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

《大瀑布的葬禮》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1 4課,課文講述的是巴西總統親自爲一條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的故事,涉及到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這一世界性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環境問題的深深憂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一世界雄奇景觀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教學難點是體會巴西總統親自主持瀑布葬禮的深遠意義。

1、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

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一的什麼樣的瀑布小組合作的方式寫在卡片上分類貼到前面,學生彙報(世界最大、雄偉壯觀、令人陶醉、令人驕傲、即將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發人深省)描寫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風,場面雄奇壯觀。充滿了自豪的場面描寫,不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帶給人極大的愉悅感。有的小組採用朗讀的`方法學習,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採用觀看雄偉宏大的瀑布畫面將學生帶入意境,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再採用學生自讀添空,教師引讀的方法練習朗讀的同時指導背誦積累詞彙,進行語言積累。學生彙報即將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採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配樂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惋惜、失望、悲壯)。

2、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

學生分析迫使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一世界雄奇景觀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今昔瀑布的對比學生自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什麼原因斷送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生命”請學生默讀第七自然段,默讀的方法更便於學生思考。學生得出有三個原因:1、20世紀80年代,巴西爲了發電,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是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水源大減,2、周圍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3、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漸減少。學生先默讀有關的語段,學生很容易找到書中的原因。爲了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思考,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了解伊泰普水電站的有關資料瞭解他發出的電對本國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學們建水電站、工廠生產、伐樹人們都是爲了建設家園哪!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學生個抒己建引導學生更全面的辨證的看待問題,把問題引向深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餌而不見鉤。導致大瀑布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環境保護的責任心,不注意保護生態平衡,不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沒有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資源學生還提出學生還提到了可持續性發展科學的利用有限資源。

3 、採用課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①、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還遠不止一個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你還知道哪些?學生列舉了許多環境被破壞的事例。學生觀看破壞環境的直觀的錄象。

②、寫話:

看了這些心裏有很多話想說是嗎?寫下來寫一句抒情的話用振聾發聵的語言喚醒二十一實際人們的環抱意識把你的全部的情感都溶進去寫一句格言警句的話。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學生們讀懂了課文,加深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尤其是最後的寫話,學生寫出的話雖然還很稚嫩,但是他們的內心的真實流露。這爲他們今後的環保行爲做了很好的鋪墊!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2

伴隨着新課程的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又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面對這一趨勢,我推出了“六步”教學法,即:情境導入-----出示目標------引導自學------合作探究------反思拓展-----當堂檢測,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哪怕是基礎薄弱的班級,也進行了嘗試,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有限,也許是我的思考不夠深刻,也許是我的反思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實踐中有收穫更有困惑。

一、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

《雨巷》是一首現代詩,因爲這是一篇詩歌欣賞,對朗讀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讀”中落實“悟”,這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了課件和音樂,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帶着自己的體會去讀相關的句子,一次不行來兩次,一個不行第二個接着示範,全班同學都投入了,都能用自己的朗讀抒發情感。這個環節是其他環節的基礎,是教學重點,需要25分鐘。接着用5分鐘讓他們去寫一兩句詩,當他們的情緒掀到高潮的'時候,配着優美動聽的曲子緩緩地、緩緩地全班配樂朗誦。美文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爲了把欣賞課的教學效果繼續延續下去,我特意留了5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也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了積累,爲寫作奠基。在那節課中,學生的“獲得”時間恰到好處,剩餘10分鐘“作業”也能當堂完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二、學生課堂獲得的內容深淺度如何把握?

還記得在上《裝在套子裏的人》的時候,自己感覺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堅持“先學後教,當堂檢測”的原則,課前重點要求學生找出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他的心理變化,深層感悟“別出什麼亂子”一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爲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卡在了心理活動的理解與感悟上(,結果在這一個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帶着學生去找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再引導學生體會,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沒有消化。反思這個環節,由於沒有正確看待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對學情估價過高,“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最後爲了完成教學內容我對他們進行了強硬的灌輸,儘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但是教育專家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學生的主動“獲得”沒有落到實處。

三、每個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只是教學“理想”?

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都努力去嘗試讓學生都不同程度達到(部分學生只是接近)教學目標,也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感覺還是收穫甚微,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簡單知識就不能掌握,所以困惑至今,有望和各位同仁探討。文言文教學對於我這個班級來說是很困難的,於是我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以“讀準字音、正確把握節奏、力爭讀出語氣”爲底線目標,以積累重點文言文實詞和背誦名句爲主要目標,以文章內容的理解爲提升目標,只點到爲止。如《陳情表》是要求背誦的名篇,課文很長,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望書興嘆,我於是分三層要求:能力強的全文背誦,中間層背誦重點段落,學困生要求朗讀全文再背誦名句。在“課堂檢測”環節,我就他們重點抽查,長期堅持我想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並不能保證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目標,只能是儘可能地接近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一線教學中的困惑。

當然,我也會在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落實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課前下足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3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爲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着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爲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爲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爲聽說讀寫服務,爲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着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5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爲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着爲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並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爲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鑑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着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於“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着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聽課之後,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鬆,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儘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

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瞭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鍊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

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衝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做好學生的當堂測評

當堂測評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它直接關係着學生課堂預習、展示效果的好壞,是教師掌握學情,瞭解學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測評訓練,探索測評訓練的方法,發揮測評訓練的'作用。

高效課堂中搞好測評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測評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

測評題要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來制定,不要漫無邊際地加大難度。測評的方式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檢驗學生的達標方式。可以讓學生作題,可以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不論什麼樣的方式,都要注意學以致用這個原則。學生的應用程度的高低體現出我們這節課生成性的高低,而通過測評能給學生的反思提供依據,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學習中的漏洞。

2、測評要注重時效,適當拓展。

課堂學習的測評要注重時效,我認爲,對於學生認知知識的檢測,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及時地、適時地進行檢測。每節課最後的測評訓練評必須當堂完成,不要拖到課外或是下一次課進行。因此教師要每節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測評練習時間,並要及時反饋測評訓練情況,掌握學情,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測評的內容要做好適當的拓展延伸,爲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學生每個人的能力不等,發展不同,我們應該給學生這樣一個視角,讓他們去了解與之有關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做一些難度較深的題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內容我們教師要把握住難度,對學生分層要求,不能一把抓。至於拓展什麼,延伸什麼,應該儘量和現實、生活及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

有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適合這樣的融式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該如何更精準,更方便操作;課堂上的小組彙報導致朗朗讀書聲少了,怎麼辦?怎樣使得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實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穫。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爲語文教師的我一定立足本職,努力學習,以構建高效課堂爲目標,上好每一節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6

由於小學生的心智發展缺乏獨立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藝術提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的心智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通過設疑,解疑和反饋引領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究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的課堂提問藝術,促使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一,簡明精練地提問,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

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簡明精煉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具有啓發性。情感性,變通性,挑戰性,能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擴大思考範圍,提高思考層次。

二,難度適宜,逐層推進,點面結合的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1提問的難度要適宜

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課文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置問題,不能是簡單的讓學生簡簡單單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問題,因爲只問“是”“非”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質量都是不利的,在“是”於“非”的判斷中必然的有僥倖答對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僥倖答對的心理,養成不願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

2提問要有一定的梯度,逐層推進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教師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不相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3提問要有一定的廣度,點面結合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也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而充分展開,不失時機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使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運用知識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是發散思維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7

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教師,然後教師用上好長時間對每篇作文精批細改。費很大勁批閱出來,但到講評時,由於時間隔得長,學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記得題目,對教師的辛勤勞動,認真講評,學生根本不買帳,收不到什麼效果。更大的問題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講評,把教師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大大限制與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麼,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嘗試。

學生完成作文之後,馬上進入互相批改,認真評估環節。以隊爲單位循環調換作文,以小組批閱。

小組由語文水平高的同學擔任組長,四位同學共同完成四篇作文的批閱。首先每兩個同學共同默讀一篇作文,邊讀邊作好旁批。精彩之處打上圈,並作賞析;有問題的地方畫橫線,批註上原因與修改建議。這樣旁批完一篇作文,組內互換,以同樣的'方式閱讀另一篇並補充旁批。四個同學都讀完這兩篇作文,這時在組長的帶領下,同學各抒己見,作出總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有時會因爲一個字的寫法去認真地查字典;有時因爲對某一句話的看法不一而爭論激烈;有時因爲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去與作者交流,瞭解寫作背景與目的……整個教室是一個沸騰學習的場面,思維靈動的場面,學生那種認真批閱的熱情,全身心投入的情景,常常讓我感動。我也穿梭於同學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點拔指導。這樣的作文批閱課上,學生是活躍的,是激情的,是非常有收穫的。

因爲不同的作文表現出不同的選材角度,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生感悟,同學們在熱情地批閱中,形式上是完成了批改任務,實質上卻是學生不再被老師牽着鼻子走,而能放飛自己的思維。在批閱同學的作文中,欣賞同學作文中的精彩之處,對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準確地評價同學作文,這樣一個過程的學習,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寫好作文的標準,提高了閱讀能力,鑑賞能力,寫作能力,更激發了同學們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8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聚集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我們欣喜地看到,“滿堂講”、“滿堂問”,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現象少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現象多了;機械、單調的字、詞、句、段的訓練少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關懷多了;整齊劃一的語文標準答案少了,珍視學生讀書的獨特感悟多了。然而,當我們在追尋語文教學的本真意義和核心價值時,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態”也出現了種種失調的現象。

一、識字寫字中審美功能的缺失 眼下的語文課堂,“生命意義”、“動態生成”、“對話”、“互動”等詞語出現的頻率很高,這些新課程理念確實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但我們也發現,漢字的書寫指導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漢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漢字教學的審美功能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學生的寫字能力越來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現了年級愈高,字寫得愈難看的怪現象。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般只能看到“讀準生字的字音”這樣的教學目標,“把生字寫正確、美觀”之類的教學目標少之又少,而從寫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就更是一種奢望了。 寫字教學既有利於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增進學識修養。《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寫字的審美功能有明確要求,如一、二年級要求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五、六年級要求學生“能用毛筆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等等。因此,當前的語文教學要大力呼籲教師加強識字寫字的教學,在書寫指導中,既要促進學生寫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發揮識字寫字的審美功能。

二、“充分”朗讀中情感體驗的`缺失 眼下的語文課堂書聲琅琅。讀,成了學生學教師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充分”讀書成了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標準之一。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豐富多彩”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挑戰讀、表演讀、想象讀等等,讀了一遍又一遍,很是熱鬧;我們也常常聽到“來,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一讀”、“帶着愉快的心情把這句讀讀”、“讀出悲傷的語氣”等之類的話。但是,學生沒有感情的醞釀怎能“有感情地讀”?在老師的指令下被動地讀書,怎能“帶着愉快的心情讀”?學生沒有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沒有與作者和主人公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又怎能讀出這語氣那語氣? 要真正達成讀的目標與效果,除了要有讀的層次、讀的技巧等技術性因素外,還要有讀的興趣、充分的情感體驗等非技術性因素。要讓學生真正讀出感情,讀出預設目標中的效果,就要從激發學生的情感入手,讓積極的情感成爲學生讀的內驅力。只有觸及學生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樣的讀纔會發揮最爲有效的作用。

三、自讀自悟中思維含量的缺失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然而,由於我們對這一理念不能正確理解,以致出現了一些誤區:

一是教學目標缺失,學生沒有真正走進語言文字的世界。整堂課學生自己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讀書,然後是吵吵鬧鬧的討論,接着彙報一些片言隻語的讀書感悟或問題。教師則謹小慎微,話語不多,甚至無所事事,教學效率很低。

二是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都很膚淺,沒有思維含量。學生交流或彙報時,教師始終不置可否,也不敢加以引導,分析、講解,造成學生不着邊際的感悟,甚至價值觀有問題的都未及時進行引導。 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並不等於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不作爲”。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立足文本,探究文本,在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對話,該引導時適時引導,該深化時及時深化,該訓練時有效訓練。 新課程視野下,教育的內涵極爲豐富。我們要致力於營造和諧的語文教學“生態”,教師要適時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放飛學生的心靈,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最終實現思維的發展與超越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9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爲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着爲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並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這幾個月來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爲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鑑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着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於“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十六年的教學工作,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着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觀摩、聽課之後,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鬆,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儘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

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瞭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鍊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衝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繫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爲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爲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爲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校課堂,作爲教育工作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我個人認爲課堂教學改革要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

一、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

在教學設計中我深入鑽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歡悅的氣氛,提供一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慾,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嚐到學習“甜頭”,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爲動力,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成了自我鍛鍊,互助研究的過程。

 二、轉變教師角色

處理好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適時調控,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爲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啓迪學生智慧,啓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反思"一詞源於哲學,本指思維,目Il反思性思維。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爲爲思考對象,是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相關問題[教學思維、教學環節、教學理念、教學結果、教學評價]進行自我回顧、評價、分析的過程。直實質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學反思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種自省、思考、研究。"反思在本質上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民對話,是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樑,又是理想與現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①贊可夫曾經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尋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能否反思是"匠師"與"哲師"的本質區別。科學的教學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反思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教學反思的做法。

一、對話反思法

對話反思法是通過與同伴交流研討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爲,深入理解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個人的經驗和經歷總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要想知道自己講課的不足,那麼,教師要打破教學上自我封閉的藩籬,進行同事間的對話,特別是批判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對話反思可以是就某堂課的某一個細節處理進行對話,也可以交流自己[個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不口成功之處。既然是對話,相互尊重就思得尤爲重要。

二、課堂實錄反思法

課堂實錄反思法是指通過錄象、錄音的現代的教學手段再現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力法。尤其是觀看自己的教學實錄時,要觀察比較自己哪些地方按原教學設計進行了,哪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爲什麼會有這樣?在剛參加工作時,我發現我的普通話不是怎麼標準並且表達也不連貫,於是,我就想辦法將自己的講課全部錄下來,仔細分析爲什麼講課就發音不準呢?原來,同IJ上講臺有些緊張加之準備不充分,所以講課就EZ得語無倫次,在以後我就注意抓住每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現在比以前強多了。

三、教後記反思法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後記反思法是指把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教學細節記錄下來,寫成教學後記、教學實錄、案例評析的方法。寫教後記不是一利l形式,而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細節]的冷靜分析與深入體察。我以爲,教後記可以記錄以下內容:教師對課堂裏所發生的.事情的個人感想:對教學設計的系統回顧:對教與學過程中存意義事情進行描述: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意與失敗之處進行分析。在教後記裏,教師應該如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我將我以前在一線工作的一些教後記與大家分享。

這堂i果我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主要是我自己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估了,不瞭解學生的學生基礎,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惰,研究他們的知識現狀和知識可能的接受能力,而要準確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一個很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提問,這樣教學就有了着力點,而這一點在備課備學生時就要考慮到位,將準備工作做在前面,自己主動才能讓學生主動。

這堂課似乎很熱鬧,學生自主探究很有激情,活動很充分,尤其是幾位同學的發言很到位,很有見地。但有些同學爲什麼不願參與討論呢?[四處巡視觀察]。我回顧了我自己設計的探究問題--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們對"鄉土情結"的理解。我作爲老師(成人),加之我又離家一千多裏,我肯定對家、對鄉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爲我有這種體驗,我認爲他們也會同我-樣有這種體驗,其實,我錯了,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離家的經歷,而我以成人的經歷[體驗、感悟]要求他們談體驗!我想,以後再也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們,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角度]上設計自己的教學。

四、|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教師採取各種手段蒐集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通過閱讀相關的信息獲取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幫助教師接受新的信息和觀點,爲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解釋、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找們很多教師也天天反思,但沒什麼就沒有前進呢?原因是反思停留在原地。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輕視理論的現象,甚至不少老師拒絕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其結果只能是在低層次上摸索或重複。我以爲教師接觸到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知識差別越大,就越能啓發教師的思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爲。教師應在教學之餘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所學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並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不排斥理論的學習,相反,閱讀相關的新知是教師反思時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師開展專業理論的學習,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

教師的反思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反思方法,但我以爲,反思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經常的、系統化進行反思,要能借助多種同檢測手段進行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不是第一次從事了,每次都有新收穫,在城軌半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中職語文課堂不同於一般的語文課堂,由於面對學生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課堂內容的有效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因此對教師工作會有更高的要求。

中職學生的學情比較複雜,這與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經歷關係緊密。首先,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整體較差,這體現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給學生布置過作文,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中錯別字、病句、前後矛盾等現象很嚴重,一次語文課講到詩歌,我問學生“這首詩寫了那些意象?”,話沒落音一位學生就接口道“老師,什麼是意象?”,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中職學生很多是初中沒讀完輟學後重新走進校園或在一般性的初高中因爲學習成績太差不想讀了才走進中職學校的,換句話說他們很多是“沒地方去了”或者“被逼着”來到中職學校的。此外,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很特殊,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等,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當然也有一些誤解了父母的關愛,所以表現的比較叛逆,覺得很多事都無所謂,混一天是一天,這些特殊的原因使這些孩子在常人眼裏被貼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壞孩子”等標籤。上述的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裏很常見,也是他們情況複雜的重要表現。

面對這樣複雜的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和手段自然也必須適應他們的心裏,學生叛逆、逆反不能說他們是“壞孩子”,在他們心底也有自己在乎和任可的東西,教師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接近他們,用語言真情打動他們。

一、接近學生,觸及心靈

我教的學生是14級春季班的學生,所以以講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中的教學爲例。下冊課本中經典篇目很多,比如第一篇《合歡樹》,開學第一課講親情非常好,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在講這一課時,我結合自己在外讀書的經歷告訴了學生“家”“親人

”的真正存在。講課時,我沒有以名人名事導入,也沒有以自己從書本里看來的事例導入,而是以自己在外讀書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實事情導入,由自身的經歷激起學生的感同身受,進而告訴學生“家”不是沒錢時的`“提款機”,也不是遇到困難挫折時的“避風港”,它是我們迷茫時、困惑時的照明燈,是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的“安慰”,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家都在我們身後,只要轉身,我們就看得到,這樣的方式一下就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很快的跟着課堂走,而在結束時,同樣以自己的做法告訴學生要多和父母溝通,那次的課中我很驚喜地發現孩子是很有心也很善良的,覺得他們的叛逆只是表現,背後是他們的迷茫。

二、以課堂爲主,時刻跟着學生的“腳步”走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4--18之間,正值花樣年紀,價值觀人生觀容易受到影響,而網絡等各種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遞方式使它們能比教師更快的接受一些信息,上課時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一點也會使課堂別具一格。在講《口語交際·演講》時,我選用了《超級演說家》的一些小視頻進行講解分析,視頻的演講內容都是近一段時期內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話題或事件,演講的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從開頭講到結尾的很嚴肅的傳統方式,所以學生很喜歡去看,看完後結合所講內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學生能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針對不足的還能提出改進意見,自然的課堂效果也很不錯。在社會新話題這一塊,很多時候學生都走在教師面前,若能跟上他們的腳步,並加以適當的引導,學生能很好的融入課堂並端正對一些爲題的看法。

三、課堂上要多點激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

中職學生正值花季,青春熱情、富有朝氣、活潑好動是他們的特點,但同時這一時期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小大人”,對“尊嚴”看得很重,所以教師應在保持師者的威信同時儘量做到和學生平等相處,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而學生在學會尊重老師同學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所有的人。比如在一次作業中,有位孩子表達了自己想學好但又很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在寫評語時我寫了“老師已經看到了你的努力,以後會在課堂上關注你的”,下次課前當着全班的面不點名的表揚了他,結果自那以後,課堂上不管身邊的怎樣他都能認真聽課。還有一個孩子,剛開始基本沒在課堂上出現過,偶爾出現也是在玩手機或睡覺,但在一次很偶然的事情上我給他留足了面子,結果他悄悄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開始認真聽課,並且還能監督身邊的人好好聽課。這些小事情都讓我很有感觸,孩子們還是很懂事的,只是有時需要被人關注被人鼓勵,更多的是被重視。

四、用故事語言拯救課堂

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們中不少人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走神、玩手機、甚至打瞌睡都是難免的,大部分中職孩子對教師的口若懸河的”長篇大論”根本不感興趣,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尤爲反感,因此,在教學中注入快樂因子,讓課堂氣氛活起來,是爲師者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處在14--18歲的孩子很多時候願意學習有故事情節的內容,所以在課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和作者相關的逸聞趣事。有孩子對我說“老師,學校裏學的東西根本沒用,學的不是真知識”,我回答他說“你說對了,學校課堂裏學的不是真知識,我也不是在教大家知識,我是在教大家見識,教大家和學校外的朋友聊天時的優越感,我平時給大家講的小故事不是讓大家一笑而過的,是在給大家積累和朋友聊天時的素材”,這樣的回答讓那些孩子靜了下來,低着頭若有所思,此外,在講艾青的詩歌《我愛着土地》時,一段配樂的朗誦也讓學生瞬間進入了情景。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幽默或動情的語言是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到教學中去的,因此,要善於運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中職語文教學是比較特殊的教學課題,其中值得探究的很多,雖然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已經有所得但要學習的仍然很多,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多地去向其他的老師學習請教,也會在以後的課堂中繼續進行自己的教學反思和總結,以此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