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我執教《搭石》這一課,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起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發展了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激勵了學生髮現美的目的,回顧本課,自始自終我的教學宗旨是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對語文的情感。

一、讀中感悟,感悟中讀。

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清波漾漾“、”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的體會,品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語文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

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各引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語言,詞彙的運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文,對學生的語言發展極有意義。

三、以風景統領全文,昇華情感

這篇課文文字簡潔易懂,但期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我讓學生帶着“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什麼是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老人及時調整搭石“這四塊內容構勒成四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學習最後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教學中我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等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及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的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是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四、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

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下心思索,感到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1.課堂中語言表達不是十分自然。

2.教學技巧有些拙劣。

3.由於心中裝着,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些走過程。

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展示的機會,以上反思僅是我個人的拙見,希望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聖誕節前夕,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文章的重難點是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行爲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我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是從“快樂”一詞去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快樂的經歷,很多學生談到“過生日,會很快樂,因爲可以得到紅包,可以買新衣服”;“六一兒童節,也會很快樂,因爲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得到老師的表揚,會感到很快樂”“考試得了高分,會很快樂,因爲可以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和同學們的稱讚”……我抓住他們回答中的“得到”說“得到確實是讓人快樂的”,可是今天學習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爲什麼是快樂的呢?然後讓學生根據自讀要求自學課文,在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後,讓學生說說保羅兩次出乎意料的是什麼,再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有感情的讀讀,並說說爲什麼而感動。學生多數都能抓住小男孩的話來談出自己感動的地方;在提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三個:

1、保羅爲什麼眼睛溼潤了?

2、保羅爲什麼要把小男孩的弟弟也抱進車?

3、保羅爲什麼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

我覺得學生這些問題很有價值,就讓他們在小組裏進行討論,而且這三個問題是緊密聯繫的,弄清了第一個,後面的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又把問題拋回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學生說保羅因爲被小男孩的話所感動,我繼續往下“僅僅是那些話嗎?還是小男孩那顆善良的心,那對弟弟的無限關愛感動保羅?”學生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了。緊接着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學生就很容易解決了,他們說:因爲保羅被小男孩的一心想讓弟弟快樂的心所感動,他要幫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實現他們的願望,讓他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然後我還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說“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學生在回答保羅爲什麼難忘時,已經把課文的最後一段也解決了。最後,讓學生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上完這一課,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學生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捕捉教學的資源,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達到心靈的共鳴,效果比較好。

《給予是快樂的》的教學反思3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不少外國的文學作品。《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這些文章不僅有很強的人文性,而且在謀篇佈局上也很有特點。我有幸在縣名師展示活動中聽到過天寧小學的吳老師上過此課。

在聽了名師的課後再來上我自己的課,可從中借鑑。與她相比我明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下就是我上課的一點感受。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用哥哥送給他的一輛新轎車,載着一位小男孩和他腳有殘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保羅從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課文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作者較多地記敘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對話,以及保羅的心理活動。文章內涵的意思就在這些句子中:

1、辦公室前,保羅聽了小男孩的話:“……天哪!我希望……”以爲小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是聽了小男孩接下去講的一句話,卻十分驚訝。

小男孩說:“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這話的意思講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羅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想錯了。保羅很驚訝,非常佩服他的志氣。

2、當小男孩請求保羅把車子開到家門前時,保羅認爲他是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小男孩指着車對弟弟說了一段話,保羅此時才知道,原來小男孩只是想讓他的弟弟看看保羅的`車,對他的弟弟說,將來長大了也送一輛車給弟弟。

理解小男孩說的這幾段話,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理解了這段話,才能知道保羅錯在哪裏,才能正確地理解什麼叫“給予”。小男孩對弟弟說這段話,不僅僅是一定要像保羅的哥哥那樣,送一輛新車給弟弟,而是啓發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氣,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會有幸福。

3、保羅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夜晚。

我發現吳李英老師的課就是緊緊圍繞這寫句子展開的,在讓學生理解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其中的感情。我上課時,也模仿吳老師的教學過程,但是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也許是教學經驗的差距吧,也許是對課堂的駕御能力的差距吧,我們四⑵班的同學在體會這幾句話的意思時就是無法深入。

以致於原本一課時的內容上了兩個課時而且效果還不理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多反思,多總結,多學習。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疑問:

今天,我們學習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日積月累》其中“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一句引起了學生的爭議,有的同學說爸爸給她在網上查了“精誠所加”應該是“精誠所至”,到底是哪個對呢?

解答:

平常我們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這個話是有的,但是“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也是存在的。我們的教材在這句話的後面給出了出處,“《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教材選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有三方面的原因:

1、四年級下冊第二組“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要求學生積累的是古代經史中出現的格言,如,同在這一單元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論語》中的話,“精誠所加,金石爲開”爲《後漢書》中的原話,符合“經史”中的文句這個要求。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強調小學生應該“讀經”,多接受一些古代文化的影響,我們的教材雖然沒有安排大量的`“經史”內容,但是通過“日積月累”引導學生培養相關的意識,瞭解“經史”中的簡單的內容,以及這種文化對於中華民族的性格塑造、對個體的薰陶感染,還是作了一些簡單的嘗試。

2、“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是後起的一種表達,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宣徽院仕女鞦韆會》中的話,“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初刻拍案驚奇》中的話,明顯是《後漢書》中文句的一種變換說法。所以,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安排進教材,實際上是有意圖的。平常我們都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說明“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使用非常廣泛,孩子們都能從別人口裏、書裏學會,這樣的話,何不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擺出來,讓他明白“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來源。

3、“加”的意思是“施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誠心施加到某個對象身上,就是金石也會被裂開”,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感動力量。從整個意思來說,與“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意思是一致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過程中,我出示大家對牛和鵝的一個認識,瞭解“我”之前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接着通過探討“我”對牛和鵝的態度轉變的原因,引出我們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們趕鵝這件事,學習“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主讀文,找出重點詞句反覆品讀,感受鵝的囂張,體會我的害怕,學習“金奎叔趕鵝”時,讓學生通過重點詞句感受鵝的害怕,前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最後引導學生理解金奎叔的話,領會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最後通過拓展,引導學生將學到的道理,運用到處理身邊的事例中去。但在通篇的學習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學生自學5-11自然段時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來理解“它雖然看得比我們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個句子時很倉促,我明顯開始着急,很擔心他們理解不了。令人欣慰的是,學生的理解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料。

課後,我還試探着問我的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什麼好處,有的學生認爲遇到困難的時候,換個角度,問題就能得到解決。課堂處理不夠靈活,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時間很緊我爲了完整還性將其處理完,結果沒留足堂測時間。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簡簡單單教語文,真真切切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境界。但這最好有一條能貫穿全文、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髮動全身”之效。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今後要學會取捨,精煉課堂,提高效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也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爲了讓遺憾更少一點,我會不懈地追求。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程顥的《春日偶成》比較簡單,這是一個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種快樂,從“偷閒”兩字可以讀出來。老人如玩童,這是一個人返樸歸真的表現。我教此課,引導學生在大體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反覆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像,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裏讀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着。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後,引導他們繼續尋找,儘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於他們綜合瞭解春天,瞭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於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領着孩子們走在鬆軟的土地上,感受春光明媚,沐浴在充滿暖意的大自然中,來一起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是不過的了。我和學生一起蒐集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讀、背誦,效果非常好。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3月28日,我在四(2)班講了四年級下冊的《番茄太陽》。講下來,自我感覺不盡人意。

一、教師沒有適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夠很好的把握教學的時控。過於實在,不能靈活機動。這很大程度是由於自身對課改認識不夠,步子邁的不大,總覺得這次課堂教學改革太難,不敢去嘗試。所以平時訓練不到位。

二、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導太少,對學情瞭解不夠。究竟導學案是否起到了引導學習,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因爲很多同學讀完目標,根本不知道我說的按導學案的要求自學,要幹些什麼?還以爲是要按目標完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所以很多同學都是自讀課文。這可能與導學案的編寫有關,因爲課前預習寫在導入新課後面,合作探究在課前預習後面,學生不知道課堂進行到了哪裏。

三、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常規訓練不到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流程,對於展示,學生還不敢大膽發言,沒積極參與的動力。這可能與沒有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有關係,也與教師平時指導訓練不到位有關。

四、教師沒有精心設計導學案,給課堂帶來諸多的遺憾。今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到合理、詳實、細緻。特別是時間的分配上要合理,對學生的要求要細化,詳盡,在形式框架上要完整,在內容佈置上要科學,在細節微觀處要着眼精雕。

通過這次課堂教學改革的公開展示,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這次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在平時的嘗試中,我感受到只要真的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我們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學習是一定會有收穫的。但這裏的放手真的不是放任自流,教師對自學的.引導不能全靠導學案,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把每一個自學要求落到了實處,要關注他們在自學中的參與學習的狀。課堂上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展示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的語言邏輯,話語通順流暢,行爲大方有禮,不忸怩。

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而且還要讓學生樹立學習語文,掌握語言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真正做到:學生的課堂、學生作主,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樂,生活中學有所用。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生命橋》講述了一個讓人心顫的故事,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一遍讀下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時所表現出來的合作和獻身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故事中讓人感動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備課時,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動我的學生不可能無動於衷,於是我決定把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找、體會、感悟。

在執教後,根據新課標和語文課程的特點,我問自己以下幾點在課堂中是否得以體現。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首先問自己是否轉變了角色,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在讀的訓練上,比較到位。以讀促悟,朗讀貫穿始終。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朗讀,有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還有配樂朗讀。接着是重點讀自己最感動的部分,邊讀邊自己體會,然後指名朗讀,談自己感受。

 2、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使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

這節課我通過“聽讀想象畫面——自讀感悟精神——品讀昇華情感”這些環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把文字變成畫面”例如所設計的想象訓練:

A、假如讓那“幾分鐘”延長,再多些時間讓這些羚羊話別,他們分別會說些什麼呢?

B、試跳成功以後,當年輕羚羊到達彼岸,看着一望無底的深淵,它會想些什麼呢?

這樣,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他們彷彿就看見羚羊的生離死別,彷彿看見那依依話別的場面。學生讀到深處,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這等於又把“畫面還原成文字”。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對重點句進行品讀,對學生的體驗也十分尊重。學生在相互討論過程中加深自己的體驗,我總是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談自己的觀點,並充分挖掘他們的個性感受。

3、是否是一個開放的、生成的、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語文的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本節課我不是把學生封閉在課堂裏和課本中,而是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雖然,現在提倡學生自己動手獲取信息,但事實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還是有限,課前我從網上找了其他動物及人物的資料,例20xx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之一位李劍英,介紹其事蹟,《生命橋》的原文《斑羚飛渡》中有關作者心理的.描寫。這樣用課外資料補充教材,引導學生延伸閱讀,一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參與閱讀;二來滿足水平不等的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悲壯的生命之歌繼續唱響。

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生命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語,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這課堂孩子們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因此在一些時候不夠嚴肅,這時候如果我能創設情境,以情感染孩子,則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要善於捕捉和放大學生的有效生成。執教中,爲了預設好的教學環節,爲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時總是在學生說出了自己想聽到的、或者聽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就已經滿足了,學生意猶未盡的表述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說教師要懷着一顆包容的心,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感受學生精彩的發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通過教學,一是要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感受,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因此我設計了“談話引入,感受春天——自讀課文,感知文本——細細品讀,感觸內心——昇華情感,感悟真諦”的四個環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對這篇文章的感受,然後不失時機地抓住“奇蹟”這個詞,深入展開,細讀品悟課文之後,再回到整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把自己內心最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充分體現了“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理解的起點,又是閱讀理解的歸宿”的思想。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初讀時,通過板書“找、畫、讀、想”,讓學生“找一找安靜觸摸春天時創造了哪些奇蹟,畫一畫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含義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表達了什麼意思”,這樣自然地教給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教學中,還通過教師的評價來深化學法指導,如“你聯繫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能抓住重點詞,了不起”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通過指導讀、示範讀、、感悟讀、想像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在朗讀中深化感受,並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邊想象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對理解句子含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還發揮學生愛讀書的特點,向學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既是延伸也是鋪墊,將對後幾課的學習和理解起到很大的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如手:首先,語言奠基,想象基奠。在教學前,我在黑板上抄寫了大量名人寫得有關錢塘潮的名詩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的“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李白的《橫江詞》、孟浩然的《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七絕·觀潮》等。在孩子們各種方式的讀後,我說:“你們一定知道這些詩句是描寫什麼的。”他們點了頭,我讓他們說出來。隨機板出——錢塘江潮。生活在海邊,對潮漲潮落不陌生。其次,以讀貫穿,想象感悟。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爲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在大量的讀、說,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說:“站在觀潮臺,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由於孩子基本上沒有去過大草原,所以在上課開始時,我便播放頤和園的風光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美妙的音樂,彷彿走進了頤和園。課程結束後,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時,把課件和課本的配圖結合起來運用,效果很好。既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想象景美,又通過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概括,班內交流,體會出頤和園的美麗。然後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總分總,動靜結合,由點到面的寫作方法,過渡句等等。總體來說,本課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一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包辦的'太多,厄殺了學生的思考。例如,今天讓學生們概括課文寫了哪些場景時,其實學生的回答也是對的,可是自己卻偏要把學生向預設的答案引導,總怕時間不夠,結果自己說出答案,這樣做是不對的。教師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點撥語言、總結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師的示範朗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扁鵲治病》取材於春秋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由“皮膚上有點小病”發展到“皮肉之間”,繼而到“腸胃裏”,最後“深入骨髓”,渾身疼痛而死。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不要諱疾忌醫,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比較易懂,學生基本上能通過自讀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文本去理解、體會。我以扁鵲四次給蔡桓公看病爲主線,通過研讀蔡桓公的反應,來探究文本,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通過想象來豐富文本。我讓學生先找出描寫蔡桓公和扁鵲表情、神態、動作的詞句讀讀,然後讓他們通過這些描寫想象蔡桓公和扁鵲的心理活動,再把自己想到的補寫在書上。學生積極性很高,想象合理豐富。通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讓學生進入課文中去,在寫中體會到了人物的心理。使學生能更深入的體會扁鵲醫術的高明,醫德的崇高;體會蔡桓公固執己見和不聽正確意見的性格,以達到明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核心提示:《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結合本次校本研究主題: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後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隻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和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爲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後,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爲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鬆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繫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後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並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迅速地成熟起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已臨近尾聲。回顧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實踐,我本着“以人爲本”的精神,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從日常的教學中發現了一個個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不足。爲了在下學期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能夠更好的教導學生,特做了以下反思。

主要成績:

一:在本學期,我堅持讓同學們每日練一篇字,現大部分同學的字跡較學期伊始工整了很多。語文教學不但要教會同學們寫,更要教會同學們寫好字。爲了應付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生們的字總是潦草不端正,歪歪扭扭,也沒有較好的書面寫字的習慣。因此,在本學期,我堅持讓同學們練字寫字,作業本一定要保持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通過一個學期堅持不泄的訓練,我班大部分同學的字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養成了同學們堅持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寫日記不但能夠幫助同學們記載一天中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還能鍛鍊同學們遣詞造句的能力。在本學期,我堅持讓學生每日一記,經過一學期的堅持,同學們遣詞造句的能力較之先前已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培養了同學們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調動了學生們學習語文和寫作的興趣。

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雖然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學生不能及時的完成任務跟上教學進度,成績下滑。

二:四年級語文注重的是詞、句、段落的理解,但是由於地處鄉鎮,能夠閱讀的書籍有限,因此同學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都非常弱,不能很好的抓住一篇文章的重點。由此也導致語文的學習困難重重。

三:四年級語文要開始從讀到寫,同學們應該經過一學期的學期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但是,我班同學的寫作能力不強,對於句子、詞語的理解不夠,標點符號的運用能力也不夠,最重要的是,學生們日常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因此也經常把地方性的方言寫進了作文裏。因此,寫出來的作文經常詞句不通。

改進的方法:

一:加強對個別成績較弱的學生單獨輔導,經常和這部分學生的家長溝通,做到良好的家校合作,共同幫助這部分學生學習。

二:鼓勵同學們多讀課外書,舉辦班級圖書管和圖書會,鼓勵大家把自己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中來,互相交換讀。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倡導同學們在學校多講普通話,不講方言,多用普通話讀書,寫作。堅持寫日記,寫作文。培養同學們寫作的興趣,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努力專研教法學法,使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