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彙總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1

《月亮與雲彩》一課主要寫的是一個晚上,幾個小朋友看見月亮在雲中穿行,爭論究竟是月亮還是雲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樹杈裏看月亮的辦法,證明跑得快的是雲彩不是月亮。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彙總

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設計精彩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能扣動學生心絃、激發學生思維浪花,它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所以我播放了一首《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再談話引入:一羣孩子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裏在院子裏看什麼呢?請大家打開書本,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看什麼?他們對着天空在指指點點說些什麼?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這樣可以利用教學插圖,訓練學生觀察,引發學生想象,實現形象感知和語言體會的銜接。

二、運用扮演方法,理解字詞含義

小學生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創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由於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對於一些字詞不能理解,若是充分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充滿興趣,在快樂中理解含義。如在引導學生理解“穿行”一詞時,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扮演雲彩和月亮,幾朵“小云彩” 交錯地站着,“小月亮”用動作來演示“穿行”,這樣不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表述,學生們也就能理解“穿行就是在縫隙中穿來穿去”。這一段出現了“明”和“暗” 這樣一組反義詞,除了利用課件,讓學生理解外,我在這裏讓學生分別用這兩個字,說一句話。這樣能達到訓練語言運用的能力。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2

《月亮和雲彩》這一課主要講的是:一天晚上,幾個小朋友在院子裏玩,看見月亮在雲彩裏穿行,然後就在一起爭論,是月亮跑得快,還是雲彩跑得快。而李小文是讓大家站在一棵大樹下,從樹杈裏看月亮的辦法,證明了跑得快的是雲彩不是月亮。上完了這課後,我覺得有幾點做得還可以:

首先在堂課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出示、視頻演示、表演等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解決了課文難點。如“穿行”一詞,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於是我就通過演一演來幫助學生理解,我讓三個小朋友做雲彩,我來做月亮,演示了月亮在雲彩裏穿行的過程。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自然就明白了“穿行”的意思。

接着,指導學生通過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了李小文是通過認真觀察,才發現事實真相的。懂得了只有留心觀察,善於思考,才能解決問題這一道理。

最後,在指導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和“是......不是......”的句式說話。學生對第一個句式說得很好,可是對第二個句式學生說的不太好,於是我就舉例說“得到大蘑菇的是小白兔,不是小黑兔。”立刻有個學生說“長得高的是大松樹,不是小松樹。”孩子們的思路就打開了,有個孩子說:“認真學習的是學習委員,不是我。”你聽說的多好啊!

當然了,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在指導朗讀上還不夠到位,有些關鍵詞句如“一會兒明,一會兒暗”、“是……不是……”等句子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時候我沒有及時引導讀好,我想今後在上課時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範讀來指導孩子的朗讀,其次在指導用“一會兒……一會兒……”這一環節上,要讓學生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想法。

  《月亮和雲彩》教學反思3

此次參加常態課的研討觀摩活動,我執教了一年級《月亮和雲彩》的第一課時,接到這樣的上課命題,我當時有些惆悵與糾結。第一課時難“出彩”似乎爲老師們所公認,因而,現在的公開課,很難尋覓到第一課時的蹤影。再說,這又是一篇新的教材。該怎麼上好第一課時呢?心裏很沒底。

我先找來《語文課程標準》細細研讀,定位教學目標。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低年段教學目標,結合本年段的學情,低年段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導入新課、初讀課文、生字新詞教學和質疑問難。如何緊扣課標的學段目標,既強基固本,彰顯低年段的特色;又能突破千課一面的`模式,高效地完成這四項教學目標呢?我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探尋突圍之路,才能領略第一課時教學的別樣風景。

於是,在張海峯教研員的具體指導和學校集體備課組同事的幫助下,我緊扣低年級段的教學目標,認真研讀教材,立足一年級的學情,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相應教學目標。採用難點逐一突破法,一一展開教學。

誰都知道新課的開場很重要,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如何設計導入新課的環節,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佳境呢?我費盡了心思。在第一次試教伊始,我是通過猜謎激趣、欣賞動畫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惜課堂行進了8分鐘之後纔開始涉入主題。張教研明確告訴我,這樣的開場白雖說能奪人眼球,可課堂不是舞臺,要實實在在的內容。於是,我摒棄了原先的預設,開門見山直奔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去讀題,“從她的讀中,你聽出了什麼?”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課題中兩個詞兒都是輕聲。相機進行生字“亮”的書寫指導。在讀中寫,寫中記,寫完後再讀,反反覆覆,多樣形式地讀,直到每個孩子都能熟練讀出來。雖然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但這樣的低投入換取了學生的高收穫,這應該就是低碳的有效教學吧。

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應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週一貫先生說:“讓每一個孩子讀通課文,這是閱讀教學的底線,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良心所在。”在學生自由讀文時,我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讀得字字響亮,不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

不過,如果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朗讀課文,學生也會產生疲勞與厭倦,所以我嘗試着變化,用多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始終保持着讀書的熱情。文中難讀的詞語和句子比較多,經過篩選後我精心選擇了五組詞句,放在了雲彩裏讓孩子們進行挑戰讀,小小的挑戰情境,激發了孩子們的讀書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孩子們選擇學習時,相機進行了難點的突破,特別鼓勵孩子們把詞語讀準確讀明白,把長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在讀通讀好全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又重點學習了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引領孩子們在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理解。“一會兒……一會兒”讀出了夜空不斷變化的神奇,“明、暗”孩子們讀出了“月亮很美”“月亮很有趣”“月亮很好玩”等感受。

在生字教學環節,我主要採取的是隨文識字,逐層推進,並做到重點突出。“亮”在一開始就展開教學,一讀生字讀音,二看清字形,三說如何識記,四課上當堂寫。經過這四步的訓練,孩子們對這個字的結構部件及怎麼才能寫美觀爛熟於心。同時,我及時進行了展評,在展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寫字要領。“明”“暗”略加指導後,讓孩子們在書上進行描紅。在教學“穿”時,我在備課時着實動了一番腦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這個字呢?我藉助多媒體引出了古文字,並形象化地講述了一個故事,這樣字理識字法,解決了字義和字形,我想孩子們對“穿”這個字可以說是終生不忘了。

在教學中,我還能及時捕捉課堂的動態生成。如在讓孩子們說說夜晚的天空怎麼樣時,孩子們感覺夜空很美很有趣等,我以此爲契機,讓孩子們讀出夜空的美、有趣、好玩。在如指導孩子用“穿行”說話時,一個孩子這樣說:我的眼睛在書中穿行。孩子們的思維多麼敏捷呀,不過表達不夠準確,我及時進行了正確的解答,“不是眼睛,是你的目光在書本的文字中穿行”。這樣孩子們對穿行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遠離浮躁,拒絕花架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紮紮實實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引領孩子們與文本直接對話,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努力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精彩的背後也會留下很多的遺憾,這節課上,如果我能再放開些,走出教學預案的束縛;如果教學機智再靈活些,能捕捉更多的課堂生成,可能展現出的語文課堂更充滿靈性些。

總之,閱讀教學如登山,第一課時雖是山腳,但山腳也有風景,這樣的風景浸潤着教師的心血,鐫刻着教師的智慧,是別樣的,是絢麗多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