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蔡校長對我的這節課作出了中肯的評價,我也想到了許多。

一、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認識是膚淺的、狹隘的。

對“先學後教”教學法的認識,我還停留在“片面”“狹隘”的認識上,認爲課堂上的“幾個比一比”“幾個自學指導”的出現就是“先學後教”。結果,這隻能做到“形似”,而“神似”達不到。真的是“看花容易,繡花難”!蔡校長當場提出略讀課應是“先考後教”,“考”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後讓學生自學之後再進行檢測,這也是“先學後教”。《跑進家來的松鼠》的課前導讀中有一句話“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爲什麼不用?”所以,課堂上“形似神不似”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我沒有研透教材,把握課型特點。

二、鑽研教材時要更深入,更透徹。

教無定法,不是讓我們想怎樣上就怎樣上,而是研究課堂中應怎樣讓學生去自學,去積極思考問題;研究如何去設計好自學指導;研究如何提高我們課堂中的引導、點撥水平,並不是把答案強加給學生。

課下在鑽研《跑進家來的松鼠》一文時,我知道這是一篇略讀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分析的能力,要讓學生從自己的朗讀中找出問題---“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的答案,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基本算完成了。但在此文的教學設計中我卻不敢這樣做,總擔心“路子不對”,所以就“按部就班”地逐段分析、理解、概括,也忽略了我當初的想法。這也是研究教材不透的表現。

還有,在研讀教材時,我知道了“儲備冬糧、晾曬蘑菇、墊窩過冬”是松鼠的天性、習性,但沒有朝文章體裁---說明文的方向考慮,而是就事講事,所以也沒有深入研究說明文是要讓學生知道事物的事徵,說明方法及順序等方面的知識。這都說明了我對教材的理解不深,未能教給孩子們真正閱讀略讀課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另外。在進行小練筆---“松鼠在我家裏還會做出哪些有趣的事呢?”時,我也沒讓學生說一說松鼠還有哪些生活習性,之後再讓學生想象松鼠還會做出什麼趣事。這樣,此筆頭訓練就更有操作性了,不然此環節就成了“走過場”,失去求真務實性。

總之,上好一節“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不容易。一節好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才能上好。我還需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