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鄧稼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鄧稼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鄧稼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七年級下冊《鄧稼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品析文章美點妙處。

3.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

品析文章美點妙處。

  學習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學 習 流 程

【一】複習回顧

【二】美點析讀

1、快速閱讀課文,用小圓圈標示出你認爲比較精美的詞語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然後發言討論,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示例: ――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爲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2、跳讀課文,用波浪線標示出你認爲美妙的句子或段落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閃亮登場發言。

――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爲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啓下文。

3、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的精妙之處。

示例――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三、精讀探究

示例: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勳”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

2、爲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四、拓展練習

(1) 全班討論:你認爲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採訪“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知識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