觀點?後面的議論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答:這兩個傳說表明了記憶是永恆的,作孽者人不毀之自毀之,行善者雖殞其身卻人記之。表達了作者對庸人、叛徒、蠢貨、懦夫的憎惡和對智者、勇士的崇敬與讚揚之情。

(4)在《記憶》中,哪兩種修辭手法用得最多,最好?

答:比喻和排比。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點。“記憶”被比喻成種種事物:灰燼、流水、落花。每一種比喻中,又作生動形象的進一步比喻性描寫,以“流水”之喻而論,更進一步的比喻性描寫還在後面:“它奔涌而來,可也總要消逝到地平線之外去”,“即便是流水,到了天盡頭,不還能解一解遠行人的乾渴麼。”

排比,“醫學家說……道德家說……佛家說……”“……是庸人……是叛徒……是懦夫”或引用名言,或寫成精妙的警句,像詩一樣單行排列,有氣勢,有分量。

(5)讀完文章,請談談你對“記憶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認識。

答:《記憶》從記憶角度,對紛繁的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種種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惡醜的批判。從根本上說,這裏的“記憶”,是廣大人民心中判斷是非曲直的客觀尺度。

總結: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雜亂,其實始終圍繞着“記憶”的話題,而且“記憶”的話題,也不過是作者思想感情賴以表達的憑藉,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對正義、對高尚情操的歌頌,對惡勢力、對卑下行爲的批判,但這寫作意圖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沒有“直線式”平鋪直敘寫來,而是採取曲線式寫法,迂迴婉轉地表達思想感情。根據這一中心,作者盡情揮灑,力求形式生動活潑。總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開,但表達的中心很集中,開與合很好地統一起來了

(二)學習《門檻》

1.作者介紹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紀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第一部具有影響的作品是《獵人筆記》。50年代起,寫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藝術史詩”)

2.背景介紹

《門檻》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較高的一篇。作者與女革命家一直有來往。1878年1月,俄國發生了女革命家刺殺彼得堡總督的事件,同時,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婭活動的影響,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啞獻身精神的感染,對那些爲俄國的解放事業不惜犧牲一切的英雄欽佩不已。於是,集她們於"俄羅斯的姑娘"之一身,通過虛幻的夢境,謳歌了俄國社會現實中的優秀分子,着力表現她們的崇高信仰和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

3.研習課文

(1)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這是怎樣一個環境,這樣的環境描寫有什麼象徵意義?對錶現女主人公形象又有什麼作用?

提示:找準相關語句,結合背景思考環境描寫的作用

答:找出相關的環境描寫的語句,“一座大樓。正面一道窄門敞開。門裏一片陰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發着寒氣,隨着寒氣,從大樓深處傳來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這陰森恐怖的環境象徵着當時俄國嚴酷的社會環境和嚴峻的革命形勢。“大樓”象徵偉大而壯麗的革命事業;“門檻”象徵參加革命和不參加革命、進步與落後的分界線,也可象徵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艱難險阻。

這陰森恐怖、冷峻嚴酷的環境,是人物形象凸現的底色。

(2) 語言描寫的句子,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作出評價,女主人有哪些優秀品質,作者對她寄予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的語言描寫有三類:一類是問話,聲音慢吞吞、不響亮,語調冷冰冰,語句長,陳述一切苦難,表現正義事業的艱難,襯托出女主人公的堅強性格;另一類是答語,簡短、堅決、果敢、有力,直接表現女主人公的堅強品質;最後一類是評語,“瘋子”“聖人”截然相反,表現女主人公品格的偉大,也暗示出這種人物性格不被廣泛理解造成的悲劇性。

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時,作者寄託了對女主人公由衷的讚美和頌揚之情。

(3) 揣摩相關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A. 爲什麼一個人投身於革命後,會遭到“跟人們疏遠,完全的孤獨”的結果?

提示:聯繫魯迅的《藥》來理解。

答:這正反映了革命者脫離羣衆,漠視羣衆力量,缺乏進步的指導思想的弊端和當時人民羣衆的麻木。

B. 爲什麼說“你準備着無名的犧牲嗎?你會死去——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人會知道,他尊敬的懷念的是誰……”?

答:犧牲而無名,這是最樸實、最高貴、最偉大的犧牲,展示了革命者崇高無私的精神境界。

C. 何理解問者的最後一個問題“你知道嗎?將來你會不再相信你現在這個信仰,你會認爲自己受了騙,白白地毀了你年輕的生命?”

答:“會”願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會”。這是一個假設性提問,一方面有革命半途而廢的落荒者存在,另一方面,門內的聲音要求她再次從內心裏檢驗自己對革命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D. 章最後兩句話有什麼含義?

答:那個遠遠躲在後面“咬牙切齒地咒罵”的人,是當時社會中一批庸人和市儈的代表。讚美“以爲聖人”象徵着人民羣衆對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個社會和歷史對這些英勇無私的革命志士唱出了歌頌的最強音。

(4) 關於象徵

象徵即藉助對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的描寫來體現某種抽象思維以及情感。象徵的藝術效果在於能夠賦予被象徵物以暗示,引導讀者想象和聯想,使被概括的內容顯得含蓄、深廣。

結合背景理解本文中門檻和姑娘的象徵意義。

“門檻”象徵革命征途的險峻;

“一個姑娘”象徵勇於獻身的革命勇士。

提示:不看寫作背景,“門檻”可以象徵兩種選擇的分界線,人們心靈中矛盾的標尺,前進或後退,堅持或是放棄,都需要人們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