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2篇)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2篇)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1

盧溝橋是一座聞名世界的橋樑,歷史久遠,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同時,它是著名的“七七事變”的發生地,是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本文作者通過樸實的語言,具體形象地介紹了盧溝橋的建築特點和歷史意義,充滿着驕傲和自豪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僅是在介紹盧溝橋,讚美盧溝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讚美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

一、設計理念

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層層深入,把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實踐有機結合,把內容的理解和語言的感悟、品味結合起來,把發展語言和思維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盧溝橋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把閱讀、觀察、想象結合起來,從而感受盧溝橋設計之美,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瞭解其歷史意義。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強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編者的對話都應該是平等的,應受到尊重閱讀教學最講悟性。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各自的特點,每個人的思維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雖有不同,但都離不開以學生髮展爲本。因而要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只有參與其中,有所感悟,纔算學到家。

上完課後,我不僅陷入深思。不要小看學生,這許多問題我備課時怎麼就想不到呢?學生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本課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外閱讀來充實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文章背景的瞭解。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主動。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學會思考,有主見而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尊重個性閱讀,鼓勵不同見解。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通過初步接觸說明方法,引導學生認識數字說明,舉例說明的好處,並且鼓勵學生在今後善加利用。

二、重視觀察和想像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盧溝橋的造型美觀時,先是讓學生想象盧溝橋的獅子還會有哪些姿態,交流之後,再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全面形象地瞭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的特點;

三、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了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培養學生有序的說話。

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七七事變”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並對完成效果好的學生加以肯定。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教學完本課,反思整個教學,我認爲還有許多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學評價力度不到位,教師語言感染力不強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的語言感染力不強,對學生缺少鼓勵性的評價,導致學生積極性不夠高,課堂教學的氣氛有時比較沉悶。

2、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

本課的重點在第二自然段,描寫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在這一部分,我在教學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結合圖片朗讀,結合想象朗讀,在朗讀中去理解品味。課後,我想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可以進行更深的挖掘,從而突現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在描寫獅子的形狀各不相同時,可以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獅子進行探究,領會作者想象的妙處,拓寬學生的思維思維。結合省略句的用法,讓學生自主展開合理想象。這樣的處理更利於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的理解,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

3、未能及時結合感情朗讀進行更深的挖掘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自讀中想象。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這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主體課文,介紹了北京城外永定河上的盧溝橋科學的設計,美觀的造型及其歷史意義,是一篇說明文。

爲了避免說明文教學中的枯燥,乏味,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境,2008年的北京將是世界的焦點,會迎來五湖四海的賓朋,他們在參加奧運會的同時,也會遊覽一些名勝古蹟,假設你是小導遊,能否爲他們解說盧溝橋,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通過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系統地認識盧溝橋。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通過初步接觸說明方法,引導學生認識數字說明,舉例說明的好處,並且鼓勵學生在今後善加利用。二是重視觀察和想像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盧溝橋的造型美觀時,先是讓學生想象盧溝橋的獅子還會有哪些姿態,交流之後,再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全面形象地瞭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的特點;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了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後,讓學生用“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說話,培養學生有序的說話。四是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 “七七事變”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並對完成效果好的學生加以肯定。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過於注重課外的知識拓展,有點淡化了本課的學習重點,二是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夠。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力爭避免就文論文,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除了掌握本課內容外,還收穫更多怎樣學習語文的方法,爲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也許有許多不足,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不斷完善。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重以下方面:

1 、是重視想像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盧溝橋的造型美觀時,先是讓學生想象盧溝橋的獅子還會有哪些姿態,然後進行交流。

2 、是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了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後,讓學生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說話,培養學生有序的說話。

3 、是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 “ 七七事變” 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並對完成效果好的學生加以肯定。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

1 、是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夠。

2 、本課是說明文,舉例數字法由於老師引導不利,學生認識不足。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課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主要寫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導讀時,先讓學生誦讀這部分內容,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描述敵我雙方舉動的關鍵詞語,誦讀感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開始認真地“搜尋”着,“偷偷地”、“蓄謀已久”、“全副武裝”……一個個詞從學生的口中冒了出來,“還有嗎?”我耐心地等待着更多的精彩,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一點兒也不着急,孩子們在我溫柔的引導中繼續“搜尋”着……當孩子們的“成果”一一展現在黑板上的時候,黑板儼然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場”,廝殺聲、叫喊聲……似乎在教室內迴盪,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中國守軍的英勇無畏全部展現。

上到這兒,課已然接近尾聲,40分鐘的時間就在學生的誦讀、尋找中悄然而逝,教學設計中預設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反思課堂,難道說我的課堂是失敗的嗎?我感覺沒有失敗,因爲我的學生在這堂課上是有所獲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課文,找到了答案。

其實,課堂是多變的,有時,當學生不能準確或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許多教師都不會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而匆匆地“代勞”了。事實上,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教師應該拋棄急功近利的應試觀念,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不讓學生養成依賴的壞習慣。

走出迷惘,走出困境,你的眼前會是一番全新的景象,相信我們的孩子,只要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會憑藉自己的能力採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勝利果實。到那時,老師給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通往知識的寬闊橋樑。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5

《盧溝橋烽火》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課文,我在教學《盧溝橋烽火》一課時,爲了激發同學們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爲的崇敬,教學時,我採用了“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首先讓學生帶着課後作業(按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的要求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圈畫出關鍵詞語,感受敵我雙方的表現,激發強烈的愛憎情感。在此基礎上編寫複述提綱,同桌練習試述。針對試述存在的問題,再次自讀課文,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過程和關鍵所在,並着力體會關鍵詞語的意義、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師、同學質疑問難。最後,在學生進行了充分閱讀準備之後,教師提名練習複述並根據具體情況,相機提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閱讀與理解相輔相成,學生讀得充分,有所感悟,並熟記精要,才能敘述順當。在學生複述的時候,教師要相機指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把讀書感悟和複述事件經過練習到位,那麼,學生對課文的知識要點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學生掌握了新知識以後,讓其充分發揮,自我表現,不要求複述答案的統一。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表現力、創造力,同時還包含着審美能力的培養。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6

《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敘述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探究課文怎麼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教學時,在學生預習的情況下,學生們能把握哪幾小節寫得是事變的經過。在課堂上,當我質疑:作者是怎麼把事變的經過寫出來的呢?接着討論。學生們說,課文中的四字詞語比較多且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從這些詞語中表達了作者分明的感情。因此,我便重點抓住敵我雙方激烈的詞語展開教學。比如:描寫敵軍“偷偷地、摸”和我軍“悄悄地、進發”詞語的比較,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能感受到敵軍的卑劣行徑和我軍的足智多謀,也表達出作者對敵軍的鄙視、唾棄,對我軍的表揚、讚許。這樣詞語的對比能分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色彩,也讓學生們感到對我軍的敬佩。

這節課,孩子們是亢奮的、激動的。我的教學目標也能基本達到了,不足的是學生們在朗讀的指導上有所欠缺。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在執行班級管理“新政”的同時,我又吸收着魏書生老師教學方面的精髓。在教學方面,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優點,不要“邯鄲學步”,最後什麼也不能做到;像做班主任一樣,也要學會放手,要努力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纔是最重要的。

魏書生老師的課堂教學可以說是“簡單教學+自主教學”。魏式的教學步驟比較固定,一般分爲:定學、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評價。其實,這樣的教學跟“先學後教,當堂測試”的洋思模式較爲相似,只是更爲靈活,更爲自主。

教學《盧溝橋烽火》第一課時,我就努力採用這樣的方式:

首先,確定教學的目標:

1、瞭解盧溝橋事變的背景。

2、讀通課文。

3、寫好生字。

4、解決生詞。

5、弄清主要內容。

其次,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把“自學”與“討論”兩個環節合而爲一。盧溝橋事蹟的背景,學生藉助資料完全能夠介紹。對於生字,學生先寫,然後確定易寫錯的字;對於生詞,通過查詞典,學生能夠順利解決。

再次,我指導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讀通各段課文。然後根據畫出的表示時間的詞語,讓學生弄清課文的脈絡,概括出主要內容。

學完之後,利用《補充習題》進行測試,及時檢查學習效果。

最後,我對本節課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評價。

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要採取這樣的自主教學,每一節課,必須確定好自學的內容,讓學生積極地自學、討論。這樣堅持下去,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檢查下去,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有效起來。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8

《盧溝橋烽火》敘寫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強盜行經,歌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點明瞭偉大的抗日戰爭從此拉開了序幕。

對於高年段的學生,課標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推敲重點詞句,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是本課教學重點之一。

中有大量的描寫敵我雙方的詞語。描寫我軍的有:悄悄地、進發、同仇敵愾、奮起還擊、暫時退守……描寫日軍的有:偷偷地、摸來、惱羞成怒、人仰馬翻……教學中,我由詞入手,讓學生感受雙方戰爭的激烈以及我軍的頑強;同時由詞入手,結合時間順序練習複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並且由詞入手,學習戰鬥場面的描寫。

通過引導學生準確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感受本文對比鮮明,描寫生動的寫作特色,在此基礎上表情朗讀、複述,對詞語進行積累、內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9

《盧溝橋烽火》一課主要敘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們軍民同仇敵愾抗擊者的頑強精神。

爲了激發同學們對日寇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者的英勇行爲的崇敬,我採用了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不應以分析來代替。尤其是這篇屬於情感強烈的文本,更應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教師要儘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

在課堂上我向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看出這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爲?”這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學生都積極從文中找依據,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讓學生完全處於閱讀的主體地位。

課文中的戰鬥場面的描寫,關鍵是要抓住雙方人物的神態動作來寫,寫出戰鬥的氛圍來。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抓住了敵我雙方在戰鬥中的表現來進行描寫,而從“人仰馬翻”“呀呀吼叫着”“瘋狂”“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等詞體會日軍的可恥下場;通過“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冒着”“衝出”“砍去”等體會中國守軍勢不可擋的氣勢,感受中國守軍不畏、英勇頑強的精神,並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再現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盡情的激發與釋放。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描述的是盧溝橋事變的整個完整的經過,從7日深夜一直到9日凌晨,敵我雙方如何激戰的過程全部交代得清清楚楚。讓學生完整流利有感情地複述出課文的內容,牢記盧溝橋事變顯然是這篇課文反覆訓練的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複述的要求和方法。平時課堂上我總捨不得花時間進行復述課文的訓練,一直把它作爲一項家庭作業讓學生去完成。說實話,這項作業基本上是一紙空文,落不到實處的,這無疑阻礙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今天的課,陳老師借我們班上,她安排了對學生進行了複述的指導的練習,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複述時她能逐步、深入地提出兩個要求:首先要做到條理清楚,並且儘量用上給出的詞組,這對於訓練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很有幫助!從課堂效果來看,應該說有了這些提示,學生還是配合得很默契,聲音也越來越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推薦《盧溝橋烽火》一課主要敘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們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一、介紹時代背景,爲學生走進課文奠定感情基礎。

結合《盧溝橋烽火》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和學生一起交流了“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八年抗戰”。這些沉重的歷史同學講得義憤填膺,聽得津津有味,一下子把他們拉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初步感知了日本侵略者的猙獰面目,激發學生對日寇的憎恨,對抗擊日寇的英勇行爲的崇敬之情,由此奠定了本課的教學基調。

二、以“時間”爲抓手,理清“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在上第一課時時,我就讓學生圈畫出描寫時間的詞語,爾後利用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理清“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在精讀課文時,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三個描寫時間的詞語爲抓手,把“盧溝橋事變”化成三個激烈的戰爭畫面,爲學生複述課文做準備。

三、由詞入手,感悟敵我雙方的不同表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課堂上,我儘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在教學2、3自然段時,這個問題頗具意義:“從哪看出這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爲?從這一段中你還感受到了什麼?”問題一出,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從文中找尋理論依據,然後用自己精彩的語言呈現給大家。“深夜”“星光暗淡”“全副武裝”寫出了這一行徑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徑,帶有鄙視唾棄的感情色彩;“氣勢洶洶”“首先開火”體現了日寇的兇殘蠻橫的猙獰面目。在教學4、5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把描寫中國守軍的句子劃出來,關注重點詞,體會感情。如通過“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冒着”“衝出”“砍去”等體會中國守軍勢不可擋的氣勢,感受中國守軍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讚許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讓學生完全處於閱讀的主體地位。

此外,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還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結合學生已有的舊知(電影、故事)引導學生憑藉課文材料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地理解。

盧溝橋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一、提綱挈領 抓住文脈

本文條理清晰,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抓住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切入整篇課文的教學。也爲複述課文這一重點奠定了基礎。

二、學法指導 滲透寫法

語文課上怎樣上出語文味,一直得到專家們的關注。本文在寫法上比較考究,是學生學習寫法非常好的範例。能用上表示時間的詞,使文章更有條理;根據表達情感的需要準確用詞和學習對比、反襯的表現手法。在教學設計上,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適時的滲透寫法,讓學生不僅知道本文寫了什麼,還要讓他們明白怎樣去寫。對於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尤其重要。

三、利用資源 昇華情感

課文內容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是進行愛國主義的好教材。拓展環節中充分利用我們棗莊的紅色文化,讓學生很容易感受到歷史其實就近在咫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我在藉助當前實事,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不足之處:

1.整堂課中,老師還不夠放手,說得太多,沒能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2.對比體會詞語感情色彩讀課文時,指導朗讀還有些不到位。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發生的時代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圖片的選取可以從侵略者對平民實行酷刑--鍘刀砍頭、瘋狂掠奪資源、奴化教育,活體細菌實驗等方面進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