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的故事15篇

名人的故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名人的故事1

7歲那年,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青年教師,總認爲鄉下孩子都是笨蛋,自己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名人的故事15篇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麼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就越是想不出怎麼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後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着寫有答案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擡,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並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臺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孩子居然這麼快就算出了正確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難以置信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並讓他年輕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名人的故事2

7.匡衡鑿壁偷光

古時候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名人的故事3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于敏清事蹟:

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他是89歲高齡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爲兩彈一星元勳授獎,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爲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于敏的頒獎詞: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名人的故事4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裏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纔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裏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着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着書本,在洞前映着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爲了避免發睏,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樑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爲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着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藉着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6: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牀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古代讀書名言】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 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5、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8、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8、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名人的故事5

唐朝名相狄仁傑

狄仁傑年青時,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偉。赴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靜燈下讀書,突然一位美豔****來到他房裏,原來是旅店的媳婦,不久,去世,日間見狄仁傑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難以剋制,候至晚間以借火爲由向狄仁傑挑情,不料狄仁傑雖然她的來意,卻絲毫不動心,而且友善地說:『見你如此豔麗動人,使我回憶起老的話。』****好奇地追問是甚麼話,狄仁傑藉機開導她說:『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警戒我說:「你相貌堂堂,將來必定顯貴聞達,但是須要謹記,千萬不可貪色犯淫,前程盡毀。」我說:「豔女美色,是人人皆喜愛,如何能夠遏止這種慾念呢?」老和尚教導我說:「當你見到美貌豔姿,淫念衝動之時,將****想象爲吸血的精、毒蛇鬼怪;將她秀麗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黃且瘦,猶如鬼臉一般;將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臨死的時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樣的醜惡難看;將****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潰爛,那惡臭的濃血,引來了無數的蒼蠅,令人掩鼻疾走;一旦與她交合,不僅被吸取精血,精氣枯竭,且百病交侵,受盡病魔折磨。倘若能這樣設想,淫念就會靜止得如清涼的寒冰了。」老和尚的教誨,我一直謹記於心。所以剛纔初見你那撩人動情的丰姿豔容,正當冒升之時,老和尚的話立刻在耳邊響起來,熾熱的即刻下降。你能夠勵志守節,乃難能可貴,切勿因一時的衝動,而敗壞你的名節,況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兒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擔,如果與我通姦,隨我而去,公婆、幼子將頓失依靠。古代婦人守節美德爲世人稱頌,例如韓久英,因恐怕遭色賊姦淫,而持刀割去的鼻子;又如高仲舉的夫人逢淫賊,用鏡柄刺雙目,毀容以保貞。還有其它許多節婦爲保貞節,有的投井,有的以熱油燙麪毀容,以種種確保潔白身軀。』****聽了狄仁傑這番話之後,得流淚滿面,拜謝說:『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貞節,又教我遏欲的方法,從今以後,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潔,堅守婦節,以報恩公今日教誨。』然後再三拜謝而別。

狄仁傑爲此事,作詩曰:

美色人間至樂春,我淫人婦婦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婦,遍體蛆攢滅色心

後來這位****,堅守婦節,而顯名鄰里,爲人稱頌。

狄仁傑赴京應考,高中狀元,官至宰相,輔助唐朝安邦定國,愛民如子,處處毀,提倡倫理道德,成爲歷史上著名宰相,留芳萬世。

後人有詩盛讚狄仁傑:

己身守志避邪緣,尚勉孀姬節要堅;

切戒一時雲雨娛,名留萬載感蒼天。

名人的故事6

在參加一次愛心助學行動中,滬上著名作家程乃姍女士表示,貧困雖然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但貧困也會產生積極因素,催人奮進,在全社會平等地看待和幫助這些貧寒學子們的同時,學子們也應該看到,年輕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雖然出生家境貧寒,無法選擇,但是貧困不是永遠的。”程乃姍女士向記者說起了她祖父的一段往事:由於家境貧寒,她的祖父在14歲時輟學,離開浙江家鄉到上海中國銀行做雜役。“那時我祖父才知道,早上起來後要拿牙刷牙膏刷牙。”程老師說,貧窮的祖父非常用功,10元月薪的一大半上夜校,學英語,在祖父29歲時,他已經成爲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當時是中國銀行有史以來的最年輕一個副經理,唯一的沒有正規大學文憑的副經理,後來還成爲上海近代史上有名的銀行家。

“我覺得貧苦的孩子容易成功,因爲他能夠吃苦,懂得珍惜。”程乃姍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棚戶區的一所中學做了20年的中學老師,她的小說《窮街》就是根據這一段經歷寫作的,其中幾個學生的原型今天也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爲了人才。“貧窮的確是一個負擔,一方面我們的社會氛圍不能給這些貧寒的學子造成心理的壓力,另一方面,學子們自己應該看到自己擁有的是什麼,其實年輕就是你們現在最大的財富。”

程乃姍還表示說,這次助貧寒學子回“家”,其實也給社會提出一個啓示:今後能否形成一種長期風氣,讓更多人加入進來,真誠平等地來幫助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樑。

名人的故事7

東漢末年,有個大學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質都十分高尚。

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說:“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說:“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

郭泰說:“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裏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說:“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爲我聽說‘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爲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

名人的故事8

艾薩克·牛頓是曾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於1642年聖誕節出生在英格蘭伍爾斯索蒲村,這一年正值伽利略與世長辭。和穆罕默de一樣,牛頓也是一個遺腹子。童年時代的牛頓就顯示出巨大的力學天賦。他有一雙非常靈巧的小手。他聰明伶俐,但對功課卻總是粗心大意,在學校並未引起特別的重視。十幾歲時,母親讓他輟學,希望他能成爲一位象樣的農民。幸虧他的母親被說服了,她相信了兒子的主要天賦不在於務農,而是另有所爲。十八歲的牛頓進入劍橋大學後,迅速地掌握了當時的科學和數學知識,很快就開始進行獨立的研究工作。他在21到27歲期間爲科學理論奠定了基礎,使隨後的世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十七世紀中期是一個科學鼎盛的時期,該世紀初期望遠鏡的發明,使天文學的研究發生了徹底的革命。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都極力勸告所有歐洲的科學家,再不要依賴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而要親自做觀察和實驗。培根和笛卡爾的倡導爲偉大的伽俐略所實踐。他用新發明的望遠鏡所做的天文觀測給天文學帶來了革命,他的力學試驗建立了現在人稱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其他偉大的科學家,如發現血液循環的威廉·哈維和發現行星繞日運動定律的約翰尼斯·開普勒都爲科學領域提供了新的基本知識,而且純科學成了知識分子的一種消遣,但還無法證明弗朗西斯·培根的預言:當科學被運用到技術領域時,就會使人類的全部生活方式發生革命。

雖然哥白尼和伽俐略澄清了古代科學中的一些錯誤觀念,爲人類更好地瞭解宇宙作出了貢獻,但是還沒有一套系統的定律來把這些似乎是互不相干的發現變成可以做科學預測的統一學說。是艾薩克·牛頓提出了這種統一的學說,從而使現代科學進入了它一直所遵循的航程。

牛頓一般不願意發表他的研究成果。早在1669年他就在他的大多數着作裏對基本概念作了系統的闡述,但是他的許多學說卻在很久以後才公開發表出來。他公佈的第一個發現是有關光的性質的一項突破性的貢獻。牛頓經過一系列認真的試驗,發現普通光是彩虹所有的不同色光的混合光。他還對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結果做了認真的分析,根據這兩個定律,1668年他設計並真正製造出了第一臺反射望遠鏡,如今大多數天文臺都使用這類望遠鏡。牛頓29歲時把他的這些發現及其許多其他光學試驗結果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

僅就光學方面的成就或許就可以使他在本書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比起他在數學或力學方面的成就來,那就相形見絀了。他對數學的貢獻主要是發明了積分,這一成就可能是他在二十三、四歲時做出的,這一發明是當代數學中最偉大的成就,它不僅僅是許多現今數學學說產生的種子,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沒有這一工具現代科學在隨後就不會取得進展。如果牛頓僅僅發明了積分而別無所獲,也可以使他在本冊中排到相當高的名次。

但是牛頓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力學方面,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的科學。伽俐略發明了第一運動定律,這一定律描述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物體運動的情形。當然在現實中所有的物體都受外力作用,力學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種情況下物體怎樣運動。牛頓提出的最著名的第二運動定律,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一定律可能被理所當然地視爲經典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定律。他的第二定律(其數學表達式爲F=ma)可表述爲: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即速度變化率),與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合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除了這兩個定律外,牛頓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運動定律(這定律可表述爲,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學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這四條定律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實際上所有的宏觀力學體系都可以利用這一體系來加以研究和預測,從單擺的振動到行星繞日在其軌道上運動都用得上。牛頓不僅提出了這些力學定律,而且還利用積分這一數學工具說明了如何利用這些基本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名人的故事9

心胸坦蕩 玉潔冰清

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少年時家貧,欲赴京應考,莫奈無路費,於是在一家中任教,賺取路費。員外見劉理順博學多才,教學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選一名伶俐的侍女,照顧劉理順的飲食起居,晚上齊宿一房,其意是贈送與劉理順爲妻。

劉理順日間教員外的兒子讀書,夜間自修,經過三年苦讀,學業大進,適逢考期,於是辭別員外,赴京。

臨行時,劉理順請員外替侍女選配一位好丈夫,員外甚爲不解,以爲劉理順有意欲拋棄她,於是無奈地說:『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將來她可作爲妾侍。』劉理順着說:『東翁!您以爲我是無情無義之小人嗎?雖然同宿三年,卻未曾有任何兒女私情。』員外聞言其感詫異,特地請家中老婦向侍女查問,果然仍是處女。員外對劉理順三年來見色不亂的高尚人格欽佩萬分,實是古今罕見的正人君子,徵得劉理順同意,收爲義子,厚贈金銀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劉理順高中狀元,才德兼備,成爲明代著名的理學大師,受人敬重,名譽顯貴。

名人的故事10

季布,楚國人。季布這個人性情耿直,樂於助人,他身上還有一點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他十分講信用,凡是他答應過別人的事,無論如何他都會盡力做到,兌現自己的諾言。對於他重信守諾的品行,人們交口稱讚。當時在楚地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楚漢戰爭的時候,季布和他的舅舅丁公都是楚軍的將領。季布驍勇善戰,奉西楚霸王項羽的命令,他曾經多次圍攻漢軍,打退了漢王劉邦,甚至險些讓劉邦丟掉性命。等到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季布的舅舅丁公便歸降了劉邦,但是,季布卻不願意向劉邦投降,無奈之下,只得落荒而逃。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大獲全勝,並建立了漢王朝,是爲漢高祖。由於之前季布攻打劉邦,並使其險些喪命,爲此,劉邦對季布恨之入骨。當上皇帝之後,劉邦便發出詔令,凡是捉到季布者賞給他千兩黃金。劉邦在詔令中還寫道:“誰膽敢私自窩藏季布,不但本人格殺勿論,還要罪及三族,滿門抄斬。”

劉邦的這道詔令使得季布只得東躲西藏,到處逃命。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季布生平對他人重信守諾,做了許多俠義之事,因此,在他處於危難之際時,有人也對他伸出援助之手。

一天,季布躲到了河南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裏。這個姓周的人知道他就是季布,就十分誠懇地對他說:“劉邦下令捉拿將軍,馬上就會搜查到我家。如今並不是我不願意將軍藏在我家,實在是形勢緊迫,將軍不便藏匿於此。假如將軍願意聽從我說的話,那我就給將軍獻上一計,假如你不願意聽,我寧願自己先自殺,以報答將軍往日的恩德!”

季布沒有其他什麼辦法,只得聽從他的意見。這個姓周的人便讓季布將頭髮剃掉,帶上頸箍,穿上粗布衣服,裝扮成奴隸的樣子。之後,便將他裝在柳條車中,送到原來的魯國,改名換姓,賣到了一位名叫朱家的義士家中。

朱家知道這個奴隸就是季布,想要保護他不被官兵抓住。於是,買下季布之後,朱家就讓他來給自己管理田園,同時還囑咐兒子道:“田園的事就讓他自己做主,吃飯的時候要和他同桌。他曾經對我有恩,你要好好地對待他。”之後,朱家就買了一些禮物,趕着車便來到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

滕公便留朱家在自己家裏住了幾天,喝了好幾天酒。席間,朱家問滕公道:“季布到底犯了什麼罪,以至於陛下一定要抓到他呢?”

滕公答道:“季布曾經幫助項羽多次圍困陛下,有一次甚至差點兒讓陛下喪命。因此,陛下十分恨他,發誓一定要抓到他嚴懲不可。”

朱家接着問道廣那麼,您覺得季布這個人怎麼樣?”

滕公道:“這天下人誰不知道啊!季布這個人不僅是個有名的誠信之士,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聽到滕公如此說,朱家就趁機勸他去漢高祖那裏爲季布說情。朱家說道:“爲人臣子必須要給主上辦事,這是衆所周知的。季布當初身爲項羽的臣子,爲項羽效力乃是他的職責之所在。至於圍困陛下之事,也是他的職責之所在。難道僅僅因爲當過項羽的下屬,就要對其斬盡殺絕嗎?再說,如今陛下剛剛奪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爲個人的私怨而將一個志士趕盡殺絕,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胸襟不夠寬廣!更何況,像季布這樣的人才,如果苦苦追逼下去,那麼,最終季布不是北投胡人,就是南奔越地。記恨壯士而導致他們去投奔敵國,這難道不是造成伍子胥掘楚平王墓而鞭屍的原因嗎?您爲何不找個機會向陛下奏明這些道理呢?”

滕公知道朱家向來是一個具有俠肝義膽的人,現在又聽他如此說,心裏明白季布極有可能藏匿在他家中。於是,滕公便同意爲季布說情。

過了不久,滕公就藉故去覲見劉邦,並說道:“現在陛下剛剛獲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爲個人的私怨下令捉拿季布這個品行高潔之人。微臣認爲,這一舉動並不高明。季布是個俠義之士,全國上下都知道1尋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因此天下的人都非常敬仰他,他的朋友更是願意以死來保護他。如今陛下下令追捕他,對他趕盡殺絕,萬一他北走匈奴或南逃越國了,更會成爲大患。陛下爲什麼不赦免季布的罪行,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愛惜賢才,從而都來投奔陛下呢?”

聽了滕公的這一席話,劉邦頻頻點頭。於是,劉邦便下令赦免季布的罪行,還下令召見他,季布表示請罪,劉邦封他爲郎中。

陸隴其造福一方

陸隴其是清朝初年講授程朱理學的學者,當過知縣、御史一類的小宮。他與那些口是心非的僞逬學家不同,不僅能夠認真領會程朱理學的道理,而且還在實際中履踐這些進理,爲百姓辦了不少好事。

陸隴其行政斷案有一個特點,就是十分重視道德教化。他認爲,天下萬事萬物之中都包含着同樣的“理”,人們只有懂得了這些“理”,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規矩,循守國家的法制。所以他無論是履行公務,還是審訊犯人,總要首先深入淺出地講一番逍理,啓迪人們的良知知。

催繳賦稅,是朝廷賦予各級宮員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政務,也是一件阻力很大的工作。一般的縣令在催繳陚稅時,總是指揮大批衙役下鄉督促,稍有緩慢不是懲罰肉體,便是罰糧罰款,搞得官民對立情緒很大,有時還會激成民變。而陸隴其卻不這樣做。他在當嘉定縣令時,每當繳糧納陚的日子臨近的時候,他通常把鄉親父老召集起來,給大家講一番按時納陚的道理。他說:“向大家收繳的錢糧,全是朝廷的國課,並不是縣官的私蓄。如果百姓們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時上繳錢糧,家心安理得,而且給當官的減去好多麻煩,以便有更多的工夫爲民辦事。我與大家沒有任何宿怨,不想爲收錢糧而杖責任何人。何況一旦受到杖責不僅要花許多冤枉錢,還要落得欠糧受責的名聲。倒不如及早湊齊應納之款,使你我都相安無事地辦完這件事。”鄉民們聽了之後,覺得陸隴其的話說得很實在,很透徹,樂於接受。所以他在任時,很少發生欠糧受責的事。

對於囚禁在監獄中的犯人,他也好言相勸,進行開異。他曾經寫過一篇《勸盜文》,派人給犯人們宣講,大意是:“人的本性原來都是善的,你們這些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只是由於一念之差,不安分守己,作出犯法的事來,關在這裏受盡痛苦。這些都是由於人心中的雜念矇蔽了善性造成的結果。然而人心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們能夠深刻地悔過往日的不是,去掉心中的雜念,就能重新做一個好人,依舊可以成家立業。”讀到這裏,在場收聽的犯人們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1692年陸隴其逝世。第二年冬,朝廷需要委派兩名文臣管理直隸、江南的書院。廷臣全都主張從翰林院中物色人選。康熙不同意,發出特旨:直隸派李光地去,江南派陸隴其去。大學士王熙急忙報告說:“陸某己經病故了。”康熙惋借地說:“爲什麼不早啓奏?”王熙回答說:“按照啓奏的條例,7品官在籍身亡不在向朝廷啓奏之列。”康熙沉默了許久,感嘆地說:“陸隴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在辦一件事情,或推行一項政策的時候,向人們講清道理,啓發他們的自覺性,可以減少行動的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逬理從陸隴其的政績中得到很好的證明。

名人的故事11

拒淫示淫過 高中狀元郎

書生謝遷,明朝浙江餘姚縣人,在昆陵街上開設書館,日間教學,賺取路費,夜裏攻讀,準備明年赴京應考,才貌雙全,遠近聞名。

有一天晚上,隔鄰的一妙齡少女,乘雙親赴省城探親,私自來到思慕已久的謝遷書房裏,百般挑逗,親近謝遷。謝遷初時以禮相待,後來見其如此不知廉恥,嚴正訶斥她說:『你乃閨女,應自愛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恥,倘若我也不顧禮義,與你****,豈不是毀了你的貞操,使你終生蒙污,而且敗壞你家名譽,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難容,千萬不可爲也……』少女被謝遷義正辭嚴的訓斥後,如夢中醒來,羞愧萬分,感激謝遷見色不亂,及時制止她免犯下遺恨終生的錯事,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謝他的訓誨,惶恐地去。

謝遷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學不懈,第二年應考,高中狀元,後來官升至宰相,是明朝著名的賢相,聲譽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這是他拒淫處女,所得之善報。

名人的故事12

在我的眼中,媽媽是最漂亮的。她有一頭烏黑柔順的長髮,中等個子,一張瓜子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紅潤的`嘴巴一笑就露出一排整整齊齊的牙齒。她喜歡每天扎着一束清爽的馬尾辮。

媽媽是一位英語老師,她對工作十分盡責。每週五天,她早出晚歸,總是我快準備睡覺了,她才從學校回來;早上我睡得正香,她又已經去學校了。有時候,我都忍不住抱怨:“媽媽,在你的心裏,學校比我和爸爸重要!”每每這時,媽媽總是微笑着回答:“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盡力做到最好。”

使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上個星期,我通過努力,英語成績考到了全班第三。當老師公佈成績的一瞬間,我又興奮又激動,恨不得立刻飛回家裏與媽媽分享這個喜訊。那個下午,老師上課講了什麼,我根本沒聽進去。終於捱到了放學,我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出了教室。回到家裏,爸爸已經在廚房忙活了,我把試卷高高地舉到了他的面前,爸爸興奮地誇道:“兒子,真了不起!”

“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我紅着臉問。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媽媽看看我的成績。

“快了吧,今天是週三,媽媽不坐班,應該會早點回來!”爸爸笑着說。

我小心翼翼地把試卷攤平,放在門口最顯眼的櫃子上。八點。八點一刻。八點半。媽媽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忍不住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學校裏還有點事情,你先睡吧!”電話那頭傳來媽媽略顯疲憊的聲音。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已經快九點了,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就在我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時刻,隱約聽見了開門聲,隨後又是爸爸媽媽努力壓低的說話聲。

“你怎麼纔回來?兒子今天英語考得不錯,眼巴巴等你回來,表揚他!”

“今天我們班的班主任請假了,我幫她坐班。學生就寢後老師才能離開。否則,我不安心啊!”

“你啊你,心裏想的就是你的學生……”

這就是我媽媽。一個對工作盡心盡力的好老師!

名人的故事13

魯迅他喜歡讀書,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上學時候,成績很好,學校獎給他一個獎章。他沒有到處自誇,而是把它賣掉,換來幾本書和辣椒。晚上讀書累了,就摘下一個辣椒放進嘴裏。辣椒辣的他滿頭大汗,一下子就有精神了。

名人的故事14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爲“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校友,爲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爲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於4偶數都可以表示爲兩個奇數之和。因爲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

它像一個美麗光環,在我們不遠前方閃耀着眩目光輝。……”陳景潤瞪着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興趣,引發了他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數學家。

名人的故事15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對各民族的有識之士也很敬重,在朝廷中起用了不少文韜武略的中原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其中的耶律楚材在蒙古建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他自幼學習儒家文化並博覽羣書,具備很深厚的漢學功底。

成吉思汗仰慕耶律楚材的才學,在攻佔金朝中都後,立即派人尋來耶律楚材。兩人見面相談甚歡,成吉思汗讓耶律楚材跟隨左右,並給他取了一個蒙古名字——吾圖撒合裏。

成吉思汗時期,治國方略還處於摸索階段。由於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破壞程度不斷升級,神州大地干戈四起、生靈塗炭。耶律楚材非常想扭轉這種趨勢,實現其以儒家“仁政”治國的理想,開創一個太平盛世。於是,耶律楚材以自身的才華和儒家思想逐漸影響成吉思汗的治國理念。

1219年夏,耶律楚材跟隨成吉思汗西征。此後六七年間,他一直跟隨蒙古大軍輾轉西域各地。他先負責大汗帳下的文書管理工作,後來由於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歷史、音樂等,成吉思汗命他掌管觀看星相和占卜吉凶之事。耶律楚材每次都分析得縝密合理,並且往往每言皆中,成吉思汗對他非常信任。有一次,正值六月盛夏,在起兵祭旗的早晨竟然下起了大雪。將士們都擔心這預示着出兵不利。耶律楚材觀象後卻說:“隆冬之氣,見於盛夏,這是克敵制勝的吉兆。”成吉思汗深信不疑,決定如期出征。耶律楚材的預言鼓勵了將士們,他們一鼓作氣、奮勇衝殺,最終大勝歸來。

耶律楚材利用占卜吉凶的機會,時常巧妙地勸說成吉思汗在戰爭中少殺戮,以安定民生爲重,這使得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屠城現象逐步減少。在西域期間,耶律楚材還撰寫了《西征庚午元歷》,根據西域較爲科學的歷法,糾正了中原地區使用的《大明曆》中的季節誤差。他又撰寫了《西遊錄》,真實記錄了蒙古軍隊的西征情況,詳細介紹了西域見聞。

1227年秋天,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的軍營中逝世。臨終前,他指着耶律楚材對窩闊臺說:“這個人是天賜給我家的,今後一定要重用他。”

其實,在追隨成吉思汗的十年中,耶律楚材的才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真正發揮作用是在窩闊臺當政時期。

1229年,窩闊臺即位以後,十分重用耶律楚材,充分發揮了他的治國才能。蒙古建國之初,延續舊制,實行的是萬戶、千戶、百戶軍政合一的制度,只有統率軍隊的長官,沒有治理地方的行政長官,這對大蒙古國的發展極爲不利。耶律楚材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向窩闊臺建議:“在各地設置官吏來管轄百姓,另外設置萬戶管理軍隊,使軍政形成互相制約的局面,從而防止獨斷專行。”窩闊臺採納了這一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中書省,任命耶律楚材爲中書令。此後,耶律楚材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具體內容概括爲“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在教育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導儒學,推崇孔子。他徵得窩闊臺同意後,修復孔廟,優待孔子後裔,楚材大力倡導儒學,推崇孔子。他徵得窩闊臺同意後,修復孔廟,優待孔子後裔,建立了國子學,用儒家文化教育民衆。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復科舉制度。科舉考試的恢復,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爲國家招攬了大量人才,爲忽必烈時期大元帝國的繁榮發展積蓄了人才。

其次,耶律楚材根據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制定了相應的賦稅制度。他抓住窩闊臺想增加財政收入的心理,提出要增加軍需費用,可以通過鹽、酒、鐵冶等稅收穫取,一年可獲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糧食四十餘萬石,足以滿足軍隊的需求。窩闊臺採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任命他來完善稅收制度。耶律楚材於是設立了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吏,每路設正副課稅使,他們直接隸屬於大汗,獨立於各地的文官和武官系統。到了1236年以後,地方稅收政策基本定型,分爲土地稅、人丁稅和戶稅三大類。中原地區實行了這一稅制以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耶律楚材提出的這些新政,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管理方式,採用以儒教爲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國家,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爲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發展,也爲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耶律楚材可稱爲促進蒙古族接受中原傳統文化的第一人。

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後,爲紀念他的偉大功績,人們爲他修建了祭祠。

有關元朝名人的故事:忠厚可靠的察合臺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兒子察合臺從小便不受關注。大哥朮赤爲長子,三弟窩闊臺比自己穩重,最小的弟弟拖雷聰慧機敏,深受大汗寵愛。察合臺很清楚自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知道自己與汗位無緣,所以心態很平和。

在跟隨父親西征的過程中,察合臺作戰很勇猛,並不輸給大哥和弟弟,屢建戰功。

西征得勝而歸後,成吉思汗對幾個兒子論功行賞。察合臺得到了新疆別失八里一帶,後來在這裏建立了他的察合臺汗國。

成吉思汗最後把汗位傳給了窩闊臺。他在臨死前把四個兒子召到身邊,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說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多頭蛇想要進洞禦寒,當一個頭要進去的時候,別的頭就反對,結果誰也進不去,最後多頭蛇凍死在洞外。成吉思汗想借這個故事告誡兒子們要團結一致,服從窩闊臺的領導。

察合臺聽了深受觸動,平時他就和窩闊臺的關係很好,所以父親把王位傳給窩闊臺,他並沒有嫉恨,反而更加堅定他要幫助弟弟的決心。

成吉思汗死後,察合臺遵照遺命擁戴窩闊臺登上大汗之位。當時有不少反對者都想擁戴拖雷,察合臺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所以窩闊臺繼承汗位後,心裏一直很感激這個哥哥,也非常信任他,做了大汗也還是稱呼他爲“阿哈”(兄長)。在窩闊臺統治時期,遇到軍國大事,他都會派使者到察合臺的封地去告知並徵詢察合臺的意見。

察合臺也一直非常支持窩闊臺的決定。在窩闊臺派軍西征的時候,他第一個贊成並提出派長子出征,還讓自己的孫子也隨軍。有一天,蒙古王庭舉辦賽馬大會。作爲在馬背上生活的蒙古人,即便是帝王將相,也還是有着高超的賽馬本領。結果在察合臺與窩闊臺的賽馬中,察合臺獲勝。

察合臺不知道是不是弟弟讓了他,心裏有點不安——畢竟窩闊臺是至高無上的君王。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窩闊臺的宮殿外去請罪。

窩闊臺剛剛起牀,正在更衣,聽到侍衛稟報,大爲驚訝,趕緊請兄長進來。

“我真是太不知禮數了,希望大汗您能原諒我昨日的過錯啊!”察合臺很惶恐地跪在地上,語氣無比恭敬。

窩闊臺一頭霧水:“阿哈這是在做什麼?你沒有什麼過錯啊!”

察合臺擡頭說:“昨天我不該那麼放肆,賽馬贏過了大汗!”

窩闊臺哈哈大笑,連忙扶起察合臺說:“這算什麼事情?賽馬當然要論輸贏,這是阿哈的本領啊!”得到了大汗的寬慰,察合臺才放心地回去了。

察合臺在蒙古國有很高的地位,在重大問題上起着一定的決策作用。他不僅統治了成吉思汗留下來的三分之一的蒙古軍隊,而且在自己的王國別失八里中也享有至高的權力。

察合臺比窩闊臺早七個月病逝。他死後,窩闊臺很傷心。因爲窩闊臺一直稱呼他爲阿哈,爲了紀念他,察合臺汗國的歷代大汗都稱呼他們的繼承人爲“察合臺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