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望月懷遠》導學案兩篇

《望月懷遠》導學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望月懷遠》導學案【1】

《望月懷遠》導學案兩篇

 【教學目標】

1.注意詩中的用詞

2.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重點】

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人說“月亮是懸掛在天上的一首詩”。的確,月亮載滿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便是一個例證。

  二、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玄宗朝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爲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採納。他守正不阿,爲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爲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卒於曲江私第,諡號文獻。他七歲能文,終以詩名。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寄託諷諭,對初唐詩風的轉變,起了推動的作用。

  三、解題:詩的題目叫望月懷遠,不是賞月,是望月,也就是說月只是引起情愫的引子,懷遠纔是當時詩人的真正主題,遠是個形容詞作名詞的結構,很含蓄。這是題目給我們的信息。

 四、意境賞析: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2、請四位學生,結合註解用自己的話複述詩句的含意。(先讀後解)

詩文解釋:

3、生齊讀,思考本詩的結構思路。

4、在沒有接觸這首詩之前,你熟知的是--首聯

賞析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

5、詩人在詩中塑造的主人公是--情人

表達了“情人”什麼樣的情感--怨與思,爲何而怨?

6、詩人是如何表現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的?(三、四兩聯)

①細節動作:

②想像(內心直白):最後兩句

思考:“不堪盈手贈”表達主人公怎樣的願望?[

 五、課堂小結。

  七、補充材料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

古人對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爲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着一“生”字,極爲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 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 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着這漫漫的長 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裏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着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爲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爲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爲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爲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爲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爲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 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爲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着眼,把“月”和“遠”作爲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着,詩的情意是那麼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着深 遠的影響。

  《望月懷遠》導學案【2】

 一、知人論世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玄宗朝應“道侔伊呂科”(唐朝選擇宰相的一門考試),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爲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採納。他守正不阿,爲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爲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卒於曲江私第,諡號文獻。他七歲能文,終以詩名。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爲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20卷傳世。

《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

  二、感知詩意

(一)明確詞義

1竟夕:

2憐:

3滋:

4盈手:

(二)還原詩境

這首詩通過----這個意象,運用了------------------的手法,描繪了一個-----------------------------------------------------------------------------------------------------------------------------------------------------------的情境,表達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揣摩鑑賞

(一)名家賞析

古人對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爲古詩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着一“生”字,極爲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着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裏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着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爲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爲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爲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爲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爲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爲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爲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着眼,把“月”和“遠”作爲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着。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

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着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着深遠的影響。

(二)揣摩提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中哪個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四、拓展延伸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註釋:這首詩是杜甫身陷長安時所作。

《月夜》是如何抒發望月懷遠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