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ai ei ui是一年級上冊課本的內容,在教授ɑi ei ui這節課時,我能夠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環節方面,銜接的較爲自然,緊密。例如,在學習ɑi ei ui的讀音,認清形,書寫等方面,都能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課堂氛圍較好。尤其是學習ɑi ei ui的讀音時,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孩子都參與課堂,做課堂的主人。但是在語言組織方面不夠嚴謹。如在引導孩子根據圖片說出完整的一句話時“這幅圖是什麼?”口令的指向性還有些欠缺,讓學生有點茫然。我應該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問的再具體一點“仔細觀察這幅圖,他們在做什麼,你能說一說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注意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注意語言的精確性。其次,評價語儲備不足,應及時學習評價語,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評價。一年級的孩子喜歡得到表揚,及時的表揚能讓他們更有動力。另外,在課堂中,我出現了幾個不應該犯的錯誤。如,示範書寫音節時,不應該分開寫,應該讓孩子們拿出拼音本進行書寫。其次,在課件展示中,ui的`音節出現錯誤。雖然課件我看了很多遍,但是還是沒有發現錯誤,這啓示我以後無論多熟悉的點都要仔細認真的對待。最後,課堂常規還有待提高,雖然我自認爲班裏的孩子在入學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裏,能形成這樣的紀律,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嚴格要求更能促進他們的進步。

所以,在習慣方面我仍需努力。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吸取今天老師們給我的意見和建議,正視自己的不足,更用心地去鑽研學材,更好地上好一年級的語文課。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四季》是一首兒歌,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兒歌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來,語言親切、生動、所配四幅插圖,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學生觀察想象。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李老師通過有趣的遊戲“看圖猜季節”導入新課,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帶來的不同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衝動,爲進入新課學習儲備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時也爲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建立起情感基礎。

二、趣味識字,注重鞏固

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李老師在設計本課的識字教學時充分考慮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生活實際,調動已有的識字經驗,運用圈一圈、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賽一賽等多種方法,並在課中安排了帶有本課生字的小兒歌配動作作爲課間操,使本堂課的識字教學紮實、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學生的喜歡、不孤立地識記生字,通過不斷地復現和運用,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不僅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還把識字與認識事物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

三、多樣朗讀,感悟文本

這首兒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親切、自然、有感情朗讀課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讀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重視並加強了對讀書的指導訓練、李老師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模仿讀、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形式,有梯度地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兒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四季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關注學生,關注習慣

一年級是習慣養成的起步階段,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李老師關注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老師來讀兒歌,老師讀到哪兒,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兒、一年級學生模仿性強,教師有感情地範讀,準確地傳情,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李老師還注重寫字指導,通過筆畫、筆順、書寫位置的教學,通過一次次的評價和比較,通過較長時間的練寫,使學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書寫技巧。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係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

爲了突破這一難點,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遊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着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着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裏試着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着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爲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係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學生第一次接觸拼音,就是認讀6個單韻母。如何教好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喜歡上拼音。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

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遊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遊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髮音。如發 o 時,我請學生想想公雞是怎麼叫的?然後請同桌小朋友互相學一學。接着教學兒歌:o o o 公雞喔喔叫。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爲啓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髮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拼音教學只有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他們纔會主動、輕鬆、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 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圖,尤其是“表音表形圖”既表音又表形,這些插圖趣味性較濃,又多是爲兒童熟知的事物,易說易記,使學生從舊知或經驗的遷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便於學生在腦海裏牢固建立字母音和形的聯繫。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使用“情境圖”、“語境歌”,發展學生的自然語言。同時,以兒歌或謎語教學拼音,也不失爲一種有趣而生動的好方法。這些富於變化的形式,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從而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核心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學反思《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爲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本課生動的語言既讓學生覺得很有興趣,又能形象地瞭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聽了同段老師教學《影子》這篇課文,真是受益匪淺,特別是她新穎的教學環節讓我深受啓發。

1、“影子”的“影”字教學,可以看得出,教師特別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識字,效果一定好。

2、認識影子的位置時,讓學生結合圖片辨認影子位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包括後面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前後左右是誰,拍手操等環節都非常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3、理解“小黑狗”這個比喻時,教師讓學生想一想換成“小黑熊”行不行,是學生充分了解影子是黑色的特點。理解“朋友”,老師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朋友,從而感受“常常在一起”。難點也就輕鬆突破。

建議:

(1)掌握學情,提問的問題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2)問題環節高效化。新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每個環節要發揮其重要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1.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課中可以創設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賽讀、範讀、討論讀、組與組之間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請學生先看完動畫,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他們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了培養,他們自主發現、自主實踐,激發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學生回答除了課文中的內容外,還說到“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影子的方向也會變化”“影子的長短、大小會變化”“影子是追不上的”……並且在接下來的“手影遊戲”中,進一步擴展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爲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提供平臺,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中的主人。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一、讓語文課堂“動起來”

《語文新課程》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這裏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其基本特徵應爲:

(1)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課上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

從教學實踐中來看,聽和讀着重於理解能力的訓練,說和寫重在表達能力的訓練,理解和表達兩者密不可分,相互聯繫。“聽在這些訓練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有關資料也表明:人類獲得知識,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聽這一渠道。善於傾聽,首先要學會靜聽。美國著名學者卡耐基說:“你想成爲一個健談的人,首先要成爲一個靜聽的人。”我們不但要教育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而且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靜心地聽廣播,聽新聞,聽別人談話。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別人是如何運用語言來描述情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在一次次的傾聽中增強自己的語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所以,在一年級要讓學生養成傾聽他人的習慣。本班學生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好,學生有時認爲自己會了就做別的事情。特別是在聽別人讀書時,有部分學生就開始走神了。我採用了接着讀,指名點評等方式,一學期的訓練,但效果不顯著,這點也使我感到迷茫。

往往“讀”又是着力點,通過“讀”可以培養學生對“言語的敏感”。在一年級的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尤其要多朗讀。學生掌握語言規律的過程,一般要在大量閱讀基礎上。多讀書能夠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伴隨着動作來識字

小學低中段的學生,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可以讓學生多動手。《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一年級的孩子要認識常用漢字264個,其中110個會寫。就低年級學生閱讀而言這是相當繁重的,大部分漢字並非他們在初識之時就一目瞭然的,某些字是隨其閱讀量的擴寬而慢慢去感悟的。加之漢字筆順筆畫千變萬化,同音形近字多,學生識記有一定困難。要學生學會獨立識字,爲今後自學和閱讀奠定好基礎,這已成爲我們識字教學的方向。

漢字中有不少表示動作的字。在認識這些字時,我們一邊認讀,一邊輔以動作,想象字義和字形,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學習《奶奶的白髮》時,其中有“指、擡、摸”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可以讓大家用手做出相應的動作。還可以請幾名學生上臺做動作,其他孩子猜生字來識記。例如:在學習“看”時,可以讓孩子表演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孩子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體和“目”組成的。再如學習“打、拔、拍、跳、跑”時,如果讓孩子動手、動腳做一做動作,更容易記住這些字。動作識字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孩子理解字義和用法,學起來省時又省力。

(3)讓學習貼近生活

注重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例如:學習了《識字1》、《識字2》、《識字3》、《識字4》、《識字5》等語文後,學生知道了什麼花會在春天開放,什麼鳥兒在春天飛來,然後可以帶着學生去尋找春天;知道了體育運動有哪些,體育用品又有哪些,在學生上體育課時也能得到重複;明白了在畫畫時,燕子、石頭、河川等需要着什麼色;夏天到了,開什麼花,吃什麼水果,有什麼特有的天氣。學習了《小松鼠找花生果》,學生知道了花生的果實是長在泥土裏的;學習了《月亮和雲彩》,瞭解了月亮是不會動的,動的是雲彩……這些都能在學生學習生活中得到切身的體驗和實踐,能夠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聯繫起來。

(4)編一個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習《螞蟻和蟈蟈》以後,我給學生開了個頭“有是一年的夏天到了,這次蟈蟈……”,還有《烏鴉喝水》這一課,我給學生這樣的一個開頭“這天,老烏鴉的孫子也口渴了,它也發現了半瓶水……”讓學生繼續編故事。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對課文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學生的成長也起到了導向作用。也訓練了學生講較完整的小故事,樂於講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讓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活動設計,既有內容的結合,又有能力的綜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綜合性原則得以落實。

二、要緊扣教學目標

課堂上要緊緊扣住教學目標,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能本末倒置,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在建設優質高效課堂的課改春潮中,我認爲緊扣目標還是最主要的,否則,課堂僅是圖花架子,遊離了課堂目標,就很難實現語文課堂的優質高效。

例如:在聽二年級下冊《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在說到雨滴是透明的時。教師就利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來解釋,通過門的玻璃,讓學生通過玻璃來看看,透過玻璃,我們能看到什麼?體會什麼是“透明”。只花了幾分鐘就把透明解釋出來,並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但在學習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的第二首《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民生活的艱辛。畢竟現在的物質生活很充裕,不明白什麼是辛苦。而且學生並不知道什麼是古代的徭役和苛捐雜稅,不明白爲什麼農民爲什麼會餓死……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太要遙遠了,和生活實際脫軌。如果花大量的時間去和學生拓展的話,不僅成效不顯著,反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這些知識會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學生會慢慢了解和體會。這就需要我們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必須要明確表示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感悟到什麼。一般情況下,寫人的文章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形象,寫景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把握景物特點,說明文要引導學生掌握說明事物的方法,寫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感悟事件所蘊含的道理或者體會人物的情感。而許多老師在上課時,往往不先確定教學目標,備課時只將精力放在挖掘訓練點上,認爲,只要課堂的容量大,訓練點多,學生學得就越多。上課時,學生因爲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引,有點無所適從,提不起精神。在學習《三個小夥》、《奶奶的白髮》、《小松鼠找花生果》等課文,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但是花費太長時間在表演對話上,就偏離了教學目標,課堂也會顯得散亂。

作爲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僞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1.要注意的是,教學掛圖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語言環境,只要孩子們能理解圖意,引出bpmf四個聲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圖意上花太多時間,以免喧賓奪主,把一節拼音課上成半節看圖說話課。關於情境圖與語境歌,它只是激發學生興趣、幫助識記的輔助手段,僅僅是爲學生學習字母提供了一個語言背景和環境。教師注意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要求學生看圖說話和背誦兒歌。

2.要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韻母作爲重點。重點是培養學生準確的拼讀音節的能力。對音節,只要求能夠準確拼讀、進行適量描紅、抄寫,不要默寫。以減輕負擔,保證重點。值得注意的是拼讀要與識字、與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能只是單純技能上的`訓練。

3.書寫的重點在於寫字習慣的養成。寫字過程中,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時觀察範字的習慣、按筆順寫的習慣、寫完後檢查的習慣、簿本的整潔等,這個過程的重要意義遠遠甚於字寫得好與壞。寫字的過程要比寫的結果來得更重要。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過於看重孩子字寫得是否又快又好,而應十分重視學生寫字過程中的一系列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一入學、初握筆就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撇折”,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如何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呢?設計時,我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好認知、訓練和情意目標,根據訓練點,,用網絡優勢,製作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努力創設與訓練點相關的教學情景。

2、以學生爲主體,以個別化,協作式爲主要形式,在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形成師生共鳴的態勢,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拓展知識面,培養創新能力。

圍繞訓練點,我是這樣展開的:

1、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新課標》中對閱讀方面的情感態度而言,首先是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這一點尤爲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爲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學習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只有瞭解他們的心理,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纔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裏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採用森林王國裏的獅子大王這一角色,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讓他們樂於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欣然願意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這個時候,強調學生自己就是主人,讓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找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們。

2、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達到識字認字的目的。《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老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鑑於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於是我引出小狗——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衣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於是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後,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並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實踐證明,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之後,再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雲、公、車。然後鞏固認讀,最後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爲了些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爲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乾淨、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範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並且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後,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秀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3、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第一學段在朗讀的目標上是這樣要求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所以在上課的前五分鐘內,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製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4、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爲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另外,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方面,我覺得還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着多重對話關係,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學生、教師與編者的對話等,這些都爲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要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不是老師去講解,而是學生自己各抒己見,變被動爲主動去品析、討論、欣賞、嘗試朗讀。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確認自己認爲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爲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做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不要可以追求“標準答案”。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今後,需要做的是如何把這種思想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落實到的一舉一動中。另外,還可以將生活和課堂聯繫起來,課外佈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收集有關動物的文字、圖片資料,留心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這次的教學活動,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從而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擯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拼音教學只有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他們纔會主動、輕鬆、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預設中,我充分使用情境圖、語境歌、遊戲活動, 發展學生的自然語言。我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啓發學生掌握字母。同時,以兒歌或遊戲教學拼音,也不失爲一種有趣而生動的好方法。這些富於變化的形式,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進而能夠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我覺得自己還需要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自己,完善課堂。

一、鼓勵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由於低年級兒童的年齡性格特點: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出現教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卻玩樂此不疲,適當的口頭評價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課上更應該讓鼓勵貫穿課堂,讓孩子沐浴在鼓勵的.陽光下。如我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學生就顯得異常激動,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讚賞,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顯露出來。

二、注重大班教學。

一個班53個孩子確實很多,很多時候都不能一一顧到,但是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跟着來的永遠都是那麼一些人,那其實這個班是不完整的,久而久之另外那些孩子就不可能跟得上進度了,所以一定要多加強羣體的練習,不要總是停留在個體練習上。形式可以多樣一些,如朗讀時,分組,分男女,總之,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的孩子跟着來。

三、課堂容量要加大。

一個環節不要停留太長時間,緊湊的課堂纔是讓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祕訣,所以在今後的備課中一定要把所有的小環節都緊湊的連接上,不能浪費每一分鐘。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片斷一]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後

師:夜裏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麼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鬧,晚上的大海很安靜。

生2:晚上的大海睡覺了。

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首詩歌?

生:我們讀的時候,聲音應該輕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禮貌的。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小朋友。

師:(點擊課件,出示句羣:“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裏,大海睡覺了。”)試着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誰能給大家讀讀這句話?其它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

生1:老師,我覺得他讀書的時候,姿勢很正確。

生2:老師,我補充一點,他在讀的時候,把“不”字拖得很長。

生3:他在讀的時候,聲音很輕,這樣就不能把大海吵醒了。

生4: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他在讀“大海睡覺了”的時候,聲音太小了,我們有點聽不着。如果,他聲音再大一點,會更好。

師:聽了這麼多小評委的發言,請大家試着再讀一讀。

生:(讀。但是對於詩中的“大海睡覺了”一行,處理得不是很到位。)

師:小朋友們,給老師一個機會,讓我也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讀)

師:小朋友們,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讀得好不好,你們能給我評一評嗎?

生1:老師,我覺得你的聲音很輕柔,很美。

生2:老師在讀這一句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好,還加上了動作。

師:你連我的表情都注意到了,你這個小評委可真不簡單。

生:……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邊讀這句話,一邊加上動作表演,好不好?

生:(表演讀)

[教學評析]

1、評價。在教學中,我用評價來指導朗讀,用評價來促進教學。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夠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師與生,生與生互動起來,互相補充,互相啓發,共同體驗,共同分享,思維和情感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活動。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情感活動活躍,有很強的表演慾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簡單的舞蹈動作,這些動作不是生硬的,它來源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想像,對於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

3、自主、合作。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發揮班級羣體的功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教師和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共同閱讀,共同斟酌,通過合作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片斷二]

師:小朋友們,大海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點擊課件,出示“大海沉睡圖”,配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師:看了屏幕上的畫面,聽了叔叔的朗誦,你想到了什麼?你覺得大海怎樣?

生1:我覺得大海很可愛。

生2:我覺得大海像一位老奶奶,她懷裏抱着一個,背上揹着一個,一定很累了。

生3:我看到月亮姐姐的眼睛閉上了,還笑了,我想躺在大海的懷裏,一定很舒服。

生4:老師,我想晚上到海邊,去聽聽大海睡覺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大海的確很迷人,很可愛,讓我們

[1]

拿起書,再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美是無處不在的:畫面美,聲音美,意境美。心理學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感,內心的積極情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大爲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直觀的“美”的情境,讓學生身“迷”其中,浸潤其中,充分地感受着美,體驗着美,表達着美,創造着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他們閱讀的樂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心靈得以淨化,情感得到昇華,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學片斷三]

師:小朋友們,晚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多麼安靜啊!老師告訴你一個成語,這就叫“風平浪靜”。那麼,白天的大海又是怎樣的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已經有人編成了一首詩歌,寫到書中了。既然白天的大海也是這麼有趣,我們能不能也試着編幾句?

生1:風兒又鬧了,浪兒又笑了。

生2:大海醒來了。

生3:太陽公公出來了,海鷗也在歡叫了。

生4:天亮了,大海起牀了。

生5:她抱着海鷗,她揹着海燕,那海浪聲啊,是她歡樂地笑聲。

師:小朋友們,老師將咱們一起編的這首詩歌寫在黑板上了,給它起個名字,好嗎?

生1:大海醒來了。

生2:大海笑了。

師: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我們一年級四班的全體師生(教師將“一年級四班全體師生”幾個字板書在詩歌題目下。),讓我們一起再來把我們編的詩歌讀給在座的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性使用,注重語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配合,注重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開放意識和課程意識,在教學設計時,力求做到開放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受教材制約,突破教材極限,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

本節課中,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表演,是能夠體會到詩句所描繪的大海夜景,感受到語言的優美,大海的靜謐的。然而,學生對白天的大海也極爲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從聲音、形象、色彩等方面展現大海的動態,將白天的大海的一些特色展示出來,爲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學生在仿說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動靜的對比當中,能夠更加理解晚上大海的柔美、可愛,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師:讀了《大海睡了》這課,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從“睡”字知道了作者把大海當作人來寫,讓人覺得可親可愛。

生:我從“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知道了風兒,浪兒白天又“鬧”又“笑”,像個活潑、頑皮的孩子,到了晚上,它們就累了,要“睡覺了”。

生:我還知道了,大海就像媽媽,明月、星星就像她的孩子。

評析: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良好的教育在敞開與自由之間。我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把說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讓他們用心靈感受到智慧的高妙。語言是活性的,也只有在這種“自由”、開放的課堂上,語言的活性才能得到滋養,得到培植,得到生成,得到發展,最後語言的活性才能成爲人的思維的活性,成爲人的心靈的活性,成爲人的創造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