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通用10篇)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 故事圖片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爲,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通用10篇)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1

李四光是新中國的地質學家,開拓了新中國地質學的新篇章,爲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小時候艱苦讀書的故事依然激勵着我們。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家裏很窮,是家裏的第二個兒子,家裏供不起他上學。村裏有個老秀才叫陳二爹,李四光經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讀書識字,算是啓蒙。

李四光聰明好問,受到陳二爹的誇獎,就免除李四光的學費,免費授課。李四光更是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那個時候農村裏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着瓶裏的煤油燃燒着。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着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薰得人的鼻孔裏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薰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打開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裏的燈芯。媽媽在裏面放了兩根燈芯,李四光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李四光說。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李四光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裏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着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着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2

20世紀30年代,李四光主持興建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新校區,凝結着他的教育救國理想。經過實地考察,李四光發現東湖之濱實乃辦學的上好寶地。於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確定武昌東湖珞珈山一帶爲國立武漢大學的新校址。李四光請美國工程師開爾斯來進行新校舍的規劃設計,歷經一載有餘,終於完成。

然而,武漢大學的興建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經過李四光、王世傑的多方奔走,終於解決了建校申請、修路遷墳、經費等問題。

1932年5月26日,武漢大學隆重地舉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禮。李四光作爲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賀,併爲武大師生進行了學術講座,當他演講完畢,畢業紀念刊的編輯們希望他爲紀念刊題詞,他拿起筆墨寫下了兩行大字:“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從此以後,他的“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一直在激勵武大師生不斷地博學慎思而篤行。

李四光留下的莊重典雅、造型瑰麗的校舍建築羣,不僅讓武漢大學贏得了“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美譽,其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亦鼓舞、引導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斷開拓進取。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3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裏。怎樣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牀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裏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忙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牀,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纔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採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採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留意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着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穫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之後,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爲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祕。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4

今天,我讀了《李四光的故事》我覺得李四光非常聽話,我是在第6自然段的時候看到的,因爲他5歲的時候,開始跟一位姓陳的老先生啓蒙,6 歲轉到父親的私塾裏,隨父親唸書。他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踩凳子,鬧翻了天。所以我覺得他非常聽話。

而且我也覺得李四光非常勤勞。因爲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他常常幫着媽媽打柴,舂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幹。所以我覺得他非常勤勞,我們也要像他學習

我還覺得李四光非常喜歡問問題。比如他小時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麼來的呢?爲什麼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所以我覺得他非常喜歡問問題,我們也要像他學習。李四光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所以要我們向他學習。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5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是我國地球學和地質學的奠(diàn)基人,爲我國的地質、石油勘(kān)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kuí).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裏.怎樣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牀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bǎo),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裏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忙媽媽幹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幹。天剛亮,他就起牀,把水缸裝得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纔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chǔ)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採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採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留意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着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穫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之後,李四光獨自一人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爲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祕.

幾十年後,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6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家裏很窮,是家裏的第二個兒子,家裏供不起他上學。村裏有個老秀才叫陳二爹,李四光經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讀書識字,算是啓蒙。 李四光聰明好學,受到陳二爹的誇獎,就免除李四光的學費,免費授課。李四光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那個時候農村裏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着瓶裏的煤油燃燒着。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着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薰得人的鼻孔裏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薰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打開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裏的燈芯。媽媽在裏面放了兩根燈芯,李四光用撥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 李四光說。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李四光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裏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着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着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李四光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創造出精彩的人生,而他留下的這段學習經歷依然激勵着我們。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7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那可以說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他一忙起來一連好多天都不沾家,時間長了,難免夫人徐淑彬有微詞。

又是一個寒夜,夜已很深了。李四光才從辦公桌上站起身來伸了伸懶腰,揚起雙臂摔打了幾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後躡手躡腳地走進了家門,他怕驚醒熟睡的妻子,輕手輕腳的上前去替妻子把脫在牀下被子向上拉了拉,這一掖被子,是他吃了一驚。原來被子下堆了幾塊石頭,妻子也不知到哪兒去了。李四光心知肚明,那是妻子對他的抗議,雖然沒有明說,也跟明說一樣:“四光啊,你愛石頭,那你就和石頭過日子去吧!”

第二天,李四光早早起牀,火速的趕到了徐淑彬的孃家,給夫人做了慰藉,親自把愛人接回了家。這件事對李四光的觸動很大,從此以後,他更體恤妻子,熱愛事業,家裏充滿了和諧溫馨的氣氛。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8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造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他以獨到的學術見解創立的地質力學,不僅圓滿地解決了各種地質構造型式的形成機制,而且成功地指導了找礦工作。根據他的理論,我國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爲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東南方,緊靠長江北岸有一個叫黃岡(今黃州市的地方,這裏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是歷代州府所在地,史稱黃州。1889年10月26日,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黃岡縣城北大約25公里的一個叫下張家灣的小村莊。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這個名字,是後來李仲揆去上學的時候,需要填寫報名單,李仲揆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隨手就寫了個“十四”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年齡。可是,他馬上便發覺填錯了欄目,這下可怎麼辦呢?聰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幾筆改成“李”字,可“李四”這個名字實在不好聽,正在爲難的時候,李四光擡頭看見堂中上方掛着一塊大匾,上寫“光被四表”,他靈機一動,在“李四”後面又加上了一個“光”字。從此,李仲揆又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時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艱辛的。一家數口僅靠父親辦私塾收繳(jiǎo)學生的一點學費來勉強維持,如果遇上災荒年,私塾的學生少了,就有斷糧斷炊的危險,不得已時也只好從當地的地主家裏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親也經常紡線織布,換些零用錢。特別是李四光的父親爲人耿(gěng)直,愛打抱不平,曾經因與黃岡的革命黨人有來往被迫逃離家鄉,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艱難。這一切,對童年的李四光影響很大。

當他50多歲的時候,還不時想起幼年的苦難,深爲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種種苦楚而痛心。正是在這個家庭的影響下,李四光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他常常幫着媽媽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幹。

5歲的時候,李四光開始跟一位姓陳的老先生啓蒙,6歲轉到父親的私塾裏,隨父親唸書。李四光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踩凳子,鬧翻了天。李四光從小就喜歡動腦筋,問問題。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時候,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麼來的呢?爲什麼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也許是個偶然的巧合。他後來果真成爲著名的地質學家,還曾科學地回答過他孩童時的疑問呢。

李四光小時候喜歡自己動手製作小玩具,什麼小船啦,小汽車啦,各種色彩的燈籠啦什麼的。他心靈手巧,同齡的孩子都喜歡他、佩服他。特別是,他富有同情心,對左右鄰里的窮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氣很冷,一個小偷摸進私塾裏把同學蓋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學捉住後,你一拳我一腳地狠揍了一頓,最後還被吊了起來。但是隻有李四光沒有動手,他只是悄聲不響地拿來一條板凳,墊在小偷腳下,勸誡說以後不要再做壞事了,不然挨這麼多打,可怎麼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開始興建大、中、小各種學堂,少年有志者,都願意來武昌上學。消息傳到黃岡後,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學的要求。父親很支持他,從鄉親手裏借來路費;母親也支持他,特地將自己出嫁時的嫁衣給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別父母,第一次遠離家鄉,前往省城武漢求學。

1902年冬,李四光進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學堂讀書,由於該學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學堂供給。李四光全家都很高興。在這裏,李四光學習非常用功,他如飢似渴地吸取各種知識,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由於沒有人幫助疏通關係,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選派去日本官費留學。李四光回黃岡向父親辭行,隨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費有限,他只好買了統艙票,以便節約開支留作它用。第一次去這麼遠的地方學習,李四光心情無比激動,特別是當船駛出上海吳淞口,眺望大海,波濤洶涌,茫茫無際;小小少年,心曠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願回艙。他的思緒隨着海風海浪飄得很遠,很遠?

經過漫長的旅行,輪船終於抵達日本的橫濱港,後又乘汽車來到東京,但不巧的是,臨行前,親友餞(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魚之類的葷腥,在海上又着了點涼,所以一到東京便腹瀉不止,醫院診治爲痢疾,並對他隔離治療,只得借錢治病。這次病對他影響很大。當大夫勸他平時多吃素少吃葷時,他永遠記住了這個勸告,幾乎一生飲食清淡,至多吃點魚呀蛋呀什麼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開玩笑說,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會叫的東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主要學習日本國的語言和初等數理比。1907年7月畢業之後,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據說,這個學校每年僅能吸收中國留學生10名左右,而報考者竟達千餘人,李四光能夠考中,是極其不容易的。

在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依舊清貧。每月收到的官費用於必須的開支後,已所剩無幾。爲了省錢,他常常把生米放進暖水瓶中,加上開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湊着鹹菜一起吃下去。除了學習、生活,李四光更關心祖國的命運。他常步入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辮子表示站在革命一邊,擁護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終於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會和宣誓儀式。孫中山曾親切地摸着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學,蔚(Wèi)爲國用”。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7月,李四光從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畢業,結束了7年留學日本的生活,和同學們一起返回祖國。不久,他被派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任教。從學生到教師,李四光感受到一種新鮮和責任,他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當時,李四光正在北京參加留學畢業生的全國統一考試。他聽到消息後,異常興奮,立即收拾行裝南下。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託爲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來,又改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部長等職。然而,革命的發展並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樣。不久,袁世凱上臺,打擊和排擠革命黨人。李四光發展實業、造福人民、建設新湖北的宏偉計劃已成幻想,他內心鬱悶,陷入彷徨之中?於是,李四光產生了再去讀幾年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的想法。1913年7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國,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繼續深造,年輕的李四光如願以償。當時,和李四光一起留學的有4個人,政府發放的路費全是金條。李四光告訴同伴:“你們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銀行兌換錢幣。”當李四光來到銀行的時候,一身破舊的衣服引起了銀行職員的懷疑,非但沒有換回錢幣,還被懷疑偷別人的金條而被抓了起來,任他如何解釋也沒有結果,連餓帶凍,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儘管如此,青年李四光還心繫父親兄長,將自己旅費的一部分省下來交給他們,以供弟妹們上學之用。這是何等令人感動的情懷呵!李四光試圖用所有的愛戀來報答14年鄉村生活中父老鄉親所給予他的關懷與厚愛,就像他後來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一樣,鞠躬盡瘁而又無怨無悔!

長途跋涉,遠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離開祖國,終於抵達倫敦。這裏是資本主義文明的故鄉,是近代產業革命的發源地。如今早已車水馬龍,五光十色,大廈林立。但在李四光的眼裏,這一切無異於過眼雲煙,他心裏更渴求的是知識和科學。經過慎重的選擇,李四光決定進入在採礦方面較爲著名的伯明翰大學。他匆忙離開了倫敦,來到了英國西部重鎮伯明翰城,在學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來。李四光的確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學生,即使休息時間,也下放鬆學習。偶爾在假日走進公園,看看名勝古蹟,身邊也總是少不了一疊報紙雜誌,或是一卷厚厚的書籍。在林陰裏,在流水旁,他一坐下來就抄抄寫寫,或是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但平靜的學習生活沒有持續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以英、法、俄爲一方的協約國和以德、意、奧爲一方的同盟國,爲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展開了生死大戰。一時間,生活物資日益短缺,物價開始上漲,生活極度困難,許多留學生已無法忍受,紛紛離開英國。但李四光硬是憑着頑強的毅力和從小養成的堅忍精神,節衣縮食,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學習堅持了下來。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礦山做臨時工,賺錢維持生活,繼續完成學業。在這樣艱難的時候,他樂觀曠達,勞逸結合,利用業餘時間學會了拉小提琴,併成了終生的愛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寫成了一篇長達387頁的論文——《中國之地質》,並提交伯明翰大學地質系。6月,他通過了論文答辯。由於這篇論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碩士學位。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髮來的聘書,請他回國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6年多的英國留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儘管國內依然是軍閥混戰,你爭我奪,李四光還是接受了邀請,帶着爲真理奮鬥的治學精神,帶着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1920年5月,李四光結束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回到北京。此時,他已經31歲,在這年輕的生命成長中,除了幼兒時期和暫短的工作以外,他幾乎都在不停的學習中忙碌着,東奔西走,上下求索。如今,對李四光來說,該是他向祖國貢獻知識和學問的時候了!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9

李四光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四龍山鎮。因爲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時的李仲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秀。1902年,14歲的李仲揆聽說省城辦了一所官費的高等小學堂,凡是學習好的都可以去報考;特別是聽說那裏不學“四書五經”,而是教授國文、算學,成績優秀者還能出國留學。因此,李仲揆終於說服了父母,帶着借來的幾個盤費,徒步到省城報考。

李仲揆辦理了報考手續,買了一張報名單。是由於太興奮,太緊張?還是沒見過世面?李仲揆提筆在姓名欄中端端正正寫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點叫起來,“怎麼能把年齡當成自己的名字呢!”

無論怎樣後悔,也已經晚了。重新買一張報名單吧,身上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何況還要住宿、吃飯。

李仲揆雙眼注視着“十四”二字,一簇思維的火花在幼小的頭腦中迸發出來。他重新提起筆,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這“四”字與“仲”字的筆劃和字形卻相差太大,確實是難以改成。難道還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們平時說到不相干的`人而代用的“張三”、“李四”了嗎!

第一次離家出門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急得鼻子尖都滲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見大廳正中掛着一塊橫匾,上面刻着“光報四表”四個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個“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詳着自己起的新名字,心裏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學堂。從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戰鬥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光照四方!

年輕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爲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後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爲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爲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爲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爲地質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在人們心中傳爲佳話。

1930年,一位失業的大學生在上海街頭徘徊。他忽然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有一個他熟悉的背影,那就是李四光老師。

奇怪,他的學生爲什麼能在背後很遠就認出老師呢?

原來,李四光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岩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並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彷彿老在度量距離。

所以,他的學生只看見他那走路的模樣,就能認出他來。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着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着他回來吃飯。但是當他一出現在愛人面前時,家庭的氣氛馬上就變了:他臉上白一道、黑一道的泥痕,總是讓人看了好笑。每當這時,愛人總是開玩笑地問他一句:“又到哪兒演出了?”等到接過他的手提包,發現帶去的饅頭只咬了幾口,愛人一切都明白了,眼裏噙着淚水,趕快走進廚房去。

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爲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擡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並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麼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着急啦!”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在着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中國名人李四光的讀書勵志故事 篇10

剛剛過完一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睡到半夜,突然聽到隔壁鄰居的驚呼聲:

“起火了,起火了!快來救火啊!”

小仲揆全家趕緊起牀救火。原來是隔壁河南太婆家裏的火衝破了房頂--她的 孫子白天玩鞭炮,一個炮仗落到了柴草垛裏,當時沒有在意,半夜裏卻着起火來了。

濃煙大火就發生在隔壁,農村裏誰家不是木頭架子草棚的頂,怎麼不驚慌啊! 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東西,有的趕緊挑水救火。

慌亂中,突然不見了小仲揆,媽媽的心裏驚疑不定:“這孩子,他跑到哪兒去 啦? 經過七手八腳的搶救,火熄滅了,人們也漸漸散去,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媽媽 這纔看到,小仲揆也走出來了。只見他臉上左一塊、右一塊黑灰,鞋子全溼了,衣 服上也是連上帶泥,手裏提着一隻小提桶,桶裏放着一隻瓢。 “孩子,你上哪兒--你也去救火了嗎?”母親驚呼着。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點點頭。

母親趕緊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撫摸着額頭上被火焰燎焦了的頭髮,心疼地說: “孩子,你還不到10歲,人比桶也高不多少,怎麼能去救火啊!

“我從塘裏提半桶水,順着搭在房後的梯子爬到房頂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潑水。潑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

“嗨!真難爲這個孩子了,他怎麼提得動這麼一桶水啊!

“他怎麼爬得上那麼高的梯子啊!

當鄰居的大人們正在七嘴八舌誇獎小仲揆的時候,他卻溜走了--去看看遭到 不幸的河南太婆的一家怎麼樣了。

他看到,河南太婆從大火裏被匆匆忙忙搶救出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穿棉衣, 此時正圍着一牀燒破了的舊棉被坐在那裏,凍得瑟瑟發抖。

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奶奶跟前,輕輕地對奶奶說:“婆婆,河南太婆沒穿棉衣, 您給她幾件衣服吧!”

奶奶看了看這個懂事的孩子,走到自己剛剛搶救出來的包袱跟前,從不多的衣服當中,找了幾件可以禦寒的衣服遞給小仲揆。他抱着這幾件衣服,趕緊跑到河南太婆那兒去了。

這是在學館裏。一天晚上,入睡以後,仲揆在朦朧中彷彿感到有人在拉他枕着的衣服,並沒有在意。可是睡在他身旁的同學被驚醒了,原來有小偷來偷蓋在他們被子上的衣服。

手腳快的同學趕緊爬了起來去捉這個小偷,不一會兒,小偷果然被抓回來了, 他衣衫襤褸,被反扭着雙手,並且顯然已經捱了打,鼻青臉腫。很快,大家七千八腳地把小偷吊到了樹上。有人還在叫着:“非得打他一頓不可!”

李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卻返身走進了課堂,只見他端出來了一張凳子。

“他這是想幹什麼?”有的同學在悄俏議論。

李仲揆不聲不響地將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樹上的小偷的腳下,使他不致於懸空晃 蕩着。

這下子使得那些叫綁叫打的人泄了氣,人羣漸漸散開了。

李仲揆把綁着小偷的繩子解了開來,讓他自由,然後又誠懇又認真地對他說:

“你莫要做壞事,做了壞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好事,別人纔會對你好。”

小偷的眼眶裏淚如泉涌,向李仲揆鞠了個躬,就跑了。

那些愛打鬧的學生感到十分掃興,他們抱怨李仲揆說:

“他偷人家的東西,而且還想偷你的東西,你還去幫他。”

仲揆沒有申辯。

也有人好奇地問李仲揆說:“那時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看見他穿得那麼破,又那麼瘦弱,他被反吊着,還捱打,太可憐了,心裏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到別處去還會繼續偷的,不教訓他一頓,再也改不好。

“我想,”李仲揆和善地回答說,“人總是希望能夠像人一樣的生活。要不是生活逼迫,也許不會走這條路。我希望他以後會做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