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通用7篇)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9K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熱愛生命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通用7篇)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有人說,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暫。於是有人認爲,在我們瞭解什麼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也有人說,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於是有人堅信,只要有勇氣,生活就會變得美好。同學們對生命一定也有自己的感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或讀過的作品,說出你對生命的點滴體會與大家一同分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把握情節,體會主旨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讀過課文,有的同學還讀了《熱愛生命》的全文,在這篇小說中,你感觸最深的情節是什麼?是什麼打動了你?

(大家紛紛發言,教師給予評價。)

師:他覺得不該嘲笑一個曾同大自然作過鬥爭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個曾一度同他共過患難的同伴,儘管他有不可寬恕的過失。如果大家看過小說前半部分了解了比爾丟下受傷的他給他帶來的恐懼和絕望的話,就會敬佩他在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仍能堅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

(學生髮言)

三、品味賞析,走近人物

師:小說之所以產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於人物形象的塑造,課文通過“他”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畫面,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如此頑強?在塑造這一人物時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第二、三自然段寫主人公見到馴鹿骨頭時的心理和動作描寫。

評價:即使生肉、碎骨也讓他感到欣喜,可見對生命的熱愛,對生的渴求。同時他不覺得痛則說明身體的虛弱,反應開始遲鈍了。他聯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這說明即使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真實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

師:是啊,人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他是否消沉,退縮呢?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生命如此脆弱時還在執著求生,維持一個自己也知道隨時可能丟失的生命。心理和動作描寫相呼應,表現了主人公無比堅強的生存意志和對生命的熱愛。

人和病狼最後較量的情節很精彩。牙咬手,手抓牙,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搏鬥方式。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終於用另一隻手慢慢摸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終於,狼死掉了,像“鉛液”一樣的狼血灌入人的胃裏。人戰勝了狼,殺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

師:主人公在同自然和自身弱點的鬥爭中不斷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養了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爲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這段描寫就是他這種精神的最真實、最精彩的寫照。

課文寫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卻可望而不可即,“那條船離他不過四英里路……無論如何他也爬不完這四英里路。這一點,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後,他還非常鎮靜”“他仍要活下去……儘管奄奄一息,他還是不情願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鐵掌裏,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這是多麼堅強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緊接着用比喻,用動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盡仍不屈服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鮮明地把他奮力抗爭的感人動態烘托出來。

師:文中說,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着,憑着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也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找到一絲毅力,比較堅強地划着”。出色的描寫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雖虛弱到極點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襯托出他堅強不屈的性格。

教師總結:我們之所以被這篇小說的許多情節打動,不僅是因爲它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還因爲我們在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爲編造的痕跡,這得歸因於作者對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的細膩描寫和大量逼真的描寫。

四、多向探究,深層領悟

師:小說的象徵意味非常濃厚,這是西方許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爲什麼小說主人公沒有名字,僅以“他”指代?文中的象徵物“狼”的又有何隱喻呢?

(學生很快對作者以“這個人”作爲整個人類的象徵達成了共識。)

當大家都贊成可以把“狼”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時,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

生:可是你們不認爲,“病狼”的意志力也很頑強嗎?它不也是熱愛生命的嗎?

師(略思考):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把自我感悟和作者意圖相結合,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1:我覺得不僅是人類“熱愛生命”,所有的生命都“熱愛生命”!狼一路上都在掙扎,它極度衰弱,隨時都可能丟掉生命,被其它動物吃掉。可它也渴望活下來,從這點看,它也和主人公一樣有着頑強的生命力!

生2:在作者筆下,狼和人互相威脅,可是沒有了這種威脅,哪有走出絕境的力量,他們都是熱愛生命的!他們互相推動對方盡全力求生。如果我們狹隘地認爲病狼是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的話,那就是狹隘地領會作者的意圖了。

師:確實,病狼一路緊跟主人公,不肯放棄,它也與人一樣明白,只有獲取對方的生命它才能活下去。應該說在作者眼中,無論是“這個人”,還是“病狼”都是生靈,都是偉大的生命。由此我們才能真正品味出“熱愛生命”的深層意義:敬畏、熱愛和善待所有生命!

五、思考生活,關注人生

師:學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生活中的我們該怎樣熱愛生命呢?

明確:生活中,珍惜也是一種熱愛生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讓自己時時刻刻都快樂、充實,讓生命有足夠的精彩,就是一種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就要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我覺得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不論知道前方有多少困難,只管向着既定目標努力,不因爲其他人的譏諷而停下也是熱愛生命的表現。

師: 同學們,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還在,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簡單而實用的道理。爲了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我們熱愛生命吧! 也許我們無法丈量生命長度,那麼就讓我們拓展它的寬度吧!讓我們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輝,讓我們爲自己擁有堅強而美麗的生命而自豪。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培養學生鑑賞語言理解詩歌主題的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領悟語言的含蓄美——難點

3、情感目標領悟文章的哲理美,感悟生命、熱愛生命——重點

二、教學方法

誦讀與討論相結合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入,人應該怎樣活着。“人最寶貴是的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這麼寶貴的一生該怎樣度過呢?

介紹隨筆:隨筆,作爲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隨筆的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綜合議論,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

介紹作者: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國思想家、散文家。曾當過15年文官,後辭官回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戶讀書思考。他也喜歡出遊,曾遊歷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風俗。他把讀書心得、旅途見聞、日常感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成《隨筆集》(或譯《隨感錄》)2卷,於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對英國培根、莎士比亞和十七、十八世紀法國的一些先進思想家、文學家和戲劇家的影響頗大。蒙田以博學著稱,他的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文章親切活潑,妙趣橫生,充滿了作者對人類感情的冷靜觀察,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開創了近代法國隨筆式散文之先河。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指定一名學生範讀

教師提出要求: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畫出文中你最欣賞的句子,然後結合自身經歷和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2師生共同點評該生的朗讀後用投影儀呈現知識目標

3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和體驗暢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三)引導學生賞析課文

(1)第一段中,作者對度日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壞日子,天色不佳,令人不快,“度日”是“消磨光陰”,要飛快地度;好日子,風和日麗,要慢慢賞玩,細細品嚐,領略美好時光

(2)第一、二段中,“哲人”、“我”和“糊塗人”的區別在哪裏?

答案:對生命的理解不同,“哲人”認爲是苦事、賤物。“我”認爲是優越無比,糊塗人認爲是寄託來世,

對比論證:不同的生活態度

糊塗的人: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將希望寄於來世

聰明的人:享受生活充實

作者引用了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格言:“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卻對這句話沒有作任何評論,是說明認爲生命是一件苦事,隨便打發時光的人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哲人”,而是真正的“糊塗人”。真正的希望不在於來世,不在於任何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在於生命本身,取決於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這也是作者對生命的態度。

(3)第三段:“生之本質在於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題目是“熱愛生命”,爲什麼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談到死亡?

答案:史鐵生《我與地壇》: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爲什麼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把死亡當做一個節日去看待,正是體現作者樂觀豁達心胸和戰勝死神、戰勝困難的勇氣

(4)作者認爲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享受生活?

抓緊時間,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有效的利用時間,彌補流逝的光陰。

文章主旨: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於死亡也不會感到苦惱。無論是作爲常規生命形態的活者還是特殊生命形態的死亡,作者都在昭示人們一個深刻而樸素的道理:熱愛生命。而同學們剛纔提出的享受生活樂趣的方法如此之多,只因爲生命誠可貴。

(5)舉例談談該如何熱愛生命。

黃美廉,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裏也會經常唸叨着模糊不清的詞語,醫生判定她活不過6歲。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黃美廉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最後,她以一句話作

天津塘沽爆炸: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的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截止13日12時,此次爆炸事故已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療520人,其中重症傷員66人。

在所有人驚慌失措地逃離事發現場時,有一羣人,他們義無反顧地衝進仍在爆炸的火場中,用命去澆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滅火過程中又不斷有新的爆炸發生,一起衝進火場的戰友們,很快就有一些人被燒焦然後被擡出,直接送到了太平間。另外還有一些戰士,他們在沖天的火光與硝煙中失蹤了。他們的消防車,也一併被炸燬。消防戰士們知道隊友遇難後,邊哭邊繼續滅火。那些犧牲了的人的對講機裏,還不斷傳來其他隊員的聲音。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逆行。

熱愛生命

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四、結束語

許許多多的人用盡畢生的精力在詮釋着生命領悟着生命發掘着生命的真諦,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經歷而對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生命永遠是一曲值得稱頌的歌。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熱愛生命!

推薦讀物: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

史鐵生《我與地壇》

張曉風《敬畏生命》

陸幼青《生命的留言》

張海迪《生命的追問》

板書設計:

理解“度日”特殊生命形態

詮釋生命(死亡)

熱愛生命

常規生命形態抓緊並有效利用時間

(活着)使生命豐盈而飽滿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3

(一)明確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儘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二)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劃下來,注意體味。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爲主。

(1)文章第一段闡釋了什麼?怎樣闡釋?

討論後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於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最後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2)作者既然認爲生命“值得稱頌,富於樂趣”、“優越無比”,那麼爲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後提問後明確。因爲作者認爲①“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因爲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時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之後,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麼對告別人生還有什麼惋惜呢!

(3)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第一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啓發教育意義。

2.比較這兩篇短文的主要幾方面

我們已經對兩篇文章進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題材都是談生命;都從“我”的認識,感受來寫;兩文都是文約意豐,內容深邃。

不同:①談論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寫景抒情引發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從日常的詞語理解入手引發出熱愛生命的議論。②語言風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寫細緻逼真,語言富於形象化;一篇是採用議論方式,語言較概括。③構思線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線索是從“詫異和震撼”到“敬畏”,《熱愛生命》是從“要熱愛生命”到“怎樣熱愛生命(不虛度此生)”。

3.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並討論發言,對於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於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主人公保爾說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熱愛生命》第二段。

2.預習下一課。

(六)、板書設計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學會用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能夠多角度、多側面欣賞文學作品,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過程與方法:

3.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4.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世紀末,在和美國北方領土阿拉斯加相毗鄰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帶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人捲入了“淘金熱”,可是幸運者畢竟是鳳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夢斷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地荒原裏。其中,有這樣一個淘金者,被同伴拋棄、沒有食物、沒有禦寒設備,還傷了一隻腳,他是怎樣掙扎並生存下來的呢?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熱愛生命》中那一場殘酷的人與自然之戰吧!

二、傑克倫敦簡介

傑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出獄後,他一邊拼命幹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後輟學。後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爲“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傑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爲“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傑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寧讚賞的《熱愛生命》。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情節結構,疏解下列字詞。投影:

嶝巖(chán):高而險的山岩。

踉蹌(liàngqiàng):走路不穩。

輾轉(zhǎnzhuǎn):①(身體)翻來覆去。②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骸骨(hái)鰷魚(tiáo)窒息(zhì)

2.提煉故事主要情節後複述梗概,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課文內容。提醒學生注意表示時間的詞句,概括瞭解主人公在短暫而又漫長的時間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強烈的求生慾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潛在能量。

複述情節梗概: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着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着他的血跡尾隨着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着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爲了活着回去、爲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理清課文主線,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個故事,展現了哪幾個畫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臨着哪些生死考驗?

提示:課文是小說的節選,寫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種種遭遇、感受以及他對生命的渴求。首先寫到主人公恐懼的心理,因爲狼嚎的聲音而恐懼;到傍晚產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許就是解脫。以後的幾天中,他憑着生命的意識前進,在極度虛弱時,他看到了希望──一隻大船,同時也遇到死敵──病狼;於是出現人狼對峙──同樣虛弱的人與狼的對峙。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與狼也開始挑戰生命的極限,進行了一場聞所未聞的生死決鬥。可以通過板書展示文章的主線:

飢餓覓食(狼嚎、恐懼、矛盾)──產生幻覺(遇大船,“激動”、麻木)──遇病狼(冷靜、沉着)──與狼決鬥(超越極限)──戰勝病狼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揭示了什麼樣的主題?

提示:這是一支弘揚生命的讚歌,我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對生命的珍愛,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讓你不管面對什麼,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獸,折磨你的飢餓、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戰勝它們。生命永遠與我們同在!

四、探究下列問題:

(1)主人公在這茫茫荒原上經歷着哪些生死考驗?他靠什麼頑強地生存下來?

(2)小說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爲什麼連個名字也沒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4)小說中關於鹿皮袋、比爾骸骨描寫的作用。

(5)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探究一:極地惡劣的地理環境、氣候、食物的匱乏、體力近乎衰竭、野獸出沒……同自然的鬥爭老是失敗,飢餓、寒冷、傷痛緊緊纏住他,他甚至想到放棄:“死並沒有什麼難過”“死就等於睡覺”“它意味着結束、休息”。說明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內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生慾望,一面同自然抗爭,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點不斷磨鍊自己,最終戰勝這一切,成爲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極度寒冷──用白鐵罐子燒熱水,極度飢餓──砸鹿剩骨、吃沼澤漿果,極度疲勞──內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腳傷殘──膝蓋和腳鮮血淋漓,撕襯衫來墊,餓狼尾隨──時昏時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堅強、富於毅力、不畏困難,同大自然勇敢鬥爭;在飢餓、寒冷和傷痛中頑強掙扎;在同病狼的搏鬥中獲得勝利,終於戰勝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種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質,他的頑強意志和勇敢精神幾乎超越了生命的極限──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種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實上,他早已失去了興致和熱情”,但“內在的生命卻逼着他前進”。作家逼真地刻畫了主人公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後搏鬥時主人公的雙手已無力將病狼掐死,但是他頑強地拼盡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用牙齒咬斷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體慢慢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裏的鉛液”。然而他還是“硬憑着意志”給灌下去了。正是這像“鉛液”一樣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說中,文明社會的人和野性的動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線上。在自然面前,社會賦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麼理想,抱負都是空談,只有“活着”,纔是生命的最終意義。因此,這個人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作爲一種思想的象徵物,他沒有名字,狼當然也沒有,他們只是兩個生物,平等的兩個生物,爲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同時用大量的人物行動表現自己的性格。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富於表現力的細節描寫,如微微泛紅的鹿骨頭、在苔蘚、岩石上留下的血跡、病狼的喘息聲與粗糙的舌頭摩擦兩腮的感覺等,從極細微處着筆,極有質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殘酷的處境。最傳神的是對疲倦的描寫──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着,憑着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出色地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體力飄散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就是對生命的執著熱愛。

人和狼最後的格鬥是小說最爲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他從夢中甦醒過來,因爲已感覺到有條舌頭正在舐他的手,“他靜靜地等着……狼牙輕輕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後一點力量咬進它等了很久的東西里面去,可是這個人也等了很久,那隻給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牀”,一種從未有過的奇特的格鬥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展開了。漸漸地,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還用另一隻手偷襲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據上下文意,不難判斷鹿皮口袋應是淘金者裝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丟棄,但比爾居然到死也不放棄,最後只剩一堆有紅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與之相伴。這一種辛酸而殘酷的諷刺,正說明了金錢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錢不值,它的存在是對人性的玷污與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這樣一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命意志堅強,具有鮮明性格和超人勇氣的強者形象。文中反覆渲染不畏艱險困苦、勇敢頑強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字裏行間滲透出的是人的頑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五、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出“他”對你的啓示。(難點突破)

(1)要勇於面對失敗。

他全身疲乏、傷痛,他失敗了,但這只是氣力與肉體的失敗,他的信心與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他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取得了勝利,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

(2)要勇於面對孤獨。

當一個人去面對眼前的厄運時,就應勇敢地面對孤獨,不埋怨,不放棄,最後終於全身而返。

(3)要敢於與敵人鬥爭。

與狼長時間的周旋,表現出這個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顯示出非凡的毅力與堅忍的決心,體現出人類戰勝強大勢力的偉大力量與氣概。

(4)要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與逆境的較量中不時流露出對周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陽的暖意、感受周圍活躍而健康的生命。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充滿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慾望,並由此不斷激發出他的潛能,使他有搏鬥下去、戰勝失敗、面對孤獨、超越死亡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反思

①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說閱讀課,也是學生幾年來課外閱讀的一次“匯演”課,學生閱讀的寬度和深度,閱讀積累的成效和文學作品鑑賞的水平,在這次課上都充分體現出來了。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閱讀經歷、閱讀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還因勢利導,開展綜合性學習如何多角度地閱讀小說,這樣就更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其實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纔剛剛開始,我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把學生引向了更爲廣闊的“漁場”,學生的收穫會更大。

②新的語文課堂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給學生以精神。通過本課的學習,力圖打開學生的精神空間。在教學時,我着重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說教,而是始終緊密結合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通過營造氛圍,自然而然地貫穿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喚醒了學生認識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識,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和強烈的人文氣息。

③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長期的積累,在本課的學習中,作爲教師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積累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內引外聯,激活思維,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尤其讓我感觸較多的是,在教學中,我爲學生設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並且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與學生同讀、同講、同議,成爲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心靈。而學生們放射出來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靈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獲的喜悅,可謂是師生各得其樂,教學氣氛民主、和諧、愉快!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設計:

《雷雨》這篇課文是向學生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送來蛙鳴,是多麼令人舒暢。本文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出現的不同景象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習慣、能力。

2、能揣摩人和動物在一定環境下的心理感受,學習用不同的語調朗讀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內化語言,以及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然現象。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景象特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地表達感受並且聲情並茂地朗誦課文。

教學準備:

動畫朗讀、收集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出現的不同景象。

前置學習:

1.熟讀課文,認識本文生字,並給每個字擴詞。

2.邊讀課文邊思考,雷雨前、雷雨後、雷雨中各什麼樣子?

3.查找有關下雨的資料。

4.自己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5.積累本文中的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都下雨了。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雨嗎?喜歡什麼樣的雨?(生回答)下雨時,你們仔細傾聽過雨聲嗎?(學生模仿不同的雨聲)

師小結: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聲音不一樣,給我們的感受也不一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雷雨》,體會雷雨帶給我們的感受。

二、朗讀感悟

(一)感悟朗讀“雨前”景象

1、 學生自由朗讀1—3節,想一想:雨前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2、學生談感受,教師隨機引導歸納出“恐懼”、“悶熱”、“害怕”。

3、爲什麼“害怕”?圍繞“害怕”指導學生體會、朗讀1—3節。重點朗讀第一節。

4、歸納表現動物害怕的詞語。

(二)、感悟朗讀“雨中”景象

1、自由讀3——6節,想一想:讀完這一部分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2、學生談讀文後的感受。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哪兒看出雨下得大?

3、指導學生從雨聲、雨密集兩方面說雨大。有感情地朗讀3-——6節。 “譁,譁,譁,雨下起來了。”這一節在朗讀時,作爲重點指導。

(三)朗讀感悟“雨後”景象

1、小聲讀7——8節,說一說:你有什麼感受?

2、學生說感受。結合生活體驗理解“空氣清新”。

3、看到這樣的美景,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4、帶着愉悅、驚喜的心情朗誦最後兩段。

5、一起欣賞雨後的景色。

三、擴展探究

1、播放全文動畫,一邊欣賞一邊思考:下雷雨時,有哪些小動物在活動?

2、除了書上告訴我們的,你還知道下雷雨時哪些小動物在活動?

3、分小組交流,集體反饋評價。

4、師小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是不同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會有更多的發現。

四、角色體驗

現在,我們一起朗讀全文,邊朗讀邊在腦子裏放電影 ,回憶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象。

五、小結質疑

大自然真是奇妙無比,一場雷雨讓我們領略了自然的神奇瑰麗。學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六、課外作業

1、向自己的爸爸媽媽描述下雷雨的景象。

2、觀察下雷雨還有哪些景象。

板書設計:

雷 雨

雷雨前:烏雲 葉子 蟬 大風 樹枝 蜘蛛 閃電 雷聲

雷雨中:下雨 雨大 雨小 樹 房子

雷雨後:太陽 彩虹 蟬 蜘蛛 池塘 青蛙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3、 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重點

1、 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 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 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 《熱愛生命》全文;2、 作者的有關資料;3、 外國小說賞析方法的資料。

學生準備:1、 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2、 查找對《熱愛生命》的賞析材料;3、 通讀全文,試作批註。

教學設想

1、 本文篇幅較長,擬採用批註式閱讀;

2、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進行歸類整理;課上對文本進行閱讀,合作探究,分組對抗,辯論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課後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義。

3、 課前的資料蒐集,合作整理擬用2~3天,課堂學習1~2節課,課後拓展1~2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究竟是什麼?人,可能無法說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說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爲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爲之驚歎。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就給我們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二、自主合作,整體把握

1、 讓學生談談本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本文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跟蹤中,最終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歌頌生命的無比強大。

2、 瀏覽課文,作批註。

教師講:批註是閱讀理解的一大關鍵手段。在勾畫圈點中品讀美文,篩選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內容,創造性地理解文章。批註能幫助我們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和錘鍊語言(煉字)、思考並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劃,運用不同的筆色符號和旁批、總批等形式,批與注結合,大膽設疑推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亂畫、不粗心、勤動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註的閱讀心得、評語、訂誤和校文等。該法的優點在於:

(1)批註所感。如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文學讚歎、異議、質疑、評價等感受,順手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註一閃念。採用眉批,能及時將閱讀中所產生的一閃即逝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3)利於理解、記憶。眉批留下的墨跡,有利於讀後研究,加深理解、記憶,還有助於發揮獨到見解。總之,眉批後,每隔一段時間,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發揮,否則,時過境遷,與時俱逝,前功盡棄。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給課文作批註。

1、 教師範例:

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心裏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懼。這不是害怕他會束手無策地死於斷糧的恐懼,而是害怕飢餓還沒有耗盡他的最後一點求生力,而他已經給兇殘地摧毀了。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後推去,彷彿它是給風颳緊了的帳篷。

對狼嚎聲音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下,荒野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

2、 學生快速閱讀,對“荒原覓食”部分作閱讀批註,然後彙報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合作學習,自述所得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交流,談談自己自讀之所得,聽聽別人的收穫,互相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

(交流以個人所得爲起點。有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但沒有無可交流的學生。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可在交流中體驗成功。交流以範圍分爲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以內容分爲全面交流和專題交流。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顧個人交流、彙總交流、專題交流幾種形式。)

四、質疑解疑,把握內容

1、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疑。

2、 教師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問題。

參考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沒有名字,加上一個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爲“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後是什麼支撐着他往前走的?

參考答案:是對生命的熱愛。雖然傷殘滿身,體質極度虛弱,但他的心沒死,他對生的渴望之火沒有熄滅,所以,他能向着那一點生命的目標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進。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爲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麼抗爭?

參考答案:“他”與其說是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說是在與恐懼抗爭。作者用精湛的文學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抗爭。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是無法詆譭的,它會讓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獸,或是飢餓、疲憊,生命都會幫助你戰勝它。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真理?

參考答案: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剽悍與強大。

五、探究討論,欣賞語言

這是一篇逼真的小說,緊張的故事情節中沒有一點作者人爲的痕跡,沒有多餘的議論,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

本文語言有什麼特色?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好?試對它進行賞析,說說它好在什麼地方。

教師先作賞析示例,然後由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肯定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示例:

1、 “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前還是一頭小馴鹿,一面尖叫,一面飛奔,非常活躍。”這是一個殘缺的生命的一種對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虛構。小馴鹿的死,似乎也預示着他在不久也會有相同的下場,這是一種同病相憐的悲哀。作者在這裏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沒有用深奧的語言,但樸實的語言中卻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 “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手把狼抓住。”“無力”的狼、“無力”的手,形象地寫出了人與狼的當時的境況,而“慢慢地”“一下”卻又寫出了人的計謀已久,也預示了人的最終獲勝。

六、拓展延伸,發散創新

1、 你對比爾的獨自離去有什麼看法?

2、 你認爲“他”沒拿比爾的金子,沒吮吸比爾的骨頭是不是傻呢?

注意:

(1)設計這些具有多向思維、無限定性的開放式問題,可爲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

(2)創新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後半段,過早對有着多種答案的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扼殺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的思維火花,這些問題的評價一定要採用延時性評價。

(3)探究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的完整性,要確立動態、全程學習的觀念,使教學結束於問號而非句號。課堂上對問題的探究不求數量而求質量,重視探究的深度與廣度,重視探究的過程性和持續性。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7

一、單元設計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課,以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爲基本追求。這一追求體現出尊重生命價值,以人爲本的基本理念。

學好本單元,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可貴,認識生命的價值,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將爲學生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法、能力、知識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應該善待大自然,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

(2)認識人類生命的寶貴。

(3)掌握在公共場所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應急處理方法。瞭解各種保險的種類、保障功能及理賠程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活動參與法、觀察對比法、情景模擬法等。通過情景模擬在公共場所遇到危險的緊急情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通過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各種保險的認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樹立新的生態道德觀、自然觀,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2)認識生命的價值,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

(3)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

(二)學習重難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從而體會生命的可貴;本單元的學習難點是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三、學習內容

1.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的表現。

2.爲什麼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3.怎樣珍惜愛護我們的生命。

4. 怎樣正確面對人生的挫折。

5.怎樣應對公共場所所發生的險情。

6.“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的原因。

7.實現人生價值的方法。

8.怎樣讓青春更美麗。

四、學情分析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內心世界充滿矛盾衝突的時期,正處在心理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過渡時期,也是個體社會化的時期。初一學生從小學階段跨入初中階段,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出現一些變化,隨之帶來的就是對於這種變化的適應。 由於自身及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多學生進入中學後不能儘快地適應中學生活,在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初中階段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義,都是極爲重要的人生問題。青春期的青少年正處在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們的獨立意識與逆反心理同步增強,往往對“自尊”很看重,相反對生命卻異常的漠視,不懂得尊重、珍愛生命。

五、課時安排(研究性學習在課時安排中體現)

第一課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人的生命的獨特性。主要講述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和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的具體表現?

研究性學習:主題是珍愛生命,珍愛生活和具體要求時調查學校中有哪些生命存在形式引導學生熱愛校園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草皮,不破壞花草樹木;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團結同學,珍愛他人的生命。

第二課時: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主要講述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的原因是什麼?以及生命的價值靠行動實現中“行動”指什麼?

第三課時:青春—花樣年華。主要講述青春對人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