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李賀《雁門太守行》優質教學設計

李賀《雁門太守行》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4K 次

《雁門太守行》是唐朝詩人李賀借用樂府舊題,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李賀《雁門太守行》優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以讀激趣,感知內容。

2.以品感悟,領會詩情。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

 【教學難點】

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講述李賀以詩求見韓愈的故事。內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當時的小青年李賀帶著一首詩去求韓愈。當時,韓愈剛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準備休息。當他的門人把這首詩送給他時,他一邊脫著衣服,一邊很隨意地看了送過來的詩歌。可是,當他看到開頭兩句詩時,便大為震驚,連忙請李賀進來詳談。而這僅以開頭兩句就打動韓愈的詩,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雁門太守行》

2.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測預習:

1.請兩名學生上臺默寫。

2.在強調字形、讀音的基礎上,初步讀通古詩。

 三、整體感知:

1.讀註釋,弄清古詩內容。重點交流“夜紫”“易水”“金鱗”等詞意思。

2.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戰爭場景,請根據詩歌內容找出戰事的季節、時間、地點以及簡要歸作戰的經過。

明確:季節——秋天

時間——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點——塞上、易水

經過——黑雲壓城(兵臨城下)、甲光向日(嚴陣以待)、半卷紅旗(夜襲敵營)

3.提問:除了描寫戰事的具體內容外,詩人還在詩中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環境——角色滿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報君黃金、玉龍為死

4.師生交流後,老師擦去黑板上多餘的字。具體如下:

黑雲壓城、甲光向日、角聲滿天、燕脂夜紫、半卷紅旗、霜重鼓寒、報君黃金、玉龍為死

  四、感悟情感:

1.提問:這裡的“玉龍為死”,你能體會到什麼?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2.師生交流時,明確:

死——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板書:視死如歸)

⑴黑雲——運用比喻,寫出敵軍強大,隨時可能犧牲。

⑵城欲摧——隨時城破兵敗身啟。

⑶甲光——將士披掛上陣,準備戰鬥,做好獻身的準備。

⑷角色滿天——軍情緊張,戰鬥隨時打響,暗示戰爭之殘酷。

⑸易水——用典,像荊軻刺秦王一樣,不打算生還。

⑹霜重鼓寒——環境描寫,北地的秋夜,風疾霜濃,但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⑺報君——用死來報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營造蒼涼、悲壯的氛圍,暗示戰事緊張、殘酷,隨時可能陣亡。

3.指導感情朗讀。

  五、領會特色:

1.引導: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尤其是邊塞詩。請同學們看看這些詩人是如何描繪戰爭場景的?

投影: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北朝民歌·《木蘭詩》

2.簡單交流後,提問:李賀在本詩中又是如何描繪戰爭風雲的呢?

3.在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用紅色粉筆在黑板上圈出“黑雲”“金鱗”“燕脂”“夜紫”“紅旗”“霜重”“黃金”“玉龍”等詞。

4.總結: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這也是李賀詩歌的風格,務求新奇,被人稱為“奇才”“鬼才”。

 六、拓展閱讀:

1.投影出示: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轡頭,戴在馬的頭上

2.思考:《馬詩》“奇”在哪兒?

3.明確:寫景之奇,以馬寫人之奇……

  七、感情誦讀:

1.交待李賀大致生平,內容如下:

李賀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錦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後來因用心過度,27歲就死了。

2.全班誦讀《雁門太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