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這篇精讀課文寫了一個有趣的動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觀察爲線索,通過山雀的動作、叫聲來想想它們的語言,從而推動故事的發展。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讀書後思考:你喜歡文中的兩隻山雀嗎?爲什麼?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隻山雀說的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說說“我”是根據什麼猜想到這兩隻山雀的對話內容的。本課有些詞語、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我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和指導。如“”警告一詞,讓學生先讀讀上文,讀完後說說知道了什麼。

再啓發學生想想:“我”此時已走到一旁,不再折磨拘謹中的小山雀,並且“站在那兒等了很久”,洞裏的山雀這時候會怎樣想?結果怎樣?而樹枝上的那隻山雀見“我”站在那兒沒有走又會怎麼想?讓學生仔細琢磨,理解“警告”一詞的意思,體會出自由的山雀那種擔心和焦慮的心情,從而更深層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xx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xx。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着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佈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在小學階段較爲關鍵的一個年級,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習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在教學中讓學生精讀感悟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讓學生進入角色,也就是進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動力,堅持不懈至關重要,但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

本學期的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肯定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

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總之,新教材充滿着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努力創新,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爲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對小英前後的對比,在輪到小英上臺演講,及小英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時的同學們目光的對比,及同學們兩掌聲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來的自卑、憂鬱變爲自信開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這節課上,我和學生都進入了狀態,因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不過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可以更進一步。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着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爲“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纔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況出現。教學中我沒有抓住這些,未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只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而未想到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這是本人對文本解讀不夠到位造成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但在讀的指導上不夠到位。

4.在通過三次對比之後,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後發自內心的感慨。教學中我設計了寫詩的環節但由於時間有限只是匆匆帶過,這也讓人感到些許遺憾。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充滿了童真童趣,特別是課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着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教學前,我準備有關蒲公英的掛圖或照片。還讓學生查找有關蒲公英的資料,這篇課文文字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能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中,我用下面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並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學生興趣濃厚。表演得很好。學生對“草地爲什麼會變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麼樣的?同學們不是很清楚。陳蘊濤同學提了個問題很好,他問:“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這裏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怎麼成了金色的了?”接下來,我們通過同學們拿出查找的資料瞭解到蒲公英花的樣子,明白了草地爲什麼成金色的原因。同學們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爬天都峯》的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這樣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天都峯位於我國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內,是最爲雄偉壯麗的一座山峯,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天都峯有直觀的印象、真實的感受就是我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欣賞這裏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語言文字學習做好鋪墊。

激趣導入之後,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後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麼,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之後,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即讀懂爸爸最後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體感知,導讀體會。

在這一部分教學裏,以讀爲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夥伴合作讀、齊讀等。先讀感受黃山的雄偉,天都峯的險峻。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擺在小作者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即將要爬的天都峯原來是這麼的高,這麼陡,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我把目標定位爲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體會李四光善於思考和執着的精神。我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思考來理解課文,把學生帶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師進行對話感知問題,學生對扮演李四很感興趣;最後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一讀再讀,深入思考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經過共同的討論,我們得出結論:

1、李四光思考了許多年

2、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知識

3、李四光專門回家鄉對石頭進行了考察。

4、繼續研究發現長江流域有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通過這樣的結論和總結,我立即引導學生談收穫,通過看李四光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學生一開始不太敢談,只有幾個舉手的,但我抓住這幾個同學的帶動作用然後啓發,學生就談的好多了: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永不放棄、愛思考、不輕易放棄,甚至連士兵突擊裏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都有學生談到。我又抓住學生平時積累成語的習慣來激勵學生,有同學用上成語了,你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描述,學生又談了不少,而且讓人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主旨體會的比較到位,最後以我的“鍥而不捨”做了小結。一節課下來,我發現不少學生在啓發與鼓勵下變的更愛思考了。也更會思考了。第三節課,我乘着東風讓學生寫上課的收穫,結果有的學生寫了兩頁還多,從知識方面到精神方面,學生確實能把收穫談出來了。我又趁勢告訴學生,能寫出這麼好的收穫,你就已經會寫很棒的讀書筆記了,在收穫前邊再加上對課文的介紹和對重點句段的體會等等,一篇很棒的讀書筆記就誕生了。孩子們爲自己的這一收穫興奮不已,紛紛舉着手告訴我,“老師,我寫了兩頁多收穫呢!”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教學完《翠鳥》這課後,我思考了很久,如果每一課都像上公開課這樣去認真備課,認真準備,那每一節課都會上出高質量的課。我覺得我這節課教學環節還是安排得合理、恰當。

《翠鳥》一文,備課中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在與同學科老師交流時決定採用網上下載的課件,並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在教學時: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教學,讓學生抓住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朗讀,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1、我引導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再進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寫了什麼。然後,通過反覆朗讀,想象翠鳥小巧、美麗、可愛的樣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魚的動作。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始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想象。在這個基礎上,把個人讀懂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討論。同時,結合形象直觀生動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翠鳥捕魚的動作敏捷和翠鳥外形的關係。

2、指導朗讀、背誦:指導朗讀,採取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背誦要在理解和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弄清每個自然段有幾句話及句子的順序,可以板書重點詞語,幫助學生記憶。

當然,今天這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第一、沒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自己的課,擔心自己上課的時間不夠,就沒考慮學生學習的空間。

第二、學生仿寫重點段的`訓練時間也沒把握好。本來這節課還設計了仿寫第一自然段的小練筆訓練,但是時間不夠,這個任務就根本沒完成。實際學完第一自然段,再叫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鳥的外形特點,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對學生的習作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

總之,這次上課,我有得有失,我會揚長避短好好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把它作爲經驗教訓激勵自己以後的教學,使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能芝麻開花,節節高。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友人和海鷗之間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界動物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爲主體,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一上課,我就問: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又見過海鷗呢?說說你見過的海鷗。見過海鷗的學生積極踊躍說個不停,沒見過的同學認真地聽着,尤其是當我補充海鷗市海港“清潔工”是海員的“氣象預報員”這個知識點時,學生興趣盎然,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修築的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它表明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聰明能幹、有能力、有志氣,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一、 設計簡單的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爲了這個“簡單”,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收集大量關於趙州橋的資料,例如現在的以前的趙州橋的圖片,趙州橋的結構特點,還有地震中的趙州橋,洪水後的趙州橋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最後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以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 以老師之情撥動學生之情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但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例如結合收集的資料:比歐洲同類的設計早七百年,並經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至今仍然雄姿不減當年,體會它的堅固,感受它的“世界聞名”。我告訴他們一個數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最後我讓學生利用不同形式讀趙州橋精美的段落… …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爲了一體。

三、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墨漬》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特別大。因爲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尊處優,環境過於優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敗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極少有孩子能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而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多變的社會,有着人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意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能面對着人生中的變數呢?

在學習中學生感受到了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動腦筋,在不斷的思考中有的時候會獲得“意外的成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說的意外的收穫指得是什麼,能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複述課文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小組學習生字效果很好。學生能結合課文的內容比較容易地說出“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麼。

講完課之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索覺得有許多遺憾之處,就是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穫。應該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夥伴、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去自由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做事要善於動腦,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在面對這種亂課堂的情況,我們教師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把學生轉換成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會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會亂。

所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躍而不亂,教師應該在學生思維形式與學習方式上擬定好課堂秩序的`新規範,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鄭重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

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作提示,但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發言時要讓學生養成舉手的好習慣,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說完再說,不要在課堂上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

教師的評價中也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會在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我相信在這樣秩序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爲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無其間慢慢流淌。語文課堂教學要改進很多,我這裏所舉的一些方法也僅是“拋磚引玉”。但我相信,教師只要時時反思,工作是不是比過去有所改進、有所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更爲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更爲高漲。那麼,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會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山茶花》這篇課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山茶花”顏色多、形狀各異的特點,然後指出,山茶花的美麗源於花骨朵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季又一季的準備,讚揚了花骨朵堅韌頑強的品格。

教學這課時,我最初有兩個思路:一是上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後再教學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第二課時再學習課文四至七自然段,寫生字;二是第一課時進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生字,第二課時再重點學習課文內容。但根據我們班的孩子的學習習慣,我選擇了第二種教學設想。在此我主要針對第二種思路的第二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後感。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並查找閱讀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製作了漂亮的課件。課堂上,爲了能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山茶花的`美麗,我是這樣教學的:

整體感知課文後,我問:“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把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學生讀完書後,能夠很快的找到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關語句:

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樣的白啊!像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一樣晶瑩。那墨茶,彷彿一汪碧綠的清潭,帶着波光,又帶着陽光。粉紅的呢?那是織女用朝霞和白雲織成的輕紗。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有疊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

在師生交流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件的直觀感受,學生能從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顏色豐富,顏色美豔絕倫,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後的朗讀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山茶花的喜愛。在學習作者寫比喻句時,學生說出了令我驚訝的話語,如:山茶花的紅,那是怎樣的紅啊!像一團團正在燃燒的烈焰;那紫茶,彷彿剛從水中撈出的瑪瑙一般。學生能說出這麼美的句子,應該已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這股源泉從哪裏來?

在接下來的4—7自然段的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讀課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開得美的原因在於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別勁,而這種特別勁又體現在它的骨朵幾乎是在花一謝就又冒出了來年的骨朵,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準備着。

這是令我滿意的教學,但在這課教學時,還有幾個地方講得不夠透徹,如:“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這段文字中的“絕”是什麼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時,有這樣幾個詞語: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教學時,我只是自己對照課件簡單的提了一下,什麼是排列有致,對“舒展而瀟灑”沒有講解,這回讓學生留下疑惑:究竟什麼叫舒展而瀟灑?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講繼續到其他班級上《山茶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將注意以上不足,爭取課堂教學令自己滿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第一組課文編入了一組描寫家鄉景物的文章,緊扣第一單元主題,在語文園地一中編入了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主題的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訓練。這次口語交際的主題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交際內容,緊扣學生生活實際。課前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佈置學生觀察了一處身邊的景物。爲了活躍課堂氛圍,開課時我以一位旅遊公司的同學要求老師推薦幾名優秀小導遊代表宜昌市參加省優秀小導遊競賽,就以“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爲題在全班展開選拔激發學生的交際熱情。爲了讓本次口語交際課與作文教學銜接,讓學生有好的介紹效果,在激發學生的熱情後我出示了五條介紹要求:

1、這處景物在什麼地方?

2、介紹出景物的特點。

3、按一定的順序說清楚。

4、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感情。

5、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

要求提出後,教室裏舉手要求表達的學生並沒有如我預期的哪樣紛紛舉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學生有困難,我又提示學生可將景點裏自己想介紹的`具體景物列成提綱以便介紹。學生們都去思索提綱,好半天沒想好的樣子。一節課在沉悶與學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時間。此後匆匆的分小組交流、派代表介紹,草草收場。

課後與組內教師反思失敗的原因一是過分重視與作文銜接,忽視了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忽視了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區別。二是一口氣提出了作文的五點要求,忽視了學生年段特點,要求學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語交際的要求。老師貪多求全,反而擋住了學生的交際慾望,學生由於無法同時滿足種。種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住,這一思想同樣運用貫穿於口語交際教學之中,學生能說一段話,能針對五項要求在一段話中體現一項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這節失敗的口語交際課提示我們,教師應時刻將學生年段特點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要求。將教材中的種。種要求想出具體的辦法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對學生的要求。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在創設寬鬆交際氛圍同時,更要提供給學生具體的說話材料,即讓學生有具體的說話內容,知道按怎樣的順序說,有哪些具體的詞彙和方式(如擬人、比喻、數字說明等)去說清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一步一步爲學生搭建一個寬鬆、自由、有話可說、知道如何說的交際平臺。在紮實的訓練中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我一直在苦惱,現在的孩子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孩子對學習經常沒有什麼興趣,我們教師不得不絞盡腦汁來想很多的策略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不過有一次在一節語文上孩子的表現,讓我有了新的一些收穫。

那是一篇叫做《冰燈》的課文,課文中提到小軍的爸爸用錢給小軍買了一個很美的玻璃燈,作者也很喜歡透明的等,就讓爸爸做一個,家裏沒有玻璃,爸爸爲了做這個燈,就凍了一塊冰,在除夕早上起來,磨冰塊,做冰燈。爲了讓孩子感悟爸爸的愛,但是爲了讓孩子有思考,討論的餘地,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冰燈更美一些?

有學生回答我:"老師我覺得小軍的燈更美,因爲它是玻璃做的,而'我'的燈是爸爸做的,還是用冰做得,怎麼可能做得好看呢?"

這時候,很多學生愣了一下,大家對這種想法都有點意外,很多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很多人開始思索,有人馬上去讀課文。

我咋一聽也覺得學生是不是沒有理解課文中得含義呢,我很想引導他理解這層含義,可是轉念一想,爲什麼不尊重一下學生的看法,讓學生再讀一讀,和同學討論一下,再來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一場小小的爭論呢?新課程不是很注重學生的獨特的.見解嗎?我也尊重一下學生。學生經過讀、討論,開始發言。

一學生:"老師我還是覺得'我'的冰燈更美,因爲那是爸爸忍受着寒冷,在除夕早上做的……這是包含着爸爸對我深深的愛的冰燈,所以……"然後學生還讀了書中的詞句來說明。大家也很贊同他的看法。因勢利導,我就讓他們帶着感情來朗讀課文。我發現,學生的興趣很濃,讀得特別認真。讀完後,那個我讓另一方的同學來發表他的意見。

一學生說:"老師,你們都說那個冰燈含着爸爸對'我'的愛,那小軍的玻璃燈不也包含着他的爸爸對他的愛。"我和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我也一下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對呀!我讓他繼續說說他的看法:"小軍的爸爸給小軍買的冰燈不也是爸爸跑到鎮裏買的,這也是愛的表現,另外,他爸爸買的冰燈比較貴,要花很多錢,而這些錢不也是爸爸辛苦掙來的,和'我'的爸爸辛苦地做冰燈不是一樣的嗎?"

我真佩服孩子這種獨特的想法,真佩服他那樣與衆不同的思考方式,同學們聽了都覺得很有道理,也表示贊同,當然其他孩子也針鋒相對,認爲'我'的爸爸的愛更美什麼的,但是在爭論中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也毫不放過一次次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發表各自的意見,朗讀,效果很好。

在另外一篇課文中,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學習《電話的發明》的時候,課文中出現一句話"……他們的實驗又失敗了……",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有個孩子發現了這句話中有個"又"字,馬上提出:"老師,課文只講到他們做的一次實驗,爲什麼這裏還用'又'呢?"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注意到,備課的時候也沒有在意,而其他孩子對這個問題很疑惑,很有興趣,我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再讀課文,再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來這篇課文沒有什麼味道,孩子不是很愛讀,來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們馬上來了興趣,很多孩子認真讀起課文,尋找原因。經過這麼一讀,他們找到了了用"又"的原因,同時他們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興趣似乎也提高了很多,接下來的學習中好像都不放過課文中的每個字眼。

以上兩個的小環節中,我發現,其實孩子的心理特點就是這樣,對很對自己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有興趣,只要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抓住這個特點,抓住孩子每一次的靈感的閃現,拋棄原來固化的模式和你原來的打算,讓孩子自發的對學習中的疑惑或一些不同看法激發出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孩子自己帶着自己的興趣去學習,這樣不就是所謂的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嗎?作爲老師,我想要特別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設置有時還得鼓勵;老師還要善於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靈光的閃現,要捕捉住那一瞬間,因爲有時候那些能夠激發興趣的"光"就是一閃而過的;老師更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讓孩子用興趣引導學習;老師還得要有熱情,我發現如果老師能夠像孩子一樣,興奮地、熱情地對待這些瞬間,孩子也對因爲你地投入而更加投入。