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2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2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

《用目光傾聽》是鄂教版五年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課,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詩文,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給予人真誠。

初次試講的時候自認爲這一首詩歌簡短有簡單,於是就隨意地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去讀,因爲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但是最後問學生:你知道“用目光傾聽是什麼意思嗎?”整個教室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可以聽見。

課後,肖老師問我:“你知道他們爲什麼沒有回答出來?”我無語。接着,肖老師告訴我,這一篇課文看起來很短很簡單,其實在這簡單的文字背後卻蘊藏許多豐富的內容。他建議我將這一篇文章當做一篇精讀課文,好好醞釀如何引導學生層層分析領悟、感受字裏行間所表露的真誠。不要太過隨意。

經過肖老師多次的“打磨”後,我明白了“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的真正含義。

1、斟酌肖老師修改的`教案,讓自己先走進文本,讓教案走進我的心裏。老師在課堂上不可以“隨性而爲”。

2、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明白詩歌所要表達的真正的含義——表面是寫作者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着別人,體現他對人的真誠,而實際上作者是想告訴讀者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3、在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歌的時候,肖老師特意強調作者的意圖老師只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意會而不是教化。因此,在讀完課題以後,我引導針對課題質疑,學生提出了怎麼樣用目光傾聽?和爲什麼要用目光傾聽?這兩個問題。再通過學習媽媽最平常的一句話,在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媽媽真誠的關愛讓作者受益匪淺,並心存感激。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讓學生理解到作者“真誠”的傾聽讓別人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讓傾訴的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呀!

雖然工作了很多年,也很喜歡語文這樣一門學科。但是真正的進行這樣大型的授課活動的時候,也因爲自己平時不是很精於“修行”,出現很多的不和諧的音符。

1、感受完作者給人的真誠勝似春天般的溫暖的時候,預設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做這樣的傾聽者或者是你遇到過這樣的傾聽者嗎?”目的是想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但是,卻將這環節遺漏。

2、“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這是詩歌中的一個比喻句。老師囉嗦的語言佔據了學生理解的空間,如果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或許更能夠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眼睛與心靈是相通的。

3、感謝肖老師不辭辛勞的一次一次的修改教案,在每一次領悟肖老師的教案精髓的時候,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業精於勤”。多次在內心裏告誡自己要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要如此的修行自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上個星期,我上了一節《梅蘭芳學藝》,改了兩次教案,收穫很多。細細回味,有欣喜,也有遺憾。

《梅蘭芳學藝》一文介紹了梅蘭芳拜師學藝,最終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課文先介紹了梅蘭芳拜師學藝受阻,接着重點介紹了梅蘭芳學藝的決心及自己的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一代名師。

本節課思路清晰,我選用依次抓重點詞朗讀每小節,讀中體會,以讀促思,體會梅蘭芳的勤奮刻苦。本節課有兩大亮點;

一、拓展故事。

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暢談讀完這一小節的想法,把學習的權力交給學生。由於學生對梅蘭芳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適時地補充了他小時候的故事:梅蘭芳小時候眼睛近視,迎風流淚,老師朱素雲多次教導仍不見效果,拂袖而去,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我也沒辦法。”拓展的小故事讓學生明瞭梅蘭芳天資不足,連老師都對他沒有信心。通過學生想象梅蘭芳和自己的對話,感受他學藝決心的堅定。

二、巧抓關鍵詞。

“勤學苦練”一詞是全文的關鍵詞,我緊扣這一詞語設計教學。通過朗讀第二小節來感受他的勤學苦練,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爲一代京劇大師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學第二小節的過程中,我抓住“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一句進行朗讀,緊扣重點詞“緊盯”“ 注視”“ 常常”來理解。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緊盯”“ 注視”,我先讓學生進行簡單表演,從而明白詞語意思,接着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親自當一回梅蘭芳,緊盯飛到教室裏來的一羣鴿子。雖然只有短短一分鐘,可學生仍感眼睛酸澀。緊接着,我創設情境,秋高氣爽的早晨、驕陽似火的中午、大雪紛飛的冬天,梅蘭芳都在堅持練習,感受梅蘭芳的堅持。然後,讓學生進行角色對話,通過媽媽勸說梅蘭芳回家,可他雖覺得勞累仍不停止練習,強烈的對比中感受梅蘭芳學藝的決心如此堅定。這樣的詞語教學,老師一步一步,有的放矢,層層深入,“緊盯”“注視”這兩個詞語就牢牢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小鹿的減法》作爲一篇童話故事,我認爲教這篇課文要突出三點,即課文故事性強,講的是小鹿花了很長時間(整整一年),終於造橋成功的故事;教育性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持到底,一定會獲得成功。適合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評價自己;語言節奏性強,適合學生練習朗讀,也適合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在學文的時候,先要讓學生從整體入手,課文是寫的是什麼(小鹿造橋成功,獐子鋪路失敗)。並帶着問題細讀課文,從中發現答案。先是讀第1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剛開始他們都曾退卻過。課文第2—7自然段是重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再結合課文插圖理解、體會。

“小鹿終於下定決心”語氣要堅定。“太陽升起”“月亮出來”表示時間的詞語讀稍慢些,強調時間長、任務重、強度大,要突出“一直”“累得”,作爲重音,讀重些。接着讓學生認真觀察課文插圖內容,展開想象說一說……然後引導學生讀獐子與小鹿的對話,體會語言的運用,注意不同的語氣,再分角色表演。讓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學會思考,加深理解。在拓展學生思維訓練中,能夠對獐子說:“獐子,快行動吧,別光做美夢了!”通過講讀課文,學生明白了光有美好的願望而不行動,不付出辛苦的勞動是不行的。成功屬於那些勤勞且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小鹿和獐子的對話反映了它們對事情的不同看法,引導學生討論,明白小鹿做“減法”的意義,教育學生明白要做一個能堅持、不放棄,有堅定信念的人。

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師在教法和學法上,要能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最優化的設計,努力做研究型教師。對於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在設計上一定要能注意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如對於有思想教育意義的文章,一定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或是學習方面談自己的體會,鼓勵學生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注意教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一、生字在閱讀課上不能作爲教學的重點去學習,不用強調讀音,更不用強調筆順,而是作爲閱讀的障礙去掃清,會認即可,在以後的閱讀中經歷復現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認識生字。而詞語的理解不需要學生一字不差地牢記冰冷地意義,只要能夠自然地恰到好處地在生活中靈活地使用即可。

二、閱讀課並不是一味地讀,讀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閱讀課,那樣恐怕培養出來的只是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思考在轉化,只有思考才能將閱讀中的營養吸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討論,討論是一個思考後輸出,接收後輸入的過程,對於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處。以前覺得讓學生討論是一件很愚蠢的行爲,因爲學生大多會藉此講話,很少討論,即便討論仍舊是毫無結果,各執己見,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後來發現,很多時候,是老師的問題不值得討論,學生纔不屑於討論。所以,關鍵還看教師這個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多長的時間。哦,還有一點,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在討論後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的勞動得到認可,並積極鼓勵學生,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

四、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喜歡讓其他同學看到自己的成功,而閱讀分享就顯得尤爲必要,尤其是是班內的分享,對於優秀孩子的及時獎勵,更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畢竟體驗成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課,也是教師最成功的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ai ei ui 。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複韻母,所以我先請出a o e i u ü這6個老朋友,然後引出複韻母ai,ei,ui。在教學三個複韻母是我都是找個讀音差不多的字來引入的,比如ai從姐弟比高矮來引出。 隨後讓學說說,看着ai你發現了什麼?從而引出ai是由a和i組成的,a在前,i在後,帶出ai的發音方法,是先發a的音再快速的向i的音滑動,中間不斷氣,接着再用各種方法讓學生讀,以加深鞏固。隨後,我出示了水杯圖,引出ei,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ei的發音,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ui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接電話的環節,從而引出ui的音,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在玩中鞏固了知識。

這堂課教學層次性強,比如學標調方法時,先是讓學生猜一猜ai ei ui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然後引出疑問:真的是這樣的嗎?從而自然地引出標調歌,在學生熟讀標調歌的情況下,讓學生再次猜一猜這三個複韻母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最後出示正確的四聲,這樣學生有了親自體驗就不容易忘記。

還有指導學生書寫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因爲學生已經學習了單韻母的書寫,而複韻母則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在指導書寫時,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黑板上扮演,而其他的學生當評委來說一說他們寫得好不好,效果十分的不錯,在這裏要讓學生明確複韻母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寫得時候,兩個單韻母要寫得靠緊一些。

爲了鞏固這三個複韻母的拼讀,我設計了看圖片拼讀音節的環節。學生有了圖片的幫助,能夠很快的拼出音節,而且在看圖說話這個內容上,學生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但是,隨後拋出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是否也聽到過含有這些複韻母的詞語”時,學生的回答十分的`不理想,事後,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而且目標不是十分的明確,如果在學習四聲的時候,提出說說生活中你是否聽過帶有這些發音的詞語呢?我想學生應該更容易接受一些吧!

通過這次拼音教學實踐活動,我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本該是一堂公開課,但由於個人原因,只能當成一堂普通課堂來講,但我是按照公開課準備的,所以上完這節課後還是有些反思。下面就是我的個人意見。

課文記敘了15歲的宋慶齡到美國留學時,在一次討論歷史方面問題的班會上,以自己對祖國的真摯情感有力地駁斥一位美國學生關於“……那些所謂的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的中國,都被歷史淘汰了……”的謬論,表達了宋慶

齡對祖國的未來充滿着信心,充滿着理想和希望。課文故事內容具體、感人,語言優美、生動,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在感受語文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中我通過啓發學生圍繞“宋慶齡的兩段話”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她的熱愛祖國的感情。並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說說你認爲宋慶齡是個怎麼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待學生讀完課文後,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只聽他們有的說:我認爲宋慶齡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從他說的那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學生。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來;還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知書達禮,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你看當她聽那位美國學生的回答時,她雖然很不贊同,但還是耐心地聽完了那位同學的發言……聽聽,閱讀教學的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想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各自的特點,每個人的思維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雖有不同,但都離不開以學生髮展爲本。因而要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只有參與其中,有所感悟,纔算學到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7

俄國大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國》一詩,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僞的、華而不實的、脫離人民的。詩人說,“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爲不同於統治階級的傳統說教,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僞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詩歌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瞭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黑人談河流》這首詩,詩人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於形象的詩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鬱積宣泄出來。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着嚴密的思想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由於對外國曆史的不瞭解,同學的情感難以得到共鳴。我想,作爲教師,有的時候也很無奈,爲了中考,也不得不把這麼好的詩歌簡略的上一下,同學囫圇吞棗,並沒有真正地領略到詩歌的神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趣味有味地學。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本事,這是從文章的資料方面相串聯的;還能夠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裏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能夠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裏,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着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本事得到了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9

俄國大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國》一詩,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僞的、華而不實的、脫離人民的。詩人說,“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爲不同於統治階級的傳統說教,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僞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詩歌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瞭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黑人談河流》這首詩,詩人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於形象的詩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鬱積宣泄出來。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着嚴密的思想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由於對外國曆史的不瞭解,同學的情感難以得到共鳴。我想,作爲教師,有的時候也很無奈,爲了中考,也不得不把這麼好的詩歌簡略的上一下,同學囫圇吞棗,並沒有真正地領略到詩歌的神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於學生來講,是有着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爲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於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鬆。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爲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準,課標中反覆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註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課文,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在教學本課時,強調自瀆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儘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瀆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結局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而後內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點語文,在次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會僧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是,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悟,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本期的過關課,在上週收官閉幕,幾個星期以來,我們精心準備,認真上課課,互相聽課、評課,有了很大的收穫。

通過上課評課,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方向。有了如下反思:

一、對課改的認識還不到位。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我的課堂上,只側重了語文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對學生的放手不夠。課堂上老師還在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不敢大膽放手,老師說的'太多,喋喋不休,佔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在課堂上老師要提出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自主學習,但老師要教給學生方法。

三、小組合作應用不夠。自認爲問題不難不需要合作,但從課堂效果來看,是自己對學生了解還不夠。小組合作後的展示,老師平時引導不夠,看到其他教師能夠應用得得心應手,感到自己應該多加努力。

在課改浪潮中,構建“自主合作,主動探究、樂於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每個老師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課改一路走好,並取得實效,就要認真研究課標,謹記學科特點,不忘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努力,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6

教學《小魚的夢》這一課,從設計教案到試講,再到賽課,我經歷了一個不斷地思考過程,相信這個過程能促進我教學思路的成熟。記得我在上學期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取着。更廣闊的視野使我如一隻跳出井底的青蛙,更多地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淺薄,於是,我珍惜着每一次進步的契機,可還是那樣的不夠……

這次有機會參加賽課活動,我感到很幸運,可是,儘管有那麼多的人幫助着我,鼓勵着我,我也認真的準備着,結果還是那麼地不盡人意。上完課後心中充滿了遺憾,總覺得這個地方應該處理得更好,那個地方應該投入得更多(其實已經試講過好幾次了)。這使我意識到必須靜下心來細細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了。“蜜蜂採蜜,東采采西采采,可一定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因爲你才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學生。”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常覺得自己認真了,努力了,也累了,但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上課很隨性,效果時好時壞,缺乏穩定性,更沒有個人特色。癥結在哪兒呢?盲目!盲目而缺選擇地吸取別人的東西,總覺得別人的都有道理,卻沒有聯繫自己和學生的`實際;盲目地跟着自己的感覺走,對學生的體驗重視得不夠;最大的盲目在於對教材、對學生、對自己都缺乏一個整體的把握,正是這樣,纔會總是事與願違,纔會缺乏應有的穩定性。接下來,我要做的事是什麼呢?落實!將所有思考到的問題落到實處地解決,加強師師、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自己的成長是孩子們成長的前提,切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7

江南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麼學生對於文章的內容就能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因爲沒有多媒體,所以我就利用課文的插圖,說:“小朋友,你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爲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有一個地方,小河一條連着一條,池塘一個接着一個。小河裏、池塘裏種滿了荷花,魚蝦在裏面歡快地玩耍,這就是江南。”“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那我們就划着小船出發吧!” 一下子又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並播放課文的朗讀,學生就聽的特別認真。最後再讓學生說說感受後自己朗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開始讀書。

在學習第二句:“魚戲蓮葉間……”時,抓住“戲”想像說話,既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又真切體驗“魚戲蓮葉間”的'意境。再感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讓學生模仿小魚遊起來,學生的興致很高,較快地領悟了課文。最後通過賽讀、評價讀、演讀等方式,以讀促悟、以演促讀、以演促思,不僅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注重個人的感悟,而且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朗讀有聲有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8

爲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製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着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裏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爲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爲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9

一堂課結束,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發現存在很多不足,對以下幾方面感觸較深。

1、良好的書寫習慣必須養成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寫字也是一件有規有矩的事情,學好規矩、循序漸進才能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書寫時仍有同學出現,眼睛離書本太近,握筆姿勢不正確等不良書寫習慣。如何把良好的書寫習慣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我想首先應讓每個學生熟知正確的寫字要領,要會說,更要會做,做好。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其次,教做寫字操,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利於生長髮育。另外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反覆抓,抓反覆”,讓正確的書寫姿勢真正成爲一種習慣,

2、引導學生多說、多度、說完整話。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關鍵是在讀和說上下功夫。我設計的第二教學環節的主要意圖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我的啓發性語言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兩個學生的回答都沒有把情景圖的事物完全描述出來,我就直接進入教學語境個環節。教學過程應該是提出問題後加以引導,學生感知、回答,老師總結的過程,而不是直接灌輸。應促使學生說完整話,讀說能力提高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纔會提高。

3、注意課件教學的細節處理

使用課件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積極性,但如果細節處理的'不嚴密,就起不到相應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細節上處理的還不夠好,如複韻母發音的口型滑動,教學時間的控制等。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0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我在開學的這第一週裏,我不斷在課堂中一邊上課,一邊糾正他們回答問題的站姿,語音語調,提示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回答問題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時還要提醒上課要集中思想,不能開小差,提示他們上課應有的規定。除此之外,一年級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入學準備的課程裏,我在教授生字時,不斷的加入遊戲活動,謎語情節,讓他們不斷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朗讀。在教授拼音環節,我在加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個別拼音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記起後面來了。

總之,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儘量採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爲生氣是於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採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1

上課三週下來,覺得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幹”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裏,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爲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我認爲、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週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後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裏,上課後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次,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纔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併攏,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纔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着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着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範,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纔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2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本課課文比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但從實際教學來看並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3

《絕招》雖說是略讀課文,但有些方面,諸如生字、詞的學習還是不能忽略的,生字、詞語乃語文的根本之所在。

在本課中,有好幾個字詞的筆畫較多,學生不易讀準,此時,我把要求拎高了一些,把12個較複雜的詞語單獨出示,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接着指名讀,再請小老師領讀,最後纔是齊讀。這樣,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加深印象,並領略中國漢字的豐富性與深刻性。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處於學習的轉折點,是各種能力飛速發展的“騰越期”。尤其是語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也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如:請學生分別說說兩次比試絕招的過程中,三個小朋友分別表演了什麼絕招時,請學生用上“尷尬”和“羨慕”兩個詞語,把比絕招的內容串聯起來,既精簡了語言,又抓住了重點。又如:小柱子回家以後,在與奶奶的對話中又大受啓發,爲了讓學生理解重點,我就把6個自然段的內容精簡成幾句話的填空。

略讀課文,更多的應是讓學生自由去讀,自由去學,自主體會。但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扶的多、牽的多,放的太少。我們今天的課堂,不應該是以學會爲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爲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讓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觀;併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並經歷語文知識的“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4

教學時,教師自身不夠“虎”,如果定身量做的話,這類課文一定不適合自己如這樣的纖細柔弱之輩。一開課就進入了一種常態,把事先想好的激勵動作與語言也忘了;想在課中唱上一句“該出手時就出手”調解氛圍的,終究也沒喊出來;研讀後安排整理整個打虎過程時想讓最洪亮的那個同學來好好讀一讀,她坐在最後又讓她失去了一次表演的`機會……最終還是源於“武松與老虎”的形象在我心中都只是半成品,還沒有完全整個的活靈活現地跳出來。教師的“導”得欠虎,學生也學得不夠虎吧!

課文的重點段是“武松打虎”,打虎過程中最爲驚險的是老虎進攻時“撲、掀、剪”三招,武松則避其鋒芒,以三“閃”應之。這三“閃”充分表現了武松的沉着冷靜、有勇有謀。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閃”的字意,再與“躲”進行比較,體會“閃”字之妙,最後從武松只閃不攻自然體會出武松的沉着機智。然後讓學生找出描寫武松動作的句子,如“掄起哨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這裏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5

由於故事情節簡單,課前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我覺得從學生的興趣着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但是在 “如果老師是鴨媽媽,就不讓小鴨子去,請問你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這隻鴨媽媽?”這一環節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體會鴨媽媽不是不喜歡小鴨子而是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會本領。可孩子們沒有能真正體會我的用意,很多孩子因爲喜歡我所以就說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這絕對是預設之外的東西!面對新的生成,我雖然有些着急,但沒有爲了達到目的而輕易地阻止學生的回答,仍微笑地面對學生,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鴨媽媽說的話的用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由此我想到,在課前預想更多的可能,在課堂用心去關注更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課堂的理想境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6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於啓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爲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覆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方法是入門的嚮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瞭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裏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覆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7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築,獨闢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緻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爲此我採用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時,爲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羣密佈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了怎樣的景象。然後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着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後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於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闢,我把品讀作爲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覆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麼,從而瞭解文章的大意和佈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築。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於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於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8

《操場上》屬於一篇識字課文,因爲學生對漢語拼音還處在鞏固掌握階段,識字能力比較差,於是,我採取了看圖識字、隨文識字,結合圖意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當學生看到操場上孩子們打球、拔河、跳高的情境圖時,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最愛拍皮球。”“老師,我能跳20幾個繩。”“老師,我在幼兒園時是運動員,我參加國運動會。”“對,老師,他還跑了個第二呢?”

“我也知道,我也去運動會來。”開始,我還以爲學生之間的交流會增強孩子們對本課生字的`記憶,所以也就沒打斷學生之間的對話。沒想到話題越扯越遠,竟然脫離了交流的初衷。所以趕緊將話題轉移到識字方面來,這時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

由此可見,我對課堂生成的處理能力還尚未成熟,所以上產生了些許遺憾。面對課堂的生成,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適當地作出反應和調整,針對學生的交流能夠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將問題展開來,一次通過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要在話題無邊際時將學生的思維拉到正題上來。收放自如,纔能有效地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鐘,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必須清楚,很多時候,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機會一旦失去了不便會再來。所以教師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夠從學生的眼裏讀出願望,當孩子茫無頭緒時,就給他啓迪;當孩子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9

《珍珠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上課伊始,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話語伴隨着輕鬆優美的音樂聲迴盪在課堂上:“在中國綿延數百萬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許多如詩入畫的美麗景象。有巍峨雄壯的長城,有接天荷葉無窮碧的西湖,還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灕江。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板書‘珍珠泉’”。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畫面,將孩子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他們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享受着,接着孩子們藉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裏徜徉。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孩子們的視覺中走向學生的心靈深處。那一聲聲富有個性的朗讀,那一句句精彩的話語,那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流動的美,在這樣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裏,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遊了珍珠泉,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讀中品嚐到美的愉悅,同時得到美的薰陶。

另外,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習活動評價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我用恰當的評價激勵和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小組互助合作,激勵學生敢於樂於表達。

總之,課堂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說着、讀着,思維活躍,真情勃發,靈性涌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30

《童年的發現》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課前以爲學生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我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我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分組讀議。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的`遭遇。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問題所在。像這樣的課堂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這裏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並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的長期堅持和用心領悟而來。它像語感一樣,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真是學無止境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31

備課時,我認真閱讀了課文三次,對教學思路還是一片迷茫。對課文內容也只不過是個大致的瞭解,對課後的四項練習題,有點不知所措,咋辦?這可是篇精讀課文呢?於是,我從課件及課堂作業本下手,尋找教學靈感。

果然不出所料,我找到了一個挺切合本班實際的課件,稍微調整裏面的教學思路:先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說說作者童年時的發現是什麼?具體是怎樣的?找有關句子理解並品味,再從老師的那句話得到驗證,再找相關句子品悟;第二課時主要圍繞“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劃出相關的句子”展開教學,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課文,讀讀、找找、說說,老師適當的補充提示學生忽略的地方。

學生能通過“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竟使我當衆受到了懲罰。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等句子自主發現——“我”是個充滿幻想、刨根問底、幽默風趣的人。

整個教學環節下來,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32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課文描寫了廬山的雲霧的神奇絕妙,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寫了廬山雲霧的秀麗多姿,神奇多變的景觀。流露了作者對廬山雲霧的讚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運用課件出示廬山影片及畫面導入,帶學生一起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雲霧,去揭開廬山雲霧神祕的面紗。

那麼今天老師就帶大一起走進這不是仙境卻勝似仙經的人間奇景----廬山,一起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雲霧,去揭開廬山雲霧神祕的面紗。學習第一自然段,其中學習雲霧的神祕時,讓學生抓住“騰雲駕霧、飄飄欲仙”兩個詞語,請三位同學到廬山來遊覽呢?引導學生通過動作、表情、語氣來體會雲霧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再用筆在紙上把雲霧的各種姿態畫出來,並上黑板畫,然後根據畫面介紹一下它的特點。最後總結出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小組合作自學的方式,這樣能夠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依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找找課文裏面那些詞語體現了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的特點?並且用詞語完成填空。鍛鍊學生的發現能力,培養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

最後再出示廬山雲霧的各種美麗圖片,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廬山雲霧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對廬山的雲霧的眷戀,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流連忘返”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