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小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小學教學設計 1

課題:寫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個人

教學要求:

1、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

2、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教學重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

教學難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

教具準備:有關的範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親人、朋友、同學等等,這些人中有的人,給人留下的印象比較淡,而有些人卻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終生難忘。難道你不願意讓大家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你最熟悉的人。

二、審題指導

讀題目要求:你都瞭解到什麼?(讀題目要求,認真加以思考)

你認爲此次作文的重點應在什麼上下功夫?(內容具體、真情實感)

三、組織材料

1、想想誰是(_xiang xiang shui shi)你最熟悉的人(印象最深的人),什麼事情(什麼原因)讓你對他產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按要求進行準備。

要求:

1、說一說他是誰?

2、說一說你爲什麼選擇寫他,這中間存在着怎樣的一個動人

的故事?

3、把你選擇的材料完整的說給大家聽。

(在獨立選材的基礎上可以就近進行交流)

2、彙報自己的選材。

1.請比較好的同學先彙報。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比較客觀的評價,教師應注意評價學生的評價,要充分肯定優點,適當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請中等和有一定困難的同學進行彙報。同學老師進行及時評價。友善的提出不足之處。

四、突破難點

1、剛纔我們已經說過要寫好這篇文章重點是內容具體、感情真摯。那怎樣才能做到呢?

2、就剛纔同學們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進的方案。

小組每進行討論,報討論的結果進行彙報。

3、教師總結:抓住人物的特點,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五、動筆練習

根據你剛纔的材料進行寫作練習(gen1 ju4 ni3 gang1 cai2 de0 cai2 liao4 jin4 xing2 xie3 zuo1 lian4 xi2)。注意要把過程寫得生動具體。

六、範文:我想您,爺爺

我想您,爺爺!雖然是人世陰間,永難相望,但孫兒對爺爺的思念,卻像河裏的流水,永遠永遠在流淌。

你還記得嗎?爺爺!在我小時候,冬天的早晨,你總是用您那凍得冰涼的手和扎人的鬍鬚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晚上,我經常坐在您的身邊,聽您將那永遠講不完的“古朝”,臨了,您便用那結滿老繭的手撫摩着我的頭,把我送入夢鄉。夏天,您出門回來,總是帶些我喜歡吃的、玩的,逗着我叫“爺爺”,當我奶聲奶氣喊爺爺時,您就會興奮得把我抱在懷裏,吻着我的臉說“鳳才!真乖。”

在您的“風采”聲(zai nin de _feng cai _sheng)中和撫摸下,我徐徐地長大了,上學了。您還記得嗎,爺爺?你時常坐在我身邊,叼着煙鍋,眯着沿,一個字一個字的盯着我做作業,誇我那歪歪斜斜的字寫得“真端正”,其實,您並不熟悉字。

你會記得嗎,爺爺?那年,我上了五年級,來回二十里,走讀於鄉小學,碰到下雨天,常淋着雨回家,您總是絮絮叨叨問寒問暖,臨走時您總要把我送出村外,直到走出好遠好遠,爬上了村對面的.馬路上,回頭望,您還在村頭佇立…….

您還記得嗎,爺爺?最後一次見您是您從醫院回家我去上學的路上 看着您躺在架子車裏瘦弱的、身體憔悴的面龐,我的淚直往眼眶,而您卻依然那樣堅強,掙扎着做起身來,用您枯柴般得手,顫悠悠的拍着我的肩膀……您知道嗎,爺爺?孫兒跨上自行車,在沒有勇氣對您回望,而淚珠向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流淌……

您知道嗎,爺爺?兩週後,當孫兒懷着急切而焦急的心情再次回到您身邊時,爺爺——您一靜靜的躺在冰涼的地上永遠睡着了。我哭,我喊,我哭幹了眼淚,我喊啞了喉嚨,爺爺呀,爲什麼不再看我一眼?爲什麼不應我一聲?!您知道嗎,爺爺?那精緻的紙幡扛在孫兒的肩上,時那樣沉重,一步一顛,一步一晃,我的心被揉碎了。

從此,看不見您黑瘦的肩膀,看不見您爬滿皺紋,卻始終微笑着的臉龐,屋裏屋外,消失了您昔日高亢而堅定的聲響,然而您知道嗎,爺爺?您一直不離手的煙鍋,依然掛在炕頭;您給我買的那把傘,依然伴我風來雨往;您愛擺弄的牌我也常常取出來,一張一張攤開,再一張一張合攏……

您知道嗎,爺爺?您種的麥子已經泛起麥浪,您種的南瓜已扯開了蔓秧,您走時的荒地已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你常常去挑水的泉水井,依然細水長流……

您走了,爺爺(nin zou le _ye ye)。我卻處處都能看到您,聽到您,感到您,爺爺我想您……

小學教學設計 2

我校於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小學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爲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爲,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爲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麼?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爲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迴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爲依據,以學生爲主體,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爲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薰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爲本,以“享受教育”爲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爲學生提供學習經歷並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繫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於“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並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爲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爲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範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爲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爲基準,規範日常教學行爲。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幹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小學教學設計 3

教學過程:

剛纔老師教大家摺紙的時候,用到了一個詞,誰知道?

生1:1分鐘。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感受1分鐘,1分鐘有多少,能幹什麼。

課件出示鐘錶:

師:誰知道有關1分鐘的哪些知識?

生1:16秒

生2:60秒

師:誰能告訴我哪個是分針?

師:分針走1格是1分種,那分針走1格,秒針走多遠呢?

生3:60格。

師:那1分鐘到底有多長啊?感受下。(課件演示)

談感受:

生1:我覺得有點長。

生2:我也覺得很長。

生3:我覺得很短。

生4:很快。

師:有的覺得長,有的覺得短,……

測一測1分鐘內自己的脈搏。

彙報:

生1:60(板書)

生2:97(板書)

生3:88(板書)

生4:12

師:老師幫你測一測。只測10秒就能推出。78下。(學生:啊?)

生5:96下。(板書)

生6:70下。(板書)

師:根據這些數字,你能估計其他同學的心跳大約在多少下嗎?

生1:90

生2:60

生3:80

小結:每個的…………不一樣,所以心跳也不一樣。

師:老師帶來了一組活動,活動內容:

計算 拍球 數小棒 讀字 畫畫

要求:每小組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活動。並記錄下相應的次數。

彙報:

生1:我拍了122

生2:我拍了50個

生3:我小棒數了50個

生4:我小棒數了30個。

生5:我1分鐘讀66個字

將活動記錄下來:(課件出示表格,當場填入數字)

拍球

活動內容

組員代號

結果

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

師:我能看出,1號1分鐘拍90個,我能推算出2分鐘拍幾個。

提問:4號2分鐘大約能拍幾個?

做實驗:1分鐘你能寫多少個字?

先估計:

生1:50個

生2:30個

生3:90個。

驗證到底寫幾個(課件出示要寫的字)

學生開始寫。

彙報:

生1:我猜想的是10個字,我寫的'就是10個字。

生2:我猜的是30個字,只寫了13個字。

師:剛纔猜90個字的同學呢?

生3:我也只寫了十幾個字。

通過剛纔的體驗,你有什麼感想?

生1:只會說是沒有用的,得做出來。

師:你能猜測2分鐘寫多少個字嗎?

師: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你有什麼收穫嗎?

小學教學設計 4

一、教學難點內容分析

(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知識結構圖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從學段課程標準中找到要求,並細化爲本節課的具體要求,目標要明晰、具體、可操作,並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爲單位的數。四捨五入省略"億"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對預備知識的掌握瞭解情況,學生在新課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如何設計預習)

學生基礎較差,改寫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對概念,學生課後錯誤較高。因此我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1、改寫不改變數的大小,省略改變了數的大小。2、改寫使用直等號,省略使用約等號。此外,題型也有區別,改寫題型有"將下列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而省略的題型有"省略最高位(或萬位、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應根據不同要求,寫出正確結果。

四、教學過程

(設計本課的學習環節,明確各環節的子目標)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爲單位的數。四捨五入省略"億"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

五、教學策略

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針對學習流程,設計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配置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工具,設計信息技術融合點)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看數位順序表

看數位順序表,說一說從數位順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從數位順序表中可以知道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五位是萬位,還可以知道從個位到千位組成個級,從億位到千億位組成億級)。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的讀法法則。

做練習第28頁第5題。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

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彙報

再次回頭反思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複習舊知識,爲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讓學生寫數

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

的讀法法則。做練習第

28頁第5題。

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

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彙報

使學生掌握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爲單位的數的方法鞏固改寫的方法

練習

觀察圖,瞭解紅白細胞的作用

每人讀數

這兩個數都是整萬的數

小組討論

嘗試把整萬的數改寫

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

獨立完成後交流改寫的方法

使學生掌握用四捨五入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通過練習,鞏固改寫和省略的方法。進一步理解近似數的含義和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學評價設計

(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1、會把億以內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理解改寫與省略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在經歷探索方法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學板書

(本節課的教學板書)

大數的改寫和省略

例5 :紅細胞:5000000個=500萬個白細胞:10000個=1萬個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1萬=139萬

小學教學設計 5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爲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羣體協作的。羣體協作的學習活動表現爲協作個體之間的學習活動的相互作用。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爲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爲中心的,促進學習者創新和綜合能力形成的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

1、單元教學計劃。具體地描述教學單元的主題、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學習資源等,其中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因此這種教學計劃可稱爲信息化教案。

2、學生電子作品範例。給學生提供參考用的電子作品,可以從各種電子信息源中選取或由教師自行製作。

3、學生作品評價量規。提供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從內容、技術、創意等方面詳細規定了評級指標,利用這種量規來評價學生電子作品,可操作性強,準確性高,既可以讓教師評,也可以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4、教學支持材料。爲支持學生有效進行學習活動準備的各類輔助性材料,如軟件工具,資料光盤,在線參考資料,參考書目,教師用電子講稿等。

5、單元實施方案。包括教學活動的時間安排、學生分組辦法、上機時間分配以及徵求社會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要求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基於資源基於合作、基於研究等方面的學習,使學習者在意義豐富的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爲此,可以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優化原則歸納爲以下三點:

1、以學爲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爲學生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講授學習策略與技能。教師作爲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同時,教師還應該開發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教師應創建學生學習網站、演示文稿課件和參考範例等。

2、強調“協作學習”。這種協作學習不僅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21世紀人類學習的技能應主要體現在能夠運用交流、信息處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處理、電子郵件、演示軟件、網頁開發、互聯網搜索工具)來訪問、管理、綜合、評估、創造並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協作與自我指導相結合尤爲重要。

3、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學習過程指學習者通過與信息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識、技能和態度長進的過程。學習資源指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料來源或資料庫,它包括支持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與環境。信息化教學設計注重對教學系統的終結性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並以此作爲質量監控的主要措施,及時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說,教學除了安排終結性考覈,還應安排形成性考覈,如要求學生提交記錄其學習過程的電子檔案等。

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爲了使教學達到最優化需要進行教學設計。我認爲,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優化,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學生,研究學習過程。因爲不同類型的內容,不同的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識,分爲識記概念和理解概念。

(1)識記概念,如:鍵盤、鼠標、按鈕等,蘋果等水果名,英文單詞。對於這些規定性的、具體的概念,人採取的是識記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即認識了,記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這些是抽象概念。對於抽象的概念,人必須理解了才能去學會,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現抽象的過程。

比如技能,有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動作技能,如:鼠標操作,打字,圖片的旋轉等,開車,收發電子郵件,這些屬於動作技能,是需要人們反覆練習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斷信息的某個特徵是需要經過大腦思維比較判斷最後做出決定,這屬於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過反覆訓練培養的。

比如過程與方法,一些內容,如什麼是程序設計,什麼是網頁設計,這些內容靠理解、靠反覆練習均不能掌握,需要人們親身經歷一段程序設計或網頁設計,從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從中提煉出來。所以這些內容的學習相對前面所說要難一些。

比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規範使用電子郵件,有條理地管理個人文件,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或一種由價值觀影響的態度。所以,這些內容的學習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學設計。其實,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學設計者的角色。從理論上講,教學設計是爲了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採用新課程理念和系統化方法,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好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要做好前期分析,並根據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課標(或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哪些內容屬於知識,哪些內容屬於技能?哪些內容又是方法或過程?哪些內容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各個內容要求的程度是什麼?

其次,分析教學對象(學生)的現狀怎樣?由於信息技術學科開課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那麼就要搞清楚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那麼這個比例有多大?還有哪些內容是教材上沒有但需要補充給學生的?根據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學習需求,即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學到什麼程度。學習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學對象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怎樣的狀況?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多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有多強?生活環境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有哪些?這些分析結果決定了教學過程中要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2)根據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教學目標要分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爲什麼?因爲人學習不同類型的東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議老師們分三個維度來寫教學目標,當然這樣會有一定難度。此外,撰寫教學目標還要注意目標的可操作性。

3、設計好教學策略。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也並不意味着他們能夠把握何時、何地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學校情境中的問題及其評價標準與真實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別,將課堂教學與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相聯繫,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必然選擇。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和信息資源的開發。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繫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認爲提供一個豐富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其中通過探究、交互作用和創建起對知識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設,簡單地說就是基於特定的教學目標,將學習的內容安排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比較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問題求解等實踐活動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爲了獲得一個真實、複雜的信息化教學情境,多媒體網絡教室將是最佳選擇。多媒體網絡教室是指在一個物理教室範圍內的計算機局域網,主要服務於課堂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並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參與問題解決活動;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網絡教室所提供的網絡教學環境,爲學生創設更有利於探索問題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圍繞教學單元中的某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利用Internet蒐集信息並利用PowerPoint創建一個指向單元學習內容的演示文稿。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結對評審他們的學習或設計成果並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形成。

信息技術教師做好以上三點後,在進行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時,還需要具體做好以下八個步驟,才能使課堂效果達到優化。

1、對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確定學生通過此教學應該達到的水平或獲得的能力。

2、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真實的任務和有針對性的問題。

3、根據任務和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確定提供資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按照學習目標在教師設計好的範圍內有目的地查找學習資源,也可以提供現成的真實可靠的學習資源給學生。如果需要,教師還要製作相關的資源列表,以方便學生查閱,提高學習效率。

4、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況下應落實成文字呈現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要求學生以完成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應事先做出電子作品的範例,當然這個範例是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應該達到的製作水平進行設計的,有了教師展示的範例,學生瀏覽後就會對自己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6、在評價信息化學習特別是其產生的電子作品時,結構化的評價工具——量規提供了較爲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認真設計將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

7、對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設計,包括實施時間表、分組方法、上機時間分配、實施過程中可能用到的軟硬件(如不具備,應採取什麼方法解決)以及其他必要文檔的準備,等等。

8、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評價修改是隨時進行的,伴隨設計過程的始終。

綜上所述,做好“三點八步”,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優化,是我們優化教學設計的必然結果。

小學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生活中領會“左右”的意義,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用“左右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正確確定左右。

教材分析

《左右》是第五單元中繼“前後”“上下”之後的第三課。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和探索中觀察、感知“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體驗左右的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之後,引導學生把左右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學生親身經歷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充分感知左右,從而體會左右的意義。備課前經過了解,我發現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大多數已經能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於沒有經過刻意的培養和訓練,所以對左、右的反應比較遲緩,大部分學生區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隻手會寫字,再判斷哪邊是右邊,然後想另外一邊是左邊。並且,左右的相對性在他們的思維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是這節課的難點。

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學生共50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養之中。由於條件限制,執教時學生分成兩大組,每大組中4人一排作爲一個學習小組。

教學設計理念

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與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間的座位關係教學左、右,易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找自已身上的左右這一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左右朋友來認識左右,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體中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經歷形成左、右方位感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聯繫實際,操作性強,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對的位置關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逐步發展空間觀念。遊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介紹自己左邊右邊的同學,這是對“左右”知識的延伸,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與生活的聯繫。淘氣要去小明家玩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幫淘氣和老師解決困難,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練習鞏固了新知,做到了“學以致用”。體驗“相對”,確定“左右”。對於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左右的相對性,應該建立在充分的感性認識基礎上,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體會相對性,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1、感知左右手

(1)學生用掌聲歡迎來聽課的老師。請學生說說在鼓掌時用到了我們身上的哪一對好朋友。(左手和右手)

(2)請同學們舉起右手,放下,再舉起你們的左手,放下。

(3)大家說說,我們平時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呢?左手呢?

2、請學生找出我們身上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腳、右腳等)

3、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4、揭示課題。

剛纔同學們已經熟悉了自己身體的左和右,其實生活中的左和右還有許許多多。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左右”。(課件出示課題並請生齊讀)

【設計意圖:從學生課堂上經常發生的動作――舉手出發,直奔主題,有效組織課堂,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這節課開始就洋溢着輕鬆愉快的氣氛。從學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體展開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自身的左右,從而理解左右的位置關係,同時也讓學生親自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人的身體上也有數學。】

二、實際操作,探索新知

1、擺一擺。

同桌的.同學互相合作,按老師的要求擺。

請你在桌上放一塊橡皮;

在橡皮的左邊擺一枝鉛筆;

在橡皮的右邊擺一個鉛筆盒;

在鉛筆盒的左邊,橡皮的右邊擺一把尺子;

在鉛筆盒的右邊擺一把小刀。

生擺好後,師出示正確的排列順序,生檢查自己的排列。

2、數一數。

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二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四個。

爲什麼橡皮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又排第四?

什麼東西反了?能講得更清楚一些嗎?

(數的順序反了,開始是從左數,後來是從右數。)

師小結:也就是說,同樣一個物體,從左數和從右數,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3、說一說。

師生對口令遊戲

尺子的左邊是什麼?

尺子的右邊是什麼?

……

同桌的同學互相對口令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提問兩個同學,然後每個人說給自己的同桌聽。)

4、找一找。

(課件出示教材第60頁“找一找”掛圖。)

星期天,東東想去小明家玩,他沒到過小明家,但他記得小明說他家住在三樓,上樓梯後往左走。你們能告訴東東小明家住幾號房嗎?

【設計意圖:評析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找一找”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鍛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這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1、想一想。

剛纔同學們幫東東解決了困難,現在願不願幫老師一個忙。

師:老師舉的是哪隻手?(師舉右手。)

有的同學說左手,有的同學說右手,老師舉的到底是哪一隻手?

(學生七嘴八舌,還是有的說左手,有的說右手。)

同組的同學討論一下,交流一下意見。

(小組討論交流。)

彙報結果。

師轉身驗證。

體驗:同桌左邊的同學向右轉,右邊的同學向左轉,同時舉右手。

師小結:如果面對着面,你的左手就會對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會對着同桌的左手。

【設計意圖:教師巧妙地用設疑的方法讓學生判斷教師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親身經歷“猜測――驗證――數學解釋”的過程,從而發現: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遊戲。

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站着,老師舉右手,學生也舉右手,老師舉左手,學生也舉左手,看誰舉得又對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遊戲。)

3、爬樓梯。

上樓梯時我們要靠哪邊走?下樓梯時我們又要靠哪邊走?

(學生說法不同)

請兩位同學示範一下,把教室中間過道當樓梯,一個從前往後走是下樓梯,另一個從後往前走是上樓梯。

(生觀察時師提醒:下樓梯的同學是靠哪邊走?)

(生還是有的說左邊,有的說右邊。)

全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走上樓梯,又走下樓梯。下樓梯時,師又提醒:下樓梯時你靠哪邊走?

現在同學們明白下樓梯時靠哪邊走嗎?

爲什麼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

4、練一練。

【設計意圖:當觀察別人判斷左右時,學生容易以自己爲標準來確定,錯誤率較高。教師在此及時地讓學生到室外實地進行活動,以學生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更清楚地經歷了方向的變化,再次體驗“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從而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解決問題,增強運用意識

課件出示書P61第3題,其中有幾輛頑皮的小汽車就躲在樹底下,這裏共有幾輛車?先聽聽大客車是怎麼說的?(課件: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幾輛車?)小組討論、彙報,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藉助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小學教學設計 7

 活動目標:

1、增進對小學的認識,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激發爭當小學生的願望。

2、找出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3、瞭解初入小學時會遇到的困難,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增強自信心。

重難點: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對小學的瞭解,有爭當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學掛圖,小學生一日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片段的錄像。

知識準備:

1、集體參觀過小學,對小學環境有所瞭解。

2、請一位一年級學生準備好介紹第一天成爲小學生的情況和小學學習、生活、環境的情況。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引發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小學哥哥姐姐的錄像,你們想看嗎?(引導幼兒觀看小學一日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片段的錄像)

二、觀察比較,加深認識。

1、啓發討論: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一樣嗎?有哪些不同呢?

2、引導幼兒從環境、學習、生活三方面說出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

(1)教師提問,啓發思考,瞭解小學學習環境與幼兒園的區別。

①操場是什麼樣子的?操場上有什麼?這些運動器材有什麼作用?

②圖書館中有什麼?和幼兒園的閱讀室有什麼不同?你知道我們可以在裏面學到什麼?

③教室的課桌、椅子和幼兒園一樣嗎?教室內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當我們成爲一名小學生的時候,這些地方就會成爲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可以在這些地方快樂運動快樂、快樂閱讀和快樂學習,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和新本領。

(2)經驗交流,拓展討論內容,進一步瞭解小學的學習生活情況。

①教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姐姐,她是一年級小學生現在,我們請她講講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怎麼樣的好嗎?大家歡迎! ②請小姐姐講述成爲小學生第一天的.情況和現在學習、生活的情況。

③啓發討論:小朋友聽了介紹以後,知道作爲爲一名小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在知識學習上我們要比在幼兒園要花更多的時間,但不能浪費時間,還要學會提高學習效果,學會學習的方法。

④引導交流:剛纔姐姐講到上幼兒園和上小學的起牀時間一樣嗎?下課十分鐘要做哪些事情?小學生還有哪些課外活動?

小結:原來小學和幼兒園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在學習、生活、環境上都有很大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讀小學後我們會熟悉更多的小朋友和老師,會學到更多的本領。

三、創設情景,操作體驗。

1、教師:小朋友看,小姐姐的衣領上繫着什麼?大家想學嗎?請姐姐教我們系紅領巾吧。

2、成爲小學生後,每天都要自己整理小書包,現在我們都來嘗試一下好嗎?

四、分享交流,激發情感。

1幼兒暢談:我想就讀的小學

2、小結:假如你們能在同一所小學讀書的話仍然要繼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爭取早日帶上紅領巾!

活動延伸:

1、模仿小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2、繪畫:心中的小學。 要求幼兒畫出自己對小學最感興趣的事情或最喜歡的地方。

活動建議:

1、請小學教師當助教,組織幼兒模擬小學生學習的情景,解答幼兒的疑問。

2、幼兒就讀學前班,要加強家園合作,從學習上、心理上、身體上幫助幼兒做好準備,爲接下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小學教學設計 8

爲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精神,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爲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爲加快實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積累經驗。

二、條件分析:

1、我校系博鰲鎮中心小學。我校積極實施“科研興校”、“質量興校”的戰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培植與發展優質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近幾年來,我校投資校園的軟、硬件環境的建設,先後建成了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信息技術設備。學校在資源庫建設初見成效,爲實施新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學校重視了教師的培訓工作,多年來學校每年均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各類教師,目前擁有省、市級骨幹教師多名,爲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三、組織領導:

組長:

成員:

四、實驗目標及任務:

1、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公民。

使學生具有愛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的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養一支能夠勝任新課程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最重要、最積極的因素,我們不但要引領着所有的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而且要通過這一場革命與洗禮,徹底更新教育觀念,使所有的教師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3、開發具有地方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親和力的校本課程,初步建立起合理並不斷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還應適應新的要求,開發出具有一定質量的、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校本課程,以課程開發爲突破口,真正實現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利用者、執行者,更是教材的開發者的課改目標。

五、實驗措施及手段:

(一)加強校本培訓工作,以培訓促新課程的`實施。

學校將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注重發揮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專家引路、教師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相結合,進行新課程的校本培訓工作。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發生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至舊的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觀念鬥爭的結果。我們首先要注重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力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組織教師開展反思與討論,提高認識,強化責任,進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啓蒙運動”,把我們自身的教育思想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真正煥發出生命力和創造力。

其次,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改革既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全體教師不僅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應注意改變我們每天正在進行着的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行爲。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名師聯動、專家引路、教師研討的方式,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力求通過自身行爲的轉變來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再次,我們將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重建。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爲其保駕護航。學校將從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管理、評價制度改革,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之與觀念更新、行爲轉變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以課程開發促課改的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課程開發的整個過程:

一、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區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教育納入到校本課程的編制範圍,使之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脈相承。

二、是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開展“五大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常規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設計可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三、是與團隊活動相結合。結合學校特點,結合團隊開展的“綠色承諾”、“體驗教育”、“新世紀我能行”等活動的開展開發校本課程。

四、是與學校的興趣小組的開展相結合。我們將結合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相結合。學校與師生的成長有着明顯的時代性與方向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能夠突顯學校的辦學方向,使得學校課程更加鮮活、亮麗。

(三)、改革評價制度,以機制建設促課改的實施。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與源動力,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加大評價制度的改革與探索。

一、是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我們將從制度層面改革評價體制、分配體制,以制度建設爲導向,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程的實施上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確保學校制度的科學性、公正性、激勵性和正確的引導性。

二、是重視評價的情感性。

教師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實施新課程必須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師,實施新課程必然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勞動與心血,學校領導能從情感層面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在理解信任、使用發展之中促進新課程的開展。實踐證明,學校管理者心向教師,廣大教師會迸發出更大熱情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順應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和諧、民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促進了新課程的實施。

三、是重視評價的發展性。

人總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中獲得前進的動力,我校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對所有的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誰在這場變革中及早啓動,誰就能贏得主動。

四、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促進課改的實施。

新課程的實施對於學校課程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於信息技術軟、硬件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我們將把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工作作爲課程資源開發的落腳點與突破口,全面優化課程資源。我們將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實施、軟硬兼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潛,一方面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壓縮非教學性開資,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對校辦產業及“三產”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時,我們還將做好全面的統籌與規劃,確保資金投放的重點。“分步實施”就是學校電教設備的投入和發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我們將在前已經初步實現班班通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將重點放到終端的建設上,不斷提高使用效率。“軟硬兼顧”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時注重軟件的建設。一是利用好電教教材費,足額徵訂省教育廳規定的電教教材,將各個年級各門學科的音像資料配成系列,滿足新課程實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設力度,製作出更多更好地適應學校校情的軟件,充實學校的軟件庫。實踐表明教師自制的軟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夠提高一個學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

1、認真總結前一段時間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分析我校實施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鎮的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成立課程改革實驗組織機構,明確分工,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鎮課程改革動員大會,通過多種形式爲全鎮各類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培訓工作。

4、配齊課程改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設備。

5、做好宣傳工作,向家長、向社會宣傳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

第二階段:

1、做好一年級新課程、新教材的實驗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的實驗項目的申報與立項工作,進步規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課改成果的形成。

3、結合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爭取取得一定的實驗效果。

4、組織校內、鎮內的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多層次的教學研討活動,爲各位教師提供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5、組織人員參加區級各類新課程的培訓與教學競賽活動。

6、積極進行與新課程相關的教學評價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