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亞落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1

我想每一位讀《三亞落日》的人都會被三亞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的一篇美文,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三亞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是我教學的重點。

2003年我有幸去到了三亞旅遊,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課前,我和學生們講述了我的旅遊經歷,並把我拍的旅遊照片製作成課件,充分地展示了三亞獨特的風光,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淨、如仙境般的天地,真實的人物,真情的講述,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接着我抓住“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這一中心句統領全文,組織教學。通過抓住幾個畫面來品味、領悟三亞落日之美,例如:看落日環境之美:藍天、碧海、白鷗、沙灘、椰子樹,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怎能不讓孩子感受到三亞的落日是如此的富有詩情畫意呢!再如:落日的變化、神奇之美:先是像一個快樂的孩童,瀟瀟灑灑地抖落下赤朱丹彤,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顏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隨着時光的悄悄溜走,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變得溫和起來,變成了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最後,它突然顫動了兩下,像跳水員一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一切是那樣的神奇,那樣的美妙,一幅幅畫面的出現和交替,本身就是一首詩,再加上詩意的觀賞環境,難怪作者說“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

隨着講解的深入、畫面的渲染,朗讀的體悟,學生對三亞的神往之情愈來愈烈,我知道這堂課我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2

《三亞落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執教本課的過程中,我存在以下的得失。

首先,在朗讀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執教本課過程中,我大量地讓學生齊讀,雖然讀的整齊,流利,但沒有體現每個學生的朗讀能力。面對這樣一篇短小,文情兼備的文章,更應有層次地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語言都很精妙,只有反覆地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用詞的巧妙。道德課堂一直在強調語文意識的滲透,因此也應在課堂上強調學生養成積累優美句子、語段的好習慣,讓學生在每節課堂中都能增加語文知識,培養語言能力。

其次,在重點詞語中領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詞語既形象又生動,抓住了這些詞語,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語句的內涵。如“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片”等繪色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後的絢爛、熱烈。又如“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態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日的頑皮、可愛。從而油然而生一種喜愛、讚美的情感。執教本課後,在引導學生理解內涵方面,我以後應該強調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內涵,站在作者角度理解用詞的準確,跳出文章理解其內涵。

第三,在畫面中欣賞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寫落日的經過時,我通過幻燈片大量地向學展現了日落的畫面,並且運用配樂朗讀,讓學生充分地領略落日的美。通過圖文聲的結合,使學生更加深了落日的整個過程:落日像孩童時的頑皮;像大紅燈籠時的'柔和;像跳水員時的優美。這樣可以使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薰陶,同時也爲他們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時,對學生了解不夠,任務不夠明確,學生合作起來比較費力,而且效率也不夠高,以後在小組合作方面的指導是我要完成的目標。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備課備學生的重要性。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的一篇美文,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三亞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是我教學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句,想像體悟。讓學生在反覆地讀悟中領會“夕陽滑落的景象美妙絕倫,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同時把學生的經驗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學生與教材進行對話,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運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世界,填充與豐滿教材的空白處,形成學生真正的個性化的讀。我引導學生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美的跳水。如第3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爲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不足之處:

整堂課,學生啓而不發,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沒有從內心深處感悟到三亞落日的美妙絕倫。這跟我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關。所以說,課設計的再精彩,老師上得再生動,課堂的主人沒有調動起來,那就是失敗的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4

今天教學《三亞落日》第一段,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後找中心句,以最快的速度將學生引入學習活動中,通過對“真有詩意”“美妙絕倫”等詞語的朗讀、理解,激發學生的嚮往與讚美之情。

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對於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自然別有一番情調。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句子朗讀課文相關段落,效果很明顯。

在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後,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第三部分的教學,扣住落日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態也隨之變化“像孩童——像紅燈籠——像跳水員入水”來感受日落的整個畫面,在反覆多樣的朗讀中體會到三亞的自然風光之美並感悟作者對三亞落日景象的留戀和讚歎。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5

三亞落日成爲一道景觀,課文開門見山指出這風景的特點是“詩意”“美妙絕倫”。教師也可以開門見山地說,如果我們認真學了這篇課文,之後能不能爲三亞落日寫一首美妙絕倫的小詩呢?

第二自然段寫的是海水、椰子樹、細沙,頗具南國風姿。日落之前的安逸,可見一斑。此時海水是原色的湛藍,與後文的“大海失去了原色”相對應,有個句子誇張得好,讓人擔心低翔白鷗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這景象遠比翠色慾流的草原要濃郁。岸邊碧玉般的椰子樹樹冠吸引着海風,還有撓人的細沙,似乎可以輕柔地唱出“你是風兒我是沙”,這些都是人們欣賞落日的好背景。至於細沙爲何玉屑銀末,爲何金燦燦亮閃閃,因爲太陽要出場了。

第三自然段太陽終於來了。太陽完全具備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快樂”“臉蛋”“瀟瀟灑灑”“笑顏”等,都讓人感受它身上散發的魅力,也能體會出太陽是個有故事,或者是會折騰的角色。於是,在這裏看落日,也就是在欣賞一出童話了,因爲主角是可愛、頑皮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化作太陽,來一段開場白,說一說這一天都活躍了什麼,爲什麼還毫無倦態。

第四自然段最爲精彩,也就是落日的全過程了。作者是個高手,本來半分鐘時間的事情,可以一句話說過去,卻偏偏整出了一個大大的段落。很多學生寫作文乾巴巴的,感覺敘述一件事兒沒什麼可寫,三兩句匆匆了事,那就有必要讀讀這一段。換言之,怎樣把一件精彩的事情寫詳細。我們讀的時候,似乎在中間的某些個環節裏時間靜止了下來,時空定格之中,人們可以盡情地觀賞。動靜結合,宛如視頻展播的慢放,甚至還出現回放的現象。正是大自然無窮的美麗神奇,才左右了作者的筆法。太陽角色,依然如孩子一般,想走又不想走,想留又留不下。太陽和大海是一對好組合,落日的過程可以總結爲:懸在天邊,慢慢下沉,平穩停住,頑皮蹦跳,彈跳入水。這些環節,教師可以藉助動態板書來逐個分析。每一個小環節都寫得很精細,教師可以發揮,如爲什麼它停住了,是不是還有留念或者感嘆時光匆匆呢?說它蹦跳,有沒有海水起伏的幫助呢?大海像飽飲了玫瑰酒,遊人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最後一個自然段,雖然簡短,但是意味深長。我們終於領略了三亞落日的美景,原來就是如此的“詩意”和“美妙絕倫”,看來不虛此行。同時也有意猶未盡之感,看落日,如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期待着明天再來“瞪大雙眼”體味。

常規印象中,落日都帶着一種落寞悽美,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爲證。不過在本文中,一直都是歡快的調子。落日感染得海天一色,那種金紅與熱烈,那種漲溢出醉醺醺的光與彩,都是明朗的,也燃燒到讀者的心裏。所以,我們可以說“夕陽無限好,雖然近黃昏”。

學過之後,如果記住了落日的一兩個片段,就是可喜的。鞏固時,不妨讓某一個學生在臺上表演,學着太陽“任性地在這張碩大無朋的牀面上頑皮地蹦跳”,一邊跳一邊唱《荷塘月色》之類的歌兒,其他的同學,就在下面模仿連綿起伏如綠葉般襯托的波瀾。學過之後,還可以佈置一些練筆作業,讓學生細細觀察,寫一寫家鄉的日出日落。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6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三亞落日這一美妙絕倫的景象,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瞭解文章的結構,還精讀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本課時是第二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一方面通過反覆吟誦,感悟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另一面,通過賞析交流,體會比喻句和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三個比喻句,體會三亞落日的美輪美奐,並在此基礎上再次出示中心句“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除此之外,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的方法理解詞語,如理解“溫和”時文中的近義詞“柔和”,理解“醉醺醺”時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碩大無朋”時可結合課文內容或查找工具書等方法。

此外,《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本課我讓學生找出比喻句、擬人句,感悟三亞落日的美及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優美。此外,練習用“先……然後……再……最後”把一件事按順序表達清楚。

本節課研究的一個主題是“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在一開課的時候,首先用一組三亞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再以一組落日的圖片,帶給學生一種視覺的衝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第3、4自然段的時候,將自學邀請投在屏幕上,能使學生在自學時更加明確學習要求,從而更好地自主學習,這就比傳統意義上由教師口述,學生操作有效果。有時我們的要求提多一些的話,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根本記不住,最後,以《永遠的邀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總結昇華,讓學生回味無窮,繼續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中。

課後,肖迪老師、信息部的老師們及我校的王虎校長、李定教導對我這節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肖老師對這節課的總體評價是:朗讀加強,練習穿插,圖片結合。她認爲作者把落日比作孩童的這個部分,我在引導時,僅侷限於第三自然段,其實還可以聯繫第四自然段中的“頑皮地蹦跳”等,這樣更能提醒文章的整體性;在學習“醉醺醺”這個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夠恰當,因爲“醉醺醺”是一種狀態,用圖不好解釋,而且圖釋容易固定學生的思維;在出示的其中一張落日圖中,要處理下載時其中的字眼;在範讀“我瞪大雙眼”時,先用敘述的語氣,不要突然讀得高亢,這樣更能體現層次感;“生怕”這句話的情感是否串到結束語,放到總結中,把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體現出來,深化主題;最後的總結句“哦!這就是三亞落日!”應該用一組聯繫性的圖片把三亞落日呈現出來。我校的王副校長建議,在學生自學時,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指導朗讀時再做足一些,此外,在引導學生複述落日的變化過程時,可以讓學生先抓住關鍵詞說話,如果學生有困難再出示“先……然後……再……最後”這個句式引導。李定教導提出落日的美還更應該觸發學生的心底,可以抓住“美輪美奐”這個詞通讀全文,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的美,還可以學生拓展想象,落日還會像什麼?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的意見我虛心聽取了,要想上好一節課,還真的需要多下工夫。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7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被三亞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的一篇美文,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三亞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是我教學的重點。

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詞句的品味、推敲。特別對遣詞造句的精深微妙之處,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點撥。

第一段的學習我採用通讀全文後找中心句的方法,講學生引入學習活動中,通過對“真有詩意、美妙絕倫、一點兒也不遜色”等詞語的朗讀、理解,激發學生的神往之情。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於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爲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在學第二段中,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着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說,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說:三亞彷彿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說: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裏,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說: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麼樣,真想去看看啊!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麼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嚮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着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爲孩子們的了。

我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後,就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教學抓住落日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態也隨之變化“像孩童——像紅燈籠——像跳水員入水”來感受日落的整個畫面,並抓住

“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色”等繪色的詞;又抓住“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態的詞語來指導朗讀,體會到三亞的自然風光之美。

最後,抓好對落日三個比喻的理解。作者把太陽比作是“一個快樂的孩童”、“紅燈籠”、“跳水員入水”,讓讀者整體感知日落的動態過程。從“下沉→停住→蹦跳→彈跳→入水”這一過程來體悟落日似孩童般的“頑皮|”、“任性”。,體會作者對三亞落日景象的留戀和讚歎。

整節課,我引導學生賞讀語言文字,想象文章意境,感悟了“三亞落日”那份詩意的美。

不足的是:三亞對於學生來說,一切顯得陌生而遙遠。它的天空藍得如何獨特,海鷗如何的白,沙灘又是怎樣的細軟,學生都沒有真切的感受。光憑語言描述,學生是感受不到的。雖然,課前我也在網上搜集到了三亞風光的圖片,三亞風光的錄象,可是,因爲教室裏沒有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把學生帶到後樓的多媒體教室去上,又嫌麻煩了一點,自己的一懶惰,導致不能充分地向學生展示三亞獨特的風光,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淨、如仙境般的天地。那麼美的景只有自己一人在辦公室享受,現在想來,有些遺憾,也有些自責。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8

俗話說“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習時需“披文以入情”。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如果上課時沒有激情,這樣的課就會淡而無味,教學目的的完成也成問題。所以,課堂上營造一個良性的“場”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三亞落日》這一課時,我考慮到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瞭解落日,看一看落日,可是班級沒有多媒體,也缺少掛圖,怎麼才能讓學生對落日產生興趣呢?導入時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回憶看日出的情景,學生們回憶了在日照,在泰山等地觀看日出的情形,你一言我一語。看到氣氛開始有點熱烈,我套用了課文上的一句話:“其實日落一點兒也不必日出遜色,我就仔細觀察過日落,想聽嗎?”此時我抓住課文3、4段對日落過程中的三個比喻:快樂的孩童,光焰柔和的燈籠,跳水員跟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大家一臉的專注,特別是說到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後像一個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學生個個睜大了眼睛,太美了!太妙了!“其實三亞的落日比這還有詩意,那麼三亞的落日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我知道學生的感情被激發出來了,果然,接下來的整節課學生都能始終感情飽滿、有滋有味地進行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和種子就播在這塊土地上。”如果一個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冷冷冰冰地進行知識發售,而沒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課的。我意識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通過情感交流,通過努力去營造良好的“場”去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前提還必須有教師對於文本較深的開掘。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9

《三亞落日》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第一課時,在理清文章的脈絡之後,重點教學了第二自然段,介紹三亞的自然風光。雖然這一節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但是我想作者之所以得出“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這一中心,與三亞如畫的風景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思考“三亞美在哪裏?”一邊請學生讀找,一邊在電腦上放映相關的圖片,很快“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進入了孩子們的頭腦和視野,學生們通過朗讀和交流,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三亞的美,對三亞的喜愛之情溢於顏表。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正是在這樣一個富有情調的地方觀看落日,才使作者覺得看落日更有詩意。

總之,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學中較好地把握學生的感情,引導他們好好地讀書,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主體學習的作用,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大膽交流,深刻體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10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的教學不要面面俱到。我常常勸誡自己,可卻常常做不到。教學《三亞落日》第一課時,我就要求自己,儘量突出重點來教。

這個重點是什麼呢?除了初讀課文,就是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三亞的熱帶風光,學習寫景的方法。

學習第二自然段,分兩個步驟:一是學習寫法,一是即景練寫。

引導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先要學習抓住特點寫。我讓學生先讀一讀,感受三亞風光之美,思考:美在哪裏呢?我啓發:三亞的美肯定表現在典型的景物上,哪些景物美呢?劃出來,讀一讀,體會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的特點。

光學到這兒,還不行。我再讓學生想象畫面,用心朗讀課文,努力去發現:作者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把三亞的景色描繪得如此之美呢?經過一番朗讀,一通探討,學生明白了:作者在用美的詞語描寫景物,寫出自己的感覺,表達出自己喜愛如此美景的感情來。

學了這樣的寫景方法後,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運用方法練習寫作。這不,昨天剛下了一場小雪。雪景也是很美的。我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看到的美麗的雪景。

孩子們捻着筆桿子,過了好一會兒,作品新鮮“出爐”了。“田邊的青松老哥,一夜之間變成了長滿鬍子的青松爸爸。”“大地上晶瑩剔透,腳一踩上去,便會消失,我真不忍心把它破壞掉。”“花壇裏的樹木被一片片小巧玲瓏的雪花蓋住了,真是一點也不比美麗的少女遜色。”“松樹上掛着一顆顆白色的果實,遠遠望去,就像一串串禮物掛在聖誕樹上,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操場跑道也驀然變成白色的了,真想用腳踩一下,那感覺絕對是享受。”“我捏起一些雪,哇!好軟啊,就像一團棉花糖,我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覺得,這節課上的即景練寫就是教學重點。我和孩子們多花點時間,學習這篇文章的表達方法,並且能即學即用,這樣的教學就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以後,我還要這樣抓住教學重點來教,一課一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