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鐵騎兵》教學反思及問題探究

八年級下冊《鐵騎兵》教學反思及問題探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篇一:八年級下冊《鐵騎兵》教學反思

《鐵騎兵》這篇課文內容記述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篇幅不長,卻懸念橫生,扣人心絃。教學中應着重分析文中的懸念及其表達效果;指導學生注意學習本文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增強對語言的駕馭能力;瞭解本文運用襯托的修辭手法,在描寫人物、敘述故事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年級下冊《鐵騎兵》教學反思及問題探究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並且對文章有自己的品評和感悟能力,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如何創設合適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感知和品味文章的語言,成爲本課教學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教師大膽放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極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個體的問題可以由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全班共同探討解決,真正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教師自始至終是每個環節的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本課教學先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入手,讓學生講述歷史上以多勝少的戰例,然後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脈絡,最後針對楊朔散文的特徵分析本文的結構和語言特點。

因爲本篇課文較短,且內容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節課的時間,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緊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加快節奏,主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和體會,教師只在重點處加以點撥。

  篇二:八年級下冊《鐵騎兵》教學反思

《鐵騎兵》是著名散文家楊朔寫的一篇懸念橫生,扣人心絃的散文。文章講述了一個傳奇故事。八路軍的一個騎兵班在失去與大部隊聯繫的情況下,憑藉着堅定的必勝的信念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敵人展開游擊戰,打亂了日寇的軍事部署,迫使敵人停止了“掃蕩”,而自己則平平安安轉回了根據地。

課前,我設計了幾個問題,準備採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圍繞問題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寫法方面的特點。但上課時,我靈機一動,更改了計劃。我簡單導入後,就說這個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讀,讓學生分組,自己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這幾個問題涉及到了文章的各個方面,學生們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圓滿的達成了預期的目標,基本不用老師點撥,輕而易舉的讀懂了,理解了。只是在瞭解文章結構時,我提了個要求。我說:“課文采用了數字小標題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井井有條,我們試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別改換成文字小標題來概括故事情節。先用一句話概括,再分別壓縮成8-6個字,再壓縮成4-2個字。”

探究結果如下:

1.騎兵掉隊——化險爲夷——勝利歸隊

2.雪夜掉隊——出奇制勝——一舉兩得

3.騎兵掉隊——夜襲敵人——勝利歸隊

4.掉隊——追隊——歸隊

由此可見,學生概括的相當不錯。接着,我對這節課作了總結,表揚了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團結合作的精神和他們的創造能力,學生的情緒高昂,下課時,都異常活躍。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採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化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爲主動的探索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合作意識,逐步發展他們與他人交往和經驗共享的能力,當然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須以教師的觀念轉變爲前提條件。教師必須轉換角色,轉變觀念,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相信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八年級(下)《鐵騎兵》問題案答案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隕落(yǔn) 沒(mò)到馬肚子 惹( rě )得 騷( sāo )亂

擲(zhì)彈筒 搗( dǎo )毀 老巢(cháo ) 掃蕩( dàng )

2、解釋。

隕落:星體從高空掉落下來。

毫不遲疑:一點都不猶豫。

沒:課文中指河裏的水漫過。

騷亂:紛擾不安。

擲:扔,投。

3、整體閱讀文本後,回答:

⑴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 小說 )

⑵寫了什麼人?(騎兵班 )

⑶寫了什麼事?(一個騎兵班在失去與大部隊聯繫的情況下,與敵人展開了游擊戰,打亂了日寇的軍事部署,轉回了根據地。)

⑷“鐵”是什麼意思?(堅定的必勝信念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⑸這篇散文的構思有什麼特點?(懸念迭起 )

⑹設置了哪些懸念?找到有關文字,有感情朗讀後進行歸納。

離開大隊 ①天氣惡劣 環境險惡 單獨行動

②秋季掃蕩 形勢危急

③夜渡黃河 爬上山頭

⑺解開了這些懸念嗎?(毫髮未損 粉碎掃蕩)

⑻設置這些懸念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凸現人物精神風貌,爲故事情節的發展作好鋪墊,散文結構顯得精巧,而人尋味,令讀者興趣盎然。

  【問題探究】

1、爲什麼八路軍的一個騎兵班,竟能打亂敵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掃蕩”?試從敵我兩方面加以分析,並找出相應的句子進行說明。討論回答後,形成如下板書。

①從我方看 堅定革命信念 英勇無畏 勇敢機智 人民支持

②從敵方看 貌似強大 實質虛弱

2、這篇散文表達了作者對八路軍怎樣的感情?從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找出詞語來加以品讀品析。

(崇敬,欽佩,讚美。)

例⑴:在敵人強大火力逼得掉隊的時候,班長“他帶着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開了追擊的敵人,東衝西撞,想再追上大隊。”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讚揚了騎兵班具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例⑵:在跳出敵人的合擊圈時,雖然已是二更天,面對不熟悉的河水,班長藝高人膽大,“毫不遲疑,第一個鞭着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遲疑”是“一點也不猶豫”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班長在危急關頭時能當機立斷、作風果敢的欽佩。

例⑶:在如此惡劣的天氣和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一天以後,那班騎兵也平平安安地轉回根據地,尋到了大隊。”

分析:表達了對騎兵班能順利回到大隊的欣喜,讚揚他們敢於勝利能夠取得勝利的氣概。

3、有人說,這個故事看似離奇,結局似乎“歪打正着”,鐵騎兵能夠粉碎敵人的“掃蕩”,完全是一種巧合,你覺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