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名人的故事1

李陽祖籍山西,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志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爲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闢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名人的故事2

三國名將趙子龍

趙子龍,三國時代劉備部下大將軍。在進取四川之時,奉命攻打桂陽城,守將趙範戰敗,獻城投降,趙範仰慕趙子龍英勇超羣,又是同宗,要求結拜爲。結義當日,趙範備酒席慶賀,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爲趙子龍斟酒,趙子龍問她是何人?趙範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剛去世不久,又沒有,常勸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聲言,必須如將軍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下嫁。今天適逢將軍,真是天緣巧合,若是將軍不嫌棄,家嫂願意終生奉侍將軍』。

趙子龍聽了大聲嚴厲斥責趙範說:『你我既然結義爲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麼如此,不仁不義……』趙範被趙子龍嚴詞義正一番話,說得羞愧無地自容,趙子龍憤憤離席而去,其凜凜正氣,備受世人敬佩。

趙子龍助劉備攻取四川,屢建奇功,建立蜀國後,被封爲五虎將之一,英名蓋世。

後人作詩讚趙雲:

雖非認義,也仿着關公秉燭。

不學多情叔叔,羞殺他曹植佔甄。

名人的故事3

生命的欺騙

辦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葉紫薇。

隨着陽春三月漸近尾聲,紫薇樹旁邊的大葉榕新長的葉子已是滿眼翠綠,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蕭殺,乾巴巴的枝幹上殘留着數不清乾枯龜裂的果子。辦公室在二樓,兩棵樹的樹冠恰好能夠時不時映入眼簾。強烈的視覺對比常使人產生一種季節的迷惑,也常常讓我懷疑那棵大葉紫薇是否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是否真的被白蟻蛀蝕,在這個盪漾生命綠色的季節裏,以畢剝的形態宣告自己的死亡?

隱約記得也是去年的這個時候,紫薇已經纖細的軀體上已經鋪滿了濃濃的春色。還記得綠色遍身的紫薇不久後就綻放出惹眼的大片大片的紅花,那個熱鬧和愜意常常使我對這株紫薇充滿了難忘的期待。而今年,現在,莫非這株紫薇真的消亡了嗎?

兩天前,和岑老師站在樓道里聊天,還曾經面對着紫薇樹唏噓慨嘆了好久。紫薇樹的枯枝就伸展在我們的眼前,看上去已然沒有了任何生命的跡象。岑老師伸手捉住幾根枝椏,稍一用力,樹枝就在清脆聲中斷落在手中。我們細細看去,整個的枝莖中沒有任何的潮溼和水分,更沒有點點綠色。於是我們認爲這棵紫薇真的枯死了,我還記得岑老師又弄斷了很多的枯枝,準備用作少年軍校學員們野炊時的引火燃料。

週一回到學校,暮春四月纔剛剛開始。當鑰匙插入了鐵門,準備打開辦公室大門的時候,眼睛的餘光不經意地瞄了一眼旁邊的紫薇。剎那,我的視線凝固了,身體也爲之一顫:那棵兩天前就已斷定枯死的紫薇樹的枝幹上,竟然爬滿了細微嫩綠的新芽。葉芽如此之小,在滿眼枯黃之中顯得如此單薄和寧靜,在灰黑色的果子的遮掩之下,那一點點的綠色竟然勃發出無窮的力量。很長的時間裏,我竟然忘記了開門,學生在我身邊陸續經過不斷問好,我也竟然毫無反應。我似乎又依稀看到大片大片的紅豔豔的紫薇花,似乎又感受到了即將盛開的生命的顏色。

生命的欺騙我興奮地把我的發現第一時間告訴了岑老師,感嘆着紫薇的生命竟然如此堅強,竟然如此充滿了欺騙。記得那天我還和岑老師商量着紫薇樹的“後事”,討論着該爲這片即將空置的土地上種植哪種樹木。而今天,紫薇就以點點的綠色嘲弄了我們的淺薄與悲觀。

也許錯不在我們,也許學校很多的師生如我們一樣,在期待中漸漸麻木,在期待中放棄了希望。難道我們能怪罪那棵依然安靜的紫薇,怪罪它以時間和外表掩飾生命的光輝?

行文至此,我恍然頓悟: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欺騙。之所以被矇騙,恰恰是我們充滿了對紫薇樹當下的期待,在於我們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直覺。

每年,我都記得那棵紫薇會綴滿綠葉,會綻放花朵,但是卻忘記了具體的時間。於是,春暖花開,滿眼皆綠的時節,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黃依舊,就斷定它已然死亡。難道,我們對所有的植物,都是必須充滿相同的期望?

從折斷的樹枝上,我們沒有窺探到一絲絲活着的證據,於是斷定它已死亡。難道眼見必然爲實?難道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註釋它特別的生命特徵?

我們是否也在以這種眼光審視世間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種淺薄和呆板看待我們身邊的一個個生命?

假如孩子並沒有如我們所願的那樣去生活、去學習、去行動,我們是否也在意識當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草率地添加上一個句號?如果孩子表現出種種不理智、不合常規的所謂“問題行爲”,我們是否曾經輕狂地在心中說過:“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很多很多的欺騙,我們所面對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會顯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時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時卻又是孩子無意識中對生命的吶喊與對抗。而作爲教育者,必須對孩子充滿期待,必須在心中爲孩子勾畫美好的生命未來。

可以想見,紫薇樹上淡淡的新綠會逐漸蔓延和傳染,紫薇花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吐露芬芳。而我,依然可以在疲勞和煩悶的時候,感受生命的力量。但是我們,一個個在小學從事着平凡工作的普通教師,能否透過了生命的假象,撇去刻意的欺騙和掩飾,永遠是充滿期待與希冀地對待一個個勃發內在生命秩序的鮮活生命?

名人的故事4

我最喜歡看書,每個星期都要讀一本。這個星期,我讀的`書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看完了這本書,我對愛迪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1847年的一天,美國俄亥俄州小小的米蘭鎮上,一個嬰兒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發明家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愛迪生髮明瞭電話,給人類帶來了方便,小朋友家裏的電燈都是他發明的。但你知道嗎,愛迪生小時候可 不聽話 了,他看到雞可以孵小雞,他也去孵,結果半天都沒孵出來;他看到煤會燃燒,他也去試,結果着火了 但愛迪生爲什麼可以成爲這樣

偉大的發明家呢?因爲,愛迪生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很多 爲什麼 ,然而每次問 爲什麼 的時候,他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喜歡愛迪生那勤奮、好學、愛思考、努力、堅持和勇敢的本領,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樣聰明。看完這本書,我得出了一句話,這句話,我將一生都不會放過它,這句話就是: 不懂就要問!

名人的故事5

秦海璐9歲時,因爲爸媽下海經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進全託京劇戲校。

戲校苦哇。爲了出一個“苗子”,基本採用“打爲主,吼爲輔”的訓練方式。尤其秦海璐學的刀馬旦——唱、念、做、打、舞、翻,樣樣得練好。承受的苦、累、痛,難以忍受,無法形容。

別的孩子週末,回家偎在父母懷裏、撒嬌、盡享呵護。秦海璐像只被遺棄的小鳥“無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幾個月沒空來看她。她心裏漲滿了委屈,用淚水抵抗、發泄。可是哭完了,沒人心疼,一切還得照舊。於是,開始擰巴、較勁兒,玩命練功,老師讓停也不停。就這樣,將近7年的戲校生活,練就了她極強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諳:在這個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歲,秦海璐戲校畢業,進入北京中戲。身處奼紫嫣紅,俊男美女之中,長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沒壓力。“因爲7年的苦,都熬過來了,這算得了什麼呢?”何況,她堅定的、唯一的目標:拿張大學文憑,回家做白領,找一個好老公。班裏的同學,有的想家想得淚汪汪,有的因拍廣告、演戲,找不着感覺痛苦而哭。她沒心沒肺,悠哉淡定,兀自打發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學校認定她是“能演戲的幾個裏最會演戲的一個”,讓她參加電影《榴蓮飄飄》的拍攝,她不幹。“不想拍電影,只想當白領。”班主任“激將”說,你如果不試試,拿了中戲文憑就去當白領。人家會說,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們兒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說幹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這一“觸電”,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兩個大獎。

都以爲她會“乘風而上”,她卻躲貓貓般匿跡三年,圓她的白領夢去了。輿論譁然,有說她自覺長相對不住觀衆,改行了,有說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論,隱退了……各種“浮雲”,她全然不顧,我行我素,心裏竊笑:姐用實力證明過了,姐行!姐很行!你們愛咋說咋說。與姐無關。

然而,做演員是她命定的天職和強項,兜兜轉轉幾年,她還是被“旋”進演藝圈,且不急不躁,憑着豐厚的底蘊和紮實的功底,聲名鵲起,成爲觀衆喜愛、褒讚和欣賞的實力派演員。

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裏,12個走馬燈似的相親女,唯獨她演的那個,讓人印象深刻。媒體問她緣由,她說,喜劇也得認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討好、甚至胳肢觀衆,但也不能一水順的認真。除了感覺,還得動腦子。掌握好發力點,收放自如。這是從小在戲臺上的基礎和累積。在舞臺上,射燈跟着你轉,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節奏。開始,鑼鼓點控制你,等你一點點有了節奏感之後,鑼鼓點開始跟着你。這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是一個演員成長、磨鍊、積澱、成熟的過程。所以,吃的苦,永遠是人生的基礎。非但演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綜觀演藝界,學戲出來的跟沒有學過戲而當紅的,截然不同。”學戲出來的,特別紮實,特別沉穩,不浮躁,懂得收斂低調。譬如何賽飛、徐帆、袁泉,不論生活、演戲,工作,還是爲人處世,特樸實嚴謹,很少會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兒。因爲,京劇傳統的優良風格和謙謹意識,隨着那些“苦”,日積月累,浸潤到骨髓裏去了,約束規範着人的言行、修爲。

秦海璐出演話劇《四世同堂》裏的大赤包。四川媒體評論她:“身材苗條,知性嫵媚……”她莞爾:這都是“他們”對我的評價。跟我沒關係。在我這個小小的圈子裏,也許我有那麼點兒知性。但出了這個圈子,比我有學問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別當回事兒。

多年來,她堅守原則:“演員是個‘感知’很強的職業。來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從一個劇組到另一個劇組,我不幹!”這就是她的基礎,風格、底蘊。作文

名人的故事6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對各民族的有識之士也很敬重,在朝廷中起用了不少文韜武略的中原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其中的耶律楚材在蒙古建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他自幼學習儒家文化並博覽羣書,具備很深厚的漢學功底。

成吉思汗仰慕耶律楚材的才學,在攻佔金朝中都後,立即派人尋來耶律楚材。兩人見面相談甚歡,成吉思汗讓耶律楚材跟隨左右,並給他取了一個蒙古名字——吾圖撒合裏。

成吉思汗時期,治國方略還處於摸索階段。由於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破壞程度不斷升級,神州大地干戈四起、生靈塗炭。耶律楚材非常想扭轉這種趨勢,實現其以儒家“仁政”治國的理想,開創一個太平盛世。於是,耶律楚材以自身的才華和儒家思想逐漸影響成吉思汗的治國理念。

1219年夏,耶律楚材跟隨成吉思汗西征。此後六七年間,他一直跟隨蒙古大軍輾轉西域各地。他先負責大汗帳下的文書管理工作,後來由於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歷史、音樂等,成吉思汗命他掌管觀看星相和占卜吉凶之事。耶律楚材每次都分析得縝密合理,並且往往每言皆中,成吉思汗對他非常信任。有一次,正值六月盛夏,在起兵祭旗的早晨竟然下起了大雪。將士們都擔心這預示着出兵不利。耶律楚材觀象後卻說:“隆冬之氣,見於盛夏,這是克敵制勝的吉兆。”成吉思汗深信不疑,決定如期出征。耶律楚材的預言鼓勵了將士們,他們一鼓作氣、奮勇衝殺,最終大勝歸來。

耶律楚材利用占卜吉凶的機會,時常巧妙地勸說成吉思汗在戰爭中少殺戮,以安定民生爲重,這使得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屠城現象逐步減少。在西域期間,耶律楚材還撰寫了《西征庚午元歷》,根據西域較爲科學的歷法,糾正了中原地區使用的《大明曆》中的季節誤差。他又撰寫了《西遊錄》,真實記錄了蒙古軍隊的西征情況,詳細介紹了西域見聞。

1227年秋天,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的軍營中逝世。臨終前,他指着耶律楚材對窩闊臺說:“這個人是天賜給我家的,今後一定要重用他。”

其實,在追隨成吉思汗的十年中,耶律楚材的才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真正發揮作用是在窩闊臺當政時期。

1229年,窩闊臺即位以後,十分重用耶律楚材,充分發揮了他的治國才能。蒙古建國之初,延續舊制,實行的是萬戶、千戶、百戶軍政合一的制度,只有統率軍隊的長官,沒有治理地方的行政長官,這對大蒙古國的發展極爲不利。耶律楚材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向窩闊臺建議:“在各地設置官吏來管轄百姓,另外設置萬戶管理軍隊,使軍政形成互相制約的局面,從而防止獨斷專行。”窩闊臺採納了這一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中書省,任命耶律楚材爲中書令。此後,耶律楚材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具體內容概括爲“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在教育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導儒學,推崇孔子。他徵得窩闊臺同意後,修復孔廟,優待孔子後裔,楚材大力倡導儒學,推崇孔子。他徵得窩闊臺同意後,修復孔廟,優待孔子後裔,建立了國子學,用儒家文化教育民衆。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復科舉制度。科舉考試的恢復,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爲國家招攬了大量人才,爲忽必烈時期大元帝國的繁榮發展積蓄了人才。

其次,耶律楚材根據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制定了相應的賦稅制度。他抓住窩闊臺想增加財政收入的心理,提出要增加軍需費用,可以通過鹽、酒、鐵冶等稅收穫取,一年可獲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糧食四十餘萬石,足以滿足軍隊的需求。窩闊臺採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任命他來完善稅收制度。耶律楚材於是設立了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吏,每路設正副課稅使,他們直接隸屬於大汗,獨立於各地的文官和武官系統。到了1236年以後,地方稅收政策基本定型,分爲土地稅、人丁稅和戶稅三大類。中原地區實行了這一稅制以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耶律楚材提出的這些新政,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管理方式,採用以儒教爲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國家,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爲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發展,也爲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耶律楚材可稱爲促進蒙古族接受中原傳統文化的第一人。

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後,爲紀念他的偉大功績,人們爲他修建了祭祠。

有關元朝名人的故事:忠厚可靠的察合臺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兒子察合臺從小便不受關注。大哥朮赤爲長子,三弟窩闊臺比自己穩重,最小的弟弟拖雷聰慧機敏,深受大汗寵愛。察合臺很清楚自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知道自己與汗位無緣,所以心態很平和。

在跟隨父親西征的過程中,察合臺作戰很勇猛,並不輸給大哥和弟弟,屢建戰功。

西征得勝而歸後,成吉思汗對幾個兒子論功行賞。察合臺得到了新疆別失八里一帶,後來在這裏建立了他的察合臺汗國。

成吉思汗最後把汗位傳給了窩闊臺。他在臨死前把四個兒子召到身邊,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說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多頭蛇想要進洞禦寒,當一個頭要進去的時候,別的頭就反對,結果誰也進不去,最後多頭蛇凍死在洞外。成吉思汗想借這個故事告誡兒子們要團結一致,服從窩闊臺的領導。

察合臺聽了深受觸動,平時他就和窩闊臺的關係很好,所以父親把王位傳給窩闊臺,他並沒有嫉恨,反而更加堅定他要幫助弟弟的決心。

成吉思汗死後,察合臺遵照遺命擁戴窩闊臺登上大汗之位。當時有不少反對者都想擁戴拖雷,察合臺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所以窩闊臺繼承汗位後,心裏一直很感激這個哥哥,也非常信任他,做了大汗也還是稱呼他爲“阿哈”(兄長)。在窩闊臺統治時期,遇到軍國大事,他都會派使者到察合臺的封地去告知並徵詢察合臺的意見。

察合臺也一直非常支持窩闊臺的決定。在窩闊臺派軍西征的時候,他第一個贊成並提出派長子出征,還讓自己的孫子也隨軍。有一天,蒙古王庭舉辦賽馬大會。作爲在馬背上生活的蒙古人,即便是帝王將相,也還是有着高超的賽馬本領。結果在察合臺與窩闊臺的賽馬中,察合臺獲勝。

察合臺不知道是不是弟弟讓了他,心裏有點不安——畢竟窩闊臺是至高無上的君王。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窩闊臺的宮殿外去請罪。

窩闊臺剛剛起牀,正在更衣,聽到侍衛稟報,大爲驚訝,趕緊請兄長進來。

“我真是太不知禮數了,希望大汗您能原諒我昨日的過錯啊!”察合臺很惶恐地跪在地上,語氣無比恭敬。

窩闊臺一頭霧水:“阿哈這是在做什麼?你沒有什麼過錯啊!”

察合臺擡頭說:“昨天我不該那麼放肆,賽馬贏過了大汗!”

窩闊臺哈哈大笑,連忙扶起察合臺說:“這算什麼事情?賽馬當然要論輸贏,這是阿哈的本領啊!”得到了大汗的寬慰,察合臺才放心地回去了。

察合臺在蒙古國有很高的地位,在重大問題上起着一定的決策作用。他不僅統治了成吉思汗留下來的三分之一的蒙古軍隊,而且在自己的王國別失八里中也享有至高的權力。

察合臺比窩闊臺早七個月病逝。他死後,窩闊臺很傷心。因爲窩闊臺一直稱呼他爲阿哈,爲了紀念他,察合臺汗國的歷代大汗都稱呼他們的繼承人爲“察合臺阿哈”。

名人的故事7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思考。爲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此時他說:“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忙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人的故事8

母親的耐心讓“白癡”成爲發明家

愛迪生從小就特別愛問“爲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追根究底問個明白。有一次算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二加二等於四,愛迪生卻發問:“二加二爲什麼等於四?”就這樣,愛問問題的愛迪生經常讓老師很惱火,因此,老師有時候訓他,甚至打他。一時間,好奇的愛迪生卻成了學校中的一個白癡典型,被老師和同學嘲笑。

後來,老師把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面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着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爲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於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

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兒子的家庭教師。對於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裏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

就這樣,在這個不怕被問“爲什麼”的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雖然沒有在學校讀過幾年書,卻搞出許多偉大的發明,爲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名人的故事9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戶外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這天爲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着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超拽簽名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戶外會上意外受傷之後,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十分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下期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着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期望!好聽的門派名字

名人的故事10

左宗棠。在新疆有左公柳、左公渠之稱。我曾在新疆一位將軍的家裏,見過長沙書法家史穆先生的一幀條幅,上書:“大將徵西久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惹得春風度玉關。”我想史先生把當年某湘人獻給左公的一首詩轉贈於這位將軍,也算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奉承啊。

說一則左公少年時北上赴考途中的故事吧。某年秋試,與湘潭歐陽某同舟北上。船行時,左伏几作書,問些什麼,他說是與夫人寫信。船在某處停泊,左上岸觀望,歐陽某翻看他所寫的信,其中有云:“一夕泊舟僻處,夜已三鼓,忽水盜十餘人,皆明火持刀入倉,以刃啓己帳,己則大呼,拔劍起,力與諸賊鬥,諸賊皆披靡,退至倉外,己又大呼追之。賊不能支,紛紛逃入水中,頗恨己不習泅,致羣盜逸去,不得執而殲旃也。”歐陽見後,感覺大怪。我與他一直在一起,發生這麼大的事,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呢?未必是我睡得太死的緣故。

於是,他便去問船上其他的人,都說沒有的事。這時,左觀景歸來,歐陽急問之。左笑答:我那寫的是做夢啊。歐陽說:做夢,你怎麼在家書中不加說明,寫得像真有其事一樣?左說:你真是呆子。昨晚上我讀《後漢書·光武紀》,見其昆陽之戰,上書雲垂海立,使人精神飛舞。晚上就做了這個夢。因此,我想前人寫歷史敘戰事,大半也和我寫這個夢差不多。比如昆陽之戰,可能就是光武做了一個像我一樣的夢罷了。

名人的故事11

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時,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夫婦多方照顧,貝多芬從內心十分感謝。可是過了不多久,貝多芬發現他並不把自己當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爲一件家寶看待,覺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莊園裏來了客人,客人是當時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寶",便叫人去請貝多芬來爲他們演奏,被貝多芬拒絕了。公爵覺得下不了臺,便親自來請,並說了很多話,表白自己往日對貝多芬的恩典。貝多芬聽了,一句話也不說,就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得稀爛,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

"公爵,你之爲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爲我,是靠自己。公爵現在有,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個。"

名人的故事12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爲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許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說什麼要贏在起跑線上,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爲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老了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能有個靠山,說白了就是自私,爲着自己的未來能有保障,而去罵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績,無情地剝奪孩子的快樂。

也是因爲這樣吧,王朔在自己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女兒能快樂度過一生,他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個詞兒了,什麼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被SB們知道嗎?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親的暴力中度過的,他說印象裏最深的一次捱打是父親打他打到筋疲力盡,抽支菸,休息一會兒,緩過來繼續打。當時年少的他跪在那裏,看着香菸的霧氣裏父親那張讓自己感到心悸的臉,心想:要是和這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多好。同時也暗暗發誓: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有這樣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兒的成長曆程裏,他沒對女兒動過一次手。

對於女兒的學習,王朔的觀點是:小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會去學,如果他不喜歡的東西,你逼他去學,也沒用,很快就會忘掉,等於白花功夫,而且還剝奪了孩子的快樂。

女兒王咪面臨中考的時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國讀書。有意思的是,在國內不愛學習的女兒,到了美國變成了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加利福利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藝術史專業。對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因爲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國內的那種教育,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幸虧我有遠見卓識,及時保護了我女兒對學習的興趣,她到美國以後,被美國那種寬鬆、趣味的教育氛圍一激發,學習的慾望馬上就出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

王咪大學畢業以後,回到國內找工作,拒絕老爸的“好意”,最終,她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爲《藝術財經》雜誌的一名編輯。

女兒的獨立,讓王朔非常驕傲,他說:“我從未對女兒要求過要成爲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她一路走來,真的成爲了我最希望她成爲的那種女性:你必須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比什麼都重要……”

在許多讀者的印象裏,王朔總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敢言敢爲快意恩仇的樣子,但是他說:“其實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個叫‘王朔’的人。”

他心裏其實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自私、欺軟怕硬、富貴可淫、威武可屈……這是他在這麼多年闖蕩人世的過程中提煉出的生存法則,這麼多年,他就是靠着這一套生存法則活着,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苟全性命於亂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隨着女兒逐漸長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討人生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面對着女兒那雙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開的笑容說一句:爸爸的人生,是這樣走過來的……女兒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他看見自己身上的一切僞善,併爲此感到深深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逼迫他去拷問那個隱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靈魂,讓他再也沒辦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剩下的時間,他用來陪伴家人。當年,他和妻子沈旭佳離婚後,女兒歸沈旭佳撫養,母女倆遠赴美國,沈旭佳曾不無憂傷地對王朔說:“你錯過了許多女兒成長中的時刻。”但當時正忙着追名逐利的他,對這句話體會不深,一直到很多年之後,他才體會到前妻的這句話暗含責備,責備他根本不懂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他說:“我沒有勇氣對女兒說我愛你,因爲我連最基本的都沒做到,那就是和女兒生活在一起。一個女兒對好父親的最低的要求是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我連最低的這一條都沒有做到,還談什麼愛她?”對女兒刻骨銘心的內疚,以及親身經歷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的相繼猝然離世,讓王朔更加意識到人生中真正有價值的不是名望不是利益,而是家庭。

這麼多年來,王朔和母親的關係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針尖對麥芒”,年幼的時候,母親忙於工作,疏於對他的關心和照顧,母子之間一直沒有建立起親密的感情,這使得他在母親年老的時候,有一種心理是:你過去不拿我當回事,不可能現在老了想要兒子了,就來了一個兒子。

也是有了女兒之後,他慢慢能體會到母親的心情了:女兒小時候我管過女兒嗎?不也沒管嗎?可是現在,我不也牽掛着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邊?

女兒大學畢業之後,王朔心裏一直非常希望女兒能夠回國發展,但又不願意勉強女兒。有一次,身在美國的王咪突然發現聯繫不上父親了,家裏電話一直是忙音,MSN又不在線,她心急如焚,非常擔心獨居的父親會遇到什麼危險,不得不打電話給年邁的奶奶,讓她去父親的房子看看。結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裏電話又沒掛好,氣得王咪在電話裏和父親發飆,罵他是“白癡”!也是這一次,促使王咪回國發展,“他身邊也確實太需要一個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兒的關係,更像是朋友。父女倆長得特像,這也使得王咪經常怪他:“都是你,肥頭大耳的,把我拐帶醜了!”他就安慰女兒:“你別急,走不了美女路線,咱走氣質路線。”父女倆在一起經常這樣相互打趣。他感嘆:“有個女兒真是太好了,到我這樣的年紀,許多常人眼中的快樂都算不上是快樂,惟有和女兒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

在王咪的結婚典禮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別幸運,有一對非常寬容我的父母,讓我自由自在地成長,即使在離開他們的日子裏,他們的愛,也一直保護着我……”

王朔雖然沒有勇氣去參加女兒的婚禮,他怕自己會當場哭得不成樣子,“那也太丟人了”,但當他聽到朋友給他轉述的女兒在婚禮上的這番表達,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他說:“作爲一個父親,能夠得到女兒這樣的評價,我已經很滿足了,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欣慰。”

名人的故事13

1、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衆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着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爲書的奴隸。

2、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爲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爲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3、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爲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4、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爲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5、愛迪生

我最喜歡的名人就是愛迪生,我的夢想就是長大以後成爲愛迪生那樣的發明家,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愛迪生的故事。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出生在美國的一個貧困家庭裏。愛迪生小時候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他善於觀察思考,對任何事都喜歡刨根問底,經常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把父親問得啞口無言。好在做過教師的母親,每次都會竭盡所能地給他耐心講解。

有一天,媽媽發現愛迪生趴在草棚裏的草堆上一動不動,便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沒想到愛迪生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母親感到又好氣又好笑,對他說道:“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可愛迪生還是追問:“母雞就是這樣孵出小雞的,爲什麼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7歲上學,可是他只上了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因爲他滿腦袋淨是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常常把老師問得支支吾吾,不知怎麼回答,惹得老師認爲他是一個低能兒童,十分討厭他。最後老師叫來愛迪生的媽媽對她說:“你的孩子太笨了,老是問一些2加2爲什麼等於4之類的古怪問題。我實在不願教這樣低能的學生。”

愛迪生的母親一氣之下,就讓僅僅上了三個月的學的愛迪生退學回家,並決定親自來教導他,就這樣愛迪生便開始

了他的自學課程,在媽媽的教導下,愛迪生進步得非常快。後來愛迪生迷上了媽媽送的《自然讀本》這本書,他被書中的科學小實驗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他開始了他的實驗生涯。他擁有兩千餘項發明,包括對世界影響極大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和鎢絲燈泡等。每當人們都稱讚他是“天才”時,愛迪生卻說:“所謂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所以我堅信只要我們勤奮努力,我們也會

成爲像愛迪生那樣的大發明家,爲了我們的夢想加油吧!

6、白居易

唐朝有個寫詩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歲便開始作詩,九歲時對詩的聲韻就非常熟悉了。母親是個慈愛、嚴格又有文化的婦女,充當白居易的啓蒙教師。

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她總是拿着詩書教導兒子,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也有偷懶的時候。這時,母親不去打罵他,而是講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學習任務一點一點補上。

就這樣,白居易漸漸養成了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幾首新作,來到在當時很有名望的詩人顧況俯前,顧況漫不經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開,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韻味十足的吟誦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好哇,好!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難事!快請進!快請進!”

看到寫詩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興的與他談起作詩來,不知不覺的就談到了天黑!這一年白居易才16歲。

從此這個會寫詩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長安城傳開了。

名人的故事14

我國醫學源遠流長,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名醫。神醫扁鵲便是其中的一位。神醫扁鵲年輕時跟隨師傅學醫,非常用功。他學成後醫術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們稱爲“神醫”。

有一次,神醫扁鵲到齊國見到齊桓侯,通過觀察,神醫扁鵲知道齊桓侯生病了,就對他說:“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膚裏,如果耽誤了,病情將會加重。”

齊桓侯不相信神醫扁鵲的話,說:“我沒病。你們醫生貪功好利,總想靠醫治沒病的人來顯示自己的醫術。”

過了五天,神醫扁鵲又見到齊桓侯,他真誠地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療會加重。”齊桓侯不高興地說:“我沒病。”又過了五天,神醫扁鵲對齊桓侯說:“您的病已經深入到腸胃了,再不治療後果會很嚴重。”齊桓侯仍覺得神醫扁鵲在騙他,沒有理會。

五天後,神醫扁鵲再見到齊桓侯,他轉身就跑開了。齊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邊的人去問神醫扁鵲。

神醫扁鵲說:“以前齊桓侯的病我能治好。可現在病已經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趕緊跑開了。”

不久,齊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來越重,沒一個醫生能治好。臨終前,他後悔地說:“要是聽神醫扁鵲的話該多好啊!”

神醫扁鵲還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診斷疾病的四種方法:望氣色、聞氣味、問病情、把脈,爲祖國醫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名人的故事15

他常年在外面拍電影,有時在本地,有時在外國,有時則是在飛機上度過。有一天,他因病在家裏躺了一天,傍晚的時候,妻子高興地拿着一個大花瓶走到他面前,對他說:“我要給你頒發獎盃!”他問爲什麼,妻子神祕地一笑,說:“因爲你今天全天都沒有出門!”

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忙碌到什麼程度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兒子跟他見面的機會能有多少。但是,那時兒子畢竟還是個孩子,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樣的虛榮心。一天,他的助手向他轉達了兒子的一個願望:希望有一天,父親能親自開車去接他放學。

這天,風塵僕僕地下了飛機以後,他看看手錶,還沒到放學的時候,於是開着車直奔學校,連臉都沒來得及洗一下。他想給兒子一個驚喜。他打電話告訴孩子的司機:“今天你在家裏歇着吧,我現在正在學校門口等着接孩子呢!”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放學鈴聲響了。他熱切地打量着從門口走出的每一個學生。但直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他也沒有見到孩子的身影。終於,司機給他打來電話:“先生,你的兒子正在學校門口等你呢,怎麼你還沒有到?”他說:“我也在學校門口。”司機問:“你在哪個學校門口?”他說出某某小學的名字。司機說:“先生,你的孩子已經讀中學了!”

等他趕到那所中學的時候,孩子已經要步行回家了。他把兒子叫上車,兒子好半天都沒有理睬他。他默默地開着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快到家的時候,兒子帶着哭腔說:“爸爸,我的同學都走光了!你來接我還有什麼用!”

他叫成龍,一個出色的電影人,一個能爲兒子提供優裕物質生活的人。而他的兒子是個普通的兒子,一個只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父親來接自己放學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